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網際網路巨頭交卷:阿里集團軍壓上,騰訊產業網際網路路漫漫

2020-09-03 菜鳥熱點評論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繼續,但各地新增病例較此前已明顯下降。舉國抗擊疫情的救援力量得以緩一口氣。

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網際網路巨頭們也陸續回歸主業。從上陣抗疫情,到發揮各自業務特長幫助經濟復甦,以阿里、騰訊領銜的網際網路巨頭交出的答卷如何?

阿里是中國市值第一的網際網路企業,也是本次疫情中反應最快,參與最深的民間救援力量之一。幾乎阿里動物園的大部分動物都參與其中。

阿里巴巴全集團上陣抗疫情

淘寶:第一時間要求商家不得對口罩等防護物品漲價,守住了網購平價口罩的局面。線下沒法開業的,上淘寶直播雲開業。

全球購:啟動全球直採口罩運回國,出資10億,在有利的時間窗口內從世界各地買回了大量救援物資。

菜鳥:開拓綠色通道,免費運送了4000多萬件救援物資,而且是直接送到醫院。

盒馬:武漢門店貨架不空,價格不漲,跟中百等超市一起成為民生物資供應點,共享就業緩解了一些人找工作的難題。

餓了麼:組織騎手到醫院等場所給醫護人員送一日三餐。

阿里健康:推出在線義診,也給疫情地區送慢性病藥物,讓他們不斷藥。

飛豬:所有因疫情取消的出行訂單,對住宿、餐飲損失進行補償。

釘釘:方便學生上網課、企業在線辦公。

支付寶:第一時間推出健康碼,還給商家免息貸款,給商家提前支付貨款,網購一發貨就能收到回款,改善資金流。

可以看到阿里幾乎所有的核心業務,都是疫情救援和產業經濟的一部分。公司業務與經濟產業、民生服務、應急救災的大體系吻合度高。

阿里巴巴與產業經濟、國家應急體系的契合度更高

相比較而言,市值緊隨阿里的騰訊,也是第一時間出手,但參與度略淺一籌。騰訊先是宣布捐贈150萬隻口罩給疫情,首批10萬隻第一時間發貨。後來隨著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緊缺,捐贈的貨源越來越難找到。

騰訊的健康碼、雲課堂也隨後推出,成為不少人的選擇。雖然相比阿里在推出時間上晚了一些,也不失為一支科技救災力量。騰訊還與鍾南山團隊、清華大學等合作,推出了AI防控疫情。這項成果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但估計已經在進行當中。

騰訊還有一個重點工作是維護疫情當中的信息安全,防止各種謠言的傳播。可以看到在這方面騰訊快速清理了一批微信文章,防止了各種不良信息的擴散。

騰訊積極抗擊疫情,但產業網際網路還在起步期

從兩大巨頭對比來看,騰訊的業務還是在消費級網際網路,在信息管理、輿情維護方面有貢獻,在疫情無法外出的情況下,通信軟體的使用時長也會增長,另外就是出錢捐贈方面力度不小。

不過這也暴露出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方面還路途漫長。雖然自《騰訊沒有夢想》以來,馬化騰對騰訊進行了一次大手術,但是這次在物資採購、運輸、醫療、商業、供應鏈、復工複課等方面,騰訊的抓手略顯薄弱。畢竟產業網際網路涉及線上線下的複雜體系和運用,不是簡單的做個線上產品這麼簡單,不經過多年積累是很難突破的。

大災中往往蘊含大機,從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可以看出巨頭們的實力基本盤、責任擔當,以及未來十年的基本走勢。預計阿里會在產業網際網路方面更加高歌猛進,成為國之重器;騰訊的優勢還是在消費級網際網路方面繼續一馬當先,成為個人娛樂、通訊的主要工具。

在他們的巨頭光環背後,今日頭條、抖音、美團、拼多多等新秀也在快跑。兩超多強的中國網際網路格局會繼續多年。

那麼問題來了,百度去哪兒了?

相關焦點

  • 阿里和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之爭
    :產業互聯。前面鋪墊了那麼多,實際上想表達如下幾個觀點:1、C端市場的競爭已經結束,這一輪如果以估值來看,阿里贏了騰訊;2、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戰場,這一輪的競爭結果決定了阿里和騰訊的未來;3、騰訊如果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是僅僅是固守中國市場,取決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這個階段的結果;
  • 阿里健康更名「醫鹿」,疫情過後,巨頭加速布局網際網路+健康
    據科技君了解,醫鹿App只是阿里健康醫療科技版圖的一部分。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技巨頭,阿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擁有非常大的野心。疫情過後,國民的健康意識變得更強了,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也開始跑步進場,加速布局網際網路加健康,試圖用自己的技術實力,賦能新醫療,在大健康行業版圖佔據一席之地。
  • 當「釘釘」變成集團軍,為何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還是「獨立團」?
    當疫情建穩,不僅人們的生活,而且商業端的工作環境開始堅定加速數位化的時候,巨頭如阿里和騰訊,在面對這個全新機遇時,所做的判斷卻不盡相同。在阿里雲棲大會一周前,騰訊全球生態大會上,騰訊會議以 8 個月 1 億用戶的發展速度成為矚目的焦點。
  • 騰訊阿里上演市值大PK 卻讓外界更懂騰訊布局的產業網際網路
    單純以市值來審視這兩大巨頭,只不過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收割的慣常套路。與其過於沉浸於對騰訊與阿里市值差距做討論,不如仔細剖析巨頭們在B端領域究竟布局進展如何。to B漸入佳境如今距離「930」調整已近兩年,產業網際網路戰略成功激發了騰訊TO B的業務潛力,To B各項業務對內部佔比迅速放大。
  • 2020網際網路大變天:騰訊系合圍阿里,新巨頭前來攪局
    這邊風景獨好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網際網路企業以線上業務為主,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遊戲、電商、外賣等產業甚至還會迎來階段性利好。而在各國為了刺激經濟大量印發貨幣、主動「放水」的大背景下,股市空前熱鬧,不少資金湧向了整體向好的網際網路企業。 不誇張地說,2020年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就是搶錢的一年。
  • 【芯調查】 PK騰訊,阿里入局5G,網際網路巨頭對戰華為勝算幾何?
    集微網3月13日消息(文/譚倫)果不其然,阿里正式進軍5G,中國網際網路5G軍團再添一員。近日阿里方面向媒體透露,旗下達摩院已正式成立XG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致力於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研究,現階段則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這是繼騰訊在去年世界5G大會上高調秀出旗下未來網絡實驗室後,又一家正式入局5G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
  • 騰訊押貝殼,阿里上「好房」,為啥網際網路巨頭都盯上房產生意?
    600億美元,成為市值第五大的中概股網際網路公司。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網際網路大佬們已經盯上房地產生意,江湖或將掀起新一輪腥風血雨。,阿里上「好房」眾所周知,前幾年國內房地產生意炙手可熱,實體行業幾乎殺紅眼。
  • 疫情之下 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抗疫背後的品牌思考
    特別是靠線下流量提供服務的餐飲、服裝等中小實體企業,受疫情影響更大,門庭關閉、庫存緊壓、店租壓力等,可謂損失慘重。就連咖啡界大腕明星星巴克,也難逃此劫,不得不官宣關閉部分店鋪來應對疫情。而對於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來說,得益於其網際網路基因,相對來講損耗較小。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這次重大疫情,需要中國全行業企業共克時艱。
  • 阿里、騰訊、百度......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醫療夢
    最近幾年,阿里、騰訊、百度、京東、今日頭條等網際網路巨頭,在醫療健康領域積極布局。醫學科普、網際網路醫療、醫藥電商、智慧醫療......都是他們布局的領域和較量的賽道。而這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是個很好的切入時機。充足的資金、加上超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使其能夠快速切入專業醫療內容領域,並形成自己的品牌。強大的流量支持,更加速了生態建設速度,比如百度健康醫典主要通過百度搜索獲取流量,騰訊醫典則從微信或QQ搜索入口獲取流量,百科名醫網從今日頭條和頭條搜索中獲取流量。
  • 騰訊、阿里、網易等to C網際網路巨頭對to B市場從來都不只是觀望而已
    《2C超級平臺動了2B巨頭的奶酪》的報告,稱2C平臺公司藉助產業網際網路大潮再次湧向2B領域;依託巨大C 端流量基本盤,無論是收購、投資SAAS 公司,還是踐行M2C模式,都將對2B 公司的奶酪構成極大威脅。
  • 繼騰訊、阿里後,中國又一網際網路巨頭誕生!
    在國內一眾網際網路企業中,騰訊、阿里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其中騰訊把持了國內社交領域及遊戲領域,而阿里則是可以把持了國內電商及支付領域。論影響力,騰訊跟阿里在國內首屈一指,是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中不折不扣的領軍人物。
  • 網際網路巨頭造「芯」,阿里騰訊百度等有何不同?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其所依託的終端產品包括電腦、智慧型手機或雲端伺服器等均離不開晶片,巨頭們基於自身發展需求等因素涉足晶片領域。但是造芯非易事,多少企業在跨界造芯的道路上折戟沉沙,那麼目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造芯現狀如何?
  • 中國網際網路的競爭,一直都是騰訊和阿里
    在電商之戰、本地生活之戰、網際網路科技之戰等同時打響之時,阿里巴巴開始大張旗鼓進入騰訊的變現出口——遊戲領域,而騰訊也終於要拋開代理人,親自出馬迎戰阿里。阿里和騰訊的策略基本都是打造一個底層基礎設施平臺,幫助B端和G端降本增效。兩巨頭不可避免的在新賽道狹路相逢。立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起家就是依靠B2B模式,比騰訊的2B基因更強。
  • 阿里、京東、騰訊紛紛被國家點名,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寒冬將至」
    紛紛被點名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當中,涉及到電商、京東、出行、外賣、社交等等幾乎都和阿里,騰訊有關係。阿里和騰訊在幾十個領域都有競爭往來,有競爭並不是壞事,相反還能促進行業的成長。但是這種競爭隨著範圍的不斷擴大,開始「拉幫結派」,集結各自的勢力。
  • 億歐智庫發布《社交網絡巨頭產業網際網路布局研究——騰訊案例分析》
    目前關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定義並不統一,通用電氣在2012年第一次提出「Industrial Internet」的概念,埃森哲、產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等都從不同角度闡釋產業網際網路的內涵。騰訊將重點放在「C端」—— 產業網際網路將連接從廣度上擴展到不同產業企業間、從深度上縱深到企業內部,使得可以圍繞用戶需求重新組織要素和生產運營模式,更有效地實現供需匹配 。
  • 騰訊頭條起飛,阿里電商美團新零售遇阻,巨頭公司趨勢分化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及它們分別的發展形勢,大致是騰訊系列和頭條系列開始逐步起飛。而這兩個大巨頭,都是主打的社交遊戲領域,以及傳媒領域。說白了,它們就是利用人們的互聯互通去賺錢的。除此之外,另外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則業務顯得有些困難,並且增長速度放緩。並且今年的盈利以及利潤率,也是下降了不少,比如阿里和美團的新零售業務。
  • 疫情後網際網路醫療成香餑餑 網際網路巨頭大踏步進軍布局
    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多個行業都加速向線上轉化。其中醫療方面,國民健康意識迅速提升,普通民眾對在線問診、網際網路醫院、網上藥房等的認知加深,網際網路醫療或將迎來爆發。巨頭紛紛發力網際網路醫療僅僅在今年8月份,網際網路巨頭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動作就相當頻繁,紛紛開啟「搶購」模式。
  • 網際網路大健康:巨頭競逐,格局初定,但業務創新才剛剛開始
    隨著各大巨頭的入場,大健康行業的格局初定,但是業務創新的競爭才剛剛開始。網際網路大健康因為疫情獲得了更多目光,最近,中國健康產業規格最高的產業會議「西普會」上,阿里、京東、百度等巨頭悉數分享了網際網路視角下的行業洞察。
  • 打敗阿里騰訊巨頭的,是它
    阿里、騰訊兩巨頭,如今如日中天,在中國網際網路界是近乎無敵的存在。騰訊不是一般的巨頭,都有又深有寬的護城河。值得注意的是,字節和拼多多都不是巨頭們原來賽道上進行追趕,而是換了一個賽道。未來幾年,如果騰訊阿里等巨頭們被擊垮,不要覺得奇怪。從企業發展歷史上看,曾經的巨頭們被後來者碾壓是大勢所趨,僅有個別巨頭能夠倖免。
  • 產業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專屬領地」
    ,很多人依然還停留在流量的層面上,他們眼中的產業網際網路只不過是玩家們獲取B端流量的一種營銷噱頭而已。 然而,對於以騰訊、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頭部科技巨頭們來講,他們對於產業網際網路的理解顯然要比小型玩家們要更深,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