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亨CEO王泰舟:創造是商業路徑,人是核心價值因素

2020-09-04 中新網上海

在線新經濟的話題成了近期熱門,也讓一家專攻於外賣服務領域的幕後玩家在臺前頻頻現身。位於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食亨是一家專門提供外賣代運營等線上服務的綜合服務商。早期憑專業的技術與服務迅速打開市場後,一躍成為行業領軍,也成為業界的潛在獨角獸。近期亮眼的市場表現讓食亨連續登上各類榜單,多次與支付寶、餓了麼、拼多多、嗶哩嗶哩等網際網路大佬們同臺亮相,成了風頭無兩的在線新經濟「寵兒」。而食亨迅速崛起的故事,以及故事裡的人,也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王泰舟的辦公室面積不大,裝修簡單,除了一張辦公桌外再無多餘擺設。白牆上一大張貼滿小彩旗的中國地圖成了這一方天地中最出彩、也是最有「看點」的地方,從分布的各色彩旗中不難看出食亨對於業務規劃布局的信心與野心。

身為食亨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90後的王泰舟看起來顯得低調與內斂。有著福布斯亞洲精英榜、福布斯中國榜和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等各類國際榮譽的加持,讓他的身份更多了一些話題和關注度,也更加吸引創投圈的目光。創業這些年,王泰舟算得上是目的非常明確的人,並非快經濟現象下常有的短期功利心者。

精準眼光與野蠻成長,獨角獸的崛起

從高二參加全國物理競賽嶄露頭角,直接保送上海交通大學聯讀班,到2011年主動放棄美國常青藤名校機會轉而加入餓了麼,作為核心成員直接推動並見證餓了麼從初創公司成長為行業巨頭,再到2017年從零聯合創立食亨並接任董事長兼CEO,帶著食亨拿到高榕資本、紅杉資本、軟銀亞洲基金等頂級投資機構的商業子彈。這一路走來,王泰舟一直都是眼光獨到並善於抓住機會的人。他可以把對商業的關注延展到具體行業的節點上,對市場做出可謂精準的分析預判,提供剛需供給。

「如果大家都覺得一件事原本就是對的,也就沒必要創新創業。當有些事態和行業局面,最終是由你去做了改變,並獲得更好的結果,這才是創業者的初心。」創業近10年的王泰舟表達了對於多年創業的感受。

由此似乎可以梳理出行業準獨角獸食亨的野蠻成長「路徑」及其背後的邏輯。從成立初期精準切入外賣代運營賽道,到成長為中國外賣代運營的標杆服務商,食亨只用了2年不到的時間,成長速度可謂一騎絕塵。目前,食亨累計服務了超過5000家國內外知名的餐飲和新零售品牌,星巴克、聯合利華、百威、瑪氏、周黑鴨等大牌們一一在列;而未來的食亨,基於服務眾多餐飲和新零售品牌的基礎,業務會更加拓寬,其本質是更好的通過數位化為品牌提供集成式的全套服務。

王泰舟說,優秀品牌身邊的位置總是有限且擁擠的。想站在優秀品牌身邊去做賦能,需要一種可以比肩甚至高於優秀品牌的實力。包括餐飲與新零售在內的品牌賦能,食亨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品牌做匹配,讓消費者跟品牌的連接變得更合理。

有了這些「實力」的加持,食亨的估值從來不低。不僅表現於在這個垂直賽道,大的投資機構一早就給食亨做了看好背書,還因為食亨的商業模式可以由最高頻的外賣場景切換到其他場景做普適性商業化落地,高頻外賣場景只是解決了基礎設施的第一步。

開拓餐飲零售新縱橫,數據賦能催化經「贏」之道

「開拓餐飲零售新縱橫,讓客戶盡享生意樂趣」是當下食亨給自己的定位和願景。當初依靠外賣代運營這項服務,食亨快速打開全國市場,收穫了良好的市場口碑,也由此穩固了行業領先的地位。無論是天南海北的哪種菜系薈萃,只要在有煙火氣息的外賣市場,就有食亨按照地圖劃分的精細化運營,滲透得廣且深。

一家創業才幾年的公司憑什麼能做到這些?王泰舟一直強調「硬實力」,除了專業服務能力比拼外,強大的技術壁壘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作為食亨產品與技術研發的總負責人,王泰舟高度重視數據技術的研發落地,親自帶隊組建了由一線網際網路大廠背景尖端人才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斥資數千萬元,搭建食亨獨家的大數據分析應用系統——「i食亨」信息中心。系統存儲並實時處理數十億級別的海量數據,給分布在全國的數萬家食亨客戶門店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這些,是他的底氣和信心來源。

技術出身的王泰舟身上有著高度的信息敏感性。對餐飲業的解讀,王泰舟始終站在數據基礎上作判斷和決策,這些基於行業和產業的客觀視角邏輯,消費者或普通從業者極少會去深挖。

說到創業初衷,王泰舟表示,當時決定創立食亨做外賣代運營的邏輯很簡單:隨著餓了麼和美團外賣這類的平臺崛起,頭部平臺在獲取用戶流量這件事情上,規模做得很好,也很大。但王泰舟很快就看到市場供給跟不上流量的需求,消費者在平臺上找不到自己想吃的東西,要麼是有好餐廳沒上線,要麼是已上線餐飲品牌的表現效果並不理想。當外賣平臺很強大,卻缺少合理供給的時候,這樣的產業機會就存在能夠匹配創業的可能性,而食亨就及時地看到並抓住了這個可能性。

時至今日,王泰舟認為,外賣對整個餐飲行業最大的改變是,原本餐飲這個重線下的行業在外賣市場的催化下,被注入了數位化的血液,具備越來越強的網際網路「基因」。而數字驅動的線上消費模式又反過來刺激餐飲行業的發展,讓傳統餐飲品牌看到了更多機會,切實感受到了網絡時代下品牌經營的更多可能性。

王泰舟舉了個例子:以前門店並不知道買單的客戶是誰,因為哪種產品而進店。但有了數位化運營,一切都有數據可尋,客戶看了什麼、買了什麼、買過幾次,消費軌跡和習慣通過數據精準呈現。門店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及時作出餐品內容調整,提升門店的進店率、轉化率、復購率等。

實際上,從食亨的創立到今天的勢頭,外賣產業的發展不止是將外賣從線下搬到線上這麼表象化,本質是整個餐飲環節都可數位化,包括供應鏈等在內的所有後臺管理。對於王泰舟來說,數位化是一種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法,數位化驅動做基礎,用更加客觀系統的策略做產品或運營,無疑是給餐飲業降低了管理難度。

外界普遍認為食亨是一個網際網路化的公司,王泰舟給了一個自己心中的答案:如果想服務好餐飲品牌卻不了解這個行業,是沒有辦法做深度服務的。他打造的食亨要有跨界的氣息在,既保留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基因,也同時具備餐飲行業的經營思維。了解餐飲、新零售業,不斷深入其中,將其特質用網際網路運營的方式精準呈現在線上,並不斷迭代出更好的結果。這是食亨在做的事,也是推動餐飲和零售業網際網路化的這群人的必經之路。

餐飲在左,零售在右,都是即時到家的概念

從加入餓了麼到創立食亨,一路切入外賣這個領域的市場痛點,王泰舟對市場的反應也越來越清晰。外賣是高頻場景,並不是市場的全部;王泰舟理解的外賣,本質上是「即時到家」的概念。當消費者習慣了線上能夠即時到家的場景,也就不僅僅將行為設定在「吃外賣」。外賣可以解讀為餐飲,又可以解讀為新零售,一束鮮花、一雙鞋、一包感冒藥等等。這或許就是電商的新趨勢。

當線上零售可以與「即時到家」做到相互結合,這樣的購物體驗絕不低於線下的即時消費和網購平臺的異地遠程購物。

從業務布局來看,食亨不是一家簡單意義的代運營公司,其商業路徑是通過網際網路,基於消費大數據的價值挖掘,為更多優秀的品牌做多方面深度的價值服務。就外賣代運營這個角度來說,就有一系列方法論:探店、熟悉商家特點、定製運營方案、門店營銷規劃、消費者行為分析、數位化經營管理,甚至當客服和售後等,食亨已經沉澱出一套完整的運營打法。擴散到新零售品牌代運營來說,食亨對線上消費市場數位化和信息化的處理能力,能夠將品牌的運營成本和經營能力做精準匹配,讓品牌的每一個動作都更有利於消費者做「聰明選擇」。

創造是商業路徑,人是最核心的價值因素

「世界上總是存在有你和沒有你的區別,創業是一個機會,讓普通人能夠登上舞臺的機會。」 這是王泰舟對於創業和人才的看法。

王泰舟理解的創業,包含創造價值和價值背後的意義,而非僅僅做生意。王泰舟是一個尤其擅長肯定「人的價值」的人。「價值」造於人,用於人。人才在他眼裡是最核心的價值因素。被問到食亨當下的發展矛盾時,他半開玩笑:或許是這個市場上不斷湧現的好機會,與食亨抓住這些機會的「能力」之間的矛盾吧。「我們期待能與更多的人才一起創造和見證行業奇蹟。」

王泰舟強調,人才是食亨的核心戰略之一,這一點不會改變。當萬物互聯、數位化服務成為市場大趨勢時,身為行業「拓路人」的王泰舟正在以更高的標準持續打磨他的團隊,秣馬厲兵,用數字連接經營,切入交易的最深層,做好長久陪跑更多優秀品牌的準備。

創業路上,王泰舟一直「很清醒」,他多次強調,「優秀品牌的身邊總是很擁擠,想要長久陪跑、甚至領跑,我們就必須做到比前一秒好一點,再好一點。」這或許正是技術出身的他所具有的嚴謹和務實的態度,也是他賦予食亨的使命和價值。(完)

編輯:曹卉

相關焦點

  • 專訪外賣代運營食亨CEO王泰舟:在線新經濟獨角獸的崛起路
    王泰舟一直強調「硬實力」,除了專業服務能力比拼外,強大的技術壁壘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作為食亨產品與技術研發的總負責人,王泰舟高度重視數據技術的研發落地,親自帶隊組建了由一線網際網路大廠背景尖端人才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斥資數千萬元,搭建食亨獨家的大數據分析應用系統——「i食亨」信息中心。系統存儲並實時處理數十億級別的海量數據,給分布在全國的數萬家食亨客戶門店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 外賣標杆服務商食亨CEO王泰舟登《青年報》成業界領袖
    外賣標杆服務商食亨CEO王泰舟登《青年報》成業界領袖 外賣標杆服務商食亨CEO王泰舟登《青年報》成業界領袖 2020-12-25 11:30:44  來源:網際網路食亨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泰舟作為在線新經濟領域傑出代表登上《青年報》,展示了食亨在行業大數據應用與數位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綜合實力,並表示將持續升級核心技術,攜手行業共同建設數字強國。以下是報導原文:
  • 食亨聯合創始人 董事長兼CEO王泰舟榮登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榜單
    本網7月15日訊 胡潤百富發布的《2019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榜單中,來自十大行業343家企業的380位青年才俊榮登該榜,在這些代表中國創新創業領域最具實力、天賦和成就的年輕人中,中國外賣代運營標杆服務商食亨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泰舟實力上榜。
  • 專訪食亨CEO王泰舟:外賣代運營行業準獨角獸的崛起路
    「服務很多國內外的餐飲及新零售品牌後,公司整體能力是積累的,對行業的認知、對消費者的理解是我們的壁壘和價值。」近日,食亨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泰舟告訴電商在線記者。  從資本來看,食亨在半年內完成3輪億元級融資,資方包括高榕資本、紅杉資本、軟銀亞洲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目前,食亨估值近30億人民幣,已然成為外賣代運營行業的準獨角獸。
  • 外賣代運營服務商食亨用責任和擔當愛心傳遞
    食亨過去兩年多以來,助力公益慈善事業、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始終是食亨努力的方向。從與政府牽手精準扶貧彰顯企業擔當,到攜手合作品牌方共同投身公益,食亨始終堅持在做有「溫度」的事情。在傳遞溫暖的公益路上,食亨用一個又一個暖心的行動書寫著「溫暖文化」,凝聚成食亨獨有的品牌溫度。成長於餐飲產業深化變革的大背景下,在代運營領域深耕的食亨與創新精神緊密相連。
  • 未來地圖:創造人工智慧萬億級產業的商業模式和路徑 吳霽虹
    0人
  • 商業模式的現代思維與創新路徑
    文章通過對商業模式本質的分析,提煉出商業模式的現代思維,以及商業模式的構建維度、創新條件及實現路徑。唐德淼,陳勁 / 文商業模式的本質商業模式是以實現商業盈利為目標的一系列價值活動系統,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價值實現是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 ;核心能力和資源整合是商業模式價值實現的關鍵影響因素。
  • 價值創造視角下概念書店商業模式創新*
    概念書店的商業模式圍繞客戶服務價值進行創新。以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以下簡稱「貓空」)為例,其成功發展在於:價值創造藍海戰略、基於增值服務重塑顧客價值主張、靈活運用服務價值鏈理念整合資源。  區別於傳統實體書店,概念書店更多地運用現代設計理念整合傳統元素,再配以精緻飲品,輔之字畫、明信片、手工藝品等周邊文創,為消費者提供了賞心悅目的休閒空間、營造了高雅怡人的閱讀氛圍。這種商業模式顛覆了傳統實體書店的經營模式,是圍繞客戶服務價值進行的創新。那麼概念書店的商業模式如何創新呢?本文以「貓空」概念書店為研究對象,對其價值創造和商業模式創新路徑展開深入的研究。
  • 食亨與麵包新語展開戰略合作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核心動力
    由新加坡人郭明忠創辦的麵包新語(BreadTalk)食品集團於2000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它以投資開設精品麵包蛋糕連鎖為主,很快成為新加坡麵包蛋糕業的知名品牌。2020年5月面包新語正式與食亨牽手合作,經過一系列的運營和設計動作。7月GMV上漲45%。
  • 高瓴創始人張磊:從發現到創造價值 才是價值投資的進化路徑
    以下內容為張磊在《價值》中對於如何發現價值到持續創造價值的闡釋:作為一家堅持價值投資的投資機構,我們在新的時代和空間中不斷加深對人、生意、環境和組織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價值投資在今天,又有怎樣新的發展和變化呢?在我的理解中,價值投資已經從只是單純地發現靜態價值向發現動態價值並幫助被投企業創造價值轉化。
  • 對話食亨:以科技賦能外賣,重燃餐飲「煙火」
    這是全國餐飲人都在面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外賣代運營商食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行業成立較早的中國外賣代運營標杆品牌「食亨」,目前正在服務的國內外品牌超過1400個,覆蓋了全國240多個城市的數萬家門店。疫情發生後2個月的時間,這些品牌中受到影響的僅有約20家規模較小的單店商戶。並且從5月開始,食亨的合作餐飲品牌數量卻有了明顯的「逆風」提升。
  • 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知識漏鬥
    知識漏鬥詮釋了歷經發現及探索謎題、聚焦及得到啟發和解題及形成模式三個階段的知識創造過程,同時也從遭遇需求困惑、進行市場細分和提出解決方案三個方面揭秘了以價值創新為基本特徵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然而,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重視,賽百味公司提出的健康飲食核心主張及其新鮮原料和低脂食物,成為了顧客的新選擇。三、知識漏鬥模型與商業模式創新過程商業模式創新意味著價值創造邏輯的改變,是以與眾不同的運營模式同時實現目標顧客價值和企業自身價值的系統創新過程。
  • 數據驅動市場升級,食亨攜手行業探索外賣新機遇
    在各核心品類中,快餐小吃訂單量佔比較高,市場超過2/3的餐飲外賣訂單均為快餐小吃。 食亨作為行業大數據領軍企業,高度重視數據價值的挖掘利用,率先用數據技術賦能行業。早在2017年公司成立之初,食亨就開始著手搭建大數據中心,引入一線網際網路技術人才,斥資數千萬元自主搭建了「i食亨」信息中心,研發建設投入遠超行業幾十倍。目前,系統日均運營處理超過15億條數據,疫情期間更是突破單日35億條次的數據處理量,針對運營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做到秒級響應處理。
  • 裡昂商學院Margherita Pagani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創造商業價值
    文丨張齊齊 編輯丨秦麗來源丨首席數字官2020年12月12日,「2020中國數位化年會線上論壇」之【法國裡昂商學院全球商業智能論壇】圓滿舉行。論壇聚焦世界領先的智慧商業運營,並就智能製造、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創新技術、相關管理學前沿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展開深度交流。
  • 突破商業邊界 創造長期價值|2020博鰲新零售高峰論壇完美收官
    在市場充滿變數,以及數字經濟等領域的發展迎來新高峰的當下,企業該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市場抓住發展規律,以期突破商業邊界,為自身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通道,顯得極為關鍵。 本次論壇以「突破商業邊界  創造長期價值」為主題,匯集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分為尖峰對話、TED演講、「匯」客廳訪談、直品匯、金頂獎頒獎以及匯眾集團十五周年答謝晚宴等。
  • 優秀創業者方詩魂帶領食亨外賣代運營高質量發展
    食亨創始人兼CEO方詩魂表示,外賣市場的滲透率和佔比會越來越高。如果你經常使用外賣平臺,應該能分辨出那些「擅長做外賣」的餐廳:佔據首頁的推薦位、打光充分的菜品特寫、為周圍寫字樓設計的套餐組合、恰好讓你多點一個菜的滿減優惠、專門設計的專屬餐盒……這些心思可能不是來自於餐廳老闆,而是他們聘請的外賣代運營公司,這門看似細小的生意正在受到投資機構青睞。
  • 食亨與瑪氏展開深度外賣合作 以科技助推餐飲零售行業發展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O2O(Offline to Online)業務成為商業發展的主流趨勢。近日,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之一瑪氏公司打破傳統零售和商貿格局,正式牽手中國外賣代運營標杆服務商食亨,雙方就瑪氏旗下產品的外賣平臺O2O業務達成戰略合作。
  • 阿里巴巴創造商業與公益雙重價值
    社會責任應內生於企業的商業模式,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最好辦法。行動邏輯:公益與業務融合創新發展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夠積極應對解決各種社會痛點問題,並從中不斷捕捉、發掘業務發展機會,源於其長期形成的「以公益的心態創造商業價值」的行動邏輯,即在企業價值觀層面,公益已根植於阿里巴巴的文化基因;在企業核心業務層面,體現為公益與業務融合的創新機制;在企業品牌價值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