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上演市值大PK 卻讓外界更懂騰訊布局的產業網際網路

2020-09-13 天下潮商

阿里騰訊,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市值躋身全球前十的大公司,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分別在各自的電商與支付、社交與內容的主戰場攻城略地,市值上也是你追我趕,相互反超。

但今年夏天以來,阿里騰訊市值差卻一反常態,逐漸拉大,阿里的市值一度將騰訊甩出近萬億港元左右的差距,引起大眾熱議,更有不少聲音開始唱衰騰訊

當企業做到萬億市值規模的時候,簡單地以產品論或以市值規模之差來評價兩家公司誰優誰劣,都是不夠客觀的。單純以市值來審視這兩大巨頭,只不過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收割的慣常套路。

與其過於沉浸於對騰訊阿里市值差距做討論,不如仔細剖析巨頭們在B端領域究竟布局進展如何。實際上,騰訊在B端領域不但沒有處於絕對劣勢,與之相反,從不少公開數據均可發現,騰訊在B端業務領域增長勢頭極猛。

通過阿里這面面鏡子,騰訊反而更能對照出自身在B端的價值。

騰訊to B漸入佳境

如今距離「930」調整已近兩年,產業網際網路戰略成功激發了騰訊TO B的業務潛力,To B各項業務對內部佔比迅速放大。

根據前不久騰訊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298.62 億元,同比增長30%,該板塊在騰訊總收入中的佔比已達26%。

而與之對應的另一組數據是,在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企業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報告中,IaaS市場2019年騰訊雲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五,而在全球Top5雲計算廠商中,騰訊雲保持增速第一。

縱觀2020上半年,外界能感知到的是騰訊各條TO B線路都在突飛猛進,疫情期間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應用廣泛,如線下商場用小程序直播帶貨、零售店員工用企業微信聯繫老客戶等等,騰訊會議更是不到2個月就日活破千萬。

在各大雲廠商都頭疼的政務雲上,騰訊的成績也非常不錯。申港證券不完全統計,2020年1-3月(含春節及受疫情影響延遲談判)騰訊政務雲已中標訂單金額超7億,估算全年政務雲訂單金額至少40億以上,增速在54%+。

今年5月,騰訊更是大手一揮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元發力新基建,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伺服器、大型數據中心、物聯網作業系統、5G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是重點投入領域,幾乎涉及了新基建的所有領域。

過去人們常說騰訊是一家沒有To B基因的公司,如今騰訊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優異成績,意味著B端業務終於走出稚嫩、走向成熟。

如今,在B端業務上騰訊阿里各盡其能,差距也越來越小,特別是在支付市場上,過去是支付寶一家獨大。2015年,支付寶在移動網際網路支付交易市場的份額為74.92%,騰訊旗下財付通僅為11.43%。但是現在卻是雙寡頭局面。根據數據顯示,2019Q4,支付寶以55.1%的市場交易份額佔據行動支付頭名,財付通則為38.9%。支付寶和財付通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4%,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在企業服務方面,今年上半年企業微信用戶從6000萬增長到2.5億。增速超過阿里旗下釘釘。釘釘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用戶增加1億,企業微信5個月增加2億。而在雲業務上,雖然更早的起步讓阿里雲在戰略上具備了先發優勢,但騰訊雲正在迎頭趕上,2019年騰訊雲業務實現全年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86%,遠超同時期阿里雲66.22%的收入增速。此外,2018年阿里雲的收入是騰訊雲的2.35倍,到2019年阿里雲的收入降至騰訊的2.09倍。

東吳證券指出,騰訊雲業務收入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預計 2020-2021 的收入為 285/442 億元,同比增長70%/55%;考慮到騰訊一向喜歡「後發先至」,未來騰訊雲追上乃至超越阿里雲也不是不可能。

數字經濟風口已至

除了在B端領域增長強勁,騰訊在牌業務——社交領域也在不斷創新求變,爆發新活力。

在內循環大潮下,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數字經濟的活力與魅力的,當屬大家最常用的「國民級」應用——微信。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直致力於做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手」的微信迎來了一場蓬勃生長,先後推出視頻號、小店計劃、小商店等一系列功能為傳統商業插上了數位化翅膀,帶動經濟內循環的落地。

如前段時間推出的微信小商店可以為商家提供商品信息發布、訂單和物流管理、營銷、資金結算、客服與售後等電商經營場景的基礎功能,同時還升級小程序直播功能,全方位支持商家自主開店經營。

疫情期間,微信小程序更是成為了政務辦理、官方信息查詢、健康出行、商戶獲客、在線教育等多個重要場景的「新基建」。這對於小程序接下來的商業化進程是絕佳的「加速器」,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8.29億,同比增長了11.6%。

隨著生態的不斷升級,微信將人們的消費場景和入口與商家拉得更近了,公開數據顯示,在智慧零售領域,2019年,騰訊智慧零售與110+家零售品牌深化零售數位化探索,藉助小程序倍增行動,幫助商家小程序日均GMV平均提升2.7倍。

一邊連接超12億用戶,另一邊是超過5000萬家的月活躍商戶,可以說如今的微信已經從社交龍頭變成了拉動中小企業和內需消費復甦的數字龍頭。隨著產業網際網路變革的持續推進,騰訊在2C的戰場外,又獲得了另一個戰場的新用戶。

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都進入一個相較以往更多元更複雜的條件環境中,而騰訊的走向卻反而有了相對更明晰的路徑和前景空間。

常言道「好飯不怕晚」,與其將目光鎖定在騰訊市值的短期波動,不如更深刻地去認識騰訊未來的發展潛力。

來源:銳眼財訊

相關焦點

  • 從阿里超越騰訊市值1萬億,看他們戰略智慧與布局
    阿里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它們的市值一直都在你追我趕,相互交替穩步上升遊戲。可是最近忽然間,阿里超越騰訊市值1萬億,像是一騎絕塵,大步甩開騰訊,這讓外界引起很多瞎想是不是騰訊掉隊了。騰訊雖然號稱技術公司,在我外人看來,是營銷公司,現騰訊的技術投入都是在微信基礎上修修補補,沒有大的戰略布局,只圍繞微信在做運營模式等小戰略及戰術。
  • 阿里和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之爭
    所以才有了騰訊的一系列動作:「1月7日,騰訊宣布正式啟動&34;在沒有產業互 聯網支撐的消費網際網路,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前面鋪墊了那麼多,實際上想表達如下幾個觀點:1、C端市場的競爭已經結束,這一輪如果以估值來看,阿里贏了騰訊;2、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戰場,這一輪的競爭結果決定了阿里和騰訊的未來;3、騰訊如果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是僅僅是固守中國市場,取決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這個階段的結果;
  • 騰訊 vs. 阿里:令人智熄的市值戰爭
    在二次上市之前,爸爸們市值你追我趕、非常接近,到了阿里二次上市(下圖黑豎線處),市值差距迅速呈現喇叭口拉大;疫情宅經濟讓騰訊追回了一程,但之後仍然恢復原狀。產業網際網路實力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一直維持同比高增長。
  • 騰訊與阿里齊名,騰訊市值卻落後阿里1萬億,騰訊的處境有點尷尬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龍頭,騰訊和阿里齊名,市值不管在國內還是全球範圍內,都首屈一指,傲視群雄。但是最近騰訊的市值落後了阿里近一萬億港元。騰訊落後了阿里約一萬億左右的市值。這幾年,兩家也頻頻收購投資各個網際網路科技新公司,為的就是將自身的優勢維持下去。畢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變化迅速,稍微不慎,就會失去自身的優勢。但移動網際網路變化多端,難以推理出下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窗口在哪個行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各個領域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這樣投資的盤子大了,總有一兩家能夠拿到網際網路興起的門票。
  • 阿里VS騰訊 市值之爭還是生態之爭?
    外匯天眼APP訊 : 過去的很多年裡,騰訊一直霸佔著港股第一的寶座。最近,騰訊卻因為悄然被阿里甩開1萬億港元的市值受到關注。在人們一貫的認知裡,AT是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網際網路雙雄」,分別佔據了電商、社交兩大賽道,各自走出了不可復 制的成功之路。而隨著業務規模的拓展,雙方開始在多個領域狹路相逢。當然,單就AT的具體業務進行對比已經意義不大。
  • 阿里與騰訊的「關鍵時刻」
    在蘋果、Alphabet、微軟等一眾科技巨頭相繼發布亮眼的財報後,行業關注的目光就集中在同屬全球前十科技巨頭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身上。作為國內唯二進入全球市值排行前 10 的科技公司, 2017 年阿里和騰訊攜手跨過 3000 億美金市值門檻, 2018 年再一次都超過 4000 億美金市值。而且阿里和騰訊兩家巨頭的營收增速,是少數還維持30%以上的公司。
  • 2020網際網路大變天:騰訊系合圍阿里,新巨頭前來攪局
    這邊風景獨好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網際網路企業以線上業務為主,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遊戲、電商、外賣等產業甚至還會迎來階段性利好。而在各國為了刺激經濟大量印發貨幣、主動「放水」的大背景下,股市空前熱鬧,不少資金湧向了整體向好的網際網路企業。 不誇張地說,2020年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就是搶錢的一年。
  • 阿里VS騰訊,市值之爭還是生態之爭?
    最近,騰訊卻因為悄然被阿里甩開1萬億港元的市值受到關注。 在人們一貫的認知裡,AT是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網際網路雙雄」,分別佔據了電商、社交兩大賽道,各自走出了不可複製的成功之路。而隨著業務規模的拓展,雙方開始在多個領域狹路相逢。
  • 戰疫情,網際網路巨頭交卷:阿里集團軍壓上,騰訊產業網際網路路漫漫
    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網際網路巨頭們也陸續回歸主業。從上陣抗疫情,到發揮各自業務特長幫助經濟復甦,以阿里、騰訊領銜的網際網路巨頭交出的答卷如何?阿里是中國市值第一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是本次疫情中反應最快,參與最深的民間救援力量之一。幾乎阿里動物園的大部分動物都參與其中。
  • 2020年中國上市網際網路企業市值前十榜單:騰訊登榜,阿里第二
    由於線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2020年網際網路經濟反而是發展較好的一年,這是大環境導致,所以網際網路企業在2020年的股價走勢都不錯。1、2020年中國上市網際網路企業市值前十名榜單截止2020年末,中國上市網際網路企業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已經有了,騰訊反超阿里巴巴成為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市值為6978億美元,約4.55萬億人民幣;阿里巴巴市值排名第二,為6297億美元;美團2020年股價大漲,市值也攀升到了2236億美元,排名第三;拼多多在阿里巴巴受負面影響後股價再次大漲,目前已經高達2179億美元,排名第四位
  • 潛行十年布局To B,騰訊叩響「網際網路下半場」大門
    網際網路領域的風向變化似乎總是一夜之間的事。自「930」之後,騰訊進行了公司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推動騰訊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升級。近期,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騰訊投資產業網際網路(To B)賽道負責人姚磊文首度對外詳解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投資十年脈絡和騰訊戰略布局。
  • 國內市值最高的騰訊、阿里,哪家更好過?
    【IT168 評論】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八家企業市值達到萬億以上,其中,騰訊的市值最高達到了30934億,阿里巴巴以29178億元排名第二。這兩家企業都是非常不錯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社交、電商等多個領域引導了國內市場的發展,但是今日頭條某位網友的問題卻引來了激烈的討論。
  • 網際網路醫療「出圈」|百度、阿里、騰訊立足優勢,快速布局
    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百度發揮自身優秀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和雲計算技術,布局大數據醫療和AI醫療領域,突出精準醫療匹配服務。目前,百度醫療大腦、百度健康、百度健康雲等產品陸續上線。「百度醫療大腦」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建立精準的畫像模型,智能模擬醫生問診流程,幫助患者提前了解自己的病情,提升患者就診效率。
  • 阿里拉開騰訊萬億市值:網際網路時代的玩法變了
    這一點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凸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截至2020年9月7日收盤,阿里巴巴港股市值達到57685.06億港元,而作為網際網路流量代表的騰訊市值則停留在「產業網際網路」、「智慧零售」等近年提出的新詞影響力還不明確。也就是說,騰訊的主營業務依舊是傳統的網路遊戲業務。
  • 市值超千億美元!繼騰訊、阿里後,中國又一網際網路巨頭誕生!
    在國內一眾網際網路企業中,騰訊、阿里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其中騰訊把持了國內社交領域及遊戲領域,而阿里則是可以把持了國內電商及支付領域。論影響力,騰訊跟阿里在國內首屈一指,是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中不折不扣的領軍人物。
  • 中國企業市值誰最高?騰訊阿里已無敵
    北京時間12月4日,在今年,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市值突飛猛進,尤其是騰訊,已經超過了5000億美元大關,不僅反超了阿里,甚至還一度超過了Facebook。總體來看,騰訊和阿里與我國其他企業的市值差距也已經拉開,兩大巨頭當之無愧。
  • 騰訊、阿里:O2O布局分析
    「O2O掘金戰」無人缺席,無論是雄心萬志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還是家大業大的老牌網際網路公司,正像李開復所說,O2O未來會改變中國,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發式的力量。阿里系阿里系是涉足O2O最早的一家,也是布局鏈條最長的一家。最近其布局明顯提速,先是淘寶推出了地圖服務;接著10月31日,本地生活本地生活信息服務平臺丁丁網正式宣布獲得阿里巴巴與花旗銀行的投資。
  • 2019年,騰訊正在輸給阿里
    不過2019年裡,騰訊與阿里之間的發展上卻出現了很大的不同,騰訊在轉型產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正在經歷低潮期,而阿里則在電商迅猛發展的基礎上保持著以往的增速。自從去年930騰訊作出組織架構調整以來,騰訊公司內部的諸多採訪都跟「改變」有關,COO任宇昕最大的感受就是開會的時候高管們說話更直接了,少了些和氣,多了些戰鬥氣息。
  • 最新中國公司市值公布,騰訊、阿里攜手登頂,雙雙突破4萬億元
    中國有很多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這些公司當中,有的是電商,社交以及晶片製造等等領域。以往每年中國市值排名靠前的就算沒有詳細數據,也能猜算到排名前列的有哪些公司,比如騰訊、阿里巴巴等等。市值公布市值公布第三名是臺積電,受到華為晶片禁令的影響,不少人都在關注臺積電的消息。沒想到臺積電的市值也成功突破了萬億人民幣,不過和騰訊,阿里依舊有較大的差距。
  • 【芯調查】 PK騰訊,阿里入局5G,網際網路巨頭對戰華為勝算幾何?
    算上泛5G範疇領域的玩家百度、京東以及小米,中國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基本都已涉足並布局5G業務。群雄逐鹿的局面,似乎已經透出5G這一風口的價值。彼時騰訊方面表示,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首個專注5G技術和應用研究團隊。「這一點其實是共識。」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集微網表示,相比5G基礎技術,整個產業市場目前更為關心5G應用層的技術和生態發展。尤其是國家加大5G建設後,要讓5G基礎網絡很快具備一定能力,5G應用自然就被推為前臺主角。「阿里肯定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付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