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是什麼

2020-12-17 找鏈網資訊

對於任何一個商業體,無非是經營三種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和物流,而這背後都要有信任流做支撐。

實體經濟時代:

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歸屬於中心化機構,信任錨是權力中心;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

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歸屬於商業組織,信任錨是法律和合同;

分布式商業時代:

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將歸屬於社區,信任錨變成了代碼(智能合約)。

一個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promises),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計算機科學家、密碼學家、法律學者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1994年首次提出智能合約。

最開始的智能合約是中心化智能合約,如信用卡自動還款、自動售貨機等,不過中心化智能合約因為信任問題導致難以廣泛應用。

而區塊鏈天然適合承載智能合約,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永久運行,互相印證這些特徵令智能合約有了廣泛應用的可能。

到底智能合約是什麼?

智能合約是以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就是用計算機語言取代了法律語言記錄條款並由程序自動執行的合約。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就是傳統合同的數位化版本,它跑在區塊鏈網絡上,程序自動執行。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性,因此一旦觸發協議條款,不用擔心其不會執行命令。 它實現了用戶從信任第三方機構到信任合同本身,從信任參與方到信任代碼的轉變。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關係可以抽象成「區塊鏈上負責數據的存儲」、「智能合約負責業務的處理邏輯」這樣。

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技術實現有腳本方式以及虛擬機方式。

腳本方式只能執行簡單邏輯,拓展性差如比特幣,以及比特幣的分叉Token:BCH、競爭Token、萊特幣等,被稱為區塊鏈1.0。

後來,又有了虛擬機方式,是重要組件,部署和執行智能合約。為了使區塊鏈系統能夠支持各類定製邏輯(智能合約),動態加載並執行,以太坊在設計時引入了虛擬機(EVM),正是因為EVM的存在,使得以太坊成為圖靈完備的系統,可以認為EVM是以太坊對區塊鏈創新的最大貢獻。單一款虛擬機,被稱為區塊鏈2.0。

之後又擴展出多種多種類型的虛擬機:比如WASM(可以支持C++編寫智能合約), JVM( Javascript編寫智能合約,Javascript開發者眾多,降低區塊鏈開發門檻,一個JS程式設計師就可單獨進行Dapp開發,快速並提高開發效率)。

如今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技術有棧式執行的比特幣OP操作指令、虛擬機執行的以太坊SOLIDITY語言編寫的程序、Docker虛擬機執行的Fabric編寫的程序等,這些實現技術可以說各有優缺。

區塊鏈智能合約的運作過程為智能合約編寫(編寫合約內容Go,Sol i di ty, C++,Javascri pt)-編譯(合約編譯成字節碼)-部署到區塊鏈(全網節點驗證區塊鏈上的驗證節點事件與合約內容進行籤名驗證)-執行(自動執行結果,驗證節點對該事件達成共識後,智能合約將成功執行)。

相關焦點

  • 區塊鏈的常識之,什麼是區塊鏈,智能合約是什麼?
    就是用計算機語言取代了法律語言記錄條款並由程序自動執行的合約。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就是傳統合同的數位化版本,它跑在區塊鏈網絡上,程序自動執行。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性,因此一旦觸發協議條款,不用擔心其不會執行命令。 它實現了用戶從信任第三方機構到信任合同本身,從信任參與方到信任代碼的轉變。
  • 時代區塊鏈 | 什麼是智能合約?
    今天,時代區塊鏈要帶大家了解的,是智能合約。我們大概知道合約是什麼,但智能合約又是什麼呢?其實,合約的核心層面就是一個要約、一個承諾以及一種價值交換的行為。傳統合約是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議來進行等值交換,雙方或者多方必須信任彼此,才能履行交易。而智能合約指的是一種資產的數位化協議,無需彼此信任。
  • 區塊鏈世界裡程碑式升級——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結合
    在中國,區塊鏈也被看作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各行業相繼開始尋找區塊鏈賦能本領域的方法,以求助力解決發展痛點和難點。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如何運作?它的價值又如何體現?我們將以GISer的視角,陸續推出「區塊鏈」科普系列文章,為大家普及相關知識,分享區塊鏈和IPFS的相關應用,後續更新敬請關注!
  • 區塊鏈智能合約解析
    所謂「智能合約」就是「可編程合約」,或者叫做「合約智能化」。1994年,密碼學家尼克薩博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但是在過去中心化的體系下,受制於保具備中心化體系中的合約可以被系統隨時修改或者刪除,智能合約幾乎無意義。自從區塊鏈問世之後,智能合約發揮極大意義,可以被事先寫入到區塊鏈的分布式網絡體系中。
  • 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16 | 什麼是智能合約?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我是幣小寶,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麼是智能合約?一、智能合約簡介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這個概念最早在1995年被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約,就是一個在一定條件下自動執行命令的電腦程式。尼克·薩博提出的智能合約是十分廣泛的概念。
  • 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16 | 什麼是智能合約?
    ,什麼是智能合約?一、智能合約簡介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這個概念最早在1995年被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智能合約,就是一個在一定條件下自動執行命令的電腦程式。尼克·薩博提出的智能合約是十分廣泛的概念。
  • 小白課堂|區塊鏈裡的智能合約VS傳統合約
    智能合約,如果去掉智能,就能很好地理解他是一份合約,之所以前綴加上智能,是因為合約的條款可以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且保存在區塊鏈裡。如果合約的某個條款觸發了某個條件,那麼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也就很難違約,這樣能很好地節省人為溝通和監督成本。傳統合約指雙方或多方通過協議來進行等值交換,雙方或多方必須彼此信任才能履行交易。
  • 小白課堂 | 區塊鏈裡的智能合約VS傳統合約
    智能合約,如果去掉智能,就能很好地理解他是一份合約,之所以前綴加上智能,是因為合約的條款可以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且保存在區塊鏈裡。如果合約的某個條款觸發了某個條件,那麼代碼就會自動執行,也就很難違約,這樣能很好地節省人為溝通和監督成本。
  • 從Android調用區塊鏈智能合約
    介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寫了關於使用Eclipse從Java調用部署了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的信息。 本教程將展示如何直接從Android開發環境-Android Studio中調用智能合約。區塊鏈研究實驗室|使用Java與區塊鏈智能合約進行交互環境要求我們將使用Tezos區塊鏈。
  • 秒懂商用區塊鏈關鍵技術:智能合約
    ,沒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系統無法在商用領域中靈活開展業務。,智能合約並沒有被應用到實際產業中。人們逐漸意識到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天生可以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執行環境,但是比特幣對於智能合約的支持僅僅停留在簡易腳本的層面上,不具備圖靈完備性,無法實現更複雜的邏輯,所以比特幣的腳本只是拉開了基於智能合約的開發應用程式的序幕。
  • CY-Chain區塊鏈作業系統之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又稱智能合同,由事件驅動的、具有狀態的、獲得多方承認的、運行在區塊鏈之上的且能夠根據預設條件自動處理資產的程序。智能合約最大的優勢是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為溝通、執行和監督成本。 交易數據上鏈後,根據預設條件自動執行智能合約,實現業務應用管理。
  • 開發區塊鏈Dapp智能合約系統的前瞻
    智能合約相當於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但它不是在通常的web平臺上使用,而是在區塊鏈上應用。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允許用戶在他們使用的平臺上進行交互並引入某些特性。智能合約的作用智能合約允許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的前端用戶訪問分散在區塊鏈資料庫的某些信息。一個dApp可以有多個智能合約,當它們與區塊鏈交互時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 如何創建通用的區塊鏈智能合約
    區塊鏈智能合約能夠通過集成去中心化的Oracle來訪問鏈外數據。用戶在深入研究如何使用它們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區塊鏈智能合約在全局中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需要Oracle來訪問數據的原因。如今,全球每天都在發生大量交易,並且它們通常受到協議或合同的約束。這可能是由供應商的服務條款、監管框架或兩者的組合所驅動的。
  • 區塊鏈以太坊智能合約玩家盛宴
    Players&39;Grand Banquet(PGB)是什麼?PGB是以太坊2015到2017年以太坊開發人員內部使用智能合約失敗以來即2018年DeFi隨後出現的智能合約Players&39;Grand Banquet,簡稱PGB)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
  • 區塊鏈智能合約和DAPP是一回事嗎?
    寫在前面說到區塊鏈,我們總會聯想到智能合約和DAPP。以太坊和EOS是兩個最著名的智能合約公鏈,可以在這兩個區塊鏈上開發智能合約和DAPP。很多人會把智能合約和DAPP這兩個概念弄混淆。雖然智能合約和DAPP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是它們並不是一回事。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呢,它是一串代碼,用於執行某一程序。智能合約代碼是保存在區塊鏈上的。它的存儲和運行都在區塊鏈上。智能合約保存在區塊鏈上,一旦有滿足激發的條件,智能合約就會運行。
  • 區塊鏈智能合約與傳統合同有什麼區別
    現實中,似乎只有「籤合同」這一條路可選,而合同也是人類活動中重要的一個東西。生活中處處是合同,而這個世界仿佛是一個合同的世界。合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很多人說:「合同是冷冰冰的,沒有人性!」如果人人都信守承諾,還需要合同嗎?合同不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能規範雙方的行為,讓雙方都遵守自己的承諾,落實自己的職責。
  • 區塊鏈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原理及發展歷程科普
    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融合發展從上面智能合約的定義和發展歷史來看,智能合約是先於區塊鏈出現的,在區塊鏈發展初期如比特幣並沒有引入智能合約的技術,同樣在區塊鏈之前,智能合約也並沒有廣為使用。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2.0階段才引入的,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引入智能合約後的區塊鏈標誌著區塊鏈2.0時代的開啟。
  • 區塊鏈公司打造智能合約審計解決方案
    區塊鏈技術所提供的可追蹤、不可篡改、加密安全等特性,讓它能在嚴謹的會計審計上發揮效用,除了能成為簡便的資料處理工具,在數 130 據傳 7186 遞上 0853 也更有效率、更安全,而這些優勢與逐漸被主流企業看上,區塊鏈技術,打造智能合約來執行的審計作業,同時維護區塊鏈平臺的運作,以及為任何在加密貨幣市場進行投資的資誠客戶提供風險保護。
  • 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有哪些實際的應用場景
    智能合約同時也比區塊鏈概念發生得早一直到2008年為止才創造了採用智能合約所需的區塊鏈技術,並於2013年作為以太坊智能合約系統的一部分受到了關注。新的智能合約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新的去中心化世界。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構建及執行過程如下:1.首先,您必須是區塊鏈的使用者。註冊用戶有一對公鑰和私鑰。公鑰是用戶在區塊鏈中的帳戶地址,私鑰是登錄該帳戶的唯一鑰匙或者也可以說是密碼。
  • 區塊學習:區塊鏈合約層
    智能合約的誕生1996年,美國密碼學家兼程式設計師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約的概念,早於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根據Szabo的構想,智能合約是信息傳輸的數字協議,通過算法在滿足既定條件後自動執行交易,並完全控制整個過程。但由於當時缺少可信的執行環境,智能合約並沒有被應用到實際產業中。關於智能合約,一種更原始的例子便是自動售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