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結良緣。
如今很多人在娶妻的時候,對於女方的條件不是很介意,像地域,經濟條件等條件,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哪怕對方為二婚也並不很在意。然而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人們對於女子的要求明顯限制很厲害。在男子們心中,女人猶如此生兒育女的工具,甚至還流傳一句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什麼叫「生妻」,這種就是「丈夫還活著,被休棄女子」,換句話來講「有婚史」女子。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何不可以娶?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男尊女卑」思想,換句話來講,夫妻兩個人如果離婚,大多都為男方主動休妻,男方佔據主動地位。通常離婚來講,還有一種方法——和離,最大程度保證女方的利益。不過這種方法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女方娘家地位要更高一些。就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淑蘭能夠「全身而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娘家給力。
至於丈夫休妻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戰場上丈夫回不來,妻子能離婚,算是「生妻」。 畢竟這種情況再繼續等下去,對於女性來講只是白白浪費青春。人不大可能回來,家中沒有男人,不改嫁怎麼生存?為什么女性在家庭地位不高,這和封建思想的束縛,尤其「三從四德」有很大關係。
當時的人們認為,一個女人最「重要」東西當屬貞潔。一旦被丈夫休掉之後,就不存在這個,毫無意外這算是一種恥辱,寧死也不會娶。對於結髮夫妻來講,情況還會不一樣,畢竟雙方一起熬過最艱難時光。對於女性,有一定「保護措施」,男方不能為所欲為,法律上明顯有一定相關規定。
《儀禮·喪服》說:「七出者,無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姑舅,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雖然男子可以休妻,不過也不能隨隨便便休妻。但妻子只要犯了其中一條,那麼丈夫就會捨棄妻子,有些法規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真的有些無理。就像無子,孩子是夫妻雙方共同「擁有」,不能全怨女方一個人。
還有惡疾,本身女人的身體素質,相對男人來講有些體弱。況且還在家中,女方還要承擔好多家務活。從早到晚忙個不停,自然容易積勞成疾,更有很多人因此早逝。這個時候再把她們拋棄,無疑是「雪上加霜」。隨著時代的改進,人們的思想得到很大解放,不再像過去那麼拘泥,對於男尊女卑的思想明顯有改善,她們在現代社會中地位,不再是一個「生育機器」。
在古代,如果有一個男子娶了生妻被鄰居知道,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要承受巨大壓力。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古代男子,寧可打光棍,也不願意娶二婚女子的。流言蜚語猶如「刀子」一般傷人,如今網絡暴力引發的人間悲劇有很多,算是壓垮人希望的最後一個「稻草」。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其實這句話對於女人來講是一種侮辱,很不公平。不過好在隨著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社會上的思想逐漸解放,如今對於二婚女性沒有那麼的排斥了。
參考文獻:《儀禮·喪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