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底層技術之虛擬化技術

2020-11-23 TechWeb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虛擬化,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簡單來說,虛擬化就是在一臺物理伺服器上,運行多臺「虛擬伺服器」。這種虛擬伺服器,也叫虛擬機(VM,Virtual Machine)。

從表面來看,這些虛擬機都是獨立的伺服器,但實際上,它們共享物理伺服器的CPU、內存、硬體、網卡等資源。物理機,通常稱為「宿主機(Host)」。虛擬機,則稱為「客戶機(Guest)」。

虛擬化使用軟體來模擬硬體並創建虛擬計算機系統。這樣一來,企業便可以在單臺伺服器上運行多個虛擬系統,也就是運行多個作業系統和應用,而這可以實現規模經濟以及提高效益。

在雲計算上虛擬化技術能為我們解決很多以前解決不了的技術:

伺服器整合技術:這個技術在沒有虛擬化技術之前是很難完成的。因為什麼東西都是實際存在的,想把兩個工作相對較少的伺服器整合到一起是很困難的。然而當有了虛擬化技術以後使這種伺服器整合技術變得非常容易。

靈活的資源調派:通過虛擬化技術,我們可以動態調配資源給VM,並讓它在不同的實體主機之間做到不停機地移轉(VMotion),避免硬體因為計劃性的停機維護而不能提供服務。當虛擬機無法在實體機中取得足夠硬體資源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讓它自動去找尋閒置有足夠資源的實體機,並在線轉移過去,進行伺服器的資源負載平衡(DRS 功能)。經過虛擬化之後,原本困難費心的事情變得很輕鬆容易實現。

快速大量部署、降低維護工作:要快速產生一臺或多臺合乎標準的虛擬機是非常容易的,這省下了採購硬體的流程、安裝軟體時間、後續硬體維護等多道麻煩手續,非常快速與方便地用於開發、測試、維運等環境上面。

增加可用性與備份:使用虛擬快照技術是將虛擬機此時的狀態像照片一樣保存下來,當然我說的很容易,其實現原理需要非常複雜,包括cpu運行狀態,內存中的數據等等。這樣保存下這些虛擬技術當發生災難或者某些失誤導致虛擬機出問題時,可以很快恢復。

虛擬化技術最早是IBM公司在上世紀60年代末所提出的,當時 IBM 公司為實現多用戶對大型計算機同時交互訪問而開發的一套被稱之為虛擬機監視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 簡稱為 VMM)的軟體。在現在的虛擬化技術中,VMM 是運行在硬體伺服器和作業系統中間層的軟體,它方便同時有多個相同或不同的作業系統和應用共享底層硬體基礎設施。在雲計算中常提及的Hypervisor與 VMM 具有相同含義,其實質是一種資源配置的管理技術。

Hypervisor,漢譯過來是「超級監督者」,也叫做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虛擬機監視器)。它不是一款具體的軟體,而是一類軟體的統稱。

Hypervisor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hypervisor直接運行在物理機之上。虛擬機運行在hypervisor之上。第二類,物理機上安裝正常的作業系統(例如Linux或Windows),然後在正常作業系統上安裝hypervisor,生成和管理虛擬機。

像VMware、KVM、Xen、Virtual Box,都屬於Hypervisor。

VMware大家應該很熟悉,就是VMware Workstation。學習Linux的話,很多人都是在windows系統下安裝WMware,然後創建Linux虛擬機。

但是,真正厲害的,是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基於Linux內核的虛擬機)。它是目前最熱門最受追捧的虛擬化方案,在雲計算領域目前用的虛擬機技術最多的也是KVM。

相關焦點

  • 虛擬化是一種技術雲計算是一種理念
    現在世界是個被網際網路包圍的世界,雲計算關鍵性技術已有大步的突破,這個時代需要處理的數據量相當龐大,未來的三年內雲計算將會解決所有數據中心的流量問題。提到雲計算大部分人會迅速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聯繫起來,三者本身來說就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係。
  • 雲計算底層技術之 KVM 初探
    KVM 主要用於管理 CPU 和內存的虛擬化,IO 設備的虛擬化則是由 Qemu 來完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工,請繼續往下看。KVM 實現初期,為了簡化開發和代碼重用,在 Qemu 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主要是將比較耗性能的 CPU 虛擬化和內存虛擬化部分移到了內核中實現,保留 IO 虛擬化模塊在用戶空間實現。這樣的做法主要是考慮到性能的原因,CPU 和 內存虛擬化是非常複雜的虛擬化模塊,而且使用非常頻繁,如果實現在用戶空間的話,用戶態和內核態的頻繁切換勢必會對性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 雲計算存儲技術基礎之存儲虛擬化
    SNIA(存儲網絡工業協會)對存儲虛擬化的定義:  通過對存儲(子)系統或存儲服務的內部功能進行抽象、隱藏或隔離,使存儲或數據的管理與應用、伺服器、網絡資源的管理分離,從而實現應用和網絡的獨立管理。對存儲服務和設備進行虛擬化,能夠在對下一層存儲資源進行擴展時進行資源合併、降低實現的複雜度。  通過存儲虛擬化技術,雲存儲可以實現很多新的特性。
  • 雲計算與虛擬化——新基建時代企業發展核心技術
    作為新基建時代的核心技術,雲計算憑藉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可以幫助企業打造堅實的「數字底座」,從而加速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運營。 今天,我們邀請到雲計算專家、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百度大數據專家顧問蔣博士 為大家精講「雲計算與虛擬化技術與實踐」。
  • 乾貨篇:雲計算存儲技術基礎之存儲虛擬化
    SNIA(存儲網絡工業協會)對存儲虛擬化的定義:通過對存儲(子)系統或存儲服務的內部功能進行抽象、隱藏或隔離,使存儲或數據的管理與應用、伺服器、網絡資源的管理分離,從而實現應用和網絡的獨立管理。對存儲服務和設備進行虛擬化,能夠在對下一層存儲資源進行擴展時進行資源合併、降低實現的複雜度。通過存儲虛擬化技術,雲存儲可以實現很多新的特性。比如,用戶數據在邏輯上的隔離、存儲空間的精簡配置等。
  • 虛擬化技術的特點
    虛擬化技術的出現,是資訊時代的重大變革,它為企業增強生產力,提高資產利用率,並有效地管理企業運營環境提供了很好的支撐,而不同的虛擬化技術能給用戶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持。雲計算的出現則為信息技術領域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為信息技術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 雲計算中的存儲技術
    本文適合雲計算入門和深入學習雲計算的夥伴,講解了集中式存儲、分布式存儲、虛擬化存儲三種存儲技術。概述:在雲計算的領域離不開存儲,那麼雲計算使用的存儲包括三種類型:虛擬化的存儲(虛擬化存儲、非虛擬化存儲、裸設備映射,一般用於虛擬化場景)和分布式存儲(存儲池和存儲卷,一般用於私有雲場景和虛擬化場景)、集中式傳統存儲(FC-SAN IP-SAN NAS,一般用於虛擬化和私有場景)虛擬化存儲架構虛擬磁碟:由存儲池提供給虛擬機使用的磁碟,後綴名為VHD。
  • 虛擬化技術與原理簡介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普及和深入,雲平臺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而伺服器虛擬化技術是雲計算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技術。 雲計算的雲端系統, 其實質上就是一個大型的分布式系統。 虛擬化通過在一個物理平臺上虛擬出更多的虛擬平臺, 而其中的每一個虛擬平臺則可以作為獨立的終端加入雲端的分布式系統。
  • 虛擬化技術與原理簡介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普及和深入,雲平臺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而伺服器虛擬化技術是雲計算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技術。
  • 虛擬化技術的分類及介紹
    虛擬化技術的分類及介紹摘要虛擬化是雲計算系統中的一種基礎技術,可以說當前一個雲計算服務必定是構建在虛擬化的基礎上的。本文首先介紹了不同抽象層次的虛擬化技術,之後對應用廣泛的系統級虛擬化和作業系統級虛擬化進行了更詳細的分類和描述,最後介紹了各種典型虛擬化方案的具體實現。
  • 淺析openstack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虛擬化是雲計算的基礎。虛擬機共享物理機的 CPU、內存、IO 硬體資源,但邏輯上虛擬機之間是相互隔離的。物理機我們一般稱為宿主機,宿主機上面的虛擬機稱為客戶機。Host將自己的硬體資源虛擬化並提供給 Guest 使用主要是通過一個叫做 Hypervisor 的程序實現的。
  • 電腦小白又如何,一文教你讀懂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的發展歷程虛擬化技術在IT界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有有關虛擬化技術的論文,上世紀60年代IBM發布的System/360大型主機就已經將虛擬化技術實現,它是允許虛擬所有外圍設備接口的伺服器系統。
  • 騰訊雲首次披露虛擬化技術發展線路圖,看好輕量級虛擬化的潛力
    在雲計算中,虛擬化技術、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數據存儲技術、網絡技術是最為關鍵的幾個基礎技術體系。其中,虛擬化作為底層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其在高可用、高性能、快速創建等方面的技術指標,甚至直接關係到雲計算的商業模式能否成立。 虛擬化技術也分為技術流派,其中以 KVM、Xen、VMWare (Virtual Machine ware)等為主流。
  • 小姜學網絡(虛擬化與雲計算)
    《虛擬化與雲計算技術》課程的設置主要面向以上兩大崗位(群)中伺服器虛擬化和雲計算工程師等職業崗位。《虛擬化與雲計算》第一印象:我會用虛擬機(VMware Workstation、Oracle VM Virtualbox),是不是就算會「虛擬化」了?
  • 虛擬化技術發展編年史
    VMware 首創了這項技術,一舉穩坐虛擬化龍頭老大。全虛擬化是指虛擬機模擬了完整的底層硬體,包括處理器、物理內存、時鐘、外設等,使得為原始硬體設計的作業系統或其它系統軟體完全不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虛擬機中運行。客戶機作業系統(Guest OS)與真實硬體之間的交互,可以看成是通過一個預先規定的硬體接口進行的。
  • 雲計算技術分享之桌面虛擬化中的3D虛擬化解決方案經驗總結
    相較於普通的桌面虛擬化,3D桌面虛擬化是一個普通桌面虛擬化中研發桌面的衍生場景。過去多年,3D用戶的桌面虛擬化需求一直都存在,但受限於技術很難完成交付。但3D虛擬化技術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約在2007年的時候,Citrix通過無盤工作站的方式,即通過一臺伺服器推送作業系統到遠端的工作站上運行,達到所謂的虛擬化以及遠程接入物理工作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無奈之舉。到了2008年左右,Citrix開始將物理工作站通過Citrix的HDX協議進行遠程交付,這個就和HP RGS非常類似的一種方式。
  • 雲計算採用虛擬化技術,提升伺服器和存儲的利用率,是核心價值
    科普雲計算那點事!世界上,在信息領域玩得好的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特有的雲計算產品和服務。很多人認為是應用層面的技術,不算高級貨,都是晶片亂局鬧的。對於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雲計算在這些公司的未來規劃中,擁有戰略核心地位。很燒錢!
  • 易思捷與VMware同步實現虛擬化架構管理容器技術
    新一代自主可控中國雲廠商——易思捷,10年來不但致力於尖端技術上的直線追趕,而且注重集全司之力奮力彎道超車。昨日該公司宣布:實現了單一控制平臺並可同時管理虛擬化和容器技術,即可以在同一個IAAS平臺上同時支持虛擬機以及輕量化容器管理而無需k8s等第三方平臺,助力企業實現現代化應用,在安全可控的大道上,易思捷正一步步地縮短與國際巨頭的距離。
  •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現階段的雲計算是分布式計算、效用計算、負載均衡、並行計算、網絡存儲、熱備份冗雜和虛擬化等計算機技術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有:虛擬化、分布式文件系統、 虛擬化是雲計算最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它為雲計算服務提供基礎架構層面的支撐,是
  •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_雲計算的三大核心技術
    雲計算也在快速發展,一直服務於網際網路的各個企業,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雲計算已經有好幾種類型了,分別是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其中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優勢,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可能還有更多類型,下面小編來談談每種計算的優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