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閱卷組長頻繁到各地講座、出書

2020-12-25 中國新聞周刊

(7月16日上午,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高考閱卷現場。圖/IC)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閱卷組長的角色

本刊記者/杜瑋

發於2020.9.07總第963期《中國新聞周刊》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的《教學月刊》社的同名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在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披露了評分經過,並作了點評。因文章運用了大量生僻的字詞與名人名言,迅速引發巨大爭議。陳建新也因此被曝20年來持續擔任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同時又編著高考作文實訓書、到各地中學開講座,疑似「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通報稱,《生活在樹上》的作文成績評定符合規範,但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決定停止其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包含高考閱卷)。8月21日,教育部官網發文稱,事發後,教育部考試中心第一時間約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要求立即開展調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強調要堅決維護高考評卷和命題工作公平公正。

但實際上,在近20年來的高考歷史上,陳建新並不是第一個披露考生作文的人。還原這場高考滿分作文風波的經過就會發現,在「一考定終生」的壓力之下,學校、老師、作文期刊社、家長與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場自發的共謀。

(2019年,陳建新在一個講座上傳授高考作文得高分、以及有哪些雷區等經驗。)

滿分是如何出爐的

《生活在樹上》在一評時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次評分時給了55分,最終,閱卷組中的審核組給出了60分的滿分。李楠是此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小組的一名老師,此前也多次參與閱卷。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高考作文閱卷組人員主要由各地教研員、中學老師、浙大老師組成,前兩者構成直接批卷的主力軍,組成閱卷小組,審核組由浙大老師擔綱,負責複查幾次評分分差過大的試卷。每篇作文要經過三評,三次評分間分差超過一定數值,則由審核組仲裁。審核組還負責評分細則的制定及滿分作文的評定。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閱卷在7月13日到21日間進行。審核組比中學老師更早進入角色,他們需挑選出十幾份打好分、各個層級的樣卷及評分有爭議的討論卷,制定出評分規則初稿。中學教師到崗後,拿到樣卷討論,將評卷建議提交至閱卷小組組長處,小組組長再和審核組商議,定出評分細則,接著開始試評、正評。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這次浙江高考共有8個作文評卷小組,共200多人,審核組有六七人。審核組話語權較大,陳建新既是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也是審核組組長。

李楠是在今年閱卷約進行一半時見到那篇《生活在樹上》的。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而確定為滿分是在所有作文閱卷結束後,將接近滿分的試卷對比作出的決定,這一過程由審核組完成,中學老師基本不參與。

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過去近十年裡,每一年浙江省都會評定出10篇左右不同風格的高考滿分作文。今年這篇《生活在樹上》位列10篇滿分作文中的第7篇,並不是10篇作文中的最優者。《教學月刊》社編輯部本打算在9月號刊登10篇滿分作文及點評,為了預熱,先在公眾號上發表了這一篇。此次風波後,其餘文章和點評將不再發表。

對這篇作文,陳建新給出了「文字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深刻與當俱備」的評價。多位參與此次高考作文閱卷的語文教師說,這篇作文能得滿分,是因其切合題意,表達出考生的思想和觀點,反映出考生一定的閱讀積累。對於文中出現諸多生僻字詞、哲學概念,評分時已查證。

但作文公布後還是非議滔天。知名作家馬伯庸給出了辭不配位的評價。北大歷史系教授陸揚則在微博中,指出多處文章用詞及引用不當,曲解典故,「從頭到尾處處都是語義含混、邏輯不通的句子」。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原社長王旭明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該作文思想平庸,詞彙堆砌,用詞詰屈聱牙,是其最大問題。他覺得這篇作文不宜給滿分,「其實,第一位老師給39分是對的,只可惜這回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卻被多數人和權力否定了。」

但李楠表示,作文能評多少分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要將其放到真實的閱卷語境下去考量,即和其他考場作文對比,「要看其他考生的作文寫得怎麼樣」。阮天是多次參與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的一位資深語文老師。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你看到一堆離題作文後,突然看到一篇讓你眼前一亮的文章,很有可能情不自禁就要給它打高分」。在他看來,這或許是這篇文章得以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陳建新的點評中提到,本屆高考中,通過用濫了的名人名言引證來充門面和填充字數的作文太多了。

披露滿分作文實為多地慣例

8月2日,《生活在樹上》首發在教學月刊微信公號上,一天多後就被刪除。《教學月刊》社一位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這是因為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進行中,此時發布文章可能不是很合適。

李楠說,這次刊登作文是浙江省寫作學會和月刊社編輯部的一次合作,為的是今後寫作學會能夠在月刊社主辦的《作文新天地》上指導學生作文寫作,「寫作學會找到陳老師,讓他點評一下作文」。《作文新天地》是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小學作文期刊,在浙江省師生中有一定影響力。

(高考考場上考生作答語文試卷。圖/中新)

根據浙江省寫作學會發布的《關於這次高考作文「滿分風暴」的幾點說明》。說明稱,省寫作學會與《教學月刊》這次合作,是由學會會員提議,會長贊同,然後再通知陳建新加入的,陳建新並非主導。

郭吉成是浙江省安吉高級中學特級語文教師,也是浙江省寫作學會理事,參與高考作文閱卷20多年,擔任作文閱卷小組組長18年。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寫作學會是浙江省一級學術組織,創辦已有幾十年,由大中小學教師及工商企業家等組成。這次合作是為了給滿分作文的發布找一個統一出口,「而且保證發布的滿分作文是真的」,進而選擇了《教學月刊》社。

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了關於這篇滿分作文及對陳建新的調查通報。教育考試院科研宣傳處處長鮑夏超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陳建新的違規之處,在於未經允許擅自將作文答卷公開,同時還公開了作文由最初39分到最終確定為滿分的評分過程。依據浙江省高考評卷工作規則和評卷教師責任書,評卷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將考生作答情況外傳,未經考試院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外洩露評卷工作內容。鮑夏超稱,這樣的規定一直都有,教育考試院從未允許公開滿分作文。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向各省級招委會、教育行政部門等下發的評卷管理辦法中,提到評卷人員不得將按國家秘密級事項管理的答案及評分細則,評卷工作內部文件、資料、答卷等帶出工作場所,評卷情況不得外傳,不得記錄考生作答情況等。早在2009年,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中,即有上述規定。

但實際上,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現身」並非首次。記者查詢發現,在《作文新天地》上,從2010年~2019年,每年9月刊都有當年高考滿分、問題作文的發布及點評,郭吉成擔綱了絕大部分年份滿分作文的點評。他說,自己是《作文新天地》的特約編輯,幾乎每年雜誌社都向他約稿,閱卷組在改完試卷後,會將滿分作文給他。

在另一本名為《中學生天地》的刊物上,從2015年到2019年,每年9月刊也都有當年考場作文及以陳建新為代表的作文閱卷組或其他閱卷小組組長的點評。《中學生天地》由浙江省教育廳直屬事業單位——浙江教育報刊總社主辦,因其官方背景,比《作文新天地》在浙江省內有更大的訂閱量。2017年9月份《中學生天地》上,刊有特稿《2017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大賞》《閱卷大組評高中低三段》,作文提供及總評為陳建新和郭吉成。2016年9月,登有《閱卷大組評各檔次高考作文》。近一兩年,陳建新、郭吉成及其他閱卷組成員都位列《中學生天地》的編委。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中學生天地》編輯部,對方稱「不便接受採訪」。

對於《中學生天地》與《作文新天地》刊登考場作文一事,鮑夏超稱不知情,並稱市面上很多滿分作文都是假的。前述浙江某地資深語文老師阮天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往年高考作文評閱管理相對寬鬆,樣卷可以在閱卷結束後帶出閱卷點,但今年被要求上交。

但在全國各地,每年都有高考滿分作文流出,無論是媒體、老師、學生,抑或家長,都對滿分作文及其作者有著熱切的關注和追逐。2001年,以古白話體寫作的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在高考剛結束不久的當年7月就被發表在《揚子晚報》上。2004年自主命題後,《揚子晚報》當年又刊登了「高考拔尖佳作集錦」,2005年,刊登優秀作文時,特別請當年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寫了推薦詞。此後十餘年間,除了刊登不同分數的優秀作文,還會邀請中學教師、作家、記者等寫「下水作文」。何永康也在2006年、2007年出版了江蘇省高考優秀作文選。

由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主辦的《語文學習》雜誌則從1980年起,就刊登有當年高考作文的選評,近些年,每年《語文學習》都會從各地分別選取兩篇優秀作文,請當地教研員或中學老師評析。北京此前也有每年公布滿分作文的慣例,但從2017年起,就不再公布滿分作文,有觀點認為,這是為了避免滿分作文的指揮棒效應。而在市面上,各類真真假假的滿分作文大全層出不窮,永遠不乏追逐者。

在《生活在樹上》點評結尾,陳建新寫道:「文章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但王旭明認為,「文章晦澀,卻打成滿分,又公開發表出來,這分明是讓大家去模仿」,將這一作文公布行為本身就是荒唐的,會讓人覺得把作文寫得難懂,就能得滿分。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也建議稱,「寫作教學不要輕易把滿分作文當作範文。」

20年的作文閱卷組長

從2000年起,陳建新就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據浙大官網介紹,陳建新,1954年生,任職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寫作學會理事、浙江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寫作學的研究和教學。據多位參與高考作文閱卷和浙大人文學院的教師稱,幾年前,陳建新已從浙大退休。

過去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學科的閱卷點一直設在浙大。更早前,語文閱卷工作由尚未被併入浙大的杭州大學中文系承擔。陳建新是杭大中文系1978級本科生,80年代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在他擔任作文閱卷組長之前,這一職位由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餘藎擔任。鮑夏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評卷人員的選定由高校評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向考試院備案。對於作文這類評閱分值較大、主觀性較強題目的評閱,考試院希望由經驗相對豐富的老師承擔,並保持人員的相對穩定。作文閱卷組長至少要有5年以上教學教研和多年評卷經驗,任期上限無明確規定。

但理想和現實間實有不小差距。多位參與作文閱卷的老師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於作文閱卷時間緊、任務重、責任重大,但待遇不高,老師們普遍不願接手。外界以為陳建新是「長期把持甚至是霸佔」組長一職,但其實是因為找不到人接盤。早在六七年前,陳建新就提出不再擔任作文閱卷組長,並開始培養浙大人文學院另一位年輕教授「接棒」,該教授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審核組,擔任作文閱卷大組副組長,但不願意當組長。對大學老師來說,參與高考閱卷需要投入一段封閉、完整的時間,評卷本身對其發論文、做課題又沒多少增益。

這一矛盾在中學教師中體現得更加明顯。按照規定,參與作文閱卷的評卷員要有3年以上教學教研經驗,有一定評卷經驗,具備中級以上職稱,通常由省考試院將名額分配到各地,各高中選派人員參加。但多位老師稱,由於多年考生報名費上浮有限,使得閱卷教師的報酬也難以提高,參與高考閱卷遠不如在學校上課或幫地區統考閱卷獲得的收入高,這造成有經驗的高中教師不願前來,學校只能派年輕教師參加,「老師們每年都幾乎全部換一遍」,甚至有的學校老師通過來決定誰參與作文閱卷。

阮天舉例說,每天作文閱卷的時間是從早上8點半到中午12點,下午從1點半到5點半。在將近10天裡,200多人共計要評閱浙江省近26萬考生的作文,平均每天每位老師的閱卷量大約400份,平均下來不到1分鐘就要評閱完1篇作文。而每位老師的報酬在過去兩年裡才突破3000元,這之前七八年間,閱卷報酬只有2000多元。

溫儒敏在2011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語文閱卷老師補貼過低,平均每人每天少於200元,甚至低於做清潔的小時工的報酬。大學難以抽調教師,只好越來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研究生去閱卷,而年輕人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往往按照大學課程中對作品的評價或個人喜好閱卷,評分的標準波動較大。高中語文教師去閱卷,目的往往是為了掌握高考命題動向和閱卷思路,以便備考。

閱卷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阮天說,他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評閱的一篇作文給出了50多分的成績,但另一位閱卷老師因為沒有看到文中提及題目中的關鍵詞,便以為離題,只給了30多分,最終,經過審核組仲裁,這篇作文評定為50多分。而在河北邯鄲涉縣第二中學語文教師馬駿強所寫的一篇《浙江閱卷:嚴打「套話作文」,力倡「真情作文」》的文章中提到,2007年,對於一篇考場「套話作文」,一線老師認為文採飛揚,給出了49分的評分,但閱卷組只給了22分;而對於另一篇2006年高考作文的討論卷,一線教師認為考生文章過於含蓄,點題不到位,只給出28分,但最後閱卷組給出53分。

一位多次參與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的老師對此建議說,「應增加閱卷老師人數,提高閱卷老師待遇,現在改卷子還是太快了,那麼少人沒辦法的,全國都一樣。」

曾擔任過三屆杭州市政協委員、執教於杭州學軍中學的語文高級教師金新認為,關鍵還是要提升閱卷者的素質。在他的觀察中,中學裡,有不少手不堪筆的語文「筆盲」教師。

王旭明認為,對於閱卷者的任期,應予以制度設計,保證3~5年更換,確保新鮮血液的補充、人員的正常流動以及閱卷質量。鮑夏超說,關於陳建新連任20年擔任閱卷組組長,有關部門已注意到。但他坦言,挑選到資深、優秀的作文閱卷老師是不容易的。

應試還是生意?

身為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還出高考作文輔導書,到各地中學作講座。在其2016年主編、2017年再版的一部《論述類文章精選精評》封面,寫著「高考作文新趨向,閱卷專家領銜打造」,對陳建新的介紹包括「2000年至今任語文作文閱卷組組長」,他還曾擔任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北京創新作文大賽評委多年。這本書編委基本為浙江各地中學特、高級教師,及多次參加高考作文閱卷並擔任閱卷小組組長的人,定價30元,收錄了9篇2017年高考滿分作文、十餘篇高分及待提升作文,並附有點評。在另一部2019年底出版、陳作為主編之一的《高考作文實戰實訓》中,一共收錄了60餘篇2016年~2019年浙江高考滿分及各個等級的考場作文,定價59元。

陳建新的身影還出現在各地教育局、中學組織的講座中。曾執教於杭州學軍中學的語文高級教師金新曾在網絡上發文稱:每年高考前夕,浙江一些重點高中為了本校考生能作文得高分,都會在關鍵時刻邀請陳建新作報告,取臨門一腳之意,陳建新還得了一個「陳臨腳」的雅號。

2019年3月,陳建新到湖州德清一中參與高考語文備考研討,給全縣語文教師作了《漫談論述類文章的寫作》的講座。2017年4月、2018年5月和10月,他分別到杭州學軍中學、浙江省蕭山中學、杭州第四中學給學生開展高考作文專題講座。陳建新還開設了名為《高考閱卷名師給考生的考場作文密訓課》的網課,在各大平臺付費159元至199元不等。《中學生天地》2020年7月、8月刊的封底上,還打出雜誌聯手以陳建新為首的浙江語文教學界權威人士開展名師語文課的廣告,講座內容包括高考衝刺階段作文備考攻略,寫好一篇議論文……

在各地作講座、出書的遠不止陳建新一人。過去幾年裡,郭吉成每年都會應邀到浙江省各地中學為高三學生講解高考作文備考策略,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高考作文閱卷小組組長徐樺君也會在高考前到各個學校給學生傳授得分秘籍,在全國各地,這樣的現象也並不少見。鮑夏超稱,關於閱卷老師出書、講座,目前浙江省尚無明確規定,但如果在講座過程中洩露包括評分細則、滿分作文等在內的評卷信息,則屬於違規,而打著「閱卷專家」的名號講座、出書也並不合適。

依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通報,對於網民反映的陳建新的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評卷人員擅自使用評卷信息出書講課等屬於明顯違規行為,將依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嚴肅問責處理。」

在王旭明看來,陳建新既作為閱卷組組長,又在平日裡對學生高考作文進行指導,很容易由始至末對學生的日常寫作再到考試造成影響,形成一定的導向性,甚至可能影響高考公平。

在各類講座中,陳建新一方面在不遺餘力地打擊著「套話」作文,一方面又在傳授著廣大考生各類應試技巧。關於這篇滿分作文事件,記者多次電話和簡訊聯繫陳建新,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文中李楠、阮天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出書教寫作受質疑,專家:考試院應作回應
    近期,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隨之受到關注。有網友指出,陳建新曾主編高考作文教輔書,且曾多次進行高考作文教學講座,並質疑陳建新「以權謀私」。
  •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 1、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眾議,背後的閱卷...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1、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眾議,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8月10日,有媒體爆料,其開講座,辦網課,出作文書。參與閱卷老師稱,其從浙大退休,擔任閱卷大組組長已有20年。2018年3月,陳建新在一講座中強調,作文要重視真情實感,反對矯揉造作。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作文受質疑之後,閱卷組長也受到質疑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經媒體公布後,引起的強烈爭議至今沒有冷卻。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目前這種爭議已經從這篇滿分作文延伸到了為它「一錘定音」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身上。據了解,《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第一次閱卷被給予39分,第二次、第三次分別被給予55分。但是,經以陳建新為組長的審核組審核之後,最終被給予滿分60分。由此可見,作為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和審核組組長的陳建新是促使這篇作文得滿分的關鍵。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這篇作文引起激烈討論!
    近日,浙江一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引發關注,雖然有閱卷老師判了39分,但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力排非議,堅持給了60分滿分,引發網絡熱議。·8月2日,「教學月刊」微信公號,發布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指出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60分滿分。
  • 浙江閱卷老師談爭議滿分作文:別讓引用「藝術」走向極端
    2020年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載了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中遍布「嚆矢」「孜孜矻矻」等生僻詞,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泰爾等名家穿梭其中。文章還配發2000年開始擔任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的陳建新的點評,「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生僻字+外國名言+拗口翻譯體: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摩斯密碼?
    文/海盜君 標題:生僻字+外國名言+拗口翻譯體: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摩斯密碼? 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因為內容晦澀難懂,引發熱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甲骨文作文?茴字的四種寫法?易懂的平安經?
    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人們的關注並引發廣泛的討論。事件源於一個雜誌社在官微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文章的最後附有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認為這篇文章是一篇佳作,「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官方回應:評卷程序無任何問題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後者閱卷時第一位老師給36分,第二位老師給42分,第三位給38分,而最終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將其判為53分,一下子拔高了16分。「這兩篇文章簡直就是兩個極端。」「前一個太華麗了,後一個太樸素了。」高考作文的評分有一系列嚴格的標準,被「搶救」回來的作文背後,也折射著關於高考選拔人才和優秀作文的思考。
  • 755字的高考滿分作文,有30字閱卷組長看不懂,查了4頁注釋才明白
    今天,高考語文已經落下了帷幕。在高考語文當中,作文是佔分比非常高的一項,而且由於作文的出題千變萬化,根本無法預測到出題老師究竟會出什麼,所以語文往往是許多不擅長作文的同學最噁心的科目。比如2020年的語文高考作文全國卷寫了一段文言文,讓考生圍繞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來寫一篇文章,估計很多同學又頭大了吧?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太多生僻詞,閱卷老師咋想的?
    可惜,不裝這個逼說不定就滿分了。 近日,2020年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是浙江某考生所寫的《生活在樹上》。 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60分。 但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直言,其中的晦澀不建議學生模仿。 有多晦澀?哥給你們截下作文的開頭三句和末尾幾句,品品六句話裡出現四個外國名字、N個不認識的字是種怎樣的體驗。
  • 教學月刊回應微信公眾號披露高考滿分作文 2020高考成績分數查詢方法
    【教學月刊回應披露高考滿分作文】據媒體報導,上衣標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人們熱議。 4 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媒體表示,針對前述引發熱議的高考滿分作文,他們正在了解情況中。
  • 755字高考作文,有30字閱卷組長查了2000字注釋才看懂,給了滿分
    ,下面有個點讚很高的回答就是:「高考作文為了湊滿800字那一刻。」這就不禁反映出一個事實,不少學生平時除了作文之外,對於寫作沒有一定主觀意願上的訓練,因此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刻意遣詞造句的情況可以說是是非常常見,因此也是不難理解,不少人的作文讀起來確實是十分生硬。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參考4頁注釋才讀懂,直接打了滿分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高考一展鋒芒」我們普通人只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考試結束後,每年都會有很多人沉迷在考題中不能自拔,特別是高考作文成為大家熱議話題,高考結束後每年會有一大把狀元,但作文得滿分的卻寥寥無幾,但在今年浙江省卻出現一篇滿分作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2020-08-0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 | 朱軒 楊璐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3日,原標題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攤上事兒了
    括弧,含高考評卷等。也就是說,陳建新的高考作文「評卷組長」被擼了,擼得乾乾淨淨。此前,他在這個組長位置上,握了21年「硃筆」。如果不是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陳組長很可能繼續發揮餘熱若干年。都是《生活在樹上》惹的禍。
  • 高考作文755字得滿分,30字老師都不認識,閱卷組長寫2000字註解
    所以說,每個人對高考都是特別重視的,在這幾天裡,他們將用12年所學來完成這一張命運的試卷。但是在這些人中卻存在著一小部分人,他們永遠與要求背道而馳。可能這在世人眼中是有一些瘋狂的,但是仔細看來他們也是特殊的人才。在2010年高考的時候,有一名江蘇考生寫下了一篇名為《綠色生活》的作文。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對照4頁注釋才看懂,直接給了滿分
    高考滿分作文一直是每年高考結束之後的熱門話題,各省的高考狀元一年能有好幾十個(各市狀元),但一篇滿分作文卻有可能好幾年都難得一見。今年暑假,浙江省出現了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在網上曝光之後就引起了人們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該文章具有辭藻華麗、敘事得體、引經據典等一系列優點,理應滿分;但更多網友卻認為這篇滿分作文名不副實,是近幾年來水平最低的滿分作文沒有之一。《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晦澀難懂,用複雜的語言去表達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頗給人一種刻意炫技的觀感。
  • 北京晚報評論:「滿分作文」年年作偽,真該「批改」了
    據齊魯晚報調查,購書網站上,標榜「高考滿分作文」的書籍,價格從10元到1400元不等,出版社的來路全國各地都有。令人驚訝的是,所謂「滿分作文」,其實都是偽作。 據報導,有的滿分作文書介紹顯示:「本書由全國高考作文閱卷名師傾力打造,為全國30餘個考區考生滿分作文精粹。」然而,一名出版社編輯坦言,由於嚴明的高考紀律,根本拿不到真正的滿分作文。
  • 最牛高考作文,30生僻字難倒閱卷組,組長親自出馬翻譯2000字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每年的高考都會發生很多奇葩事情,但是在2010年高考那次,有一位考生的作文非常奇葩,全程使用文言文書寫,不過只有755個字,其中還有30個生僻字,沒想到卻成為了當年的高考滿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