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臨之際,12月21日,茅箭區實驗學校全體師生齊聚操場,舉行了「過好中國節,溫暖冬至情」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活動由該校團委副書記王振主持。
在當日早晨的主題升旗儀式中,王振代表學校團委祝福大家冬至節平安快樂,向大家講述了冬至節的由來和風俗。按照日期次序,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八個傳統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一起重溫了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王振向學生們強調,近些年,諸如聖誕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眾多的「洋節日」在中國都市大行其道,我們中國人也在慢慢地失去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在一年又一年的漠視中,在眾多洋節的衝擊中被淡化了。甚至,有些同學借過洋節之機,大肆狂歡,迷失了自我,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若從小受到這樣的薰陶,長大成人之後,還會記得多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呢?他呼籲全體學生積極踐行十九大習總書記所講的「說中國話、吃中國食、穿中國衣、用中國貨、過中國節,做祖國未來合格的接班人」!呼籲大家「抵制洋節,從我做起,傳承文明,過中國節」!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各班還組織召開了相關主題班會。「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澱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團圓節日,常言道:有錢無錢,回家過年!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全家團圓,和諧美滿,人們真誠的相互問候,互道美好的祝福;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祖,紀念我們已經逝去的親人們的節日,那天我們會在已故親人和那些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墓前獻上鮮花,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同時也不斷的告誡自己,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端午節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們可以划龍舟、吃粽子;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賞明月,吃月餅,話別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俗風情,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勇敢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我們每一個有責任心、有遠見卓識的炎黃子孫都必須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過好咱們自己的節日,傳承好我們的中華傳統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七年級五班的班會課上,班主任王佳穎老師熱情洋溢的向該班學生作了主題講話。
班會課上,學生們圍繞「對待一系列西方節日的正確態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學生主張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盤西化,也不全面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學生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勢不可擋,但是如果一味任由西風東漸,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將被逐漸遺忘,慢慢湮滅,若不及時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挖掘和開發,那麼,真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再追悔莫及也為時已晚!」
冬至時節,吃餃子是中國許多地方的傳統習俗,為讓學校廣大教師一同感受節日氣氛,體會茅箭區實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21日中午,學校教職工食堂準備了新鮮美味的水餃和豐富營養的菜餚,為一線教師送上了一份關懷。
「每逢佳節倍思親」,冬至節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餃子,讓身處異鄉的青年教師們格外感動,老家在河南淅川的黨萍老師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餃子,一邊滿臉幸福感嘆說:「每年冬至節,在老家我媽都會給我包餃子吃,沒想到在學校也能吃上跟母親做的味道一樣的餃子,讓我感到像是回家了一樣!」。
據了解,為了讓老師們在學校度過一個美好的冬至節,教工食堂的廚師們早晨四點多都起早起床,買菜、擇菜、洗菜、燉肉、剁餡、包餃子、蒸包子,一直沒歇著忙到中午11點30分,為的就是讓遠離家在學校的老師們過上一個溫暖美好的冬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