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筆記在中國獨立運營近6年,一直聲稱「想被看作一家獨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今天終於如願了。
6月6日,印象筆記宣布完成重組,成為由中方控股的中美合資獨立運營實體,美國Evernote公司、中方投資者、中方管理團隊三方將持有均等的持股結構,共享全部原始碼及其它智慧財產權。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為重組後的印象筆記提供首輪投資,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原印象筆記中國區總經理唐毅將同時出任CEO一職。
Evernote曾經是矽谷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它創立於 2007 年,2012 年底加入「獨角獸俱樂部」,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同年,Evernote在中國推出「印象筆記」服務,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在中國運營的「印象筆記」,是基於VIE架構的 Evernote 全球子公司,沒有研發,只有運營團隊,在中國創造了一個特殊的先例。六年間,印象筆記與全球產品完全一致,只是將部分中國應用設計特點融入全球版本之中。
「有人問我們,這次印象筆記獨立,是壓力下的變化,還是前瞻性的變化?我認為,更多是一個未雨綢繆的變化。」 印象筆記CEO唐毅表示。他提到,目前印象筆記在國內的用戶數據仍然是「鼓舞人心」的,而在用戶數量上,中國已成為Evernote全球第二大市場。
從2016年起,印象筆記就開始為做一個更獨立的品牌做準備,招聘研發人員,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研發團隊。唐毅表示,6年的積累讓他們現在有了更清晰化的目標,在運營上要變得比以前更獨立。
此次交易的戰略投資方——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投資合伙人徐全利則認為,印象筆記重組,可以看作是外企在國內運營的「3.0」版本。
「微軟和IBM可以視為外企進入中國的1.0版本,將中國當作一個銷售市場;Evernote、領英是2.0,具有VIE架構,管理團隊向海外總部報告;而3.0版本則要求企業首先一定是本地企業,絕對獨立,從而實現迅速決策。」
徐全利透露,印象筆記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團隊以及管理層的激勵計劃。
近年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飛速發展,全球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格局隨之改變,中國已經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網際網路創新中心。中國龐大的市場容置、不同文化習慣的用戶群體、全球罕見的增長速度,決定了中國用戶具有更為豐富多樣、甚至與國外用戶完全不同的使用習慣和需求。在知識管理與協作領域,中國市場也發展出了與美國差異巨大的生態環境。
一個例子是,印象筆記中國團隊想增加一個微信入口登陸功能,都需要美國排隊,「中國部門功能需求的優先級也不會太高」。
更獨立的本土團隊,將有助於印象筆記擁有更強的靈活性。唐毅透露,新版印象筆記APP將於6月末正式發布,更多針對中國用戶研發的功能將在未來產品迭代中逐漸面世。
唐毅表示,「印象筆記會保留全球產品的基因和優秀的功能,會進一步擁抱科技、中國的使用場景和用戶。」
Evernote 全球 CEO 聶坤瑞(Chris O'Neill)表示,Evernote意識到,全球一致的產品思路難以靈活服務中國用戶的需求。獨立的股權結構、新注入的資本,將使重組後的印象筆記在戰略、技術、產品、運營層面擁有完整的自主權,同時Evernote將為印象筆記開放底層原始碼,並長期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印象筆記與騰訊社交網絡集團(SNG)籤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基礎架構、消費者服務、企業服務、人工智慧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不久前,印象筆記全部數據已經於從本地數據中心整體遷移至騰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