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仏米:廓爾喀彎刀,會抺了印度政府的脖子嗎?

2021-01-09 環球網

當下,如果用中國當紅民謠歌手陳粒的一首歌來形容印度的話,那就是《易燃易爆炸》!最近,印度「後院」的火可謂是愈燃愈烈——位於其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嶺,有「獨立建邦」要求的廓爾喀人,已經向印度中央政府發出了為期10天的最後通牒:到8月8日,如果仍對我們的訴求裝傻充愣、無動於衷,那麼,更大規模的騷亂將等著你!

這場騷亂已經持續了50天左右。騷亂的導火索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長班納吉,要求在本邦推行孟加拉語教學,引發了當地講尼泊爾語的廓爾喀人政黨不滿。針對騷亂,印度官方特派出了準軍事部隊和警察制止平息,但目前效果甚微,並已造成數名警察死傷,騷亂示威者還燒毀了當地的派出所和部分警車。據報導,目前此地區已停止網際網路服務、手機通信中斷,學校、商店及部分公共服務機構一直處於關閉狀態。

據說,廓爾喀人平時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或許就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吧。那麼,廓爾喀人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又將給印度局勢帶來怎樣的轉變?

廓爾喀人原本是尼泊爾一個重要的山地部族。歷史上著名的沙阿王朝(1768——2008),有個別稱便叫做「廓爾喀王國」,即廓爾喀人建立的王國。在統一尼泊爾的過程中,體魄健碩的廓爾喀人不斷徵戰,領土不斷擴張,鼎盛時期的領土面積,竟可達到今天尼泊爾面積的三倍!

對於廓爾喀人的部族性格,簡單點說,其實就一個字:猛!早在十九世紀時,驍勇善戰的廓爾喀人就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看中了,並被徵召加入其駐印部隊。直到今天,英軍中仍然留有這支世界聞名的外籍僱傭兵團——廓爾喀兵團。英國的王儲哈裡王子參軍期間,也接受過廓爾喀部隊的訓練,還對他們的一身本領讚不絕口。1997年香港回歸前,廓爾喀兵也曾長期駐紮香港,號稱是駐港英軍的「拳頭部隊」。

如果是軍刀愛好者,提到廓爾喀,你一定會熟悉他們引以為傲的特有武器——廓爾喀彎刀。雖然這種刀的俗稱並不怎麼好聽,叫「狗腿刀」。但此種彎刀刀刃非常鋒利,是廓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和殺敵利器。當彈藥用盡時,他們會手持彎刀,跟敵人誓死肉搏。在戰爭時期,每把廓爾喀彎刀的刀背上,都刻有廓爾喀士兵的名字,一直伴隨他們到退役。

那麼,廓爾喀的刀,會不會落到印度政府的脖子上呢?

說起來,像廓爾喀人這樣有獨立建邦要求的地區遠不止大吉嶺一個。比如印度東北部的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等等,都是從以前的阿薩姆邦所分離出來的,都帶有「按語言建邦」的性質。再多一個「廓爾喀蘭邦」,在印度應該也算不上什麼新鮮事。

然而事實證明,印度政府並不願意為這些「民主訴求」買單。因為「建邦」,印度政府一度與廓爾喀人的關係搞得極為緊張。為了緩和衝突,印政府、西孟加拉邦政府和廓爾喀人民解放陣線達成了一項三方協議,讓廓爾喀人獲得高度的自主性和分配內部資源的自治權,但不能脫離西孟加拉邦。這樣的舉動當然無法令廓爾喀人滿意,於是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從歷史上講,印度一向以民族和宗教的大熔爐著稱,各門各派都堅定維護著自己的信條,一直以來就很難有什麼退讓。看看阿米爾·汗演的那部電影——《我的個神啊》,就能感受到。

而從制度上講,印度是所謂聯邦制國家,各邦之間的關係本就非常鬆散,凝聚力差。印度政府對這些瞭然於胸,卻仍然不願與有獨立訴求者達成妥協。為什麼?這或許可以表明,它對自己國家的制度缺陷存在著質疑和恐懼,也並沒有自己吹噓得那樣強大。

電影《我的個神啊》海報

就此做個假設吧。如果廓爾喀人的訴求達成了,那麼按語言建邦的道路,在印度就可能會被更多部族所複製。如果未達成,以廓爾喀人的性格,應該夠印度政府受的了吧......我們靜觀其變。

上文我們提到,廓爾喀人和尼泊爾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百度百科中,對廓爾喀人還有一個更廣義的解釋——對尼泊爾國居民的統稱。下面就聊聊尼泊爾,精彩還在後面。

由於地理位置的靠近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因素,印度在尼泊爾涉足很深。政治上,印度多次幹涉尼泊爾內政,如對尼泊爾新憲法的頒布指手畫腳;經濟上,尼泊爾國內大部分經濟資源及生活必需品等均由印度供應;在文化上,尼泊爾的國教便是印度教......看起來,印度在尼的優勢,老天給了著實很多!

然而中國有句古話叫,謙得益,滿招損。

在今年7月4日的美國《赫芬頓郵報》上,一篇名為《China At Our Gates: The Fallout Of India’s Botched Nepal Strategy》的文章說,在特萊平原上開車,你或許覺得跟在印度的高速公路開車一樣,人們的穿著、食物和文化,也和印度沒什麼兩樣。但是,再往北走到了山區,你就會明顯感覺到情緒的變化——山區的尼泊爾人對於印度的不滿與日俱增。

那麼,為什麼尼泊爾人對印不滿情緒會越來越重呢?

事情要從2015年震驚世界的尼泊爾燃油危機說起。僅在10年前,尼泊爾還處於「朕即國家」的封建時代。在經歷了多年的內戰和動蕩後,尼泊爾制憲會議於2008年正式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近240年的君主制度。2015年9月20日,尼泊爾更是正式頒布了君主制結束後的第一部新憲法!對尼泊爾人來說,這是一個多麼喜大普奔的日子!然而慶功酒還沒擺上桌,尼泊爾新憲法卻招致了鄰國印度的不滿和反對?!(無數隻羊駝飛馳而過......)

原因有點可笑。原來在尼泊爾,也有一個像在印度的廓爾喀人那樣的民族,這就是馬德西人——他們是印度人的後裔。馬德西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上,地理上離印度更近,情感上也與印度更親。尼泊爾新憲法將全國劃分為7個省份。這幫印度人的後裔,覺得自己在省份劃分、選舉制度等方面都受到了歧視,權益遭到了侵犯,於是開始起身抗議新憲法。在這種情況下,唯恐天下不亂的印度「老大哥」怎會不插上一腳?

印度先是在24小時內連續發布了兩個政府聲明,指責尼泊爾的新憲法未能取得最大範圍的共識。接著,竟然還對尼泊爾實施了「非正式禁運」,造成數以千計的卡車被困在印度與尼泊爾邊境地區......

就這樣,印度給尼泊爾人造成了無法磨滅的物質和精神雙重傷害。尼泊爾國內出現了嚴重的油氣短缺:交通癱瘓、學校停課已經不算大事,就連最基本的——普通家庭做飯用的液化氣也消耗殆盡。尼泊爾工商聯、尼泊爾工業聯合會和尼泊爾商會在向尼政府提交的聯名信中說:「工業和商業已經無法運轉,尼泊爾整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當年4月,尼泊爾剛剛經歷了達8.1級的大地震,震後重建工作困難重重。而印度在這個時候又踹上一腳,赤裸裸地幹涉尼內政,導致了尼泊爾國內反印情緒空前高漲,許多地方爆發了反印示威遊行。請回答我,如果你是尼泊爾人,你能忍嗎?今天,你又會忘記恥辱嗎?對於這個趁火打劫的假大哥,你還會重拾信任嗎?

良禽尚能擇木而棲,更何況登高望遠的山地國家尼泊爾了。恭喜尼泊爾,開始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和方向,從黑暗走向了光明。

是什麼拯救了尼泊爾?別忘了,尼泊爾還有一個更為強大的鄰居,中國啊!

近年來,尼泊爾漸漸看清了印度自私變態的霸權心理,與其逐漸疏離,而是「一路向北」,與中國一步步走近。

政治上,努力擺脫印度的淫威,力圖真正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2015年,在尼泊爾的燃油危機期間,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奧利在選舉中勝出,當選國家總理。他剛上臺,就做了一件非常令印度惱火的事情——打破慣例,首訪中國!要知道,莫迪剛上臺時,為了緩和印尼關係一年內兩度訪問尼泊爾,也是17年來第一位訪尼的印度總理。可惜由於恃強凌弱的性格缺陷,他搬起石頭,還是砸了自己的腳。

經濟上,大力加強與中國聯繫,中國已超越印度成其最大投資國。早在尼泊爾大地震時,中國不幹涉內政、只關注救援的真誠態度就贏得了尼方肯定。此後,中尼雙方的經濟往來愈加頻繁。2015年10月,中尼兩國政府籤署了130萬升燃油協議協議,標誌著印度對尼燃油銷售長達數十年的壟斷結束(拜印度對尼燃油「非正式禁運」所賜);2017年6月,中尼籤署了總耗資大於24億美元的水電工程項目,打破了印度在尼水電站領域的壟斷(拜印度基建蝸牛速度所賜,正常人誰不愛基建狂魔?);2017年8月起,尼泊爾開始實現與中國的光纖互通,從而實現借道中國接入網際網路(拜印度或貴或慢網速所賜,你忘了印度某部長為接電話爬樹的畫面了嗎)。隨著尼泊爾對中國「一帶一路」的進一步肯定,中尼鐵路——這條將穿越喜馬拉雅山的「天路」也提上了議事日程,這對中尼關係的發展無疑又添了一抹重彩。

印度對此當然很生氣,但似乎仍然不死心,還不放棄對尼泊爾的牽制和控制。與中國關係不錯的尼泊爾前總理奧利,便因印度逼迫而辭職。且後來的跡象顯示,目前在尼泊爾聯合執政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和尼泊爾大會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印度政府的「裹挾」。

有種說法,印度的戰略家們的真正邏輯是:把不丹錫金化,再把尼泊爾不丹化。這是不無道理的,印度確實還做著被殖民的英印時期的白日夢。印度的開國總理,也是導致中印關係惡化的元老之一——尼赫魯就曾經說過,自己是「統治印度的最後一個英國人」。此後,印度更是以地區老大自居(雖然塊頭確實大),把整個南亞都當做是自己的皇宮,甚至還把中國的西藏劃成了自己的地盤。說句不好聽的,借著喜馬拉雅山的高度猛吹自己的牛皮,也不怕高原反應嗎?

昨日下午,中國外交部剛剛公布了一條消息:截至7月底,印度仍有40多人和1臺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只想對印度說,耐性這東西,於人於國都是有限的。(薩仏米/文)

相關焦點

  • 刺客信條梟雄廓爾喀彎刀怎麼解鎖 反曲刀種類
    ,更準確的說,就是廓爾喀彎刀,是一種反曲刀。在刺客信條梟雄中近戰攻擊也是相當重要的,越往後你越會意識到近戰的作用,並且會想法設法提升近戰攻擊。那麼一把廓爾喀彎刀,作為三種可選武器之一,毫無疑問是近戰最佳的。這裡我們就來說明下刺客信條梟雄廓爾喀彎刀怎麼解鎖,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
  • 大英帝國彎刀,來自喜馬拉雅山下的廓爾喀軍團
    廓爾喀人由幾個不同的民族、部落組成,包括切特裡人,它屬於一個高種姓的印度族群,其他的有古隆人、馬嘉人、林布人、塔芒人、夏爾巴人 和拉依人。大部分廓爾喀人屬於佛教徒或印度教徒。一戰成名1814-181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入侵了位於今尼泊爾北部的廓爾喀城邦(當時還沒有尼泊爾王國)。
  • 走近廓爾喀兵
    後來,廓爾喀軍團的隊伍不斷壯大,在二戰前夕發展成為擁有10個團的重要軍事力量。印度陸軍元帥薩姆·馬內克肖說過:「如果一個人說他不怕死,他要麼是在說謊,要麼就是一個廓爾喀士兵。」    二戰爆發後,尼泊爾派軍隊到印度駐紮,並且再次增加了12萬名廓爾喀兵。他們中有一部分加入了英國軍隊,在北非地區對抗隆美爾的部隊,還有一部分到馬來亞半島對抗日軍,其餘的在義大利、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服役。
  • 威力不輸廓爾喀軍刀,就是形狀怪
    雲頭刀上圖就是一柄雲頭刀,來自印度北部,使用了很經典的塔瓦刀(Tulwar )刀柄。這種刀為什麼稱之為雲頭刀呢?原因在於其怪異、彎曲的刀刃結構,據說這玩意是廓爾喀彎刀和很多現代反曲刀的祖先(謠言!下文會介紹)。
  • 資深刀匠將世界頂級名刃日本「武士」和尼泊爾廓爾喀彎刀
    資深刀匠將世界頂級名刃日本「武士」和尼泊爾廓爾喀彎刀進行  (很多刀迷都知道廓爾喀彎刀是短款劈砍型刀具中的王者,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反曲的刀刃在力學角度來講能在同樣的手臂揮舞力下比正曲刀和「直」釋放多出1.3—1.5倍的殺傷力。而日本「武士」卻是長刀中的佼佼者
  • 尼泊爾的廓爾喀僱傭兵有多厲害,為何想入侵的國家都害怕
    (印度邊境保安部隊)這讓世界各國人民不禁為尼泊爾捏了把汗。萬一印度調兵報復,錫金被吞併的命運,會不會在尼泊爾身上再次上演?廓爾喀人是尼泊爾一個山地民族,雖然身材不高,但多年的山地狩獵生活,造就了他們健碩的體魄,以及吃苦耐勞,英勇善戰的品質。為戰鬥而生的他們,特別善於山地遊擊戰和近身搏鬥。戈戈裡彎刀是他們的標誌性裝備,據說這種像狗腿一樣的彎刀,一經拔出,必須見血。
  • 67年乃堆拉白刃戰,三菱刺刀血拼廓爾喀彎刀:印軍現場領屍
    後來印度軍隊認為有一些戰壕接近了錫金一側,就開始拉鐵絲網,在乃堆拉山口的山脊位置架設大批鐵絲網,以多佔邊境區域。 到了9月7日,印度軍隊又開始在乃堆拉南面修建鐵絲網,我們就要求對方停止這種行動,但是遭到拒絕,還用刺刀刺傷我們2個人。
  • 歷史上消失的王朝——廓爾喀人與尼泊爾沙阿王朝
    一、廓爾喀人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位於首都加德滿都西北。這部落的起源於十四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託爾王朝,這個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廓爾喀即是牛的保護者,他們信仰印度教。廓爾喀人成為僱傭軍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世紀。當時,喜馬拉雅山上廓爾喀公國的王公為了稱霸,從自己 統轄下的臣民中招募、組建了一支強悍之師「廓爾喀」軍。
  • 19世紀,在火槍盛行的時間裡,尼泊爾彎刀為何如此快速的聞名世界?
    廓爾喀(Gorkha)這個地方也因為出產廓爾喀軍刀而聞名於世。廓爾喀族使用一種闊頭彎刀,被人稱為廓爾喀戰刀,現在已經是尼泊爾國刀。這種彎刀能一下子砍下一顆人頭。他們的信條也對這種氛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
  • 港鐵擬聘廓爾喀傭兵對付暴徒
    在香港近期的暴力衝突事件中,港鐵車站屢遭破壞,據香港「東網」13日報導,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正研究為港鐵保安人員加裝隨身錄像機,拍攝各種破壞行為,並計劃聘請一隊「特遣隊」,對象包括前廓爾喀僱傭兵,專門負責執行《香港鐵路附例》。香港「東網」報導截圖報導稱,遭暴徒破壞的港鐵車站設施,估計損失及維修費用高達數千萬元港幣。
  • 印度最強部隊是錫克兵還是廓爾喀?中國軍隊:它們都是手下敗將
    眾所周知,印度軍隊中的兩個民族的士兵非常善於戰鬥,戰鬥力很強。第一個是廓爾喀士兵,尼泊爾80%的人口是山區。古爾喀人不高,但他們很強壯。他們從小就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像平地一樣爬山,走在山路上與普通人不同。
  • 尼泊爾劃出開火紅線,對印度軍事挑釁零容忍,印度要求必須我的話
    在印度獨立1947年的時候,有10個尼泊爾廓爾喀軍團在印度陸軍服役。儘管巴基斯坦也有大量的廓爾喀軍團軍團,但隨後巴基斯坦取消了尼泊爾廓爾喀軍團標誌。歷史上的廓爾喀軍團其中6個尼泊爾廓爾喀軍團被指定加入印度陸軍,4個加入英軍。尼泊爾廓爾喀軍團所有部隊舉行全民公決,以供尼泊爾廓爾喀軍團士兵選擇在印度或英國軍隊服役。
  • 錫克兵和廓爾喀兵哪個強?我軍:都不賴,一個跑得快一個降得快
    大家都知道,印度軍隊中有兩個民族的士兵非常善戰,戰鬥力強悍。 一個是廓爾喀兵,尼泊爾境內80%是山區,廓爾喀人身材不高,但體魄健碩,且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登高山如履平地,走山路異於常人。由於尼泊爾資源匱乏,不少廓爾喀人為了謀生,只能當兵,上千年下來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僱傭兵民族。
  • 拉達克下雪了,印度的麻煩來了:邊境印軍吃什麼?
    在海拔5045米的比拉豐德拉山口,在那裡的印度第4廓爾喀聯隊士兵就住在雪地帳篷裡,食品凍得比磚頭還硬,連世界聞名的廓爾喀彎刀都無法砍開。越到後面,大雪將覆蓋更大範圍,越來越多的印軍將呆在冰天雪地裡,物資匱乏的他們將面臨更多困難。
  • 茶葉與區隔:讀《大吉嶺特色——印度「公平貿易」茶莊中的勞動力與...
    印度最重要的兩大茶產區-大吉嶺和阿薩姆在「風土」(terroir)上存在著基本「區隔」——即大吉嶺茶以質取勝,量少(據說只佔印度茶產量的1%),售價較高,多為英國一線品牌提供原料,英國高檔酒店提供的下午茶一定會有「大吉嶺」。並且大吉嶺茶葉售價的高低與季節性高度關聯——「flush」之於大吉嶺就像「山頭」之於中國茶葉價格的意義。
  • 中國航母海外基地會在哪?美專家劃出範圍,印媒:將掐住印度脖子
    據《印度經濟時報》上周四報導稱,近年來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活動的頻率變高,這讓印度政府非常擔憂。雖然公海公約規定任何國家都有權在公海行使航行自由的權利,但印度政府顯然是在擔心中國海軍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力,以及在印度洋周邊尋找海外軍事基地,試圖以此來掌握更多的航行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