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 ,一直在接觸B端類項目的體驗設計。經過幾個不同的項目,發現設師幾乎都是直接用組件,很少有個性定製的模塊。因為有些模塊就屬於換湯不換藥。是否可以考慮換一種設計方式,考慮有沒有其他的形式會更適合?仔細分析之後,其實沒有必要。有些時候也許我們會將篩選和搜索的應用搞混,比較它們之間有些場景的應用是比較類似的,具體的可以查看之前發出的一篇文章「從用戶體驗角度重新認識搜索和篩選在產品中的作用」,仔細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係。這裡僅從篩選角度聊聊其中的一些細節。
一、什麼是篩選?
篩選,故名思義就是幫助用戶從眾多的內容中,快速的定位內容,以及將眾多數據分類,講究的是效率。在數據量比較大的後臺管理系統,篩選必不可少,它可以通過多個篩選條件進行多維度地尋找。當然用搜索行不行?行,但是數據量龐大到一定級別,一般團隊很難做到比較好的體驗。所以,還是遵從Alan Cooper講的:無更好解決辦法之前,遵從一般規範比較好。
二、篩選器分類
a、數據直輸類
數據直輸類的篩選條件是需要自己輸入,然後進行查詢的。輸入框需要有提示輸入的內容,方便提示用戶填寫,以及確認輸入的類別或格式。同時需要有查詢/搜索按鈕,來執行篩選。一般情況下沒有單一輸入類存在,都是需要配合篩選固有類一起使用。
b、下拉篩選
當篩選選項有限,可以明確的總結分類時,一般採用固定選項類。這種操作起來便捷,降低用戶的操作難度。一般情況下需要「搜索/查詢」按鈕,但是也有的產品是勾選即執行的。主要需要結合具體的使用場景去判定。
c、平鋪篩選
一般PC端比較常用平鋪類的篩選展示,這樣做的好處是用戶能直接看到選項內容,減少操作步驟提高了用戶篩選的效率。但是這樣做的時候要注意做好分類,避免選項過多時找不到目標。
d、補充篩選
直接勾選之後即可展示自己想要看到的內容,這種形式通常作為篩選之後的一個補充,即搭配正常篩選,同時執行搜索,篩選出用戶想要的結果。主要形式:單選篩選和多選篩選。
即便我們一直復用組件或控制項,但是也需要明確我們為什麼在這個地方這樣用。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才不會淪為作圖的工具,而是通過設計解決問題的設計師。
#B端篩選組件的用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皮克兔聊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