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00人)及外籍院士(25人)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其中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科學媒體《返樸》總編、結構生物學家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顏寧是一名結構生物學家,其實驗室一直致力於使用結構生物學手段揭示涉及膜轉運的生理過程和細胞過程,其實驗室在闡明人類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和各種真核電壓門控鈉和鈣通道(Nav和Cav)的結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對於顏寧的當選,在知乎平臺上引起了一場熱議,討論內容涉及顏寧的學術水平和貢獻、美國外籍院士含金量等。以下為矽谷分析獅精選三條獲得1000條點讚以上的知乎用戶回答(對於個別口語化內容稍作整理,不影響知乎答主表達原意)。
談美國外籍院士-來自知乎用戶Batman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區別,別看只多了「外籍」二字,難度和含金量差遠了。國家科學院院士很厲害的,能選上的個頂個都很厲害,有原創性的貢獻。外籍就不好說了,不能說很水,但是也不能用外籍院士作為唯一的依據來證明厲害。
從稱呼上來看,正式的院士是Member, 有投票權。外籍院士的英文原文是Foreign Associate, 沒有投票權。中文都翻譯成「院士」,宣傳的時候也從來不提區別,明明是兩個不一樣的詞。
華人傑出科學家張鋒、王曉東、莊小威都是正兒八經的Member,可以投票的。施一公、顏寧師徒都是Foreign Associate, 沒有投票權。施一公2011年才放棄美國公民,在2011年以前他就是普林斯頓大學正教授,非常出名了,如果他夠院士資格,2011年就選上了,但是也沒有。直到2013年不是公民了,才選上外籍院士。2011年和13年之間他做出什麼引起質變的成就了嗎?並沒有。作為對比,王曉東比他才大4歲,2004年就是正式院士了,所以大家對原創性工作的含金量還是心裡有數的。
家張鋒36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莊小威34歲哈佛大學正教授,40歲當選院士,但恐怕各行各業都有人都知道施一公、顏寧兩位「明星科學家」,但是非本專業的有幾個知道王曉東、張鋒、莊小威?
當然不是說顏寧不厲害,她也是頂尖的牛人了,但是她可能沒有媒體口中那麼厲害。
談顏寧學術貢獻-來自知乎匿名用戶
與國內的結構生物學家不同,我所知道的美國的PI幾乎沒有人只解結構的,更沒有人不停地換不同的蛋白去解結構的,他們往往專注於一個蛋白或者同一個家族的蛋白,深入研究這些蛋白發揮功能的機理。所以,解析蛋白的結構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後續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
對於一個蛋白,只要得到它的結構就幾乎肯定可以發一篇CNS,但是後續的工作往往跟生化相關,牽扯到的實驗手段多樣,完全研究清楚一個蛋白可能要耗去一個人畢生的精力,需要提出各種hypothesis,且並不是每篇都可以發CNS。elife,JBC,PNAS,cell reports, JCB,JMB都是可能的。這些期刊也都很好,但是國內媒體一般只認CNS。如此一來,如果比CNS的數量,美國的很多PI都沒法跟顏寧比的。也正是因為顏寧換了很多很多蛋白(或者改改條件),才有了如此數量龐大的CNS。
顏寧老師是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他們不是大科學家,也遠沒有達到國內很多根本不懂怎麼評價科學工作的媒體宣傳的那個高度。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談顏寧專業實力——來自知乎用戶安安
先說結論,顏寧是一個能夠在任何一個結果導向的商業公司都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而她只是碰巧選擇了科研道路而已。
看近年幾個新銳大牛發跡的歷程(比如最近很火的去年就評上美國院士的八零後張鋒),會慢慢感覺到做科研已經不是單憑科研理想,科研品格,和自身的科研能力就可以登頂的了。對潮流的把握能力,對資源的整合能力,對上對下的人員管理能力,對業界對公眾的宣傳能力(PR)都越來越重要。
多年以來,很多「年輕的科研人員」之所以一直清高,就是因為自認為自己是為科研理想為拓展人類知識選擇當下之路。但是事實上,現代科研細分之巨,對資源要求之高,需要清晰精準的眼光,需要長袖善舞的資源整合能力,需要高超的對上對下的人員管理技能,才能儘快在某個小圈子裡佔據一席之地;如果還想再上層樓,還需要對體制內外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和對新舊媒體的強大公關能力(國內外都一樣),這些綜合技能其實和其它職場之路的要求已經非常相似:職業興趣也許能支撐一個人走的很久,但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走的很高。而具有以上職業技能的人,在任何職業道路上都會取得非凡的成就。去看看那些大公司大佬的profile,理想和興趣和自身的技術能力是斷斷無法支撐他們達到那樣的高度的。
顏寧之前在專業和非專業的科研圈子裡風評一直兩端化:一些人覺得她做科研格局小,太功利;而另外一些人認為就應該結果導向,著眼於具體的目標就好,比如一年幾篇CNS,少搞一些過於形而上的東西,張嘴閉嘴家國人類。其實想想,顏寧就是一位在投行在諮詢公司在任何一家結果導向的商業機構都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女性,她具有完美的一切可以在職場上所向披靡的能力,而興趣,品味,理想,在這個過程中都是次要的,如果她當年選擇的是另外一條路,她完全可以同樣迅速的建立起比如對一個對衝模型的興趣並百分百的專注其中。只要有明確的目標或者說好勝心,具有這些能力的人在任何行業都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