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2021-01-08 中國環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他的遺囑,將他的大部分財產用於獎勵表彰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諾貝爾獎。1968年,瑞典銀行(瑞典中央銀行)為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了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即後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7日新鮮「出爐」,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諾貝爾獎官網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獎章的含義

  每名諾貝爾獎得主將得到3樣東西:一份諾貝爾獎獲獎證書、一枚諾貝爾獎獎章和一份獎金證書。每一份諾貝爾獎證書都是由瑞典和挪威最為卓越的藝術家和書法家創作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獎章背面圖案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正從巖石中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頒獎109次

  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09次。其中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未頒發。

  為什麼呢?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提名的成就未達到諾貝爾獎標準,獎金將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規定的獲獎者,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的頒獎次數也減少了。

  獲獎216人

  1901—2018年間,共有216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1人、2人、3人榮膺該獎的次數分別為39次、33次和37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有兩項研究都被認為應該獲獎,那麼這兩項工作將平分獎金。如果其中一項研究由兩到三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一起授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獎金得主不得超過三人。」

  迄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弗雷德裡克·班廷。他與C.H.貝斯特等一同從動物胰腺中提得可供臨床應用的胰島素,為臨床治療糖尿病作出巨大貢獻,因此榮膺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所謂「有志不在年高」是也。

  迄今最年長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是美國生物學家裴頓·勞斯。他因發現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榮膺196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12名女性

  216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12人為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託克是唯一獨享該獎項的獲獎者,她因發現玉米中的「跳躍基因」而獲獎,1983年獲此殊榮時她已81歲高齡。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900萬瑞典克朗

  2001—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今年每項獎的獎金仍為900萬瑞典克朗。

  逝去3天獲殊榮

  目前,還沒有人多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由於機緣巧合,有人死後獲得該獎項。

  從1974年起,諾貝爾基金會章程就規定,諾貝爾獎不能頒給已經過世的科學工作者,而在宣布獲獎後獲獎人才去世的情況不在其列。而在1974年前,諾貝爾獎有兩次頒給了已經過世的科學家:分別是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格·哈馬舍爾德和193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裡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

  但歷史總是充滿了各種偶然和巧合。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後,人們才發現其中一位得主拉爾夫·斯坦曼(因在樹突狀細胞研究中作出的貢獻而獲獎)3天前就已過世。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對相關法規進行審查後得出結論稱:斯坦曼應該繼續保留諾貝爾獎得主的稱號,因為宣布他得獎時並不知道他已經去世。

  儘管如此,斯坦曼這位「大牛」最終沒能知道自己已獲得無數同行夢寐已久的諾貝爾獎,當然更無法去斯德哥爾摩發表演講、參加盛典,享受人生的輝煌時刻,可謂遺憾至極。

  陪跑32年終成空

  這個世界上有幸運兒,當然也有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抱憾終生的「棄兒」。

  奧地利神經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32次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從未獲獎。1929年,諾貝爾醫學委員會聘請的一位專家認為,由於弗洛伊德的研究沒有科學價值,因此沒有必要對他進行進一步調查。

  此外,弗洛伊德還曾被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提名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當然最終也未獲獎。

  基因科學領域獲獎者最多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涉足領域最普遍的是基因科學,共有48位科學家獲獎。

  父子兵、夫唱婦隨、兄弟連

  所謂虎父無犬子,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也不乏來自同一家族的人。包括父子、夫婦以及龍兄虎弟等。

  其中夫唱婦隨的科研伉儷有:美國科學家格蒂·特蕾莎·科裡與丈夫卡爾·科裡及阿根廷醫生貝爾納多·奧賽因發現糖代謝中酶促反應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格蒂·科裡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美國女性。

  此外,挪威科學家邁-布裡特·莫澤和丈夫愛德華·莫澤及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因發現大腦中的定位系統而榮膺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陣父子兵!瑞典科學家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192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兒子生理學家和藥理學家烏爾夫·馮·奧伊勒獲得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外,美國科學家阿瑟·科恩伯格195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兒子羅傑·科恩伯格則於2006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荷蘭科學家簡·丁伯根196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弟尼可拉斯·丁伯根則是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回顧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在今年諾貝爾獎出爐之際,尹哥也帶大家回顧下近五年來(2015-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情況。
  • 威廉·凱林等三人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二者因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貢獻而獲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原標題: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1976,布林伯格(Baruch Blumberg)因對B型肝炎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4年Golafield首先報告輸血後非甲非B型肝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從而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日揭曉,獲獎者是三位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This prize will be shared by Michael Houghto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scientists Harvey J. Alter and Charles M.
  • 諾貝爾獎的得與失:陳列平教授無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談起
    陳列平教授沒有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免令人遺憾、惋惜和痛心,但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第一,要取得原創性和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從科學本身來看,研究的原始創新性是最關鍵的要素。具體到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其他研究團隊利用CTLA-4這一新發現開展自身免疫病治療時,詹姆斯·艾利森改變了研究方向,首先提出「負負得正」治療癌症的理念,開創了腫瘤免疫療法的新方向,打開了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大門,並以CTLA-4為例證實這一設想的可行性,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從這一點看,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合乎情理的。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家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專家解讀這場與「沉默殺手」的戰爭
    連結 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10次 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C肝病毒發現者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有外媒分析,諾貝爾和平獎或將成為「新冠和平獎」,及獎項會頒給在抗擊疫情上有突出成就的組織或個人。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你知道嗎?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和平,化學,物理,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該獎旨在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獻給徵服C型肝炎病毒的英雄
    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共同獲獎,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獻給徵服C肝病毒的英雄。
  • 發現C肝病毒,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諾貝爾基金會上月發布公報稱,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
  • 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研究詳細簡介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17:30 ,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中國科學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發現抵禦瘧疾的療法,以及兩位科學家: William C.因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已經困擾了人類幾千年,而且寄生蟲感染是引發全球公眾健康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寄生蟲病對全球最貧困的人群而且也是改善人類健康的一大障礙, 2015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就開發出了可以幫助抵禦寄生蟲病的革命性療法。 研究者 William C.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大隅良典是第6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也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
  • 專家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膽子非常大
    中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30分,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揭曉,也拉開了本年度諾獎頒獎的序幕。在斯德哥爾摩時間今天上午11點30分,也就是北京時間下午5點半,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是宣布,來自加拿大、美國和盧森堡的三名科學家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最近10年,這些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就在剛剛,備受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重磅揭曉!Harvey J. Alter博士,Michael Houghton博士和Charles M. Rice博士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這一獎項。
  •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10月5日下午,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59萬元。實際上,諾貝爾的遺產最初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從1901年頒布諾貝爾獎開始,獎金不但沒有發完反而越發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趣聞:3人兩次獲獎,物理學家也來「搶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於10月9日揭曉,有人「居華山之巔笑傲江湖」,體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暢快與得意;當然,也有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卻仍保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豪情。一生致力於炸藥研究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世界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諾貝爾化學獎的百年歷史,也是在書寫一部「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大發現或貢獻的科學家」的編年史。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為何很難出諾獎?4個原因
    #2020諾貝爾獎#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最一個最高殊榮,諾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0月5日揭曉,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3人獲將,其中,麥可·霍頓是英國人,查爾斯·M·賴斯、哈維·阿爾特是美國人。三人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率先揭曉 免疫學領域受關注
    每年的諾貝爾獎入圍名單都是高度保密的,提名人也是秘密的,50年不能對外公開。但對於諾獎的預測一直不斷,尤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和醫學獎代表了科學成就的頂峰,每年也都會出現一些得獎的熱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