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上廣州新中軸線上人聲鼎沸。記者 杜江攝
亞運全方位提升城市影響力激發市民自豪感
本報訊 (記者廖靖文、石善偉)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成功舉行,羊城沸騰。「這必定是一屆非常成功的亞運會,為亞洲人民留下永恆的歡樂記憶。」亞奧理事會代表蕭威利高度評價廣州舉辦亞運會的努力,廣州為亞洲帶來無限驚喜,亞運也讓廣州真正成為國際大都市。
而親歷亞運盛世的新老廣州人、遠在海外的廣州遊子都為廣州的變化和發展感到自豪,廣州既是安樂窩又是創業寶地,包容的廣州有著巨大的向心力,「紮根廣州是最正確的選擇」。民意調查顯示,亞運開幕式成功舉辦後,超過九成的受訪市民對廣州以後承辦更大規模國際盛事表示「有信心」。
新廣州人:紮根廣州是最正確的選擇
新廣州人明潔清:
廣州是奮鬥者的風水寶地
明潔清來廣州算是機緣巧合。起初是姐姐南下闖蕩安家,接著把父母接到身邊住,老人捨不得小女兒,就把她也帶在身邊。從祖國的最北到最南,開始她擔心生活不習慣,轉眼七年過去,她漸漸愛上了這裡。
「我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喜歡有活力的環境。」明潔清目前在越秀區一家星級酒店搞管理。「老家的節奏總是慢一拍,這裡經濟發展水平高,雖然有壓力,可是有的是機會。」明潔清說,尤其對酒店業而言,廣州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平時除了廣交會,還有很多國際會議落地,真正做到和國際接軌。如今又有亞運助力,高檔酒店的訂房增加了三四倍還不止。這種巨大的經濟和區位優勢,是內地城市無法企及的。
新廣州人吳政華:
廣州女婿讚嘆誠信風氣
11年前,遼寧小夥吳政華靠著一手速記本領,南下廣州創業。先後打過工,當過法院速記員,如今他開了自己的速記公司,娶了廣州媳婦,在五羊新城買房安家,永遠紮根廣州。
「在廣州,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誠信度都很高。比如做了一筆活,可能只有幾百元錢,即使過了半年再去收帳,對方也會認帳。這種情況在內地城市一般很難辦。」吳政華說。在各個城市間行走,為政商各界服務,吳政華還發現,相比於內地的城市,廣州的政府決策更加透明,執法更加規範,輿論環境更加寬鬆,市場化的力量更加強大。「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怎麼會賺不到錢呢?」 (廖靖文 石善偉)
走出去的廣州人:美麗的廣州令我無比自豪
開幕式重拾兒時美好回憶
Dick(廣州人 現在澳大利亞)
海外廣州人都對廣州有著深厚的情感。前天晚上,在大洋彼岸澳大利亞,Dick和家人一直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候亞運開幕式的來臨。
雖然離開廣州已經有四年,他們依舊時刻關注著廣州的大小事,「國內的親人朋友都說廣州現在變得非常漂亮,春節回去時可能我都不認得了。」充滿嶺南風情、中國元素的亞運會開幕式,令Dick和太太重拾兒時美好回憶。
因為有近三個小時的時差,當地時間晚上10時半,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像過年時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期待。」當看到芭蕉葉上小男孩唱著《落雨大》出場時,一家人非常興奮,Dick馬上教在澳大利亞出生的兒子銘銘哼唱起來。「作為一個廣州人,這是很有共鳴的童謠,也是一首久違的童謠。」
亞運會是推介廣州的最好平臺
李揚 (本科學生 留學新加坡)
廣州女孩李揚去年到新加坡攻讀研究生課程,12日她觀看了亞運會開幕式.。李揚說,亞運會之前,新加坡人對廣州了解不多,「很多人都知道廣州,卻沒有深入的認識,亞運會就是一個最好的推介平臺。美麗的廣州令我無比自豪,新加坡媒體報導了廣州的亞運場館和志願服務,給予了很高評價。」 (廖靖文 石善偉)
亞奧理事會新聞委員會主席:廣州正成為國際大都市
亞奧理事會執委、新聞委員會主席蕭威利說,因為下屆亞運會將瘦身,廣州亞運會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亞運會,恐怕今後也難以超越。「一流的競賽場館,足以證明廣州的努力。亞運城作為概念首次被提出,是一個前15屆亞運會都沒有的創舉。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特別是廣州市政府和人民的辛勤籌備。」
昨日,暨大新聞學院輿情研究中心調查顯示,超九成的受訪市民對廣州以後承辦更大規模國際盛事表示「有信心」。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輿情研究中心主任董天策教授認為,開幕式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說明亞運會前期的籌備和策劃工作十分出色。 (廖靖文 石善偉)
(廣州日報 廖靖文 石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