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網記者 吉雪嬌
隨著年末的臨近,集合信託產品收益出現小幅上行。截至上周,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6.92%,同時部分產品預計收益超8%。
在分析人士看來,年末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翹尾可能源自於行業整體的產品收益的重心上移。為完成年初的業績目標,在年末衝規模的重要時間段上,信託公司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高收益的產品。
預期收益率上行
今年以來,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截至10月,已跌破7%關口,正式步入「六時代」。
不過,隨著年末的臨近,集合信託產品收益出現小幅上行。據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數據,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以來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上行。其中,預期收益率在6%至7%之間的集合信託產品數量佔比為32.51%,環比增加4.29個百分點;同時,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集合信託產品數量佔比為10.7%,環比增加0.1個百分點。
而從近期集合信託產品收益表現來看,這樣的回暖仍在持續。其中,最近兩周,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87%、6.92%,分別環比增加0.15個、0.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小幅上行的趨勢。
「從歷史數據來看,年末都具有一定的翹尾因素,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會主動讓利給投資者,從而引起收益率短暫的上行。」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指出,而近期非標產品的投放增加,加上信託公司對投資者的讓利,預期收益增加可能性上升。
投資者情緒偏謹慎
事實上,根據以往年度的數據統計,集合信託市場在年末會有季節性的增長。信託公司年底有衝規模以完成經營目標的需求,信託產品的投放增加。不過,從近期集合信託成立市場表現來看,資金募集情況並不樂觀,成立規模已連續三周下滑。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認為,投資者對信託產品大量投放反應平淡,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市場風險仍高企,而產品收益相對較低,投資者情緒偏謹慎;二是年末銀行等機構同期推出較多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資金。
整體來看,集合信託產品的優勢已相對不足。距離2021年越來越近,為了完成年初的業績目標,在年末衝規模的重要時間段上,信託公司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高收益的產品。
記者查詢發現,近期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中,預期收益率在6%-7%之間的產品依然為主流。而與此同時,仍有部分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超8%。如民生信託「至信1115號恆盈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6期)」預計收益8.2%-8.6%;五礦信託「紅星控股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預計收益7.3%-8%;華澳信託「臻鑫323(蕉嶺建築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預計收益7.8%-8.5%等。
不應盲目追求高收益
在市場整體利率水平下行的大背景下,自2019年以來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呈現下行趨勢。業內人士預計,在短暫「翹尾」後,未來1-3年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仍將處於下行通道。
那麼,在此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配置信託產品?「隨著信託行業不斷深化轉型發展,各類創新型產品不斷推出,投資者配置信託產品的方向和思路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百瑞信託報告指出,未來投資者應根據信託行業發展趨勢,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關注投資類信託產品的配置價值,實現不同類型、不同投向、不同期限信託產品的均衡配置。
具體來看,在信託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的情況下,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不應盲目地追求較高的收益率。信託產品長期以來均具有一定的「剛性兌付」特徵,產品收益率未能真正體現投資風險。未來隨著信託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信託產品有望「打破剛兌」,真正實現風險定價,較高收益率的產品將對應較高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在選擇信託產品時,除了應關注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外,還應綜合考慮產品投向的行業發展情況、項目本身的資質、設置的風控措施等,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