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後印象筆記兩月補完6年欠帳,下一步要做知識沉澱平臺

2021-01-05 鈦媒體APP

千呼萬喚始出來——用這句話形容印象筆記Markdown功能的上線,再恰當不過。對於望眼欲穿多年的「象粉」來說,作為一個知識管理的生產力工具,Markdown的長期缺席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次更新可謂姍姍來遲。但對於6月份剛剛獨立運營的印象筆記來說,Markdown的到來可以稱得上是「火速上線」,重生後的大象正在甩開過去的滯重笨拙,加速狂奔。

今年是印象筆記在中國誕生的第六年,在印象筆記四周年發布會時,筆者曾經分析過當年Evernote遭遇的困境: 立志成為用戶第二大腦導致功能不斷疊加臃腫,每個人都只用到5%的功能,但每個人的5%都不一樣。80%收入倚重於用戶付費,只能通過限制存儲空間與登陸設備數量來促使用戶升級,導致用戶群體怨聲載道,流失嚴重。對於那時的Evernote來說,freemium(免費增值)模式看似已經走到了一條死胡同。

當然,中國人對於freemium模式的接受度無疑更低(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印象筆記並未參與Evernote的漲價行動)。雖然中國已成為Evernote全球第二大市場,擁有獨立的品牌、本地數據存儲。但是正如所有跨國網際網路企業在中國的困境一樣:中國市場太過獨特了,中國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也和美國、歐洲迥然不同,尤其是作為一款知識管理工具,這種「中國特色」更加明顯,然而因為產品、研發一直集中於美國總部,所以印象筆記很難快速響應中國用戶、合作夥伴的需求。

不僅如此,有道雲筆記、收趣等輕量級工具的快速增長,也在分流走大量的用戶,無論是從商業模式、還是功能創新上,它們都將蹣跚的大象甩在了身後。

這也是印象筆記為何寧可經歷32個月的談判重組,也要擺脫Evernote的束縛,成為一家完全獨立運營的中國公司。今年6月,印象筆記宣布重組完成。作為Evernote在中國運營了6年的品牌,印象筆記將成為由中方控股的中美合資獨立運營實體。並獲得了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首輪數億元人民幣投資。

而獨立之後的印象筆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補上過去6年的「欠帳」——發布剪藏widget,滿足用戶在手機上快速收藏的需求;支持對外分享至QQ空間,讓自己不再成為「只進不出」的黑洞;新增電腦端密碼鎖功能,用戶對於隱私保護的重視得以滿足;上線Markdown功能,增強了文檔編輯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省去了二次加工的時間。

難怪有人說,獨立之後,印象筆記2個月的變化超過了過去6年。

印象筆記的新功能雖然都是在兩個月內密集推出,然而從成熟度上來看無疑經過了長時間醞釀,難怪剪藏功能一上線就得到了App Store首頁推薦。而Markdown功能則更是「一步到位」——擁有獨立的一鍵入口,支持主流的Markdown語法,還可以在沉浸編輯、編輯與預覽模式及演示模式下快速切換,更可插入網絡、本地及剪貼板中圖片,同時自定義圖片尺寸。甚至主題顏色都有黑、白、深灰和印象綠等多種可選。

當然,印象筆記不只要快速補齊各種早該推出的功能,更需要在新的知識環境下重新定位,找到替代freemium的新商業模式。

比如,而作為用戶知識管理的工具,印象筆記本該兩年前就抓住這一波知識付費浪潮,從一個簡單的收藏夾升級為知識助理。挖掘出一批印象筆記高手,知識管理達人,將他們的經驗方法通過付費課程的方式分享出來,使用戶們告別「收藏如山倒,整理如抽絲」的煩惱。

然而,直到8月份的6周年發布會上,印象筆記才把羅振宇請到臺上,才邀請谷大白話、史航、東東槍等微博大V分享自己的知識管理心得,才推出了主打線上知識課程的大象學院。其實,之所以獨立兩個月就迫不及待廣發英雄帖,是因為印象筆記早就看到了用戶需求的轉向。

6年前印象筆記剛剛在中國落地時,內容創業領域還是一片免費沃土。用戶徜徉在公眾號、知乎等知識海洋裡飢不擇食,每天向印象筆記裡丟入大量的免費內容,希望能稍後閱讀。然而免費時代很快就因為知識負載和篩選、整理的成本高昂,走向了付費時代。

當有價值的「乾貨」都分散、隔離在一個個付費平臺之上,立志做用戶第二大腦的印象筆記如何打破藩籬,幫助用戶做跨平臺的知識管理?這是知識付費時代印象筆記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也是思考下一步商業模式的基礎。

「知識沉澱的底層平臺」——這是CEO唐毅對印象筆記的新定位,畢竟「不是每一個知識性的應用都一定需要有自己的沉澱平臺」,也是此次與得到App深度合作的前提。「從知識的產生、傳播、消費、沉澱、處理、共享,大家一起反思這個流程產生怎麼樣的火花,就是我們之間能做一個巨大合作的外延。」 唐毅告訴鈦媒體,這次印象筆記之所以拉來老羅站臺,也是因為雙方合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然而除了與得到這樣的頭部平臺合作之外,那些被封閉在知乎live、喜馬拉雅、知識星球、各種課程之內的知識,印象筆記的觸角又該如何觸達?尤其是在這些平臺互為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當網際網路的知識分享由開放走向封閉,印象筆記又該如何去敲開一個個堅硬的「知識果殼」?知識沉澱的底層平臺雖然是美好的願望,但是最終能夠實現嗎?

即便如此,作為跨國網際網路企業成功獨立的唯一樣本,印象筆記短短兩個月內釋放出來的活力已經帶給了我們足夠的驚喜。我們也樂於看到更多中國的跨國網際網路企業能夠擺脫枷鎖,在本土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相關焦點

  • 運營6年後,印象筆記中國團隊獨立了
    印象筆記在中國獨立運營近6年,一直聲稱「想被看作一家獨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今天終於如願了。6月6日,印象筆記宣布完成重組,成為由中方控股的中美合資獨立運營實體,美國Evernote公司、中方投資者、中方管理團隊三方將持有均等的持股結構,共享全部原始碼及其它智慧財產權。
  • 印象筆記成為獨立公司,不再是 Evernote 中國版
    進入中國 6 年後,曾作為 Evernote 中國市場品牌的印象筆記,要成為一個獨立公司了,並獲得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數億元投資。 獨立公司意味著可以自主進行經營決策和產品研發,也不再是之前 Evernote 的中國版。
  • 歷經32個月談判重組 印象筆記重生:謀求中國市場獨立發展
    圖片來源:印象筆記官方在經歷長達32個月的談判重組後,在中國已滿6歲的「大象」開始走向獨立、開放,並試圖結伴本土「玩家」,搶灘中國知識生態。8月3日,在6周年慶祝活動上,印象筆記(『大象』)發布了新版app,新增專為中國用戶開發的Markdown、電腦端密碼鎖和Widget剪藏等功能。
  • 印象筆記在中國「獨立」兩個月之後,解決了一堆過去6年解決不了的...
    宣布成為中國獨立網際網路公司兩個月後,印象筆記終於在 6 周年的慶祝活動上發布了新版 App,並宣布了戰略布局。此前 6 年,印象筆記在中國都是作為一家矽谷公司的中國分支,只有運營部門,沒有技術部門和產品經理,全球通用一款 APP,連在中國區上線「使用微信等第三方社交帳號登錄」這樣的功能都要在美國總部排隊。重組為獨立實體並擁有產品研發自主權後,新印象團隊終於有機會解決中國用戶積攢了 6 年的需求。
  • 18個月完成400次升級 印象筆記交出獨立兩年成績單
    2020年8月20日知識管理平臺印象筆記迎來八周年紀念,恰逢公司辦公室遷居新址,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領銜的印象筆記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匯報了印象筆記的業務發展近況及產品研發進程,同時透露為開啟優化股權結構,布局A股市場IPO的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
  • 印象筆記:更新印象 擁抱中國知識生態
    (2018年8月3日,北京)印象筆記今日在北京舉辦六周年慶祝活動,寬帶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田溯寧,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Evernote CMO Andrew Malcolm 發表致辭,解讀印象筆記重組背後的故事和未來圖景;印象筆記CEO唐毅攜手得到
  • 印象團隊:印象筆記的C to B之旅
    對於知識型團隊而言,修水渠的難點在於如何讓這些零散的個人知識沉澱到團隊中去,形成有統一方向、規則的有效能量動力。所以,優秀的團隊協同應用SaaS平臺,自然會成為幫助Leader修好水渠的重要工具之一。印象筆記在成立8周年之際,於今年8月正式推出獨立的印象團隊App,專注於服務企業和團隊。上線之初就推出了100+項功能,覆蓋了 50+通用的辦公和協作場景。這款產品在3個月的內測階段反響出眾,並在過去的40天裡集成了獨家的「超級筆記」後正式推出。目前,已經有上萬家團隊完成註冊,平均用戶團隊規模在5-20人。
  • 印象筆記 6 周年,除了全新 app,它還更新了哪些印象?
    ——印象筆記投資方代表 紅杉寬帶數字基金合伙人 徐全利自 2012 年 5 月,Evernote 以 「印象筆記」 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後,其本土化進程一直發展緩慢。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印象筆記只是基於 VIE 架構的 Evernote 全球子公司,並不擁有產品研發自主權,如果要根據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產品優化,就必須讓美國的工程師修改代碼。
  • 印象筆記將推出「印象團隊」獨立APP
    印象筆記官方宣布,將推出獨立「印象團隊」APP的推出,並永久開放免費帳戶,幫助中國企業完成「信息上雲」。 2020年4月,「印象團隊」將開啟內測;2020年6月,「印象團隊」將正式推出。「印象團隊」基於印象筆記服務全球2億個人用戶的核心技術,以及服務數萬家中國企業的成功經驗,藉助作為中國的知識管理領域唯一一家獨立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的獨特身份,由印象筆記團隊及百餘位來自教育、物聯網、零售、科技、金融、IT、法律、投資等行業核心管理層的印象筆記企業諮詢顧問共同研發。
  • 印象筆記高級副總裁喬遷:我們為什麼用小鵝通探索知識經濟?
    印象筆記出現在中國用戶視野中已有六年之久,2018年原中國區業務重組為獨立全新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之後,印象筆記發布了新產品及新戰略。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印象筆記仍然僅作為一款單純的筆記類應用,用來記錄信息、收集工作及生活中的重要資料。
  • 成就高效團隊,印象筆記企業版為知識型團隊賦能
    雲端團隊知識庫——印象筆記企業版今年六月,印象筆記完成獨立重組,從矽谷知名知識管理平臺Evernote的中國分支,重組為中方控股的中美合資公司,在美方共享完整的智慧財產權的基礎上,印象筆記管理團隊接過產品自主權,針對中國用戶需求完善產品
  • 為A股上市做準備,獨立兩年的印象筆記變身「快公司」
    記者 | 周伊雪1印象筆記獨立兩年,已從一家「慢公司」變成了一家「快公司」。8月中旬,在印象筆記八周年紀念活動上,印象筆記CEO唐毅透露,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唐毅告訴界面新聞,這輪融資的目的是為優化股權結構,為在A股上市做準備,以他為代表的管理團隊會繼續增持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此時距離印象筆記成為一家獨立公司剛過去兩年。
  • 【GET2018】印象筆記喬遷:未來知識整理領域會湧入更多人群
    大會上,喬遷分享了印象筆記2017年和2018年針對青年群體所做的知識整理調查,揭示了這個群體不斷變化的知識獲取的需求。同時,喬遷也希望大家能把各式各樣的知識碎片,通過印象筆記形成系統的知識圖譜,完成知識的個人內化過程。
  • 印象筆記:成立7載,創業1年
    這一天,印象筆記在北京的鳳凰中心舉辦了一場七周年線下活動,如同一年前那場帶有「重組宣言」意味的六周年活動,這一次活動的內涵也遠遠超越了周年紀念,更像是印象筆記在對外公布一份獨立後的年度答卷。2018年6月6日,在進入中國6年後,印象筆記宣布完成重組——在Evernote開放全部原始碼以及其他智慧財產權的基礎上,印象筆記成為一家由Evernote、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和中國管理團隊三方均衡持股的合資公司,並引入中方資本紅杉寬帶數字基金數億元人民幣投資。
  • 印象筆記,8年熱愛與堅守
    來源:計算機世界「印象筆記永遠不會做『印象文檔』,永遠不會做『印象會議』。」進入中國6年後,2018年的印象筆記實現了獨立重組,完成了在中國的商標註冊,成為一家由Evernote全球、印象筆記管理團隊和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三方均衡持股的合資公司,並且獲得Evernote的全部原始碼和其他智慧財產權的轉讓。
  • 印象筆記創業史:想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
    最終,協議在2018年1月1日生效。 「拆得很乾淨,沒留小尾巴!」 印象筆記獲得了新生。 同年6月6日,印象筆記正式對外宣布從Evernote分拆獨立,唐毅任董事長和CEO。
  • 印象筆記八周年:完整布局C端B端
    (記者文雪梅)20日,知識管理平臺印象筆記迎來八周年紀念,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攜印象筆記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唐毅透露,為開啟優化股權結構,布局A股市場IPO的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同時,結合中國個人和企業用戶和場景需求,印象筆記加速產品研發進程,18個月內自主完成近400次升級發版,全面布局C端和B端的完整生態。歷經八年沉澱和2018年重組以來兩年的獨立發展,印象筆記如今已從單一的工具應用發展成為涵蓋個人、企業團隊、內容平臺、智能硬體的綜合性知識管理服務平臺,成為國人「第二大腦」的初心和三億人首屏應用的願景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 印象筆記八周年:完整布局C端和B端
    今天,知識管理平臺印象筆記迎來八周年紀念,恰逢公司辦公室遷居新址,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領銜的印象筆記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匯報了印象筆記的業務發展近況及產品研發進程,同時透露為開啟優化股權結構,布局A股市場IPO的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
  • 印象筆記唐毅:獨立發展一年來,公司迎來最快發展速度
    DoNews 7月19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印象筆記7月18日在北京舉辦了主題為「一起進步,未來可期」的七周年線下發布會。此次活動聚焦印象筆記的全新產品功能、發展戰略,以及對產品未來形態的探索。去年6月至今,印象筆記度過了在中國獨立重組的第一年。
  • 印象筆記交出獨立之後的首份答卷:保持進步,未來可期
    去年6月至今,印象筆記度過了在中國獨立重組的第一年。印象筆記的獨立重組,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創新模式,而獨立運營的印象筆記如何完成業務布局,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形態等問題也備受業界關注。印象筆記的願景如初,要成為用戶的「第二大腦」,融匯無限信息,拓展人類思維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