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上海高考小三門選考攻略

2021-01-04 魔都K12

自2014年上海高考「3+3」不分文理改革發布至今,已有4屆考生通過新高考完成了畢業升學。對於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也從試探博弈逐步過渡到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

高考小三門怎麼選?如何才能優勢最大化?

本文將結合近年升學數據、政策趨勢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輔助大家梳理小三門科目的選考過程,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交流。

一、小三門等級考

1. 小三門科目

現行的高考政策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設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13門科目。其中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設有等級性考試,考生選考其中3門作為高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即為小三門。

2. 合格考與等級考

合格考含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信息科技10門科目,各科目全部取得合格成績是後續的升學的基礎,所以合格考是整個高中階段最基礎考試,而等級考選考要求也是建立在對應的合格考完成的前提之下。

3. 等級考等第計分

等級考計分模式值得注意,所有參加等級考考生成績(高二和高三學生可同時參加,試卷相同)通過排位換算等第,再通過等第換算成相應分數計入高考成績。

等第計分規則將等級考成績確定在40分-70分區間之內,區間又被分為11個等級,也就是考生成績40分起,最低40分。各區間有相應的佔比,例如:考生的卷面成績在全市排名中排在前5%,則他這門學科的等級考成績就是A+,分值70分。

4. 關於補考

合格考未取得合格成績,可繼續參加補考,有多次補考機會。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門主科如合格考未通過,仍可正常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將同時作為合格考成績。合格考評判標準為末尾淘汰制,一般以末位2%的考生不予合格。而等級考則無補考機會,一錘定音。

二、小三門選考

小三門等級考成績直接計入高考成績,同時小三門科目選擇涉及專業方向、學科難度、考試時間、競爭壓力等因素,所以在小三門選考的階段需要充分的了解和規劃,作出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

參考依據1:專業限選

小三門科目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大學專業的選擇範圍,有的大學專業對選考科目有明確的限制要求。如2020年,華東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要求化學必須選考,同濟大的臨床醫學專業要求化學,生物均須選考。

關於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的官方文件,每年會在上海市教育院官網上發布。從2020年文件來看,必選物理類大學專業有所增加,而這些專業也往往是家長們心中的熱門專業。此外醫學類、生化環材類等專業部分會有對化學、生物有限選要求,個別專業也會對政治、歷史、地理有限選要求。

當然,不限選考科目的專業仍是佔巨大多數,以後我們會對專業限選單獨做一篇文章來詳細解讀。但是可以確信的是,未來限考物理的專業會繼續增加,選考物理的考生會更具有優勢。

參考依據2:人數比例

上海近年高中全市每屆在校生人數5萬2千人左右,在上海教育官網發布的教育年報會給出精準數據,而高考人數大約在5萬人左右,小三門科目報考人數及比例我們已經好,從圖表可以較為直觀的看到各科目報名人數比例及變化趨勢。

作為眾多專業選報門檻的物理科目選報人數並不突出,這與物理科目本身的難度有關,再加之頭部學霸不懼競爭而佔據分數段前列,也就意味著部分中上成績學生若無特殊學科優勢,選擇物理註定與A+無緣。

所以從數據來看,選考物理人數還呈下降趨勢,雖然,在2018年海教委針對後面的高考改革發布兩條修正案,物理的最低人數限制1.5萬人(不足1.5萬按1.5萬計算)、要求各個大學調整選科要求從【物理或化學或生物】改為【必須選物理】,但物理選考人數在2019年仍降至6門科目人數最低的27%。

在大批學生避免與學霸競爭棄選物理的同時,對於那些傾向於物理學科的中下遊考生而言,物理便可能也會成為不錯的性價比之選。

參考依據3:時間分配

前面我們講到合格考與等級考時間安排,那麼從時間分配的角度來看,在高二第二學期末完成地理、生物,或其中一門的等級考便可以為高三的複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其實,已經有很多高中學校已經直接要求學生在高二完成地理、生物的等級考。

當然這裡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在參加等級考前必須完成對應科目的合格考;二是等級考取得成績後不可作廢,無重考機會。所以,決定高二完成地理生物等級考,就要認真對待,以高考的心態學習備考地理、生物,宜早做決定早做規劃,考掉一科放下一科,切忌搖擺不定,而降低學習效率。

參考依據4:學科優勢

物理學科「力學"部分約佔45%,「電磁學"部分約佔32%,「熱學」部分約佔10%,「源子物理、光學、宇宙」部分約佔13%。實驗內容分布在以上各部分中,約佔總量20%。化學學科「物質的組成與結構」部分約佔15%,「物質的變化」部分約佔25%,「常見的無機物」部分約佔10%,「常見的有機物」部分約佔20%,「化學實驗」部分約佔20%,「化學、技術與社會''部分約佔10%。地理學科「自然地理"部分約佔50%,「人文地理"部分約佔50%。生物學科「生命的基礎"部分約佔35%,「生命的過程」部分約佔50%,「生命科學的應用」部分約佔15%。歷史學科「中國史」部分約佔60%,「世界史」部分約佔40%。政治學科「經濟常識」部分約佔40%,「哲學常識」部分約佔30%,「政治常識」部分約佔30%。

雖然文理分科不復存在,但是學科之間的特點、學習內容及考察的知識點,在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異是不可消除的。

例如政治、歷史考察方式以記憶和應用為主,對於學習習慣良好或帶有一定學科興趣的同學來說,是比較友好的。生物、地理則對於學生文理思維都有所要求,且需要一定的思維拓展能力。物理、化學在高中階段難度逐步提升,考察學生邏輯能力同時也需刷大量的試題見識題型,積累解題經驗。

參考依據5:其他參考

除了以上幾個小三門選考的參考維度,學科學習能力(如化學成績超強,再或是學習地理完全摸不著頭腦);特色師資(某高中的學科特色班和特色教師)、以及家庭或社會方面因素都影響者最終的決定。

在小三門的選擇過程中,也會出現高考擇校時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的這樣一個問題,雞頭鳳尾,各有所好。學校優先的,目標復旦交大小三門205分左右,一定要湊夠這個分數,起碼這第一步不示弱,接下來拼語數外。專業優先的,必選科目只能拼了,其他科目還是有選擇餘地的。

三、最後作者說

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是影響因素眾多,且需各方因素相互權衡,每一位考生都想最大限度取得高分,又不願因選科而限制了未來專業選擇範圍。本文並不試圖拿出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選考模板,數據是冰冷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最高性價比之選,希望能有孩子在學習中獲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與執著。

-END-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小三門如何選擇!乾貨滿滿哦!
    什麼是小三門?小三門: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學六門中選出三門作為選考科目小三門的考核:小三門先是合格考。合格考通過拿40分。四、考試時間我們這裡做了一張高考時間軸給到大家:地理生物高考這裡,我特地用紅圈標出來。為什麼要標呢?是因為地理生物的等級考,高二就可以考掉!
  • 【收藏】上海高考政策之綜評、強基、加三選擇等最強掃盲貼!附政策...
    一定要認真看哦~ 春考 春考區別於每年6月的秋考,時間是每年的一月初。文化考試部分只參考語文、數學、外語三門成績,不會看小三門的成績,同時還會有各個學校組織的自主測試。春考錄取階段的總分是600分:自主測試150分,大三門文化課各150分。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大數據告訴你,怎麼選科更容易拿到高分?
    ▼北京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 另悉高考第二名選的競爭最為激烈的物理、化學、生物,而第三名則選了政治。 所以,如果化學和生物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其實可以考慮選擇一門文科,減輕一下競爭壓力,享受到賦分的紅利。
  • 新高考選科分析,專家教你如何「揚長避短」讀到好大學!
    「3」還是老三樣,語文、數學、外語;「1」是首選科目,指文科的歷史或理科的物理;「2」是再選科目,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任選2門,採用等級賦分。改革後報考的最大變化是,高校部分專業對考試科目都有所要求。如大部分理工科專業要求首選物理,不選物理,等於和這些專業無緣。所以贏在高考,首先要贏在選科上。
  • 高考可以選六門外語,不考英語也可以,為什麼學校只教英語呢?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高考可以選擇六種外語,這六門外語分別是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但因為絕大多數的學校只開設英語課程,所以考生在高考的時候只能選擇英語這門外語科目。為什麼學校不開設其他的語種,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呢?
  • 新高考實施後選科情況如何?北京、天津、山東2020年選科數據揭秘
    作為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北京、天津和山東2020年高考為3+3模式。對於2021屆及高一高二的低年級考生來說,首年新高考的寶貴經驗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那麼,作為第一年實施的新高考政策,各省份選科情況如何?哪些科目選考人數更多?我們整理了相關分析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 第三批新高考省份選科數據曝光!選科為何出現如此大差異?
    近日,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2021年選科數據曝光!這些省份高考選科情況如何?對於低年級考生來說有哪些參考價值?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以下是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選科數據情況:
  • 新高考選科物化地組合分析,新高考學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新學期開始,新高一、高二馬上面臨選科規劃和決策問題。應廣大考生、家長需求,自主選拔在線微信公眾平臺特開通【新高考選科指導】系列文章,以期為大家提供有效的幫助。第02期,我們為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物化地組合。
  • ...倒不如,題目,新雅,複習,知識點,解題,高考,填報,-上海頻道-東方網
    高考改革中的三門選考科目,以及對應考評標準的變化,讓我自高二開始就遵循自己擅長的科目學習,既能有效提升成績,又能節省精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多數人卻忘了,「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我覺得,大家不妨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適當發散,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向。
  • AI眼中的高考數學考了啥?科大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高考數學試卷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有哪些亮點,與往年相比又有什麼特色?7月10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大智慧教育研究團隊「另闢蹊徑」,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分析方法,以數學試卷為切入點,從人工智慧的角度出發,以獨特的視角展示AI眼中的高考試卷,揭露藏在試卷中的高考冷知識。分析一:今年考了啥?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3+3模式:指的是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從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門科目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可以有20種組合。 目前,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就是實行的3+3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 高考考日語選醫學院限制嗎
    高考考日語選醫學院限制嗎說明高考考日語選醫學院限制嗎。
  • 2020年浙江新高考選科變動分析:招生院校更加重視物理
    2020年是浙江新高考改革推行的第四年,與上一年度相比,今年的浙江高考志願選科組合要求發生了較大變化。本文會通過2019年和2020年浙江高考普通本科批招生計劃數據來分析兩年的志願選科要求變動情況。一.
  •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誕生記:現在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閔行區教育學院院長惲敏霞表示,她曾做過大量學業評價數據分析,發現超75%的學生在數學、語文學科上有正相關,即數學好的孩子語文也好,反之亦然,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科間是有相關性的,文理不分科首先順應了絕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規律。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3+1+2」各科選考數據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 上海春考即將開始!15個招生錄取高頻問題解答!
    春考熱門問題解答1.春考大三門是必須考的嗎?若在報名時只勾選了外語一考,那就不需要參加語文數學的春考,如果報名了春考,那就默認三科全部參加。2.春考的外語和外語一考是什麼關係?這個不好評判,春考1月,秋考6月,理論上好好複習的話秋考的成績的確會比春考的要上浮一些,官方也有數據驗證。10.春考的外語一考和外語二考,哪個會更高一點?
  • 高考文理「套餐」變「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終身
    根據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從2017年起,上海將採取「3+3」高考模式,即由語、數、外3門統考,加上學生自選的3門學業等級考組成最終高考成績。這就意味著,於5月7日正式開考的首門學業等級考科目地理,已經拉開上海「新高考」序幕。而小文和她的「戰友」,也便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份陸續出臺高考改革方案。
  • python浙江高考 - CSDN
    一、學考、選考時間調整01、政策解讀從2020屆學生(2017年9月份高一)開始學考時間:調整為每年的1月份和6月底7月初選考時間:調整為高三第一學期末的1月份和高考時間02、政策分析2次選考時間調整:從11月初調整到來年1月;從4月上旬調整到6月上旬第二次選考時間和高考時間同步,先高考後選考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 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圈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 2020上海高考各本地院校最低分數線是多少?考一本最低要多少分?
    說起上海高考,分數線一直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因此今天高招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2020年上海高考各個本地院校的最低投檔分數線及對應排位的數據表,明天我們會針對19、20年做一個分數線和排位的波動情況分析,想了解的同學和家長明天可以蹲一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