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智能合約解析

2020-09-24 輕奢時尚秀

所謂「智能合約」就是「可編程合約」,或者叫做「合約智能化」。

1994年,密碼學家尼克薩博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但是在過去中心化的體系下,受制於保具備中心化體系中的合約可以被系統隨時修改或者刪除,智能合約幾乎無意義。

自從區塊鏈問世之後,智能合約發揮極大意義,可以被事先寫入到區塊鏈的分布式網絡體系中。類似於if-then條件語句,區塊鏈可採取腳本編程為鏈上交易設置條件,在智能合約中的某一事項發生時,智能合約就會被觸發並自動執行相應的合約條款。

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是OKEx交易所都不能修改或者刪除合約,也無法阻止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職能由機器自動判斷觸發條件並自動執行,準確性更高。在OKEx交易所的證券發行、清算、交收、分紅、資產證券化等場景,智能合約都有應用空間,這將是區塊鏈手段重要的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區塊鏈世界裡程碑式升級——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結合
    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的結合,普遍被認為是區塊鏈世界中一次裡程碑式的升級。第一個結合了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技術的平臺--以太坊的誕生,被認為是開啟了&34;時代。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的結合,普遍被認為是區塊鏈世界中一次裡程碑式的升級。第一個結合了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技術的平臺——以太坊的誕生,被認為是開啟了&34;時代。
  • 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是什麼
    最開始的智能合約是中心化智能合約,如信用卡自動還款、自動售貨機等,不過中心化智能合約因為信任問題導致難以廣泛應用。而區塊鏈天然適合承載智能合約,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永久運行,互相印證這些特徵令智能合約有了廣泛應用的可能。到底智能合約是什麼?
  • 區塊鏈的常識之,什麼是區塊鏈,智能合約是什麼?
    就是用計算機語言取代了法律語言記錄條款並由程序自動執行的合約。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就是傳統合同的數位化版本,它跑在區塊鏈網絡上,程序自動執行。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性,因此一旦觸發協議條款,不用擔心其不會執行命令。 它實現了用戶從信任第三方機構到信任合同本身,從信任參與方到信任代碼的轉變。
  • 時代區塊鏈 | 什麼是智能合約?
    今天,時代區塊鏈要帶大家了解的,是智能合約。我們大概知道合約是什麼,但智能合約又是什麼呢?其實,合約的核心層面就是一個要約、一個承諾以及一種價值交換的行為。傳統合約是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議來進行等值交換,雙方或者多方必須信任彼此,才能履行交易。而智能合約指的是一種資產的數位化協議,無需彼此信任。
  • 從Android調用區塊鏈智能合約
    介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寫了關於使用Eclipse從Java調用部署了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的信息。 本教程將展示如何直接從Android開發環境-Android Studio中調用智能合約。區塊鏈研究實驗室|使用Java與區塊鏈智能合約進行交互環境要求我們將使用Tezos區塊鏈。
  • 開發區塊鏈Dapp智能合約系統的前瞻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合約是軟體程序,當滿足了規定的條件時,在兩個或多個參與方之間執行特定的mkz888z任務。從本質上說,它就像一個自執行的常規合約,不需要中介,因為它依賴於它的編程值。
  • CY-Chain區塊鏈作業系統之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又稱智能合同,由事件驅動的、具有狀態的、獲得多方承認的、運行在區塊鏈之上的且能夠根據預設條件自動處理資產的程序。智能合約最大的優勢是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為溝通、執行和監督成本。 交易數據上鏈後,根據預設條件自動執行智能合約,實現業務應用管理。
  • 如何創建通用的區塊鏈智能合約
    區塊鏈智能合約能夠通過集成去中心化的Oracle來訪問鏈外數據。用戶在深入研究如何使用它們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區塊鏈智能合約在全局中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需要Oracle來訪問數據的原因。如今,全球每天都在發生大量交易,並且它們通常受到協議或合同的約束。這可能是由供應商的服務條款、監管框架或兩者的組合所驅動的。
  • 區塊鏈智能合約和DAPP是一回事嗎?
    寫在前面說到區塊鏈,我們總會聯想到智能合約和DAPP。以太坊和EOS是兩個最著名的智能合約公鏈,可以在這兩個區塊鏈上開發智能合約和DAPP。很多人會把智能合約和DAPP這兩個概念弄混淆。雖然智能合約和DAPP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是它們並不是一回事。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呢,它是一串代碼,用於執行某一程序。智能合約代碼是保存在區塊鏈上的。它的存儲和運行都在區塊鏈上。智能合約保存在區塊鏈上,一旦有滿足激發的條件,智能合約就會運行。
  • 小白課堂|區塊鏈裡的智能合約VS傳統合約
    智能合約,如果去掉智能,就能很好地理解他是一份合約,之所以前綴加上智能,是因為合約的條款可以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且保存在區塊鏈裡。如果合約的某個條款觸發了某個條件,那麼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也就很難違約,這樣能很好地節省人為溝通和監督成本。傳統合約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議來進行等值交換,雙方或多方必須彼此信任才能履行交易。
  • 小白課堂 | 區塊鏈裡的智能合約VS傳統合約
    智能合約,如果去掉智能,就能很好地理解他是一份合約,之所以前綴加上智能,是因為合約的條款可以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且保存在區塊鏈裡。如果合約的某個條款觸發了某個條件,那麼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也就很難違約,這樣能很好地節省人為溝通和監督成本。
  • E鏈信通用區塊鏈賦能企業升級|鏈信|智能合約|供應鏈|區塊鏈金融
    e鏈信通區塊鏈數據服務平臺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實現了投融撮合去中心化應用服務、還集合供應鏈金融的智能風控,智能合約,智能審批,專業數據分析和金融機構適配接口於一體,解決中小企業供應鏈資金難管理的問題。e鏈信通區塊鏈技術,企業供應鏈賦能解析對於供應鏈上的企業,在空間位置上分散各處,分布式帳本技術可以使這些空間上分散的企業、金融機構等能夠方便的共享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同時,該技術還能夠保護企業隱私,因為它能夠做到只讓有響應權限的公司看到數據,如供應商向融資銀行開放,授權融資銀行可以查詢其交易數據、應收應付數據。
  • 秒懂商用區塊鏈關鍵技術:智能合約
    ,沒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系統無法在商用領域中靈活開展業務。人們逐漸意識到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天生可以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執行環境,但是比特幣對於智能合約的支持僅僅停留在簡易腳本的層面上,不具備圖靈完備性,無法實現更複雜的邏輯,所以比特幣的腳本只是拉開了基於智能合約的開發應用程式的序幕。
  • 區塊鏈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原理及發展歷程科普
    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融合發展從上面智能合約的定義和發展歷史來看,智能合約是先於區塊鏈出現的,在區塊鏈發展初期如比特幣並沒有引入智能合約的技術,同樣在區塊鏈之前,智能合約也並沒有廣為使用。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2.0階段才引入的,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引入智能合約後的區塊鏈標誌著區塊鏈2.0時代的開啟。
  • 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16 | 什麼是智能合約?
    一、智能合約簡介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這個概念最早在1995年被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約,就是一個在一定條件下自動執行命令的電腦程式。尼克·薩博提出的智能合約是十分廣泛的概念。
  • 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16 | 什麼是智能合約?
    一、智能合約簡介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這個概念最早在1995年被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約,就是一個在一定條件下自動執行命令的電腦程式。尼克·薩博提出的智能合約是十分廣泛的概念。
  • 區塊學習:區塊鏈合約層
    智能合約的誕生1996年,美國密碼學家兼程式設計師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約的概念,早於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根據Szabo的構想,智能合約是信息傳輸的數字協議,通過算法在滿足既定條件後自動執行交易,並完全控制整個過程。但由於當時缺少可信的執行環境,智能合約並沒有被應用到實際產業中。關於智能合約,一種更原始的例子便是自動售貨機。
  • 區塊鏈以太坊智能合約玩家盛宴
    PGB是以太坊2015到2017年以太坊開發人員內部使用智能合約失敗以來即2018年DeFi隨後出現的智能合約Players&39;Grand Banquet,簡稱PGB)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即區塊鏈以太坊網絡不受中央集權控制。
  • 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有哪些實際的應用場景
    智能合約同時也比區塊鏈概念發生得早一直到2008年為止才創造了採用智能合約所需的區塊鏈技術,並於2013年作為以太坊智能合約系統的一部分受到了關注。新的智能合約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新的去中心化世界。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構建及執行過程如下:1.首先,您必須是區塊鏈的使用者。註冊用戶有一對公鑰和私鑰。公鑰是用戶在區塊鏈中的帳戶地址,私鑰是登錄該帳戶的唯一鑰匙或者也可以說是密碼。
  • Onchain發布智能合約2.0等中國自主區塊鏈技術
    會上發布了智能合約2.0、跨鏈互操作協議、抗量子密碼學等多項中國自主區塊鏈技術,為推動貴州乃至中國區塊鏈發展,構築紮實的技術根基。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出席並致辭。Onchain CEO達鴻飛發表講話 會上,國內領先的區塊鏈科技公司Onchain介紹了智能合約2.0、跨鏈互操作協議、抗量子密碼等一系列區塊鏈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