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鋰金屬電池電解液設計

2020-12-04 新能源Leader

金屬鋰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電勢僅為-3.04V(vs 標準氫電極),並具有非常優異的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高比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充電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極化的原因,會引起鋰枝晶的生長,並由此導致庫倫效率降低和活性鋰的損失,甚至引起安全事故,極大的制約了金屬鋰負極的應用。

近日,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Elena Markevich(第一作者)和Doron Aurbach(通訊作者)等人對不同體系的電解液對金屬鋰二次電池的循環性能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DFEC+FEC混合溶劑體系的電解液能夠顯著地改善金屬鋰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在金屬鋰二次電池的設計中,我們知道電池的性能高度依賴電解液的數量和充放電電流密度,在電解液數量較少時金屬鋰負極與NCM正極間的相互作用,會加速電解液在金屬鋰負極的分解,並形成高阻抗的SEI膜。但是過多的電解液不僅會造成電池能量密度的降低,也會增加電池的成本,因此開發更加穩定的電解液,以減少電解液的用量就顯得尤為關鍵。

在這裡作者嘗試向電解液中添加了二氟碳酸乙烯酯(DFEC),以在負極表面形成更為穩定的SEI膜,從而有效地減少了金屬鋰電池中電解液的用量。

實驗中採用的金屬鋰負極來自FMC,厚度為250um,正極則為NCM811,面密度為18.39mg/cm2,隔膜選擇了兩款,其中在EC基電解液中採用的PP隔膜,而在FEC基電解液中則採用了PE隔膜,電解液則一共有四款,分別為1 M LiPF6 EC/DMC 1:4, 1 M LiPF6 FEC/DMC 1:4,1M LiPF6 DFEC/DMC 1:4。作者採用了扣式電池對性能進行測試,電解液的注液量為0.7-1.7mL/gNCM,約合4.2g/Ah-10.2g/Ah,電池以1mA/cm2的電流密度在2.8-4.3V之間進行循環。

下圖a中展示了在1.7mL/gNCM(10.2g/Ah)的注液量下不同電解液的循環性能,從圖中能夠看到相比於EC基的電解液,添加FEC和DFEC的電解液循環性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這一較多的電解液添加量下,添加FEC和FEC+DFEC的電解液在前300次都能保持良好的循環穩定性,而FEC+DFEC則在300次循環後仍然保持了較好的循環穩定性。如果我們將循環溫度提高到45℃,從下圖b我們能夠觀察到FEC+DFEC混合溶劑電解液仍然保持了最好的循環性能,

從下圖c的倍率性能測試結果可以看到,採用FEC的電解液的倍率性能要好於DFEC和FEC+DFEC電解液。

上面的測試中,雖然FEC+DFEC電解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上述的測試中採用的電解液添加量較多,因此影響了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因此,為了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作者測試了金屬鋰電池在較低的電解液添加量下的性能。從下圖a可以看到,當我們將電解液的注液量降低到1.2mL/g的比例時,採用FEC+DFEC混合體系的電解液表現出了更好的循環穩定性,可穩定循環超過250次,電池也沒有出現FEC電池那種容量衰降後再恢復的現象。如果我們進一步將電解液的注液量降低到0.7mL/g(約4.2g/Ah)電池仍然在30、40和55℃的條件下表現出了優異的循環穩定性,這主要是因為FEC+DFEC的混合電解液體系能夠在負極表面形成更為穩定的SEI膜。

下圖a為採用FE+DFEC體系電解液的電池在開始循環時和循環200次後,電池的充放電曲線,從下圖a可以看到採用FEC+DFEC體系電解液的電池不僅在容量上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電池的充放電電壓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降。同時從下圖b也可以看到,在經過200次循環後電池的主要特徵峰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偏移和衰降,這表明NCM電極在長期的循環中其表層晶體結構和體相晶體結構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降。

為了分析幾種不同的電解液體系對於金屬鋰負極SEI膜的影響,作者採用紅外吸收的方式分析了金屬鋰表面膜的成分(結果如下圖所示),從圖中我們能夠看到在EC基的電解液中,SEI膜的厚度更厚,並且含有較多的類PEO的聚合物成分,這表明在循環過程中EC在金屬鋰表面的還原聚合,是導致金屬鋰電池衰降的主要原因。

相比於EC溶劑,FEC溶劑中形成的SEI膜除了包含一些有機成分之外,還包含了一些無機成分例如碳酸鋰、氟化鋰、烷基碳酸鋰等成分,這種複合成分的SEI膜不僅賦予了SEI膜的良好的彈性,能夠適應金屬鋰的體積變化,同時也能夠讓Li+快速穿過SEI膜。

下圖為鋰金屬負極在不同的電解液中循環25次後的表面形貌,從圖中能夠看到金屬鋰的表面形貌與電解液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採用EC基電解液的金屬鋰負極表面存在大量的鋰枝晶,枝晶大大增加了金屬鋰負極的表面積,加速了電解液的分解。與之相對的是採用FEC和DFEC電解液的金屬鋰負極表面則呈現出片狀的金屬鋰,相比於針狀的鋰枝晶,電極的比表面積更小,從而有效地改善了電極的循環性能。

下圖中作者分析了電解液的不同成分的分解情況,從下表中可以看到在經過40次循環後,FEC基電解液中有41%的FEC發生了分解,在DFEC基電解液中有64%的DFEC發生了分解,這表明DFEC更容易發生分解。在FEC+DFEC混合體系中,DFEC分解了75%,而FEC則只分解了7%,因此作者認為在DFEC+FEC混合體系電解液中,DFEC先於FEC發生分解,產生穩定性更好的SEI膜,避免了FEC的大量分解,而FEC則主要起到在循環修復SEI膜損傷的作用。

下圖為幾種不同電解液的循環伏安測試曲線,可以看到在氧化循環中電解液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穩定性,在5V的電壓下都沒有出現明顯的氧化電流峰,在還原掃描過程中DFEC在2.5V左右開始發生分解,FEC在2V左右開始發生分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DFEC會先於FEC發生分解。

Elena Markevich的研究表明,相比於EC基電解液,FEC基和DFEC基電解液能夠在金屬鋰負極表面形成有機、無機成分複合的SEI膜,從而及保證了良好的機械穩定性,也保證了Li+的遷移,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金屬鋰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同時FEC+DFEC複合電解液體系在金屬鋰電池中,DFEC會首先分解形成穩定的SEI膜,減少FEC的分解,剩餘的FEC則能夠在循環中不斷修復SEI膜的損壞,從而進一步提升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Li-metal∣LiNi0.8Co0.1Mn0.1O2 Cells with High- Loading Cathodes and Small Amounts of Electrolyte Solutions Containing Fluorinated Carbonates at 30℃-55℃,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0 167 070509, Elena Markevich, Gregory Salitra, Michal Afri, Yosef Talyosef, and Doron Aurbach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清華《Nature》子刊:新型電解液,讓鋰金屬電池更安全更高效!
    導讀:本文通過理論計算計算和實踐測試,證明採用醯胺基電解液可以更好的改善金屬鋰電池電化學反應提高電化學性能,並通過有限元模擬等手段,對電池界面的反應過程機理進行了分析研究。該研究對於金屬鋰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為電解液與鋰負極之間的界面反應提供了新的見解與參考。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本文轉自【快科技】;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但鋰枝晶生長是影響鋰金屬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根本問題之一。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下圖a為在DOL/DME=80:20的電解液體系中添加了部分的FEC和EC後金屬鋰對稱電池在60℃至-60℃下的循環性能,電解液中的鋰鹽為0.8M LiTFSI,並加入了0.2M LiNO3。從圖中能夠看到對於純的醚類溶劑的電解液在60℃-0℃的範圍內電池的極化都比較小,但是當溫度低於0℃時,電壓曲線開始出現明顯的波動,表明金屬鋰沉積過程的不穩定,以及出現部分死鋰。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該電解液由非活性的「凍結狀」溶劑分子和去溶劑化鋰離子-陰離子構成的類晶體狀鹽溶質組成。▲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導論電解液對各種電化學儲能設備,尤其是對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LIB)/鋰金屬電池(LMB)體系的成功運行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
  • 界面改性技術助力高性能鋰金屬二次電池
    因此作者採用對稱結構Li-Li電池對界面膜的穩定性進行了考察,開始測試前普通金屬鋰負極P-Li的電荷交換阻抗為52Ω,表面處理後的金屬鋰負極MSI-Li為58Ω,兩者基本一致,但是在經過96小時的充放電後普通金屬鋰負極的阻抗增加到了236Ω,而經過表面處理的金屬鋰負極僅增加到了66Ω,這表明表面保護層MSI能夠很好的穩定金屬Li負極/電解液界面。
  • 周豪慎教授EES:可以在高水含量電解液中穩定循環的高壓鋰金屬電池
    因此,如果能開發出一種措施,能夠使得鋰離子電池(LIBs)/鋰金屬電池(LMBs)可以在高水含量/高溼度電解液的條件下組裝並保持穩定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將會大大簡化電解液的生產和純化工藝,以及電池的組裝工藝,進而大大減少能耗,提高電池產業的生產效率,並降低電池生產成本。
  • 後鋰離子電池時代電解液應該如何設計
    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的密度的不斷提升,傳統的石墨負極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設計需求,因此人們將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具有高容量特性的金屬鋰負極。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能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枝晶生長等問題,長期以來制約了金屬鋰負極的應用。
  • 電池不耐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讓電動車續航時間更長
    由於金屬鋰負極存在壽命短和穩定性差異等問題,其商業化使用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哪怕在眾多負極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優勢。研究發現,未來將能解決以上的問題,增長鋰電池的使用壽命,讓其更耐用,更穩定,續航時間更長。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大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循環穩定性
    本報訊(見習記者楊凡)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姚宏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導鋰層的構建和應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氯基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寬帶隙、成膜性好、製備簡單等優勢,開發出基於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的梯度導鋰層,實現了金屬鋰負極與電解液的隔離,大幅度提升了鋰金屬電池的循環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特斯拉為新型無陽極鋰金屬電池申請專利
    特斯拉已為無陽極新型鋰金屬電池單元的新型電解液解決方案申請了專利。 7月10日,據外媒Electrek,特斯拉已為無陽極新型鋰金屬電池單元的新型電解液解決方案申請了專利。
  • 電解液添加劑對石墨NCA三電極電池低溫充電的析鋰影響
    本研究採用的基準電解液組成為1.0M LiPF6的鋰鹽,體積比為20:20:60的EC:EMC:MP溶劑組合。此外,添加劑的用量為0.1M或2%,添加劑的分子結構見下圖。實驗採用的三電極電池容量為100-120mAh,其中負極為石墨,正極為NCA。採用金屬鋰作為參比電極監控正極和負極的電位。
  • 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關係辨析
    鋰元素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都離不開的手機、電腦上所用的鋰電池。因此,我們耳邊經常會聽到「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等概念。它們是同樣的東西嗎,不是的話,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
  • 鋰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區別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並非是單一的種類,而是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統稱。 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是以二氧化錳作為正極材料、用金屬鋰或合金金屬作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解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 定量分析鋰金屬電池容量衰降機理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達到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 標準氫電極),並且具有優異的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通過將傳統的石墨負極替換為金屬鋰負極,可以將現有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400Wh/kg以上,因此金屬鋰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幾乎唯一的負極選擇。
  • 河南超牛研究生:取得鋰金屬電池重大進展,以第一作者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學院趙勇教授課題組,在鋰金屬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Liquid/Liqu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that Inhibits Corrosion and Dendrite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當鋰負極與硫正極相匹配時,組成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這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在前期的硫正極研究中,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J.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了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 Mater.
  • 同濟大學黃雲輝ESM一種用於高容量鋰金屬電池的「吃枝晶」型隔膜
    1970-80年代就有在二次電池中使用鋰金屬的嘗試,但是事實證明這是非常危險的。鋰金屬具有在電解液-鋰界面上形成枝晶狀電沉積的本徵傾向,並且尖銳的鋰枝晶可能會刺穿鋰離子隔膜,造成電池短路,從而導致安全隱患。此外,由於失去電接觸的鋰(「死鋰」)和含Li的固體電解液中間相(SEI)的不斷形成,電化學過程中鋰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這會導致電池壽命變短。
  • 動力電池市場回暖 電解液價格大漲磷酸鐵鋰價格卻持續下跌
    原標題:【SMM解讀】動力電池市場回暖 電解液價格大漲磷酸鐵鋰價格卻持續下跌   近期,隨著「金九銀十」效應凸顯,動力電池
  • 《矽酸鹽學報》固態電池專題——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電解質膜在高能量密度金屬鋰負極固–液混合電池中的應用
    採用大面積塗覆成膜的方式實現了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電解質薄膜的製備,通過對電導率、耐高壓性能、與金屬鋰負極界面穩定性、扣電性能等電化學性能的測試,驗證其在高能量密度電池中應用的可能性,組裝了350 W·h/kg的軟包固–液混合電池和1~4層雙電極軟包電池,最後提出了有望實現400 W·h/kg以上超高能量密度的可行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