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市值躋身全球前十的大公司,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分別在各自的電商與支付、社交與內容的主戰場攻城略地,市值上也是你追我趕,相互反超。
但今年夏天以來,阿里和騰訊市值差卻一反常態,逐漸拉大,阿里的市值一度將騰訊甩出近萬億港元左右的差距,引起大眾熱議,更有不少聲音開始唱衰騰訊。
當企業做到萬億市值規模的時候,簡單地以產品論或以市值規模之差來評價兩家公司誰優誰劣,都是不夠客觀的。單純以市值來審視這兩大巨頭,只不過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收割的慣常套路。
與其過於沉浸於對騰訊與阿里市值差距做討論,不如仔細剖析巨頭們在B端領域究竟布局進展如何。實際上,騰訊在B端領域不但沒有處於絕對劣勢,與之相反,從不少公開數據均可發現,騰訊在B端業務領域增長勢頭極猛。
通過阿里這面面鏡子,騰訊反而更能對照出自身在B端的價值。
騰訊to B漸入佳境
如今距離「930」調整已近兩年,產業網際網路戰略成功激發了騰訊TO B的業務潛力,To B各項業務對內部佔比迅速放大。
根據前不久騰訊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298.62 億元,同比增長30%,該板塊在騰訊總收入中的佔比已達26%。
而與之對應的另一組數據是,在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企業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報告中,IaaS市場2019年騰訊雲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五,而在全球Top5雲計算廠商中,騰訊雲保持增速第一。
縱觀2020上半年,外界能感知到的是騰訊各條TO B線路都在突飛猛進,疫情期間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應用廣泛,如線下商場用小程序直播帶貨、零售店員工用企業微信聯繫老客戶等等,騰訊會議更是不到2個月就日活破千萬。
在各大雲廠商都頭疼的政務雲上,騰訊的成績也非常不錯。申港證券不完全統計,2020年1-3月(含春節及受疫情影響延遲談判)騰訊政務雲已中標訂單金額超7億,估算全年政務雲訂單金額至少40億以上,增速在54%+。
今年5月,騰訊更是大手一揮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元發力新基建,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數據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5G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是重點投入領域,幾乎涉及了新基建的所有領域。
過去人們常說騰訊是一家沒有To B基因的公司,如今騰訊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優異成績,意味著B端業務終於走出稚嫩、走向成熟。
如今,在B端業務上騰訊和阿里各盡其能,差距也越來越小,特別是在支付市場上,過去是支付寶一家獨大。2015年,支付寶在移動網際網路支付交易市場的份額為74.92%,騰訊旗下財付通僅為11.43%。但是現在卻是雙寡頭局面。根據數據顯示,2019Q4,支付寶以55.1%的市場交易份額佔據行動支付頭名,財付通則為38.9%。支付寶和財付通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4%,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在企業服務方面,今年上半年企業微信用戶從6000萬增長到2.5億。增速超過阿里旗下釘釘。釘釘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用戶增加1億,企業微信5個月增加2億。而在雲業務上,雖然更早的起步讓阿里雲在戰略上具備了先發優勢,但騰訊雲正在迎頭趕上,2019年騰訊雲業務實現全年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86%,遠超同時期阿里雲66.22%的收入增速。此外,2018年阿里雲的收入是騰訊雲的2.35倍,到2019年阿里雲的收入降至騰訊的2.09倍。
東吳證券指出,騰訊雲業務收入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預計 2020-2021 的收入為 285/442 億元,同比增長70%/55%;考慮到騰訊一向喜歡「後發先至」,未來騰訊雲追上乃至超越阿里雲也不是不可能。
數字經濟風口已至
除了在B端領域增長強勁,騰訊在牌業務——社交領域也在不斷創新求變,爆發新活力。
在內循環大潮下,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數字經濟的活力與魅力的,當屬大家最常用的「國民級」應用——微信。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直致力於做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手」的微信迎來了一場蓬勃生長,先後推出視頻號、小店計劃、小商店等一系列功能為傳統商業插上了數位化翅膀,帶動經濟內循環的落地。
如前段時間推出的微信小商店可以為商家提供商品信息發布、訂單和物流管理、營銷、資金結算、客服與售後等電商經營場景的基礎功能,同時還升級小程序直播功能,全方位支持商家自主開店經營。
疫情期間,微信小程序更是成為了政務辦理、官方信息查詢、健康出行、商戶獲客、在線教育等多個重要場景的「新基建」。這對於小程序接下來的商業化進程是絕佳的「加速器」,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8.29億,同比增長了11.6%。
隨著生態的不斷升級,微信將人們的消費場景和入口與商家拉得更近了,公開數據顯示,在智慧零售領域,2019年,騰訊智慧零售與110+家零售品牌深化零售數位化探索,藉助小程序倍增行動,幫助商家小程序日均GMV平均提升2.7倍。
一邊連接超12億用戶,另一邊是超過5000萬家的月活躍商戶,可以說如今的微信已經從社交龍頭變成了拉動中小企業和內需消費復甦的數字龍頭。隨著產業網際網路變革的持續推進,騰訊在2C的戰場外,又獲得了另一個戰場的新用戶。
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都進入一個相較以往更多元更複雜的條件環境中,而騰訊的走向卻反而有了相對更明晰的路徑和前景空間。
常言道「好飯不怕晚」,與其將目光鎖定在騰訊市值的短期波動,不如更深刻地去認識騰訊未來的發展潛力。
來源:銳眼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