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2020-12-20 深圳熱線

原標題: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釘科技述評]疫情之下,直播帶貨爆紅。無論是淘寶、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還是快手、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聯想、格力等大量的實體企業也順勢而為,生怕錯過了直播帶貨這個營銷新風口。

直播帶貨的核心是高效率的流量轉化,最大限度縮減渠道層級。對於品牌企業來說,可以實現零售模式的多元拓展,尤其是在線下渠道受阻和收縮的情況下,網紅直播帶貨能相對低成本起到品牌宣傳和銷量拉動的雙重作用;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在高性價比產品和流量網紅的雙重帶動下,可以在短期內推高交易額,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和用戶規模。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直播帶貨成功的關鍵還是「人貨場」,所以長久來看,電商平臺因為具備更好的「人貨場」資源,還是具備更大的發展優勢。快手、抖音等非電商平臺還是會以內容娛樂內容為主,以帶貨為目的的電商業務不會成為主流內容形式,否則就破壞了整個內容生態,造成產品定位的偏離,這是得不償失的。總體來看,直播帶貨會成為眾多流量平臺的一項標配業務,但傳統電商巨頭因為具備「人貨場」資源,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從形式來看,直播帶貨和存在多年的電視購物有著相似之處。但由於帶貨的平臺不同,帶貨人的特質不同,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還是有著很多差異化之處。

丁少將提醒相關平臺和品牌企業,直播帶貨雖火,但切忌走了電視購物的老路。電視購物之所以被廣為詬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產品本身存在問題。

低價是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共同特徵。其實,低價本身並沒有問題,因為網紅的作用是引流,低價則可以實現更好的轉化。但問題是,如果將低價和低質等同起來,為了實現更大程度的流量轉化,而不顧產品品質進行低價拉單,則很容易犯電視直播之前犯的錯。

例如,「半價優惠」這樣的宣傳和做法,在一些重要的大促節點可以嘗試,但如果成為企業直播帶貨的常態,那麼這樣的企業是難以為繼的,唯一的生存策略就是犧牲產品品質,從而走上飲鴆止渴的不歸路。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直播帶貨只是一種創新的營銷形式,不是什麼挽狂瀾於既倒的靈丹妙藥。對於企業來說,關鍵的還是做好產品本身,需明確是創新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而不是直播這個形式。因此對於品牌企業來說,不能在戰略制定和戰術執行上本末倒置。(本文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網」)

來源:搜狐

相關焦點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2020年3月15日,央視315調查,直播帶貨亂像:有網紅和電商聯手騙粉絲。網紅購物新模式——帶貨,就算你不刻意去關注,李佳琦、羅永浩直播賣貨等關鍵詞也已經被動接收了。直播帶貨掀起了一陣風,儼然有成為下一個風口之勢。這讓我想到了多年以前的電視購物,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有什麼值得直播帶貨借鑑和規避的地方嗎?
  • 銀河網際網路電視攜好享購物直播帶貨升級購物新體驗
    11月19日至21日,銀河網際網路電視應邀參加2020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此次移動大會以「5G融入百業 數智引領未來」為主題,以可視化、可觸及,強互動的方式呈現5G新視界,數智新未來。銀河網際網路電視現場開設5G+雲遊戲、5G+智慧家庭、5G+直播電商專題展臺,讓現場觀眾體驗無需下載、畫質超高清速度超流暢的雲遊戲和摒棄機頂盒、簡化用戶操作、美化客廳環境的智能一體機,以及參與突破低價的尖貨直播推薦專場。
  • 網絡直播帶貨是電視購物的翻版嗎
    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捧紅了為帶貨而生的口紅佳琦,讓造手機賠錢的老羅也加入帶貨陣營並且旗開得勝據說還債有望,傳統家電行業的董小姐也緊追潮流絕不放過這樣的宣傳機會。直播帶貨,我們並不陌生,很多城市至今還保留著電視購物頻道。
  • 為什麼「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
    新華社每日電訊日前就直播帶貨刊發調查報導,總結直播帶貨變成「帶坑」的種種亂象:高達70%的退貨率,飆升的網購投訴,大V、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看罷報導,有網友說: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有沒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味道?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內容變現的工具演變
    就當下最熱的直播帶貨而言,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就會發現其實傳統媒體在賣貨這件事上一直都沒閒著: 2010 年南方報業集團做了「天天紅酒網」「鞋包世紀網」; 2014 年 5 月中國新聞周刊在微博上賣茶葉、電子雜誌等;而廣電媒體則很早就推出了電視購物。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原創 新潮 新潮2020年4月1日晚上八點,除了新東方老師和錘子科技創始人的身份,羅永浩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電商主播。據抖音數據顯示,三個小時的直播裡,羅永浩總共帶貨23件,當晚支付交易總額近1.7億元,刷新了抖音直播間的帶貨銷售記錄。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11月20日,中消協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揭露其在「雙11」的直播帶貨中存在造假或者售後難等問題。直播帶貨,會不會淪落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1換了馬甲?直播帶貨真的就是換了個馬甲的電視購物嗎?也可以這麼理解。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本質都是帶貨,賣什麼貨、什麼價格很重要。像薇婭等著名主播,是有幾百人的選品團隊精挑細選,確保直播間賣的貨本身就受歡迎,並能帶來最大的折扣福利。而電視購物本身就有很高的入場費門檻,能買得起入場資格的商品本就不多,也就沒有太大的選品餘地。
  • 瘋狂的直播賣貨與20年前的電視購物有何區別?
    到「再不下單就沒啦」,20多年前火爆的電視購物與今天動輒數千萬人圍觀的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同?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能讓李佳琦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39款商品幾乎秒光? 不過,在網紅帶貨火爆的背後,人們也在擔心:在電視購物「涼涼」的今天,屢屢被曝現場「翻車」的直播賣貨會不會重蹈覆轍?
  • 不僅直播帶貨需要整治電視購物也要被整治了
    #廣電總局清查整治電視購物頻道#在生活中除了現在網絡上比較火的主播直播帶貨,還有一種帶貨的方式,那就是電視直播購物,相信大家都有看到過這種節目,三五個主持人,前面放著各種商品,主持人在介紹商品時,嘴巴都不在停的,一直能說到你打電話下單為止。
  • 直播帶貨 PK電視購物 江山易主誰主沉浮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已經落下帷幕。和以往不同的是,「直播帶貨」火了!開場僅1小時03分,淘寶直播引導的成交額就超過去年「雙11」;8小時55分,淘寶直播引導成交額已突破100億元,其中 「李佳琦」、「薇婭」的帶貨記錄更是屢創新高。事實上,直播帶貨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闖入了大眾視野。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原創 李屾淼 新周刊2016 年5月17日,北京,央廣購物頻道主持人(左)和來訪的美國主持人(右)在節目現場展示服裝。在歐美及日韓等地區的零售業發展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的電視購物,未能在中國展現同等重要性。
  • 同樣是直播帶貨,為什麼電商直播的銷量和影響,要遠超電視購物?
    今天有人問起這樣一個問題,電商直播與電視購物,在本質上都是視頻帶貨導購,為什麼電視購物一直不溫不火,反而電商直播就能造就淘寶一姐薇婭和網紅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呢?而電商直播才剛剛興起了四五年,與電視購物相比,還只是個孩子。但電商直播帶來的影響卻遠遠超過電視購物。
  • 電視購物晚會把直播帶貨推到了極致
    這種氣氛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在直播電商裡嗅到的氣氛。平常我們看到的明星搖身一變成為了帶貨主播,不斷向我們推銷著電商平臺上的熱門商品,再加上貫穿晚會的表演,火熱的購物盛典成為了一個集秀場直播、帶貨直播為一體的「綜合體」。
  • 直播帶貨還能火多久,是否會步電視購物的後塵?
    這二年,直播帶貨太火爆了,據悉各大直播平臺的用戶累積起來有幾億人之多,直播帶貨量有幾千個億的體量,直播也帶火了一批搞直播的網紅,如薇婭李佳琦辛巴等,直播賣貨可謂風頭正盛。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大家都宅在家,更給直播電商加了一把火,很多早些時候介入直播帶貨的網紅或明星甚至一些普通商家都賺得盆滿缽滿。直播帶貨不僅漸漸成了商家及平臺賣,明星和網紅也紛紛介入,帶貨的數據被一次次刷新,從陳赫的8300萬,到劉濤的1.48億,再到汪涵的1.56億。
  • 讓人熬夜禿頭的直播帶貨,究竟是電視購物還是網絡中間商
    商品價格是很透明的所以說和電視購物肯定是不一樣的,當然這裡說的是以前那種「只要998趕快撥打電話訂購吧!」的購物節目,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的電視購物其實和直播帶貨也沒啥區別了。「只要998」後來都變成了一個梗,經常被用來調侃不過話說回來,流行的直播帶貨雖然很傳統的電視購物很不一樣,但在小韓看來其本質也沒什麼新鮮的,無非是流量時代的「代理商」罷了。網絡時代以前的商品流通,依賴的是傳統渠道,譬如。
  • 今年「雙11」獨寵「直播帶貨」,會像電視購物快速衰落嗎?
    「直播帶貨」的崛起成了銷售領域的一股清流。一時之間「直播帶貨」直接變成了「全民直播帶貨」,政府官員、明星、知名主播和網紅等紛紛加入到「直播帶貨」的行列中,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據相關數據顯示,薇婭和李佳琦10月20日晚直播總銷售額逼近70億元,銷售定金超10億元,甚至讓大量的內行人都高呼看不懂。 在不理解的人當中,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對「直播帶貨」更直呼眼熟了,這不就是電視購物嘛!「我見過!這也能火?」
  • 電商帶貨問題頻發,從電視購物20年興衰史來看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據黑貓投訴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針對直播帶貨的投訴比例正逐漸上升,和「主播」有關投訴量多達3300餘條,問題包括涉及「虛假宣傳」「假貨」「退換貨」「三無產品」等等。明星們湧入直播間,也在直播間裡頻頻翻車。羅永浩520鮮花變爛花,李佳琦直播間的陽澄湖大閘蟹被指出並非出自陽澄湖,薇婭直播間搶到的KFC六一套餐券卻被告知無法消費,「球球」直播間花280元買到的匡威去專櫃驗證是假的,13萬的愛馬仕主播說是全新,收到貨後才發現有褶皺,相當於花十多萬元買了個二手包。
  • 電視購物、直播帶貨,本質上都是抓住人們的這個心理,賣出商品!
    2020年一季度,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在一個全民直播的年代,帶貨變現成了網紅們的最高追求,然而5月份,剛剛牽手「直播一姐」薇婭,上演七連板的夢潔股份,近日因股價跌停登上熱搜,各方面出面澄清,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天文數字的銷售額是沒有的,巨額的代理費是少不了的,所謂的物美價廉就是一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