碳中和+|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0-12-25 騰訊網

關注遠鑑智庫,直達2060年美好世界

約3000字,閱讀時間約為10分鐘

低碳環保、分享即是貢獻

查看公眾號底部菜單欄,免費下載優質報告

導語: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表示,他們發現了快速製造鈣鈦礦電池的、可商業化的工藝,並已經獲得了專利;在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創造了新的穩定光電轉化效能紀錄,通過了權威認證,並獲得了權威榜單的認可。

圖片注釋圖片注釋

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是清潔能源的一種。但當前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是由精製矽(refined silicon)製成,而提煉矽材料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電,也就是說,發電廠為此將產生大量碳排放。

為了尋求替代矽的環保材料,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thin-film perovskites)上。這是一種低成本的柔性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鈣鈦礦薄膜所需的耗能較低,而且幾乎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

雖然前景很好,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要實現商用和普及,仍有諸多難點有待解決。例如,鈣鈦礦的不穩定性,就是阻礙大規模生產的難點。

「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商業化,仍處於脆弱的十字路口,數百萬美元資金投向了初創企業,但如果在未來三年內無法在延長電池壽命上獲得突破,投資有可能面臨枯竭。」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尼克·羅爾斯頓(Nick Rolston)說。 (羅爾斯頓是本項目的兩個研究主持人之一,另一位是達特茅斯學院助理教授、史丹福大學前博士後威廉·謝德勒(William Scheideler)。)

羅爾斯頓稱,這也是史丹福大學開發的鈣鈦礦生產新工藝令人振奮的原因。

在11月25日出版的《焦耳》雜誌中,羅爾斯頓和他的同事,闡述了可以快速生產穩定的鈣鈦礦電池的新方法。新工藝生產的鈣鈦礦電池可以組成太陽能電池模塊,給設備、建築乃至電網供電。

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項目資深作者萊因霍爾德·道斯卡德(Reinhold Dauskardt)稱,這項工作給鈣鈦礦的生產樹立了新的裡程碑,解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板規模化生產所面臨的嚴峻障礙問題。(Reinhold Dauskardt 的正式頭銜是「Ruth G.和William K. Bowes教授」,這個如何翻譯,如果對史丹福大學更為了解的人,可告知我們,謝謝——遠鑑智庫·低碳經濟發展研究室注)

實驗樣本都太小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由廉價和豐富的的化學物,例如碘、碳、鉛等合成的晶體薄膜。作為薄膜電池,不僅重量輕、可完全,而且可以在接近水沸點(100攝氏度)的露天環境下製成,而工業矽則需要在1650攝氏度的熔爐中生產。

科學家們目前開發的鈣鈦礦電池,光能轉電效率高達25%,已能與矽材料太陽能面板媲美。但鈣鈦礦材質的太陽能面板,離安裝到房頂,距離還很遠。

「很多鈣鈦礦電池項目研究還停留在很小尺寸上,通常只有指甲蓋大小。」羅爾斯頓說。之所以只能使用如此小的尺寸進行研究,主要的原因就是,嘗試製造更大尺寸的鈣鈦礦薄膜電池時,會出現缺陷和小孔等問題,會大大降低電池效能。

和矽材料太陽能電池不同,目前的鈣鈦礦薄膜電池還很容易在受熱、受潮時產生降解現象。「在實驗室裡做用於演示的小型材料不難,但那個方法無法實現快速、高效的規模化生產。」道斯卡德說。

新的工藝和效率

為了解決大規模生產難題和挑戰,道斯卡德團隊使用了名為「快速噴塗等離子處理」的工藝——也是他們最近的一項發明專利技術。

該技術使用一種帶有兩個噴嘴的機器人設備快速生產鈣鈦礦薄膜。一個噴嘴將液態的鈣鈦礦化物噴在玻璃面板上,另一個噴嘴則提供等離子體的高活性電離氣體。

「常規的生產鈣鈦礦電池的工藝,是將鈣鈦礦溶液烘烤半個小時左右,」羅爾斯頓說,「我們的創新是,使用等離子體高能源,直接將液態的鈣鈦礦液體生產成薄膜太陽能電池。」

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尼克·羅爾斯頓(Nick Rolston)

通過這種快速噴塗工藝,史丹福大學的團隊可以做到一分鐘生產12米鈣鈦礦薄膜,大約是矽材料電池的生產速度的四倍。

「我們實現了所有太陽能技術中最高的生產效率。」羅爾斯頓稱,「你可以想像成,在大塊玻璃上放一個滾動的棍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滾過,連續生產鈣鈦礦塗層。」

除了創紀錄的生產效率,新工藝製造的鈣鈦礦電池,能夠獲得18%的光能轉電效率。

「我們希望這一工藝能夠儘快得到推廣和大面積應用。」羅爾斯頓說,「等離子處理系統聽上去就很炫,而且您可以用非常合理的價格購買它。」根據史丹福大學的這個研究小組的估算,他們的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成本,每平方英尺大約25美分,遠遠低於當前常規矽材料太陽能電池模塊成本的2.5美元。

使用壽命的問題

矽太陽能電池,通常是將封裝模塊連接起來,一方面提高輸出功率,另一方面則可以更適應環境條件。

鈣鈦礦電池必須擁有足夠穩定、高效的模塊,才能實現商業用途的可行性。

斯坦福團隊為此製造了鈣鈦礦模塊,測試結果表明,即使在常規環境中放置5個月後,模塊的光能轉電效能仍能達到15.5%。

傳統矽材料太陽能電池,發電成本大約是5美分/千瓦時。為了與矽材料競爭,鈣鈦礦模塊必須封裝在防潮層中,而且要確保該防潮期限長達十年。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採用何種封裝技術或者其他方法,來提高鈣鈦礦材料太陽能電池模塊的耐用性。

「如果我們找到使用壽命達到30年的方法,我們可以將鈣鈦礦模塊的發電成本,降到2美分/千瓦時或者更低。」羅爾斯頓說,「有這個價格,我們就可以考慮使用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用於規模化的商業能源的生產,例如建設100兆瓦的太陽能電場。」

在中國的進展(遠鑑智庫補充)

10月5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自然能源》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了研究團隊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的情況。

譚海仁 教授

譚海仁研究團隊的成果,經過日本電器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的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了24.2%,這也刷新了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

「太陽能電池效率表」是由太陽能之父Martin Green教授與美、日、意、澳等多國科學家聯合編撰的權威榜單,代表著光伏領域全球最前沿的創新水平。

之所以在JET實驗室進行測試和認證,是因為「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太陽能電池效率表)」紀錄榜單,只認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ISE)等7家世界公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測試結果。

據南京大學發布的消息,以及譚海仁課題組發表的文章,這一紀錄是在1平方釐米的尺寸上實現的;團隊還實現了在12平方釐米上獲得21.4%的轉換效率——這也是全球首次在面積超過10平方釐米的鈣鈦礦電池中首次超過20%的效率。

研究方向的差異

美國史丹福大學11月25日在學校官網發表的這篇文章,名稱是「Stanford scientists invent ultrafast way to manufacture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即《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快速製造鈣鈦礦太陽能模塊的方法》,是本文主體內容,主要是工藝流程和工程實現上的進展。

斯坦福的這些進展的表態,更像是為了儘快出售其專利技術或取得融資,而發布的軟性廣告。

遠鑑智庫注意到,已有人翻譯了斯坦福的這篇文章,但在標題上有明顯的誤導,強調「鈣鈦礦電池材料比矽電池材料便宜了100倍」,但事實並非如此,原文也並非表達這一觀點。

因此遠鑑智庫嘗試進行更為準確的介紹。

與之相比,我國高校的科研方向,則是探索更高的光電轉化效能,但在鈣鈦礦電池的生產工藝改進和商業化實現上,相應的探索和技術成果轉化意圖,還不夠明顯。

本文為「遠鑑智庫·低碳經濟發展研究室」編譯、整理;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資料參考:

https://news.stanford.edu/2020/11/25/scientists-invent-ultrafast-way-make-solar-modules-greener/ 作者:馬克·史瓦茲(MARK SHWARTZ)

https://eng.nju.edu.cn/93/d1/c4967a496593/page.htm 發布者:袁敏敏

關於「碳中和+」

相關焦點

  • 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導語: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團隊表示,他們發現了快速製造鈣鈦礦電池的、可商業化的工藝,並已經獲得了專利;在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創造了新的穩定光電轉化效能紀錄,通過了權威認證,並獲得了權威榜單的認可。
  • 史丹福大學發明製造鈣鈦礦電池製造超快方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稱為新一代電池技術,但目前需要解決的重大挑戰不僅是其轉化效率和固有的不穩定性,還有難以大規模生產的問題。 在11月25日發表在《焦耳》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展示了一種超快的方法來生產穩定的鈣鈦礦電池,通過快速噴塗等離子體處理生產的鈣鈦礦光伏電池,史丹福大學教授Reinhold Dauskardt的新製造方法讓鈣鈦礦模電池生產速度比傳統方法快了四倍。
  • 科研團隊取得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但是,製造矽的過程卻並不清潔,需要大量來自電廠的能量,而這些電廠又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光伏資訊】微信公眾號(PV-info)了解到,央視科教欄目在節目中科普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一種新型材料鈦鈣礦的出現,讓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這種新材料到底是什麼?它做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相比傳統的,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為了保鮮和長期存儲,陽光也可以製成罐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能電池及相關技術。從太陽能發展歷史來看,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電力」行為,早在19世紀就已發現。其後,各國科學家們對此的探索從未間斷過,直至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用半導體做實驗時發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加敏感這一現象後,第一個太陽能電池由此誕生,開啟了太陽電池技術時代。
  • 高效、快速、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
    目前,大多數太陽能電池都是用精製矽製成的,它能將太陽光轉化為清潔電力。不過,精煉矽的過程並不是清潔的,需要大量能源。為了尋找更環保的矽的替代品,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薄膜鈣鈦礦上,這種低成本、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用最少的能源生產,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 便宜100倍,可快速製備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但是,製造矽的過程卻並不清潔,需要大量來自電廠的能量,而這些電廠又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
  • 我們距離10年工作壽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多遠?
    本文採用達到10年工作壽命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技術成熟的標誌,討論分析了進一步提升鈣鈦礦電池及組件穩定性的策略。 背景介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從首次報導以來備受關注。近幾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現已接近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而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優勢明顯,預計相比於其他光伏技術更低。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李永舫:我花了一些時間,仔細讀了近期3篇《科學》上發表的前沿工作,都是針對鈣鈦礦光伏材料的另一種潛在應用方式: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疊層技術是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的有效途徑。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比矽太陽能電池,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能量的紫外和藍綠可見光,而矽太陽能電池可以有效地利用鈣鈦礦材料無法吸收的紅外光,因此,通過疊層方式組合這些高效的單電池,可以突破傳統純矽光伏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矽光伏電池的效率。  比如,3月6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團隊發表的這篇論文,獲得了截至目前文獻報導的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27%的最高能量轉化效率。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突破!
    將矽和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配對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選擇,其可超越單電池的效率限制。近日,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等研究者,報導了一個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其認證的功率轉換效率高達29.15%。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上述低維錫鈣鈦礦的基礎上,寧志軍課題組利用NH4SCN進一步調控錫鈣鈦礦的結晶動力學過程,最終形成2D-準2D-3D梯度結構的錫鈣鈦礦薄膜。該梯度結構鈣鈦礦表面具有單層2D結構,能進一步增強薄膜的抗氧化性。硫氰酸銨的加入增大了晶粒尺寸,降低了薄膜缺陷濃度並提高了載流子傳輸速率。基於梯度結構的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9.4%的光電轉化效率2。
  •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打開APP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光伏子 發表於 2020-12-17 15:14:36 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隨著現在它逐漸開始達到極限。
  • 楊世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正在開悟之坡上穩步前進
    在新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了反應嵌入式碳基無空穴傳輸層電池,NiO基反式結構太陽能電池,以及基於膠體前驅體形成鈣鈦礦薄膜的配位化學機制。最近的一個工作發展了鈣鈦礦在空氣溼度下通過預成核的策略有效地控制了鈣鈦礦薄膜的高質量生長,使得在環境空氣中製備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為可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突破!1分鐘可產12米 大規模製造指日可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迄今為止,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效率方面正迅速趕上它的「矽前輩」,但在生產速度方面它們仍遠遠落後。不過現在,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其速度可達每分鐘40英尺(12米),甚至比製造矽太陽能電池還快。數十年來,矽一直主宰著太陽能電池市場,但近年來,其寶座有被奪走的危險。其中增長最快的新產品當屬鈣鈦礦,其效率從2009年的不到4%上升到今年早些時候的20%,接近矽25%的長期記錄。而且它的生產成本也可能更低、更節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需要一個具有寬帶隙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電池。近日, 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的ByunghaShin教授,首爾大學Jin Young Kim教授,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朱凱和Dong Hoe Kim(通訊作者)合作開發了一種穩定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其帶隙約為1.7eV,其峰值PCE達到了20.7%,並在連續使用1000小時後仍保持了80%的功率轉換效率。
  • 武漢大學課題組鈣鈦礦光伏電池取得新成果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和香港理工大學李剛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穩定劑輔助生長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的方法,並顯著提高了相應鈣鈦礦電池的光電性能和穩定性。甲脒鉛碘(FAPbI3)基鈣鈦礦具有理想的光學帶隙,根據Shockley-Queisser效率極限,FA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更高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
  •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並利用太陽能。除了目前主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外,探尋高效率且廉價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MAPbX3 (X=Cl, Br和I)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這類鈣鈦礦結構材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短短幾年間在效率上頻頻突破,由2009年的不到4%迅速提升到了22.1%。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
  • 石墨烯、鈣鈦礦和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理想串聯體
    (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羅馬託爾維加塔大學、義大利理工學院(IIT)的研究人員及其附屬機構石墨烯旗艦成員BeDimensional與ENEA合作,成功地將石墨烯與串聯的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相結合,其效率高達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