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不願意表達,家長需要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2021-01-07 寬哥撩育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交往中表現得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卻總是害羞、膽怯,不願意表達,甚至產生社交恐懼。

而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害羞的情緒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好引導。只是很焦急和孩子說:"不要總是悶在房間裡,出去和同學玩會唄,別這麼膽小嘛..."

明明孩子在家活潑愛鬧,怎麼一出門就無法和同學玩在一起呢?

家裡條件很好也不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的放下學都是父母車接車送,出去和朋友玩也是送到約定地點,不允許一個人打車出門。

上大學以後,這種情況依舊如此,和朋友出去玩,才下午六七點,父母就瘋狂打電話催著回家,一個人或是和同學出去旅遊根本不可能。

我的人生規劃也是他們提前做好,我想學什麼基本上都會被拒絕,感覺什麼都被安排我已經不會思考了。

家長的過度保護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是愛的負擔,對於孩子要做一些事情時,都會首先拒絕他們。

對孩子的行為過度的擔心,總是在說"乖乖待在家,外面太危險了;這個太危險了,不能做。"

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做好萬全安排,從不讓孩子獨自去做任何事,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缺乏自信心。

也有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特別強,希望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你要這樣做;你按照我的步驟來就行。"

總是在給孩子輸入各種道理,當孩子做出反抗時,家長就會表現得特別焦躁,告訴他們"你要立刻就去做。"

在這種情況成長的孩子通常想要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又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逐漸喪失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會逃避,遇到挫折就退縮,做任何事沒有動力。

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因為家長教育的忽視也好、用錯方法也罷,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是影響一生的。

無論只是害羞還是已經拒絕交往,這種情緒和行為都不會完全先天性的,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需要家長採取一些正確的疏導方式,引導孩子走出社交障礙。

1.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父母不要忽視了關注孩子的情緒。

社會在進步,物價在升高。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的不止是溫馨,還有壓得人不能喘氣的生活壓力。

想給孩子好的生活,勢必就會發生這種情形:當家長回家時,孩子已經睡了;出差一個星期都見不到孩子,常常讓孩子陷入一個人,更別說同孩子進行溝通了。

長此以往,孩子跟父母之間的信任感降低。因為他覺得"無論我說什麼,也不會有人在乎的吧,"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時候就會非常拒絕。

忙於工作也不能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每周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談談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2.尊重孩子的喜好,肯定他們的才能、儘量減少指責

上學的時候,班級上都會有那麼一個人,基本上不說話,不和其他人溝通,上學放學都獨來獨往。甚至連體育課兩兩合作時,他都是被剩下的,最後還是老師要求其他同學配合他去完成課程安排。

在面臨人多的環境時,這些孩子會感到不安,沒有安全感,就會變得很拘謹,話也很少。就會讓人覺得高冷、不易接近,也就沒有人和他一起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對自己形成一種認知,而害羞的孩子的自我認知都是比較消極的,覺得自己什麼的不好,也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當發現有人看他時,就會局促不安,不敢同他人對視。不願意被他人提起,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裡,沒有存在感也不會難過。

孩子喜歡什麼,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做家長的就要支持,告訴他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吧,爸爸媽媽也相信你一定可以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信心去和身邊的同學交往。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幼兒園的六一晚會上沒有表演好,也不能回家就去批評他們,而是鼓勵他們下一次一定要爭取表現得很好。

3.在小事中培養獨立的能力,帶孩子接觸不熟悉的人、參加集體活動

膽怯、害羞的孩子在內心深處是渴望交往的,但是又會被不安、害怕所支配,不敢邁出那一步。而這種情緒是會逐漸積累的,越沒辦法溝通就越自暴自棄,逐漸開始放棄與人交往。

在心裡總是和自己說"沒事,一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很美好,""同學們玩的很好,我的加入也是多餘的。"會給自己很多的安慰,讓這件事有合理化的解釋。

所以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在孩子拼樂高的時候,家長別急著幫忙,讓他自己去發散思維,實在想不出來的時候,也要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需要幫助。

家長在參加一些好友聚會,不妨把孩子帶上,讓他們多去接觸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帶他參加一些夏令營活動,走出家庭這個舒適圈,開闊視野也能夠提升膽量。

沒有孩子一出生就擅長社交,也沒有父母開始就是優秀的教育家;孩子從羞於表達到落落大方,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家長從不知所措到遊刃有餘,也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這幾招可能會幫助到你
    有些孩子天生就膽子小,只要家長不在身邊那都不敢去;有些孩子則是對特定的東西感到害怕,其實害怕某些東西這都是正常的行為,但是有些害怕往往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還處於孩童時期,由於個人能力的弱小和對很多事物的不了解,很容易對許多事物產生恐懼。
  •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其中,就有孩子過度的害羞,不肯主動跟人招呼,見到生人會非常害怕,會拘束,甚至會很敏感。比如有的孩子看到了陌生人,會特別緊張,急急忙忙地躲在了家長身後,臉上也會露出非常緊張的囧態。
  • 孩子驚慌失措,父母該怎麼做?幾個方法幫孩子克服恐懼
    這不僅對孩子克服恐懼沒有幫助,還會再次傷害到孩子,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被輕視。 孩子也是一樣,鼓勵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去歷練,讓孩子克服恐懼,在克服恐懼的過程中也培養了自信心和勇氣,但切記是在安全的環境下,循序漸進的進行。 在恐懼臨界點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推一把。
  • 孩子內向難以融入集體,可能是社交障礙,家長切勿輕視
    無論是做遊戲還是吃飯總喜歡躲著其他的小朋友,即使老師在熱情的邀請這個小朋友加入到集體中去,小朋友還是會不願意加入到集體當中去。 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膽小,害羞的性格,為了尋求自我保護孩子就會把自己關閉在封閉的環境中去,所以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安全感。 當孩子不願意融入到集體中去,害怕和陌生人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要用嚴厲的語氣訓斥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
  • 孩子膽小害怕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這才是克服恐懼的良藥
    變得不自信自信的人都比較膽大,他們更容易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並且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這樣他們就會更加願意去嘗試事物,成功的概率就更高。可是孩子如果無法克服恐懼的心理,他們也無法從內心相信自己,他們會形成一種遇到事情往壞處想的習慣,這樣會讓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同時也會比較悲觀。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正是因為家人的鼓勵,使得二級旺旺去走出自己內心的傷害,慢慢去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懼。同時在學校當中他受到了老師的幫助以及尊重,學校的校長看到二級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斥以及嘲諷。二:克服社交恐懼的原因1、願意接納自己想要去克服社交恐懼,首先就要去直面自己的內心,去接納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陷,去勇敢的接納自己,這樣子才能夠對於自己有更大的接納以及接受讓孩子能夠去認識自己,正是自己不會因為自己的缺陷而產生自卑,這樣子孩子才能夠去正常的面對自己身上的不足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就醫時的恐懼還需家長幫助克服
    孩子難免會生個小病,有些疾病可以自愈,但是有些需要治療才能好轉,看醫生是小孩成長必然的經驗之一。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對醫院是非常的抗拒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又不得不帶孩子去看病。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去醫院就是一場噩夢,總是覺得穿白大褂的醫生們要傷害他們。
  • 擔心孩子跟父母一樣缺乏安全感?這些小妙招,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第2種父母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小孩子,幫助小孩子做心理輔導。所以他們會選擇最最簡單的方法告訴小孩子害怕什麼,就儘量不要接觸到這些食物,或者是跟這些食物保持距離。其實這個父母這樣的做法也治標不治本,完全不能幫孩子從根本上去解決恐懼的本質。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有的孩子是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很少與同伴交往,所以當他見到同伴時候不知道該如何交往,如果這時沒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陷入恐懼交往中。第二個方面:先天遺傳,具有社交障礙。因為孩子不能辨別該做什麼,該說什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唯恐做錯了說錯了被批評,於是孩子就會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進而不願意與人說話,更怕與人交往。
  • 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文丨嘻嘻的皇額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評論轉發分享)如果孩子不愛表現,在公共場合露怯會發生什麼:沒人跟孩子講話,孩子沒有朋友不受歡迎……這想必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吧,有些孩子天生特別膽小,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孩子,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害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當眾講話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嘴笨的孩子不討人喜歡,被說情商低,3招教孩子學會表達從孩子還不會說話開始,家長就開始教孩子說話,但是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會說話、會表達的孩子往往情商更高更招人喜歡。
  • 認識孩子情緒的發展,幫助孩子克服兒童期常見的恐懼
    3歲時能採用分心策略應對挫折的孩子,在團體生活中更有合作精神,行為問題也較少。幼兒是通過觀察成人處理他們情感的方式來學習情緒調節方法的。父母如果耐心溫和的給孩子提出建議,教導孩子怎麼控制情緒,那麼孩子的抗壓能力也會增強。相反,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感情或較少表達積極情緒並且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在控制情緒方面出問題。
  • 抑鬱症:父母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文/阿秋抑鬱症的孩子多少都會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就是:「跟人打交道覺得有困難、有恐懼感、有壓力感了,情緒體驗也是非常的負面。」那麼這些恐懼症來自哪裡呢?還是因為本身孩子就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問題,加之抑鬱情緒的徒增,導致這種社交恐懼症不斷地加深呢?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因為,抑鬱症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而本身就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或者存在其它心理問題的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影響,使得社交恐懼心理的症狀凸顯出來。
  • 娃害羞不是沒自信,太關注自我是根本原因,幫娃擺脫害羞就這麼做
    兒子三歲半,帶著他出門時,他總不願意和認識的鄰居親友打招呼,問他為什麼不打,他倒坦然:我害羞!聽兒子這麼說,我媽不禁皺眉:你這孩子!這有什麼可害羞的!不就是打個招呼而已,又不是要你上臺表演!兒子聽完,嘴一撅轉頭就跑了。
  • 孩子害羞怎麼辦?這樣做更好解決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沒有及時改變這種的心理,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無法正常交際的成年人。那麼,害羞是如何產生,又應該怎樣來克服呢?為什麼孩子會害羞?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原因一、父母教養方式的問題孩子的性格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較多的還來自於父母教育方式,或是成長氛圍的影響。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父母平時要注意生活中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輕易將孩子的缺點暴露在外人面前,那樣會讓孩子很沒面子,從而讓孩子限在自卑的情緒當中。對於孩子的外在缺點,父母應該包容和接納,並且鼓勵孩子自我接納,讓孩子學會多欣賞自己優點。
  • 孩子怕黑怎麼辦?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會出現怕黑的情況,不敢在黑暗中睡覺,一定要開著燈才肯睡;不敢去關著燈的屋子裡拿東西……回想起來,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很多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會怕黑呢?航航是個活潑的小男孩,性格開朗,但是有一點卻讓媽媽覺得很奇怪,就是航航特別怕黑,每天晚上睡覺時都必須開著燈才肯睡,如果把燈關了,航航馬上就會哭鬧著讓媽媽打開。
  • 孩子為何害怕下樓梯?家長別著急,視崖實驗告訴你原因
    那天孩子想去樓下的小公園,好不容易收拾妥當了,到了樓梯口,孩子說什麼也不願意自己走樓梯下去,非要小華抱,聯想到自己見過的其他孩子都沒有怕樓梯的,小華認為孩子是因為膽小害怕才不願意走樓梯,就拒絕了孩子,鼓勵孩子自己抓著扶手下,結果孩子還是挪不動腳,小華就催促孩子,要麼趕緊下樓梯,要麼不去了直接回家,孩子聽完之後哇哇大哭,一屁股跌坐在樓梯上,說什麼也不願意動了,這樣的反應著實讓小華吃了一驚
  • 為什麼有些人會有社交恐懼?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為什麼有人會有社交恐懼呢?   對於一般人而言,雖然當眾講話時,會緊張,會不自在,但適應之後能很快克服,而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只要在公眾場合說話,就會擔心被人注視,害怕增加會出洋相,甚至嚴重到不敢出門見人。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各種因素,個性、生長環境、甚至遺傳都有可能是誘因。   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社交恐懼症嗎?
  • 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社交?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但是即便是小孩子,也會是有一個自己玩得好的小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的才是真正的好夥伴,所以沒必要為了讓孩子多社交,就強求孩子一定要和某些人玩得特別好,畢竟興趣愛好不合的人硬湊在一起也不會長久。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交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