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廓爾喀人
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位於首都加德滿都西北。這部落的起源於十四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託爾王朝,這個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廓爾喀即是牛的保護者,他們信仰印度教。廓爾喀人成為僱傭軍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世紀。當時,喜馬拉雅山上廓爾喀公國的王公為了稱霸,從自己 統轄下的臣民中招募、組建了一支強悍之師「廓爾喀」軍。
廓爾喀人天生勇敢剽悍,舉世聞名,他們手中那鋒利的廓爾喀彎刀更是讓敵人膽寒,亞洲許多國家的統治者都願意招廓爾喀人為僱傭軍。1851年,英國人為加強對印度的統治,開始組建第一個廓爾喀營。其後印度也承襲了這一做法。參加僱傭兵的多為馬嘉人、拉伊人、古隆人、林布人、塔芒人和夏爾巴人,部分為廓爾喀人,但單獨建有「廓爾喀營」,其士兵被統稱「廓爾喀兵」,亦稱「廓爾喀人」。
二、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是尼泊爾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由尼泊爾西北部的廓爾喀公國第10代王公普裡特維·納拉揚·沙阿(Pritthvi Narayan Shah)於1768年建立。沙阿王朝在政治上有較大成就。它實現了大尼泊爾的第一次完全統一,奠定了現在尼泊爾的版圖,是尼泊爾民族國家形成的時期,但其文化成就不及前代馬拉王朝,其統治後期已經使尼泊爾淪為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列。沙阿王朝是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其歷史可分成:前史、開國與君主專制時期、拉納家族獨裁時期、第一次立憲君主制時期、潘查亞特體制時期、第二次立憲君主制時期。
(1)前史
沙阿王朝的祖先是印度人。印度德裡蘇丹國時期,北印度拉賈斯坦地區信奉印度教的月亮族人不願意改宗伊斯蘭教,其王族(剎帝利)遷入尼泊爾西部山區建立了一個小國家。馬拉王朝時期尼泊爾分崩離析,各諸侯互相徵伐。1559年,月亮王族後代德拉比亞·沙阿徵服了位於加德滿都西北方的廓爾喀地區的公國,並遷都於此,其國號也改稱廓爾喀王國(實際上是公國)。經過近二百年的發展,月亮族人與當地土著逐漸融合,形成了廓爾喀人。到其第10代君主普裡特維時期,廓爾喀王國已經兵強馬壯,具備了統一尼泊爾的實力。
(2)開國
18世紀,南亞次大陸逐漸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所侵蝕。為了不重蹈印度覆轍,具有戰略眼光和卓越軍事才能的廓爾喀國王普裡特維·納拉揚·沙阿於1742年發起了統一尼泊爾的戰爭。普裡特維統一尼泊爾的戰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掃清加德滿都外圍的弱小諸侯;第二,佔領加德滿都,滅亡馬拉王朝;第三,以加德滿都為基地西徵;最後,消滅東方的割據勢力。
經過20多年的艱苦作戰,普裡特維終於將喜馬拉雅山下的一系列土邦全部徵服,於1766年包圍了加德滿都。1768年9月,普裡特維趁馬拉王朝舉行因陀羅節慶典的時候對加德滿都發動突然進攻,兵不血刃佔領了加都。同年,普裡特維遷都到加德滿都,廓爾喀王國成為尼泊爾王國。沙阿王朝建立。
(3)統一尼泊爾
1771年,普裡特維發動西徵,但年底在西部諸侯聯軍的圍攻下失敗。 1772年,普裡特維轉而向東部進軍。1774年,東徵獲得全勝,尼泊爾邊界擴展到梅奇河,與錫金相鄰。普裡特維死後,其子普拉塔普·辛哈繼續他的未竟之業。然而普拉塔普尚未取得成功便英年早逝,由其2歲的兒子拉納·巴哈杜爾·沙阿繼位,由王叔巴哈杜爾·沙阿攝政。巴哈杜爾也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在其18年的執政期間,徵服了西部所有土邦,並向西攻入印度,兵鋒達到克什米爾,向東侵佔錫金大片領土,還一度入侵中國西藏,使尼泊爾的版圖達到了極盛。而且,巴哈杜爾並不是戰爭狂人,他善於運用外交手段鞏固已有成果,使尼泊爾不斷強大。在入侵西藏失敗之後,尼泊爾與中國訂立盟約,向清朝稱臣,引中國為後援對付東印度公司。
(4)英尼戰爭
1795年,拉納·巴哈杜爾·沙阿親政,他對王叔巴哈杜爾·沙阿的功績充滿疑忌,於是將之下獄。一代英雄竟死於獄中。此後拉納開始他的倒行逆施,尼泊爾陷入內亂。1805年,拉納被其兄弟所殺,其8歲的兒子吉爾班·尤達繼位,由比姆·森·塔帕首相執政。 1814年,英印總督黑斯廷斯為奪取尼泊爾的平原地區發動了英尼戰爭,英國人稱廓爾喀戰爭。最終尼泊爾因寡不敵眾,中國援兵未到而失敗。尼泊爾被迫籤訂不平等的《薩高利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給印度。
(5)近代化改革
戰爭過後,尼泊爾疫病流行。1816年,吉爾達國王不幸染天花去世,2歲的尤金德拉繼位,由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執政。為了奪回失地,廢除不平等條約。比姆開始了尼泊爾第一次近代化改革。為了對付英國人,比姆聯絡了英國人的死敵——法國,此時的法國正好是拿破崙一世時期。在法國人幫助下,尼泊爾建立起近代化的軍工廠,並且改革軍制,大力發展貿易和建立工業。然而,這一切自然遭到英國人的嫉恨,在英國人的煽動下,比姆被其政敵潘德家族的拉納·忠格用計殺害。比姆死後,尼泊爾又陷入內亂之中。
(6)獨裁時期
英國人一直在關注尼泊爾的混亂局面,他們最終選定了廓爾喀軍人忠格·巴哈杜爾·拉納作為其代理人。1846年,忠格·巴哈杜爾·拉納發動政變,殺害首相、將軍、大臣400多人,奪取軍政實權,自封為首相,廢除尤金德拉國王,別立蘇倫德拉國王作為傀儡。從此拉納家族世襲為首相,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軍事獨裁統治。期間,拉納家族對內實行愚民政策、對外忠實的聽命於英帝國主義,尼泊爾社會停滯、經濟落後,逐漸淪為英國保護國。
(7)忠格·巴哈杜爾時期
大權在握的忠格進行了一些改革,使尼泊爾向現代化邁出了一步。1857年,他在印度人民大起義中向英國人提供了決定性的軍事援助。為此,尼泊爾得以收回了特萊平原地區。為了避免尼泊爾被殖民化,換取英國人長久的支持,拉納家族允許英國人在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僱傭軍,這支軍隊後來成為了英印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在歷次大戰中為大英帝國立下汗馬功勞。
(8)昌德拉時期
忠格死後,拉納家族內部為爭奪首相職位發生內訌。直到1901年繼位的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確定了繼位的順序,使得家族內部紛爭少了很多。他對內實行了一些相對開明的政策。在英國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終得以安然離世。昌德拉時期被認為是拉納獨裁的頂峰。
(9)現代時期
二戰後印度的獨立和英帝國的瓦解,鼓舞尼泊爾人民開始了推翻暴虐的拉納家族獨裁統治的鬥爭。此時,在印度已經有很多尼泊爾的民主運動組織,其中最有實力的是參加過印度獨立運動的尼泊爾大會黨。1950年11月10日,支持民主運動的沙阿王朝第八代君主特裡布文·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國王流亡印度,與在印的尼泊爾大會黨結成同盟。拉納家族只得宣布廢黜國王,另立3歲的小王孫賈蘭德拉為新君,結果遭到國內外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對。在印度政府的「裁決」下,大勢已去的拉納家族被迫交出政權。2月18日,回到加德滿都的特裡布文國王宣布拉納政權結束,並頒布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尼泊爾歷史開始進入現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