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

2021-01-04 騰訊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作為我國第一部較全面調整仲裁關係的法律,於1995年9月1日起施行。2017年9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仲裁法》中有關仲裁員資格條件的部分條文進行了修改。仲裁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範和調整仲裁法律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仲裁法》是為保證公正、及時地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所制定的。因此,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通過仲裁解決。

據悉,仲裁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仲裁法,僅指仲裁法典,如我國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廣義的仲裁法,除包括仲裁法典外,還包括其他制度中的相關法律規範,如《民法典》中有關仲裁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國際公約中關於仲裁的規定。大多數人對於法院訴訟這種方式並不陌生,但很多人對於仲裁是有些模糊的,特別是沒有實際接觸或參與過仲裁的人。近日,惠州日報記者專訪了惠州仲裁委員會主任古兆嵩,他對《仲裁法》進行了解讀。

三類情景不得進行仲裁

「關於仲裁,專門有一部法律——仲裁法。因此,仲裁通常特指仲裁法所規定的仲裁,不包括其他名稱中有仲裁二字的仲裁。比如說,勞動仲裁,就不屬於仲裁法所規定的仲裁。準確地說,勞動仲裁不是仲裁。」古兆嵩介紹,我國《仲裁法》第二條規定:仲裁範圍,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但對於以下三類不得仲裁:一是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二是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糾紛;三是勞動爭議和農業承包合同糾紛。

古兆嵩提醒市民,當事人若要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當事人之間達成仲裁協議或有仲裁條款;二是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是能夠確定的具體的仲裁機構;三是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異議的除外。

申請仲裁須有仲裁協議且在仲裁委受案範圍內

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申請仲裁呢?古兆嵩稱,根據《仲裁法》規定,申請仲裁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有仲裁協議。仲裁協議既是當事人授權仲裁機構解決爭議的依據,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轄權的依據。因此,當事人之間訂有仲裁協議是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沒有仲裁協議,而只有一方當事人的仲裁申請,仲裁委員會不得受理。二是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即申請人請求仲裁委員會予以保護的合法權益以及要求被申請人履行實體義務的具體內容。當事人申請仲裁後,其所提出的仲裁請求是否合理,所依據的事實是否真實,理由是否正確,需要由仲裁委員會進一步確定,當事人提出仲裁申請時,只要提出具體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即可。三是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案範圍。當事人申請仲裁解決的爭議事項必須屬於《仲裁法》第2條規定的範圍,並且不屬於《仲裁法》第3條規定的不能仲裁的事項。

對話

惠州日報記者:訴訟和仲裁有什麼區別?

古兆嵩:兩者處理糾紛的機構不同,仲裁由當地仲裁委受理,訴訟由法院受理。一旦合同雙方約定選擇仲裁解決合同糾紛,就不能到法院進行訴訟。仲裁按照自願原則,訴訟則不以另一方意志為轉移。

受案範圍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法院則可以受理各類糾紛。

程序不同,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申請撤銷時法院一般不再從實體進行審查,如程序中有明顯錯誤時可以撤銷;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兩年內申請再審。仲裁庭審理案件通常不公開案情,不公開裁決;人民法院實行案件公開審理原則,但依法不應公開審理的除外。兩者收費不同,訴訟費用在規定情形下可以減交、緩交、免交,而仲裁費沒有相應規定。

惠州日報記者張薈婷

特約通訊員鄧秉文

相關焦點

  • 北京四中院以違反「一裁終局」為由撤銷CIETAC涉外仲裁裁決
    2、本案仲裁庭基於前案裁決作出後的「新的事實」作出裁決,並不違反「一裁終局」,並且是否違反「一裁終局」屬於仲裁庭實體審理範圍,並不是撤裁的法定事由。第一、是否違反「一裁終局」的認定,屬於仲裁庭實體審理範圍,不屬於人民法院審查撤銷仲裁裁決案件的範圍。根據《仲裁法》第九條的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
  • 足不出戶「裁」終局,網絡仲裁在寧夏落地生根
    足不出戶「裁」終局,網絡仲裁在寧夏落地生根 2020-12-10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足不出戶「裁」終局 網絡仲裁在寧夏落地生根
    足不出戶「裁」終局 網絡仲裁在寧夏落地生根 2020-12-1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仲裁研究中心對接國內調解機構共建「四庫」
    張懿邈說,仲裁和法院訴訟的本質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解決當事人糾紛的方式,但仲裁是當事人雙方達成仲裁協議,表明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機關。當事人有權選擇仲裁員,仲裁實行一審終局制,仲裁裁決自作出後生效,當事人不得就同一請求再次申請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訴、上訴。仲裁以當事人雙方自願為原則,當事人雙方有權選擇任一合法成立的仲裁機構(全國各地目前約260家)進行仲裁,不同的仲裁機構之間無任何隸屬關係。仲裁可由當事人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並自主選定或者委託指定仲裁員,仲裁注重保護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一般實行不公開審理。
  • 一文讀懂「勞動仲裁」與「商事仲裁」的區別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衍生了多樣化的社會糾紛與矛盾,而訴訟因程序繁瑣,耗時較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商事仲裁」作為自己解決糾紛的途徑。貴州12348律師在接線中經常接到關於「仲裁」的諮詢,但是,很多人都混淆了「勞動仲裁」與「商事仲裁」的概念,小編來給大家說說勞動仲裁與商事仲裁。
  • 哪些勞動案件實行仲裁終局?
    A Thousand YearsAna Spíndola一、案例[參考案例]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書,深勞人仲案[2016深圳中院經開庭審理,認為A公司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理由不足,予以駁回。經張某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從A公司銀行帳戶上直接劃扣了7180元。二、哪些勞動案件實行「仲裁終局」?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以下兩類案件實行仲裁終局:1.
  • 青島市優化「速裁」機制 為617名農民工追回經濟損失729餘萬元
    2020年4月,全市12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同步掛牌成立「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截至11月份共為617名農民工追回經濟損失729餘萬元。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實行立案登記制,符合立案條件的農民工欠薪案件當場立案,當場出具受理通知書並一次性告知後續仲裁事項。對欠缺非主要立案材料的,實行容缺受理;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明確告知其正確救濟渠道。
  • 仲裁已成為解決民商事糾紛主渠道之一
    回想1995年,全國幾十家仲裁委員會年受案量只有1000多件,仲裁的前景究竟如何雖尚不明晰,但是對於當時的仲裁人來說,眼前的黯淡比理想中的光明顯然更加真實。  儘管有政府「扶上馬送一程」的保障,但現實的困難讓創業者們迄今印象深刻。「同事們進入單位前對仲裁聽都沒聽過。」
  • 調解仲裁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原則是什麼?
    自我國農村實行承包製以來,承包糾紛不斷地湧現,為了有效地解決此類糾紛,彌補法律救濟途徑不足,1987年6月8日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發布的《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的意見》第6條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糾紛,首先由管理委員會按照本組織的社章和承包管理辦法處理。
  • 法治面|「一裁終局」缺乏救濟渠道?律師致信全國人大建議修改仲裁法
    記者 | 趙孟1因代理的多起商事仲裁案件陷入「無路可走」境地,四川同方正律師事務所律師宋琳平不久前致信全國人大法工委,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下稱「仲裁法」)進行修改。作為當事人自治性解決糾紛的制度,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裁決作出後即生效。如果當事人對裁決結果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或申請不予執行裁決。
  • 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 東營仲裁委員會聯合召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
    12月1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聯合召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啟動儀式。市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洪武參加啟動儀式並講話,東營仲裁辦黨組書記、主任薛在山致辭。啟動儀式上,宣讀了《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關於建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機制的意見》,孫洪武、薛在山為東營仲裁委員會民商事調解中心成立揭牌。根據訴裁分流調解機制,人民法院在登記立案前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案件委派給仲裁調解組織調解。調解成功並達成和解協議的,仲裁委依申請出具仲裁調解書或仲裁裁決書。
  • 從孫楊被裁決禁賽談幾點我國的仲裁制度及法院對仲裁機構的監督
    不過仲裁制度在我國也存在,這裡筆者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有關我國仲裁制度的要點以及法院對仲裁機構的監督,這些內容或許哪天我們還用得上:1.申請仲裁的前提條件不同於訴訟,申請仲裁必須雙方自願,也就是在籤訂協議時,雙方明確解決爭議的方式是仲裁,且約定明確的仲裁機構;如果事先沒有約定
  • 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區別
    仲裁機關在作出裁決前,當事人可以自行調解,但調解不是仲裁的必經程序。  足以可見,調解和仲裁之間存在不同之處,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自然也有所不同。  接下來就由小仲為大家介紹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區別。  一、仲裁調解書是什麼  仲裁調解書是由仲裁機關製作的,記明了申訴人和被訴人自願達成協議內容的一種法律文書。  與仲裁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 或訴或裁"條款無效的,是否影響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有爭議...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當事人在合同爭議解決條款中約定「可裁可訴」或「或裁或訴」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
  • 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怎麼處理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規定,當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於一裁終局的案件,單位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勞動仲裁裁決的效力有哪些1、仲裁裁決在法律上不具有終局的效力。《勞動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普法進社區,仲裁關注高
    原標題:普法進社區,仲裁關注高4月24日,天山區中灣街北社區,普法宣傳員正在為居民講解答疑。(記者馬婷攝)新疆網訊(記者馬婷)4月24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中灣街北社區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宣講掌握天然氣的安全使用方法、預防詐騙以及仲裁法律知識等方面內容。此次宣傳活動分為現場講座和入戶宣傳兩種方式進行。
  • 東營市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正式啟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12月1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召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啟動儀式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洪武出席儀式並講話,東營仲裁辦黨組書記、主任薛在山致辭,東營仲裁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馬英華主持會議。活動中,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呼振泉宣讀了《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關於建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機制的意見》,孫洪武、薛在山共同為東營仲裁委員會民商事調解中心成立揭牌。
  • 濟南試點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裁審援」一體化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積極應對形勢變化,在努力提升仲裁辦案質量效率的同時,多措並舉推動各級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作用,鼓勵和指導基層調解組織爭創品牌。目前,全市167個鄉鎮街道均已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湧現出一批像濟南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這樣依託企業或園區成立的優秀基層調解組織,在預防化解勞資矛盾、減輕仲裁壓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 東營仲裁委員會民商事調解中心揭牌成立
    近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仲裁委員會召開訴訟與仲裁分流調解工作啟動儀式,東營仲裁委員會民商事調解中心揭牌成立。
  • ﹝2019﹞中國貿仲京(深)裁字第0199號仲裁裁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限制消費令(2020)粵01執2298號碳谷(佳縣)新材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區煜廣: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的﹝2019﹞中國貿仲京(深)裁字第0199號仲裁裁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