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直播帶貨,為什麼電商直播的銷量和影響,要遠超電視購物?

2020-12-20 網際網路微風說

今天有人問起這樣一個問題,電商直播與電視購物,在本質上都是視頻帶貨導購,為什麼電視購物一直不溫不火,反而電商直播就能造就淘寶一姐薇婭和網紅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呢?

▲電商直播紅人薇婭

這個問題可真是問到點上了。國內的電視購物,最早出現在1992年廣東珠江頻道,距離現在,算起來有二十八年歷史了。而電商直播才剛剛興起了四五年,與電視購物相比,還只是個孩子。但電商直播帶來的影響卻遠遠超過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

電商直播不僅給商家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成交量,也催生了一大批直播主播,更是誕生了薇婭和李佳琦這樣的成交額過百億的巨型IP。甚至,電商直播成為了一個行業,網際網路進入了全面直播帶貨時代。反觀電視購物,即使在央視開通CCTV中視購物頻道的背景下,依然沒有形成轟動效應。

▲無內容不電商

那麼為什麼電商直播的銷量和影響能夠遠超電視購物?

電商直播更接地氣

電視購物大多是找明星、模特代言,在人物形象上就拉開了與觀眾的距離。反觀電商直播,與電視購物相比電商直播的主播,大多是普通人,形象上更接地氣,更能拉近距離。同時,電商直播也能傳達這樣一個理念,那就是人人均可成為帶貨主播,人人可以憑藉直播方式賺錢。

▲一部手機即可直播

電商直播互動性更強

電視購物本身覆蓋面廣,依託衛視頻道作為品牌背書,按道理來講,應該不愁銷量。但是電視購物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與觀眾之間沒有互動性,只是單方面宣傳產品,無法得到用戶反饋,缺乏有效溝通。而電商直播與粉絲時刻保持互動性,能夠及時獲得用戶對產品的反饋,解答用戶疑問。

▲電商主播與粉絲互動

電視購物維權難

近年來,一些電視購物節目存在著刻意誇大產品效果或者假冒偽劣問題。一旦用戶購買了問題產品,在退換貨的問題上困難重重,無法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電商直播本身依託電商平臺,有著良好的信譽保障體系,在退換貨的問題上能夠輕鬆解決。

▲電商直播退貨容易

電商直播重構購物場景,代入感強

電商直播過程中,主播以用戶的身份,直接試用產品,能夠更為直觀地呈現一個真實的購物場景。而電視購物大多是事前拍攝好再播放,在拍攝過程中的一些不好的鏡頭,很可能被商家剪輯,用戶無法直接感受到產品的真實效果。

▲真人實物zhibo

本質:不同商業模式下的品牌營銷

電視購物與電商直播在本質上,其實是不同商業模式下的品牌營銷。孰優孰劣,關鍵看如何運營。比如電視購物雖然在國內效果一般,但在國外卻是主流的購物方式之一。電商直播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引起轟動效應,得益於國內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結語

綜上所述,電商直播在國內的前途和影響要遠遠大於電視購物。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比如說3到5年內,電商直播仍將是商家主流的營銷模式之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視購物將漸漸消失,或者說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比如電視購物與電商直播合作,作為輔助購物方式存在,其功能更多的是廣而告之,把流量導引到電商直播間,最終完成購物。你認同本文觀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電視購物和直播電商,兩者的本質都是視頻+買貨,利用情感進行營銷。但是載體、場景、價格的不同,讓直播帶貨更受人們的歡迎。1992年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2020年3月15日,央視315調查,直播帶貨亂像:有網紅和電商聯手騙粉絲。網紅購物新模式——帶貨,就算你不刻意去關注,李佳琦、羅永浩直播賣貨等關鍵詞也已經被動接收了。直播帶貨掀起了一陣風,儼然有成為下一個風口之勢。這讓我想到了多年以前的電視購物,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有什麼值得直播帶貨借鑑和規避的地方嗎?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電視購物:「禁止在廣告時間插播節目」2010年湖南衛視元宵晚會上,何炅和彭宇在小品表演《超幸福鞋墊》裡化身購物專家,金句頻出:「薄薄的,這裡面蘊含了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我們的鞋墊經過了國際ISO的認證,它是百分之百的綠色產品,百分百的環保產品。」;「超幸福,小小個,超幸福,金黃色,超幸福健康又獨特,超幸福美味又獨特。」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經過一番整治,現在電視購物好點了,最起碼可以直視。但收音機上仍有很多「專家」賣藥節目,動輒接聽一條熱線進來,一位說方言的患者開始訴說自己的病情,有的時候「專家」都會不耐煩,因為他也不知道這都是欄目組請的「託」。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本質都是帶貨,賣什麼貨、什麼價格很重要。
  • 直播帶貨火爆的疑惑:既然喜歡看直播,那看電視購物又為何要換臺
    2020年,要問哪個行業最火爆,那電商直播無疑是箇中翹楚。一場直播下來,動輒數千萬的銷售額,無數人的狂歡。還催生了像李佳琦、薇婭等火爆全網的帶貨網紅,令無數人羨慕眼紅。看到這裡,我就有一個疑問。現在的電商直播帶貨與曾經的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而且在製作還有專業度上,似乎電視購物都要比電商直播要精良,主持人也要比主播專業。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本質都是帶貨,賣什麼貨、什麼價格很重要。像薇婭等著名主播,是有幾百人的選品團隊精挑細選,確保直播間賣的貨本身就受歡迎,並能帶來最大的折扣福利。而電視購物本身就有很高的入場費門檻,能買得起入場資格的商品本就不多,也就沒有太大的選品餘地。
  • 直播,電商,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的歷史時間能追溯到傳統化的「吆喝擺地攤」,吆喝者奮力演示和推廣貨品給圍觀群體。伴隨著電視的普及化,吆喝遷移到電視上,也就是電視購物。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短視頻和直播獲得廣泛性普及化,吆喝又遷移來到直播間,不但能將貨品推廣給更大規模的粉絲群體,與粉絲群即時互動交流,並且粉絲群的粘性也更強。
  • 為什麼「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
    新華社每日電訊日前就直播帶貨刊發調查報導,總結直播帶貨變成「帶坑」的種種亂象:高達70%的退貨率,飆升的網購投訴,大V、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看罷報導,有網友說:直播帶貨越來越像電視購物。有沒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味道?
  • 直播帶貨 PK電視購物 江山易主誰主沉浮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已經落下帷幕。和以往不同的是,「直播帶貨」火了!開場僅1小時03分,淘寶直播引導的成交額就超過去年「雙11」;8小時55分,淘寶直播引導成交額已突破100億元,其中 「李佳琦」、「薇婭」的帶貨記錄更是屢創新高。事實上,直播帶貨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闖入了大眾視野。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內容變現的工具演變
    央視的做法也同樣值得關注,在「美好生活」系列直播帶貨中,央視與國美攜手;而「蘇寧易購 618 超級秀」,則由蘇寧、東方衛視與抖音等聯合打造。說到這裡,大家不難看出這樣一個趨勢,即頭部內容型平臺或機構與品牌電商聯合,共同以「綜藝秀+電商」的形式入局直播帶貨,這就是直播綜藝化。
  • 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
    原標題:丁少將:直播帶貨「新瓶」別裝電視購物「舊酒」[釘科技述評]疫情之下,直播帶貨爆紅。無論是淘寶、京東、蘇寧這樣的電商平臺,還是快手、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聯想、格力等大量的實體企業也順勢而為,生怕錯過了直播帶貨這個營銷新風口。直播帶貨的核心是高效率的流量轉化,最大限度縮減渠道層級。
  • 銀河網際網路電視攜好享購物直播帶貨升級購物新體驗
    銀河網際網路電視現場開設5G+雲遊戲、5G+智慧家庭、5G+直播電商專題展臺,讓現場觀眾體驗無需下載、畫質超高清速度超流暢的雲遊戲和摒棄機頂盒、簡化用戶操作、美化客廳環境的智能一體機,以及參與突破低價的尖貨直播推薦專場。
  • 廣電正式出手,停播23檔電視購物節目,下一個會是直播帶貨嗎?
    但是電商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什麼?真的是下一個風口嗎?對此,有不少網友認為,電商直播帶貨只不過是把之前電視臺購物的那一套搬到了電商直播。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只不過一個針對的只有老年人群體,另一個針對的則是觀看直播的全年齡段消費者。下一個會是直播帶貨嗎?
  • 直播帶貨還能火多久,是否會步電視購物的後塵?
    這二年,直播帶貨太火爆了,據悉各大直播平臺的用戶累積起來有幾億人之多,直播帶貨量有幾千個億的體量,直播也帶火了一批搞直播的網紅,如薇婭李佳琦辛巴等,直播賣貨可謂風頭正盛。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大家都宅在家,更給直播電商加了一把火,很多早些時候介入直播帶貨的網紅或明星甚至一些普通商家都賺得盆滿缽滿。直播帶貨不僅漸漸成了商家及平臺賣,明星和網紅也紛紛介入,帶貨的數據被一次次刷新,從陳赫的8300萬,到劉濤的1.48億,再到汪涵的1.56億。
  • 曾經討厭電視購物的你,如今為什麼又愛上了直播賣貨?
    如今直播賣貨到底什麼魔力,能讓李佳琪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薇婭直播1小時帶貨達到6000,辛有志10分鐘就能賣出32萬單洗衣液?不得不說,現在的網紅直播帶貨,像極了10年前的電視購物廣告。只不過比起10年前的聽覺衝擊,商家們換了塊更小的屏幕以後,將其改成了視覺衝擊。
  • 電視購物晚會把直播帶貨推到了極致
    這種氣氛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在直播電商裡嗅到的氣氛。平常我們看到的明星搖身一變成為了帶貨主播,不斷向我們推銷著電商平臺上的熱門商品,再加上貫穿晚會的表演,火熱的購物盛典成為了一個集秀場直播、帶貨直播為一體的「綜合體」。
  • 電商帶貨問題頻發,從電視購物20年興衰史來看直播帶貨能走多遠?
    據黑貓投訴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針對直播帶貨的投訴比例正逐漸上升,和「主播」有關投訴量多達3300餘條,問題包括涉及「虛假宣傳」「假貨」「退換貨」「三無產品」等等。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多年前的電視購物。如今風口的電商直播,多多少少有著電視購物的影子,而在電視購物興衰史裡,也隱藏著電商直播的啟示錄。1992年初,有一個叫《電視商場》的欄目在北京電視臺1套開播,旨在為北京市民解決「什麼樣的產品值得買」的問題。
  • 瘋狂的直播賣貨與20年前的電視購物有何區別?
    到「再不下單就沒啦」,20多年前火爆的電視購物與今天動輒數千萬人圍觀的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同?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能讓李佳琦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39款商品幾乎秒光? 不過,在網紅帶貨火爆的背後,人們也在擔心:在電視購物「涼涼」的今天,屢屢被曝現場「翻車」的直播賣貨會不會重蹈覆轍?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還沒來得及真正成熟,電視購物便已遭遇網絡購物的降維打擊。同樣是2016年,阿里巴巴發布淘寶直播平臺。這一年4月21日,有50萬人通過淘寶直播圍觀了短視頻第一紅人papi醬的首支貼片廣告拍賣會。但當時業界普遍不看好淘寶直播,認為喊麥、跳舞偶爾走點光的秀場直播或遊戲直播才是風口,把電視購物那套搬上直播,並不能製造什麼大風浪。
  • 直播帶貨的退貨率為什麼這麼高?
    2020年,直播電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神話,以至於有很多商家把直播電商當成了救命稻草,覺得只要抓住了直播電商,就抓住了希望。然而,並不是每一根稻草都可以救命,與銷量神話如影隨形的,是居高不下的退貨率,據國內一家知名直播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toC直播的衝動消費會帶來大量的退換貨,女裝退貨率可達50%-60%。這意味著沒賣出去10件女裝,可能就會有5件被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