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顯露觸底跡象 各國從救援模式轉向復甦模式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世界各國政府和央行正從救援模式轉向復甦模式。它們推出了總額達數萬億美元的措施來防止本國經濟和市場崩潰。隨著抗疫管制措施放寬,它們如今正追加支出來支持經濟復甦。

  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6月7日報導,彭博社經濟部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跟蹤數據顯示,各經濟體5月的年化收縮率為2.3%,低於4月的4.8%。

  報導稱,德意志銀行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託爾斯滕·斯洛克說:「政策制定者正從傷病鑑定轉向復甦,他們意識到有必要向家庭和小企業提供更多財政支持,以防止流動性危機演變為償付能力危機。」

  在新一波刺激措施中,各國政府和央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繼續向放款機構、市場和企業提供低息信貸。

  歐洲央行近期將資產購買規模擴大6000億歐元(約合6770億美元),擴至1.35萬億歐元,並延續到2021年6月底以後。德國政府同意追加1300億歐元的財政刺激,並表示將支持擬議中的7500億歐元歐盟復甦新基金。

  亞洲的情況也類似。日本計劃在其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支出中再投入1.1萬億美元,日本央行5月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為小企業提供30萬億日元(約合2740億美元)的貸款支持。韓國的76萬億韓元(約合630億美元)「新政」一攬子財政計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

  在美國,議員們繼續討論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美聯儲剛剛啟動了一項新的商業街貸款計劃,而此次它已經給予經濟和市場數萬億美元的支持。

  報導稱,並非所有人都認為最新一波支持措施就足以使經濟增長回到年初水平,目前採取的部分舉措不過是要取代即將到期失效的現行政策。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阿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顯然,已經批准的一攬子計劃讓人覺得還不夠。」

  還有一些人擔心,對於重振經濟增長,貨幣政策所能做的僅此而已。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威廉·達德利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美聯儲實際如何向千家萬戶和眾多小企業提供資金?這在操作上很難。」

  「幹預資本市場要容易得多,因為美聯儲可以依靠同行和一級交易商等等,」達德利說,「向數以百萬計的不同實體逐個放貸要困難得多。」

  另一個風險是回歸緊縮,儘管眼下看來不太可能。

  報導指出,創造就業崗位將對鞏固經濟向好趨勢至關重要。這需要支持企業對員工進行再培訓、鼓勵僱用老年勞動者,同時政府應繼續發放工資補貼。據國際勞工組織說,自新冠肺炎危機暴發以來,全球六分之一以上的人停工。該組織4月估計,超過10億勞動者面臨很大的減薪或失業風險。

  馬來西亞馬來亞銀行金英研究部的高級經濟師蔡赫賓(音)說:「就業市場更快復甦將使經濟康復加快,並會降低收入不平等擴大和社會壓力加劇的風險。」

  英國歐利盛-SLJ資本公司的經營者任永力說,歸根結底,挽救經濟不僅僅要靠量化解決方案,也要靠講故事——決策者要為謹慎的消費者和企業高管重新注入信心。他說:「人的心理都是一樣的,現在它與財政刺激措施的機制同等重要。」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拉美經濟深陷衰退復甦緩慢
    ,經濟一度陷入深度衰退。下半年以來,拉美多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預計2021年將在艱難中緩慢復甦,而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成為本地區經濟企穩向好的重要力量之一。  自2月底巴西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來,拉美多國陸續啟動居家隔離、限制非必要活動、關閉邊境等防疫措施,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 印度經濟顯露企穩跡象 第四季度將走出衰退
    儘管如此,印度11月經濟活動顯示出穩定跡象。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23日報導,彭博社跟蹤的8個高頻指標上個月都很穩定,使測量所謂「動物精神」的刻度指針保持在5不變。  報導稱,迄今為止的經濟活動速度已經足以讓印度央行修改其經濟預測。目前央行預計,印度經濟將在四季度走出衰退。  據報導,11月,印度佔主導地位的服務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
  • 柏瑞投資:全球經濟或於Q3觸底反彈 中長期內看好股市
    相比之下,各國央行近年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透明度,以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包括提前明確說明政府購買債券的規模和期限。各國央行行長常常在獨立運作、支持經濟增長和維持穩定價格水平等相互衝突的目標之間進行平衡。央行購買債券與財政發行債券的協同看似相互矛盾,似乎貨幣政策已變得屈從於財政需求。
  • 柏瑞投資:全球經濟或於Q3觸底反彈,中長期內看好股市
    相比之下,各國央行近年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透明度,以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包括提前明確說明政府購買債券的規模和期限。各國央行行長常常在獨立運作、支持經濟增長和維持穩定價格水平等相互衝突的目標之間進行平衡。央行購買債券與財政發行債券的協同看似相互矛盾,似乎貨幣政策已變得屈從於財政需求。
  • 世界經濟論壇:沒有國家已為經濟復甦轉型做好準備 北歐模式顯優勢
    該機構分析認為:疫情的爆發不僅帶來全球性的健康危機,還引發了深度的經濟衰退,經濟衰退的幅度已經超過2008和2009年金融危機,帶來未來預期的深度不確定性。此次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分析總結了37個國家的當下形勢,雖然可獲取的數據並不足以評估獲取經濟轉型的所有方面,結果仍顯示沒有國家已經完全準備好做經濟轉型。
  • 現金流充足、行業地位穩固,這兩隻股票最適合在美股觸底時買入
    原標題:現金流充足、行業地位穩固,這兩隻股票最適合在美股觸底時買入當前,這個問題價值百萬美元:經歷了過去四周的大規模拋售之後,市場究竟會在何時觸底?答案應該也很明顯:誰也不能確定。疫情的迅速蔓延給世界各地的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而且還沒有跡象表明終點即將到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全球範圍內各國政府已經推出了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對抗疫情引發的衰退,市場已經觸底。瑞士信貸最近表示:「鑑於已通過的美國刺激計劃,我們認為經濟前景變得非常糟糕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
  • 各國需攜手應對挑戰,推動世界經濟走上正軌
    展望2021年,世界經濟預計將會延續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復甦格局,但諸多風險恐給復甦進程帶來強大「逆風」和不確定性。回首2020,世界經濟在危機四伏中走過一年。2020年的世界經濟以新冠疫情的暴發和蔓延為主要背景。受疫情帶來的「大封鎖」衝擊,世界經濟陡然陷入衰退,並創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降幅。
  • 試著談談經濟周期與股市的關係
    都是實際的例子,但國家與國家不同,經濟周期的表現也不相同。一般認為,經濟周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經濟繁榮,經濟衰退,經濟蕭條和經濟復甦。四個階段循環往復,又因為人類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使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 從負值轉向牛市 現貨市場復甦 油價正上演大逆轉
    上周日,市場分析師Javier Blas撰文指出,石油市場發生大逆轉,已經從負油價轉向牛市! OPEC+減產和石油需求復甦提振油價上漲,使其成功穩定在40美元附近。全球需求在3月底和4月初下降了30%,當時各國政府採取了疫情封鎖措施。對於石油需求反彈的幅度,市場仍在激烈爭論,但多數人說,目前的消費比正常水平低10%至15%。維多集團(Vitol Group)的首席經濟學家塞裡奧(Giovanni Serio)表示:「我們對需求的短期追蹤證實,石油需求已從4月份的低點健康復甦。」
  • 拉美經濟筆記|疫情陰影下拉美經濟緩慢復甦
    新華社墨西哥城12月28日電(記者趙凱 吳昊)受新冠疫情影響,拉美各國經濟一度深度衰退,社會結構性深層矛盾凸顯。分析人士表示,拉美多國經濟在2020年下半年回暖,預計2021年將在艱難中緩慢復甦,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成為帶動本地區經濟企穩向好的重要力量之一。
  • 市場大事件|疫情反撲,V型復甦徹底無望?歐洲經濟或滑向「W型衰退」
    四季度預期下降,經濟復甦戰線再拉長早前,歐洲中央銀行(ECB)行長拉加德曾表示,歐央行擔心第二波疫情會阻礙V型復甦後半場,歐洲經濟可能無法達到期望水平。歐洲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此前也預測,19個歐元區國家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從這次危機中恢復。
  • 澳洲GDP復甦,快速脫離經濟衰退
    據《澳洲人報》報導,澳洲經濟從衰退中強勁反彈,實現了自1970年代末以來最快的增長,這是由於新冠病毒限制解除後消費者支出激增。 「澳大利亞在9月份所在季度經歷部分復甦。結果是,在截至九月份季度的一年中,經濟活動下降了3.8%。」統計局國民帳目負責人Michael Smedes表示。 這些改善標誌著「衰退」的結束——技術性衰退被非正式地定義為連續兩個季度經濟收縮。
  • 疫情反彈各國推出強硬封鎖措施 歐元區經濟復甦步伐或放緩
    即使第一批新冠疫苗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各國防疫措施再度升級,可能會導致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比預期更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報告中表示,2021年歐元區經濟復甦的速度可能比此前預期的要慢,隨著新冠病毒蔓延歐洲大陸,歐元區可能需要推出更多的刺激舉措。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面對新冠病毒,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國民健康、全力遏制疫情。如果大量人群受到感染或面臨感染風險,就無法保證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健康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所有國家成功控制疫情,全世界才能從疫情衝擊中恢復。因此,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以及通過建立專利池推進國際合作。疫苗國家主義既危險,也很愚蠢。只有當所有國家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復甦。
  • WSJ調查:美國經濟從Q3開始復甦
    美國邁入重啟經濟階段,外界高度關注美國經濟復甦的進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有望在今年第三季恢復增長,對未來就業市場前景的預期也有所改善,上修先前悲觀看法。
  • IMD商學院教授:切莫任由殭屍企業搶佔經濟復甦資源
    作者|Karl Schmedders(IMD商學院金融學教授)、Jung Eung Park(IMD商學院數據科學研究員)、Robert Earle(蘇黎世大學管理學講師)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權衡政府援助在企業中的分配問題,思考到底該為哪些企業的疫後復甦提供幫助。
  • 澳洲正式告別經濟衰退,迎來經濟復甦!
    這也意味著,澳洲正式告別經濟衰退,走出疫情陰影!經濟衰退的定義是一國家GDP連續兩個季度數據萎縮。而受到今年疫情打擊,澳洲第一季度(1-3月)GDP就下降了0.3%,緊接著下一個季度(4-6月)澳洲的GDP更是大縮水,降幅達7%,刷新了澳洲自1959年以來的降幅紀錄。
  • 「會議直擊」香港經濟因疫情衰退大幅加深 信銀國際料全年衰退6.7%
    他預計今年下半年香港經濟將大跌4.3%,2020年全年衰退達到6.7%,去年由於社會事件下跌1.2%,今年再疊加疫情,衰退程度將大幅加深。香港經濟方面,他說,今年香港經濟大幅衰退,抗疫措施解除非常緩慢,近期第三波疫情爆發,令抗疫措施再度收緊。由於香港社會高度開放,疫情膠著狀態仍會持續,香港經濟第二季度GDP大跌9%。
  • IFO:全球經濟復甦方向調查
    199IT原創編譯大流行及其限制措施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2020年上半年,全球產量暴跌,幾乎所有國家都陷入衰退。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 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