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都不看好春雨時,我去幫它一把,還是有一點擔當的。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認錢,還應該有溫情和俠義。如果春雨還需要我出手,哪怕有違商業規律,我會,且不會後悔。」
在王羽瀟的字句裡,在倪張根的話語中,春雨仍然是最初的那個春雨。
作者/ 嚴 睿
編輯/ 劉 煜
// 引子:
或許沒有什麼,比理解死亡更讓人懂得成長與生命的意義!
2019年8月23日,消息確認。王羽瀟新任春雨醫生CEO,原CEO曾柏毅任CTO!
34個月後,那個曾說自己「夢想太小」的嬌小女生站在了舞臺的中央,扛下春雨,踐行君願。
在亡夫的頭七祭日,王羽瀟寫下那篇名叫《一個人和他的愛》的悼文,祭奠先生張銳的故去,引得觀者淚目垂垂。
張銳逝去的10個月後,給星雲大師編輯過書稿的王羽瀟在一檔叫《視也》的視頻節目中再述心路,語態柔軟,目光篤定。
此時,35歲的她是作為Will計劃創始人的身份出現。Will計劃是個「勸人立遺囑」的項目。
在出任春雨醫生CEO前,王羽瀟從未公開表示過要執手春雨,儘管在2017年4月間,她加入了春雨董事會。
從倉促代職的聯合創始人、COO李光輝,到「換手」另一位聯創、CTO曾柏毅,再到職業經理人張琨的引入與抽身,以及曾柏毅的二度接手,過去34個月時間裡,春雨CEO的位置幾番輾轉,顯得飄搖不定。
可這世間,轉眼便是物是人非。
城頭已變大王旗,曾經「木秀於林」的春雨醫生,在橫空出世的平安好醫生、強勢崛起的微醫以及迭代更進的好大夫在線等群雄並起中,泯然暗淡。
這一次,張銳的人大學妹、遺妻王羽瀟擔當CEO,她又能否帶攜已沉淪暗幕的春雨醫生殺出個黎明?
01
浪子張銳
「我怎麼會被你這樣一個流氓討回家做老婆呢?你是浪子啊!你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從報紙到網站再到移動網際網路,玩得精彩玩得酣暢,癲狂了風雲,也揉碎了女人心……」
「每一次哭花了妝,我都問自己:還可以嗎?還要繼續嗎?還不能離開他嗎?還能再用力更愛他一點嗎?我就像一個重度的吸毒患者,吸著你的毒,沉迷了十年光陰。」
王羽瀟的筆觸間,張銳是狂放於生命的浪子,也是無法放手的愛人。
對於春雨追隨者而言,張銳是那種出場自帶BGM的創業偶像。「是兄弟,是領袖,是那種能給你一種願意為他赴湯蹈火感覺的人」。
八年前的夏天,張銳信誓旦旦的說:「我創業的目標,是做一款能夠改變中國人就醫和健康習慣的產品。」
這樣的陳述式,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們在那個年頭最喜歡用的一種表述。當然,「改變」是個相對含蓄的詞,「顛覆」才是藏在那批創業者語境之中的野心。
事實上,作為行業開創性的物種,春雨醫生從一開始就賺足了目光。而相應的,「移動醫療的開創者」、「顛覆傳統醫療的精神領袖」的標籤也與創始人張銳如形隨形。
1972年出生、人大新聞學碩士生的張銳身上,有著70後一代特有的理想主義者的調性。
疊加在《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網易副總編輯、網易新聞客戶端創始人的媒體人屬性,張銳的確很適應在愛講情懷的醫療行業創業。
2011年7月,張銳拉上時任網易有道詞典首席工程師的曾柏毅和香港伽馬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李光輝,共同創立春雨醫生。後來春雨的團隊中,來自人大新聞系和網易的人馬比例甚高。
僅僅四個月之後,春雨便拿到了A輪300萬美元的融資,並上線春雨醫生APP;次年9月,春雨又拿到了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如今的春雨醫生是全球用戶量最大的移動健康類手機客戶端。」2014年10月29日,在網際網路創業者大會上,激情澎湃的張銳做了一場很酷的演講。
在此之前的兩個月,春雨醫生拿到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創下當年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的一筆單筆融資。
也是在2014年的8月間,平安好醫生這個後來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界的霸主誕生。
那個時候,儘管張銳也曾面對《論春雨醫生的倒掉》的模式詰問,但春雨醫生卻始終像行業代名詞般的存在。
或許是因為出身媒體人而非醫療人基因,或許是因為資本和輿論「造神」式的追捧,後期的張銳祭出了一個差點「致命」春雨的大招。
2015年夏天,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上,春雨醫生向數百名合作夥伴和媒體宣布:到當年末,春雨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
「讓1億中國人擁有私人醫生,讓50萬中國醫生成為私人醫生。」彼時的張銳依舊澎湃。
300家診所、1億人口、50萬私人醫生……這些今天看來都是些令人震驚的數字,更何況落地這些數字背後要支付的成本,就更是驚人了。
落地春雨診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春雨的滑鐵盧,甚至還可以說是壓垮張銳人生的一根稻草。或許正因為「重資產」擴張不利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導致了張銳最後的心梗突發。
02
救火隊長張琨
好在春雨診所,在繼任者張琨的手上及時被按下了停止鍵。
「我將與春雨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扛起張銳的大旗,在移動醫療事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心懷敬畏,使命必達!」
2017年4月17日,春雨醫生內部發送的一封郵件中,出生醫學世家、畢業於北大醫學部臨床醫學以及英國華威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張琨,正式宣誓出任公司CEO。
張琨之前,雖然春雨聯創「鐵三角」的李光輝和曾柏毅都短暫代職CEO,但曾李二人只是擺渡人的角色,整個春雨團隊都渴望能找到一位HOLD得住全局、帶著大家跑的新領袖來。
先後供職北京同仁醫院,世界500強的IBM、埃森哲,曾參與創辦在線醫療信息及服務平臺「中華醫療網」,時任華潤醫療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的張琨,看起來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然而,也正是這份非常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簡歷,絲毫不難判斷張琨在春雨的命運走勢——救火隊長難成蓋世英雄。
因為職業經理人與創業家的角色差異,一開始就註定了張琨不可能成為春雨醫生的精神領袖。況且,張琨與張銳無論性格、經歷還是出身背景,都有著完全迥異的特徵。
媒體人屬性的張銳喜歡以宏觀視角來判斷行業大勢,大開大合的謀篇布局,帶領弟兄攻城拔寨一往無前;而學醫的張琨則更加理性、嚴謹,承襲成熟企業管理,講規則與團隊作戰。
一個感性,一個理性;一個要「顛覆醫療」,一個要「擁抱醫療」。假如二張能有緣搭檔,中和互補一下,恐怕是再理想不過的。可惜,沒有假如。
無論如何,張琨還是帶給了春雨很大的改變。
除了及時止損春雨診所、剝離非核心業務、調整壓縮內部組織外,張琨更重注財報、KPI和運營管理的結果,以及春雨務實的業務模式。
比如「賦能醫院」。在張琨的主導之下,春雨與河北燕達醫院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共建「燕達醫院網際網路診療平臺」。
業務模式的梳理,以及將形成收入的業務規模做起來,是張琨給春雨帶來最直接的改變。至少在財務帳面上,張琨在位時春雨的營收有了倍增的變化,並且實現了難得的單月盈虧平衡。
張琨還肩負著另外一個使命,就是幫助春雨繼續拿到融資。
儘管張銳生前的春雨拿到過包括貝塔斯曼、淡馬錫的數十億元的4輪融資,但創始人的辭世也一下子將春雨的再融資可能降到了谷底。
靠刷臉,張琨在老東家華潤那裡為春雨爭取到了機會,並且雙方針對公司日後上司的路徑選擇以及華潤入主後的收入結構、業務模塊等做了很詳細的溝通。
2018年10月間,華潤與春雨籤訂了投資協議。與此同時,張琨卻已經與李光輝和曾柏毅做了道別,兩個月後前者離開春雨,加入醫美連鎖集團伊美爾。
「這條路太長了,我熬不起!」張琨曾跟極力挽留自己的曾李二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經歷了半年多時間扮演CEO角色的張琨,已經對春雨未來可能性以及自己能做到的邊界,有了很清晰的判斷,選擇這個時間點走,對自己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03
鎮魂者王羽瀟
救火隊長張琨的抽身離去,又將並沒有迎來決定性反轉機會的春雨醫生,遺留在迷茫的路口。
儘管在張琨的努力之下,漸漸被投資人忘卻的春雨和華潤訂下了盟誓,但華潤的態度始終成謎,這讓春雨內部至今都不知道接下來的明天,是天晴還是天陰。
可春雨缺的僅僅是錢嗎?
遠比錢重要的是人,是能給春雨招魄鎮魂的強人!是能重啟團隊創業心的英雄!是能召喚回投資人信任的領袖!
而到了這個時候,誰還能想出來比王羽瀟更合適的,能重新激發春雨團隊的CEO嗎?
重要的也許就像那個春雨副總裁所說的一樣:「你在公司裡,說什麼不重要。只要你坐在那裡,大家看著CEO辦公室裡的燈亮著,就很踏實了。」
「原諒我的夢想太小,我不想當一個創業者,我只想當一個好妻子,一個好媽媽……」王羽瀟也曾想守著那家叫千尋的小小咖啡館,看768產業園裡的人來人往,到日久天荒。
一次意外的人生崩盤,王羽瀟又寫下了一句:「我在人間,照顧爹娘,努力安好,踐行君願。」
這話太沉太重,亦太難了。王羽瀟還是選擇學著直面死亡,從那開始,認認真真思考「接下來的二十五年,到底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去做,到底有什麼事情我應該去做。」
沉寂、思考、表達。她還是選擇了堅強,選擇了站出來成為春雨醫生CEO,「踐行君願」。
許多人應該是期盼看到這一幕的。創業路上的神仙眷侶,用另一種方式,合體前行。
「她深度參與了春雨早年的創業和發展歷程,她也是春雨創始團隊的重要一員。她在投融資管理、品牌公關等領域有豐富的經驗。」
在曾柏毅對春雨內部發布的一封《關於新管理層任命和組織架構調整的通知》的郵件中,甘願後撤到幕後繼續他CTO工作的老曾說,王羽瀟能作為CEO帶領春雨更上一個臺階。
這是最好的姿態。實際上,同是人大新聞學院畢業的王羽瀟亦有著不凡的經歷:歷任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市場部經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宣傳處處長。
甚至,王羽瀟還幹過分管民政科、勞動科、殘聯和社保所的北京朝陽區東壩鄉副鄉長之職。管理統籌能力可見一斑。
張銳身後,除了春雨醫生和兩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份外,留給王羽瀟的並不多。但無論如何,王羽瀟現在是春雨最重要的股東。
固然,如今的網際網路醫療市場早已非張銳在世時可相比,競爭對手的強大,商業模式的進化以及市場變化的遷延,都擠壓著已經開始掉隊的春雨。
或許會有很多人懷疑王羽瀟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
仔細回想,當初張銳開創移動醫療新章的時候,靠的是什麼呢?將「改變」當做信仰,將創業當做生活方式,無畏向前,僅此而已。
模式可以試錯,業務可以調整,但創業者的信仰不滅才是最最關鍵。
作為CEO的王羽瀟更應該扮演的是春雨醫生的鎮魂者,因為只有在她身上存留著對發展春雨最多的堅定。在這個女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擔當也看到了溫情。
「假如我可以活到六十歲,那我還剩下二十五年的時間。這二十五年,這個世界將會發生怎樣新鮮的變化,我要一五一十地記下來,到時候講給他聽。」
張銳走後,夢百合家居科技的董事長倪張根造訪春雨,隨後向春雨投下了緩解危機的6000萬元。
「在別人都不看好春雨時,我去幫它一把,還是有一點擔當的。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認錢,還應該有溫情和俠義。如果春雨還需要我出手,哪怕有違商業規律,我會,且不會後悔。」
在王羽瀟的字句裡,在倪張根的話語中,春雨仍然是最初的那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