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近幾年來我們中國內部有很多的城市經濟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好了,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也突破了很多人們的預料,不過有發展肯定也有倒退,現如今也有不少的城市經濟發展達到了瓶頸,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話題就應運而生了,那就是城市合併,城市合併顧名思義,就是將兩座城市進行合併,取彼之長,補己之短。
武漢作為湖北的省會,在我國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他是湖北的頂梁柱,這些年來,武漢的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境內的旅遊景區,以及特色小吃,都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而且武漢的名聲也是越來越高
如今,國家一直提倡城市一體化發展,武漢如果與周邊的鄂州市合併的話,它在未來的發展也是不容小覷的,眾所周知,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就是合併了萊州市,這也使得了濟南成為了山東的第二大城市,也帶動了當地的發展,而且,武漢和鄂州的情況也與山東非常的相似
湖北武漢和鄂州,一個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常住人口逾千萬;一個是中國最小的地級市,只轄有3個市轄區,人口一百萬多點。
武漢三鎮範圍即是今日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江漢區、江岸區、礄口區、漢陽區)。
漢陽興起最早,歷史悠久,是中國的工業中心;漢口在明朝開始強勢崛起,20世紀初期成為全國僅次於上海的國際大都市,現在工商業基礎較好的漢口發展為武漢市經濟、金融中心;武昌則以教育為主。
鄂州市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地級市,是鄂東水陸交通樞紐,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漢。全市總面積1505平方千米,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33個,水域面積65萬畝,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
很多人都會好奇,武漢同城化,為何要選擇鄂州呢?鄂州與武漢兩城之間的距離較勁,這兩個城市之間也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鄂州的地域面積較小,是湖北面積最小的一座地級市
為什麼說武漢和鄂州合併是最好的選擇,首先是兩城之間的距離,兩座城市相距不到50公裡,在民間一直有「上下武昌城,古今兩鄂州」這麼一種說法,不難看出兩座城市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次就是鄂州的地域面積比較小,可以說整個湖北省,鄂州算是面積最小的一座地級市,常住人口僅為107萬,還不如我國一些人口比較多的縣城。加上鄂州市本身就是武漢城市圈的成員之一,而且武漢的地鐵將來也將直達鄂州,屆時兩城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的親密,合併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
長久以來,鄂州作為離武漢最近且「走得也近」的城市,武鄂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可謂「大勢所趨」。對於武漢城市圈居民來說,「同城生活」已不陌生,最近武漢與鄂州的關係又有了實質性進展。
鄂州步入「027」時代
近日,記者從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獲悉,該公司成功開通鄂州市首部027固話,標誌著「武漢鄂州通信一體化」工作取得關鍵性突破。
此外,中國聯通湖北分公司也在積極促進這一改變,一封請示湖北通信管理局的文件表述:為加快推進我省1+4城市網併網升位工程建設,促進鄂州與武漢同城化發展,申請將鄂州現有3萬固定號碼資源由七位長號段升為027打頭的八位長號段。
統一區號後,對於市民最大的利益就是將長途變成了市話,通話費用自然也就降低了;對於業務橫跨兩地的企業集團來說,可以搭建統一短號網,溝通更高效、費用更低。
而對於整個區域來說,從0711到027,跨出的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大步。
武鄂進入融合蜜月期
雖然關於武鄂區號的「官宣」或尚需時日,但武鄂一體化的進程已勢在必行。
區域協同,交通先行,從武鄂一體化的公共運輸路網建設規劃就可見一斑。
前有地鐵11號線延伸至葛店,後有地鐵30號線直通紅蓮湖,交通網絡不斷升級。
未來三路銜接新城大道2019年開建,武漢東湖高新區未來三路向南延伸約0.4公裡至鄂州紅蓮湖新區邊界,與新城大道對接。鄂州同步啟動新城大道向北延伸約1.5公裡相向對接。
未來三路開通,將快速連接光谷中心與紅蓮湖。沿線地質大學,長江存儲等配套設施的規劃,極大提升區域價值,促進區域融合。
近日,正在緊鑼密鼓施工的高新四路、高新六路,建成之後將成為連接武漢與紅蓮湖的交通要道,屆時,從光谷僅需20分鐘即可直達紅蓮湖片區。
高新四路沿線聚集了烽火、中芯電子、聯想武漢、武漢天馬等高新科技企業,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光谷產業版圖不斷延伸。
武鄂兩地經濟關聯度高、互補性強,合作基礎堅實,兩地已經進入全面加速融合發展的蜜月期。
鄂州市還有很多著名景點,比如:西山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龍蟠磯、觀音閣公園、鳳凰廣場等景點。雖然它是一座小城市,但是在省內的地位很重要,比如鄂州與武漢的距離相差52公裡,還有建立了新的順豐機場,如果這兩座城市能合併的話,我相信在未來能夠給武漢帶來交通便利,經濟上超越成都都不是問題,一舉成為中部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