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2020-12-04 騰訊網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號

據介紹,三位獲獎者取得了開創性發現,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物研發成為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由此,2020年「諾獎周」正式開跑。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步履不停,諾獎得主投身新冠研究

多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抗疾病和死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他們亦未停下「戰鬥」。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2019年諾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斯巴什就與多名科學家成立研究小組,並發布建議報告,內容涉及安全恢復經濟等。1996年諾獎得主、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多爾蒂研究院旗下的實驗室則成為除中國外,全球首個培育出新冠病毒的實驗室,這一成果對於幫助科研人員檢驗新冠疫苗是否有效「至關重要」。

而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停止資助從事冠狀病毒傳播研究的、曾與中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時,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內的77名美國諾獎得主,更是站出來聯名抗議,要求其採取適當措施,糾正這種不公正行為。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多爾蒂多次呼籲全球團結抗疫。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領獎。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也說,在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命運是共通的,呼籲全球科研和醫務工作者以開放的態度和合作的精神,投入到傳染病防治中去。

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在其獲獎名單中,似乎能發現一部人類與傳染病的「戰鬥史」。瘧疾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如何降低肺結核死亡率?B肝疫苗是誰發現的?諾獎得主在其中的貢獻,不可小覷。

抗瘧領域的研究,如同與瘧原蟲奪命速度的賽跑。2018年,有40.5萬人因瘧疾死亡,直至今日,它仍是非洲兒童主要的死因。

不過,科學家們研究的腳步從未停下,該領域已產生了多個諾貝爾獎。英國醫生羅斯憑藉證明按蚊是瘧疾的傳播媒介,獲得1902年諾貝爾獎;法國醫生拉韋朗因發現瘧原蟲,獲得1907年諾貝爾獎……

資料圖:9月11日,布吉納法索,社區志願者正在檢測孩童是否營養不良,並對其進行瘧疾治療。

最為中國人熟知的,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從中藥中分離出抗瘧藥物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以此為基礎的瘧疾療法,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肺結核,是一個古老的、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色瘟疫」。1952年的大獎花落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斯曼,他發明的鏈黴素成功「徵服」肺結核,使美國1904年以前,每10萬肺結核患者死亡188人的比率,下降到1953年每10萬患者死亡4人。

1976年的獲獎者,則是B肝病毒的發現者、首個B肝疫苗研發者布隆伯格。他推動了人類對B型肝炎這一「沉默殺手」的研究與控制。如今,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實施B肝疫苗免疫接種,布隆伯格也因此被稱為「拯救肝癌病人最多的專家」。

不變堅持,跨越時間考驗的科學夢

對於很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來說,其研究成果經過多年的評估,才終獲認可。這期間,有過遺憾,也有感動。而不變的,是他們對科學之夢的堅持。

當地時間2018年7月23日,世界首個試管嬰兒布朗出席位於英國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展覽,與她的胚胎使用過的玻璃乾燥器合影,紀念世界上首個試管嬰兒誕生40周年。

——姍姍來遲的承認

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直到2010年,創立該技術的英國科學家愛德華茲才獲諾獎認可,評審委員會稱,這項技術為治療不孕不育症提供了新的途徑。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包括美國醫學家凱林在內三名科學家獲獎。凱林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發展中的作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苦澀的甜蜜」

美國科學家凱林花費了無數心血研究癌症,卻未能留住罹患乳腺癌的妻子的性命。「在我剛失去她之後的幾年裡,我會想『拜託,不要得獎』,因為這會是太苦澀的甜蜜。」

在妻子去世4年後,凱林因其在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的機制方面的研究,獲得2019年諾獎。他發給諾獎官方的照片,是一張自己與亡妻照片的合照 。他說,就是想告訴全世界,「我和妻子一起獲獎」。

當地時間2012年10月8日,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右)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左)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獲獎。

——「差生」的逆襲

英國生物學家格登求學時,曾被譏諷是「蠢蛋」,還得到了老師的一份「差生報告」。後來在劍橋大學研究期間,他把這份報告掛在了辦公室,「當遇到麻煩,比如實驗不成功,我就看看這個報告,提醒自己也許不擅長這個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則真的被老師說中了。」

1962年,格登成功使用一隻青蛙的成熟細胞培養出活蝌蚪,而他有關基因的重要突破,還帶動了之後克隆羊多莉等研究。經過50年的爭議與考驗,這位曾經的「差生」終於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肯定。

回顧——

近10年諾獎得主及其成就

2019年

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獲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午11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2018年

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因發現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7年

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因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學者大村智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該獎。

2015年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同時,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因「發現對一種由蛔蟲寄生病引發的感染採取了新的療法」同獲該獎。

2014年

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以及挪威兩位科學家愛德華·莫索爾和梅·布萊特 莫索爾,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和蘭迪-W·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託馬斯-C·蘇德霍夫因「在細胞內運輸系統領域的新發現,三人發現了細胞囊泡交通的運行與調節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2年

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1年

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和法國科學家朱爾斯·霍爾曼因他們「對於先天免疫機制激活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也因「發現樹突細胞和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共同獲得該獎項。

2010年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傑弗裡·愛德華茲因為「在試管嬰兒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9年

澳大利亞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美國科學家卡羅爾·格雷德和英國科學家傑克·紹斯塔克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本文來自: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發現C肝病毒,三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諾貝爾基金會上月發布公報稱,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Rice,以獎勵他們「發現C肝病毒」的研究。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獲獎理由「為他們發現C肝病毒」,這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所做努力的極大鼓舞。而第二位獲獎者,Michael Houghton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提取了病毒,發現病毒的基因存在於C肝感染動物中,經過分析各蛋白的片段,他們成功分離出C型肝炎病毒序列,他們把這個序列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這是我們第一次使用這種方法來確定病毒,他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測試,很快,全球範圍內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檢測,當然,C型肝炎病毒是否獨立存在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數百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C肝病毒發現者獲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 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Rice | 圖片來源:環球網 獲獎理由:表彰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
    來源:e公司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獻給徵服C型肝炎病毒的英雄
    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共同獲獎,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獻給徵服C肝病毒的英雄。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陳舟醫生,上海長海醫院主治醫師,醫學科普作者引言: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揭曉,頒發給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 分別是 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 霍頓 (Michael Houghton)和 查爾斯·萊斯 (Charles M.
  • 為什麼只是發現了C肝病毒就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真這麼容易?
    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2020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阿爾特、霍頓和萊斯獲獎,表彰他們發現C肝變革成就。一九六零年八月科布倫伯格首次發現B肝,對肝炎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並被授予了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這個時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阿爾特發現了一些例外的情況,那就是即使是沒有B肝,依然有大量的病人會感染肝炎。而這些肝炎病不是A肝和B肝,更棘手的是這些人往往接受過輸血,大量的輸血者因為未知的傳染源而患上了肝炎。阿爾特還和他的同事進一步表明,這種未知的傳染源是一種病毒。
  • 2020諾獎解讀|新冠疫情下,C肝病毒發現者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李雷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點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Rice)因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榮獲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圖片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C肝是什麼?發現C肝病毒為什麼能獲得諾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從而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日揭曉,獲獎者是三位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This prize will be shared by Michael Houghto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scientists Harvey J. Alter and Charles M.
  • ...家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專家解讀這場與「沉默殺手」的戰爭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作出的貢獻。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作出了「決定性貢獻」,而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原標題: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要 聞 快 遞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諾貝爾醫學獎授予C肝病毒捕手 有望推動疫苗研發
    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病毒學家哈維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有兩項研究都被認為應該獲獎,那麼這兩項工作將平分獎金。如果其中一項研究由兩到三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一起授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獎金得主不得超過三人。」  迄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弗雷德裡克·班廷。
  • 今天,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Rice)教授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分,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學院公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教授,獲獎原因是他們共同發現了C肝病毒。
  • 2020年首個諾獎揭曉!C肝病毒成關鍵詞,這些A股公司有相關布局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李弗),北京時間5日傍晚,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中國為何很難出諾獎?4個原因
    #2020諾貝爾獎#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最一個最高殊榮,諾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0月5日揭曉,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3人獲將,其中,麥可·霍頓是英國人,查爾斯·M·賴斯、哈維·阿爾特是美國人。三人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最近10年,這些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就在剛剛,備受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重磅揭曉!Harvey J. Alter博士,Michael Houghton博士和Charles M. Rice博士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這一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