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虧損,阿里影業再出發

2021-01-06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作者金融外參。

今年的「十一」假期格外熱鬧,線下全國各地旅遊景點爆滿,線上主旋律大片「燃爆」。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19國慶檔(10月1日-7日)累計票房突破43.84億元,同比去年的19.08億元,增幅達到130%,累計觀影人次超過1.17億次,上座率達到39.4%,創下國慶檔歷史新高。其中,電影《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累計票房突破31億大關,並在淘票票上分別獲得了9.5、9.3的高分評價。

佳作的出現離不開相關投資、發行公司的參與支持。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作為出品主力之一,其股價在10月2日上漲了3.15%,報1.31港元,是參與兩部或兩部以上國慶檔影片的上市公司中,唯一的一家在節後股價上漲的影視股。

翻開被推至聚光燈下的阿里影業的財報可以發現,過去幾年間阿里影業有過市值超800億港元的輝煌歷史,但更多的是在虧損邊緣不停徘徊。

揮之不去的虧損「陰霾」

自成立以來,虧損的陰影一直籠罩著阿里影業。

2014年6月,阿里影業從文化中國借殼登陸港股,淨虧損4.15億元;2015年,因得益於一筆淨財務收益(包括一筆來自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1655.84 萬和 7285.6 萬匯兌收益),使得阿里影業在這一年內盈利4.66億元;2016至2017這兩年內,阿里影業因專注發展淘票票,虧損捲土重來,淨虧損累計接近20億元,引得業內驚呼「太燒錢」。

不過,阿里影業似乎沒有想要放棄的念頭。2018年,公司持續發力淘票票,加之匯率波動,導致淨虧損達到了16.59億元。至此,阿里影業已累計虧損高達40餘億元。

財務告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特地把樊路遠從支付寶調任阿里影業CEO,認為樊路遠一定會給阿里影業的發展加速。

2019年,在「新官」樊路遠的指引之下,5月底,阿里影業交出了一份可觀的「成績單」。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其總營收30.3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75億元增長了9%。淨虧損同比下降80%至2.54億元,大幅收窄10億元。

樊路遠不負眾望為阿里影業驅散籠罩已久的虧損「陰霾」,其關鍵在於「雙輪」戰術的落地。即「優質內容+新基礎設施」:一方面不放棄在影視上遊的布局,對優質內容投入「不設上限」。另一方面持續打造行業新基礎設施,用網際網路基因來改造和提升傳統影視行業,這為阿里影業的突圍指明引路。

押注頭部影片

樊路遠上任後,率先澄清「阿里影業專心只做基礎設施」的說法。他強調「內容產出和基礎設施一樣,都會成為阿里影業雙輪驅動中的核心一環」。由此,樊路遠圍繞著「小大正」的理念開始參投各大影片。

據媒體統計,在過去一年內15部10億級別的電影中,阿里影業佔據了8部,涵蓋了《我不是是藥神》(9分)、《紅海行動》(8.3分)、《狗十三》(8.4分)、《無雙》(8.2分)等高口碑的華語電影。由此,阿里影業幾乎壓中了2018年度所有高口碑、高熱度的頭部影片,被業內冠以「爆款收割機」的稱號。

另有,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綠皮書》,折桂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男配角三項重磅大獎,使得阿里影業超越了亞馬遜和Netflix,成為全球首家出品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視網際網路公司。

再者,「沒有內容的公司不是一家好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深知這一道理的阿里影業還積極與博納、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以及北京文化等頭部內容製作公司進行合作,啟動了「錦橙合制計劃」,聲稱將在未來五年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的身份,合作推出20部合制優質電影,投入人氣最旺的四大電影檔期。

目前,阿里影業發布5個「錦橙合制」項目,題材涵蓋各大門類。分別為《小豬佩奇過大年》、《刺殺小說家》、《拆彈專家2》、《第一爐香》以及《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其中,《小豬佩奇過大年》於2019年春節檔上映,獲得1.24億元票房。

不僅如此,阿里影業還注重培養年輕的導演和編劇,以加碼布局內容領域。

早在2015年阿里影業挪用10億元,聯合優酷土豆、巨人網絡、新片場、北京電影學院等機構,推出了旨在孵化青年導演的「A計劃」。同時,接連成立了五大工作室,進行創作人才的培養,在樊路遠的眼中,編劇、導演、製片是真正讓影視作品成為好產品的鐵三角。

在這一年裡,阿里影業加強人才培養,同時秉持「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的影片價值觀,牢牢地抓住了爆款頭部內容,從源頭上對優質內容進行阻截,並且為內容挖掘蓄力,極大程度上保障了阿里影業處於電影內容生產鏈的上遊地位。

對「內容為王」的堅持,讓阿里影業開始步入正軌,不過萬事開頭難。

阿里影業2019年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業績報告顯示,在三大業務版塊中,內容製作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7.45%至4.59億元。官方對於收入下滑解釋稱,該業務處於調整期,公司消化了歷史項目並進行新財年的項目儲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方面仍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宣發武裝,數據賦能

能夠屢屢壓中「寶藏電影」的阿里影業,與其新基礎設施2.0的宣發能力更是密不可分。

在阿里影業鋪設的基礎設施中,淘票票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儘管在過去的年報中,淘票票瀕臨虧損險境,但值得慶幸的是,前期的虧損換來了淘票票不斷擴增的市場滲透率。

淘票票官方披露,淘票票提供全國9500+家影院的在線選座購票服務,覆蓋影院票房約佔全國總票房的99.5%,覆蓋用戶數量達到2.9億;第三方數據平臺易觀的數據,2019年春節檔,淘票票的日均啟動次數達到589萬,居電影在線票務平臺第一位。

龐大的用戶群體為影片宣發、內容合作等方面提供了用戶數據作策略參考,不僅讓淘票票成為了各大國內外電影片方宣發合作的優選,同時也使得淘票票完成從工具型到決策型平臺的轉變。

淘票票逐步上位後,作為網際網路影視新勢力的阿里影業也從中窺見:通過進行大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優質內容的影響力。而後,一站式數位化宣發平臺「燈塔」應運而生,成為阿里影業搭建基礎設施的另一個「發力點」。

阿里影業於2018年4月北京電影節期間上線燈塔產品,旨在通過阿里內部工具和影片數據系統,實現網際網路宣發效果的最大化,更加精準地觸達用戶。根據阿里影業的官方數據,燈塔平臺上線至今已服務176個電影項目、109個客戶,為影片舉行了82場試映會,定製了210個服務報告,發布了117個市場觀察報告,影響用戶觀影決策路徑達3.2億次。

在今年的國慶檔,燈塔也「大顯身手」了一番。據媒體報導,針對《中國機長》這部影片,燈塔則實施了「秒級監測」、「日級推送」,並運用渠道投放工具,在線上線下立體覆蓋影片的核心觀眾,高頻觸達人次達到1.7億+;彼時的燈塔也已進入了「最佳客戶實踐階段」。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阿里影業依靠淘票票、燈塔等平臺所積累的大量用戶觀影決策數據,判斷內容,在新基礎設施所沉澱下的多種宣發產品組合,進而將影片精準的觸達用戶,通過數位化宣發服務來為電影產業賦能。

為加碼大數據「導航」影片的宣發能力,阿里影業還把苗頭對準了線下影院推出「鳳凰雲智」平臺。旨在運用人工智慧手段,推動影院管理運營的智能化改造,為影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鳳凰雲智(及其連帶另一影院票務系統)合計已與近3500家影院建立合作。

從淘票票到燈塔、鳳凰雲智,阿里影業更多是在布局影視市場的終端服務。而行業上遊的製作領域,仍停留於傳統製片階段,是影視生產鏈數位化的「大窟窿」。

阿里影業似乎也已經察覺到了這個漏洞。於是乎,在2019上海電視節期間,阿里影業推出了雲尚製片管理系統。針對傳統影視製作周期難把控、財務不透明以及製作經驗難以傳承等一系列痛點,用數位化手段助力影視製作的管理模式升級。公司表示,產品已於近期推出試用版,已在多家頭部製作公司近30個項目中使用。

經過這一年的實踐,阿里影業網際網路宣發的能力突飛猛進。據阿里影業最新發布的財報披露,2019財年內,網際網路票務和宣傳發行業務獲得收入24.64億元,同比增長13%,財務業績在報告期內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其中,票務服務營收11.864億元,內容投資及宣發營收9.615億元。

正如阿里影業CEO樊路遠所說:「短期來看,阿里影業的使命並不是考慮如何盈利,而是通過服務和平臺為電影行業帶來新的增量。」至此,阿里影業也已經實現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全覆蓋」。「淘票票+燈塔+雲尚製片+鳳凰雲智」共同構成了阿里影業的數位化影視矩陣,大幅提升為優質影片保駕護航的能力,成為阿里大文娛全面協同的另一重要支點。

阿里文娛的聯動「開關」

2016年中旬,阿里宣布聯合旗下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等成立大文娛版塊,並表示阿里大文娛是阿里巴巴「雙H」戰略的其中一環,也是阿里巴巴重要的內容生產平臺。

然而,阿里大文娛的財務表現卻不盡人意。

阿里大文娛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為39.27億元,運營虧損為25.86億元,當時是所有阿里巴巴集團業務條線中虧損最嚴重的部門;第二季度,阿里大文娛總收入達到59.75億元,同比增長46%,但虧損額也達到42.9億元;第三季度,阿里大文娛營收59.4億元,虧損48.05億元,依然是阿里巴巴當季度各業務中的虧損王;第四季度,阿里大文娛運營營收64.91億元,虧損70.97億元。

合計下來,僅僅在2018這一年內,阿里影業所在的阿里大文娛合計虧損了將近214億,無疑是個「拖油瓶」。不過,面對阿里文娛嚴重的虧損,阿里巴巴對其支持力度依舊沒有削減。

那麼,阿里影業在「扶持阿里大文娛」的劇情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一方面,阿里影業的淘票票作為阿里旗下重要的票務平臺,與優酷、UC、蝦米音樂等共同構成引流抓手。另一方面,以阿里影業為首的阿里文娛生態,通過影視劇、文學作品和體育賽事轉播等形式,不斷擴充產品內容規模,驅動產品的流量增長。

在淘票票等業務的帶動下,阿里大文娛似乎有鹹魚翻身之勢。

阿里巴巴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披露,阿里文娛版塊歸屬的數字媒體與娛樂版塊,期內實現收入63.12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期的59.75億元增長6%;經調整EBITA虧損同比大幅收窄9億元,降幅達到28.7%。報告指出,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公司財務並表之後,為阿里文娛版塊收入增長提供了積極作用。

「淘票票×優酷」便是說明阿里影業聯動阿里文娛內部效果良好的最佳範例。據官方數據顯示,影片《復仇者聯盟4》在淘票票×優酷雙端的「想看」+「預約」量近600萬,預告片的雙端播放量超過3680萬,成為同類數據指標裡的行業第一。

可見,阿里影業既為阿里文娛打造出流量入口,豐富了內容生態,並不斷構建起阿里大文娛「內容—流量—內容」的生態循環。而這也意味著阿里大文娛針對電影業務開啟了全面協同的步伐。

除了阿里文娛內部的聯動之外,阿里影業與阿里電商平臺的協同效應也逐漸顯現。據阿里影業2019財報披露,綜合開發業務收入1.11億元,增長率為174%,首次實現三位數增長。通過IP營銷、衍生品開發、空間合作等生態型玩法,大文娛平臺參與、孵化的優質IP實現深度變現。

總而言之,背靠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影業正在通過大數據和生態協同的力量,不僅賦能片方和整個影視行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體驗,也逐漸喚醒「沉睡」已久的阿里文娛,讓「奶爸」阿里的「文娛夢」能夠早日落地。

影業領航,有待加持

雖然,阿里影業對阿里文娛收入有「錦上添花」的效果,也表明了阿里影業對阿里大文娛產業的地位正在逐漸增強。但是,從競爭對手以及相關的研發投入等方面來看,卻隱約透露著阿里影業對阿里大文娛驅動的乏力和無奈。

首先,淘票票與貓眼的競爭顯露疲態。經過樊路遠的不懈努力可算是讓淘票票坐擁2.9億用戶以及9500+家影院,不過其市場佔有率仍然低於競爭對手貓眼。

對比2016至2018年裡兩者的市場份額來看,淘票票僅在2017年以30.94%的佔比實現反超,接棒貓眼當第一。從那以後,淘票票一直處於追趕貓眼的狀態之中。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淘票票仍以31.5%的佔比落後於貓眼位居第二。長期奔跑猛追的淘票票,同時還兼顧著協同阿里文娛業務的流量「重擔」,淘票票業務「疲態」開始顯現在財報中。

在貓眼娛樂發布的2019年中報裡,貓眼上半年總收入19.846億元,同比增長4.7%,其經營利潤率為19.3%,淨利潤率為13%,公司整體已經實現盈利。而阿里影業的淘票票,儘管經營利潤實現良性轉變其虧損大幅收窄至10億元,可仍舊處於虧損通道中。

可以預見,長期把持中國在線票務市場主控權的貓眼娛樂,同時背靠騰訊及美團這兩大流量資源,其發展條件比淘票票更能在票務航道中佔據先機。

其次,停留「紙上談兵」的5G,亟待阿里影業投入研發。隨著5G技術的商用推廣,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投身研發,而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之一的阿里巴巴自然也不例外。

事實上,阿里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可謂一點都不手軟。根據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2016—2018這三年內,阿里巴巴分別以152億、186億、284億人民幣的研發支出蟬聯中國企業研發之首,遠超騰訊和百度,並且在逐年增加。

(圖片來源:智能攻略)

反觀影視產業,雖然背靠阿里的阿里影業擁有了諸如燈塔、鳳凰雲智、阿里魚等數位化平臺,先前阿里集團的「班長」馬雲也曾放出豪言:阿里文娛再虧10個億也不是問題。但是涉及5G技術,阿里影業目前還尚未有投入使用的具體動向。

面臨中國影視產業的蕭瑟期,樊路遠的「雙輪」戰術讓阿里影業在亂世中站穩腳跟,打開了傳統影視的「新玩法」。承載阿里「文娛夢」的阿里影業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開始,一次回歸初心的再出發。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財報:半年淨虧損1.62億元
    11月19日,香港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發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報告,由於核心的網際網路宣發業務受到新冠疫情衝擊,2020/21上半財年,阿里影業總收入約9.27億元,過往期間收入為15.01億元,同比下降38%。經營虧損約1.96億元,去年同期為3.36億元,虧損收窄約42%。
  • 阿里影業中期經營虧損同比收窄21% 營收15億元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1月27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公告,報告期內,阿里影業收入錄得15.01億元,同比下降2%;毛利潤8.98億元,同比增長1.32%;經營虧損收窄至報告期的3.36億元,同比收窄21%;歸屬於本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擴大至報告期3.90億元,同比增加210%。於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的網際網路宣傳發行業務分部於報告期內錄得收入11.8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1.72億元相若。
  • 背靠阿里大樹的阿里影業為何久久不能盈利
    2019年,阿里影業在取消票補降低成本、參與製作押中多部爆款電影後,經營虧損繼續有所收窄,按理來說在這樣的狀態下,其年度虧損也會進一步收窄,但從近日阿里影業發布的預期公告中可以看出,其淨虧程度進一步擴大。
  • 阿里影業半年營收9.3億:同比降38% 運營虧損近2億
    雷帝網 樂天 11月26日報導阿里影業日前發布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阿里影業半年營收為9.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下降約38%。同期,阿里影業的運營虧損為1.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3.36億元收窄了約
  • 阿里影業半年營收9.3億:同比降38% 運營虧損近2億
    雷帝網 樂天 11月26日報導阿里影業日前發布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阿里影業半年營收為9.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下降約38%。同期,阿里影業的運營虧損為1.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3.36億元收窄了約42%。經調整EBITA由過往期間的2.76億元虧損收窄至1.30億元,收窄1.46億元,降幅53%。
  • 阿里影業上半財年營收9.27億元同比降38%,虧損收窄至1.96億元
    藍鯨TMT頻道11月20日訊,阿里影業今日發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的中期業績,上半財年阿里影業實現營收9.27億元,同比下降38%;經營虧損1.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3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 阿里影業公布上半年財報,內容製作收入扭虧為盈
    11月19日,阿里影業公布2020/21上半年財報,在報告期內(截止9月30日)獲得9.27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下跌38%。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增長加速,實現扭虧為盈,但公司整體經營依然處於虧損當中,公司經營虧損、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EBITA)分別同比收窄42%、53%,分別虧損3.36億元和1.96億元。
  • 阿里影業財報:上半年收入9億元 內容製作扭虧為盈
    阿里影業(01060)發布2020/21上半財年業績。憑藉「內容+科技」的雙重屬性,以及和阿里生態的緊密連接,阿里影業  除了參與《1917》、《八佰》、《奪冠》等頭部作品之外,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作品《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取得5億票房收入,並以2.8億元的單日票房成績創下七夕檔紀錄。此外,「錦橙合制計劃」作品《一點就到家》在國慶檔上映,累計票房已破3億;《拆彈專家2》、《刺殺小說家》、《哪吒重生》也將陸續上映。
  • 華盛證券:推薦阿里影業、美圖公司
    原標題:《勝算在握》華盛證券:推薦阿里影業、美圖公司   阿里影業(01060
  • 戰略定力下的阿里影業(01060),或引領行業復工的「紅利釋放期」
    5月28日晚間,阿里影業發布了2020財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12個月)業績,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觀影人次減少,票務及系統商服務收入下降,導致其收入同比減少5%至28.75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虧損亦有所擴大。但對於這樣的結果,市場早有預期,業績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阿里影業股價平價收盤。
  • 阿里影業,時勢造英雄
    此外,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華夏電影發行的《綠皮書》,折桂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男配角三項重磅大獎,使阿里影業成為全球第一家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視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影業不做內容的謬論被就地正法。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阿里影業還是習慣性地把姿態放的很低。2014年迄今,當其它影視公司或同類網際網路影視公司的片單發布會聲勢浩大之時,阿里影業依然保持低調。
  • 最前線|時隔四年再發布新片單,阿里影業宣布要回歸內容
    阿里影業於11月26日在廈門舉辦了一場戰略發布會,宣布其將重回內容為王的發展路徑,發布新片單,並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動作。距離上一次阿里影業發布片單已經過去了4年。在這期間,阿里影業沒有開過任何的片單發布會。對此,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因為做的不夠好。
  • 阿里影業發布全新片單,回歸「內容為王」戰略
    阿里影業發布全新片單阿里影業近日宣布,將重回內容為王的發展路徑,推出全新的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以及在宣發領域做全新布局阿里影業還推出2.0版本的「薪火計劃」,致力於把好的青春故事與科幻故事孵化成為影視作品,繼續與重點節展創投單元和機構深入合作,同時為青年電影人提供海外交流學習的機會,輸送其作品到各大國際電影節。另外,「錦橙合制計劃」將從1.0進行到2.0版本全面升級,未來影片上映將不止於四大頭部檔期,還將拓展至情人節、清明、五一、七夕和中秋的五個中等檔期,實現頭部內容的全覆蓋。
  • 阿里影業財報:上半年收入9.27億元 內容製作扭虧為盈
    阿里影業財報:上半年收入9.27億元 內容製作扭虧為盈 站長之家(ChinaZ.com)11月20日 消息:今天,阿里影業發布了2020/21
  • TOP20電影投中12部,全年收入29億元,阿里影業再出大招
    【野火財經】5月29日專稿,阿里影業最新年報顯示,收入達到28.75億元;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EBITA)為7.22億元。如何看待阿里影業這份年報,更關鍵的是,作為阿里系大文娛重要板塊,如何看待阿里影業在過去一年布局,以及未來走向?綜合開發收入翻倍,收入結構走向合理阿里影業按照收入來源,分成三大板塊:網際網路宣傳發行、內容製作、綜合開發。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文|毒眸  張友發編輯|吳燕雨「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此前李捷已經在專訪時,向毒眸表達了重回內容牌桌的決心。而現在,阿里影業落下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 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發中報:一個賺2億一個虧2億,員工開支月均差2萬
    相比其他的醫療搜索功能,阿里健康表示要把解決「無效、虛假醫療信息」作為一個重點,通過AI技術智能過濾廣告信息,提供權威專業內容,這一塊是核心差異點。阿里影業繼續虧損,員工開支月均5萬相比阿里健康成功由虧轉盈,阿里影業何時盈利似乎還遙遙無期。
  • 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發中報:一個賺2億一個虧2億,員工開支月均差2萬
    阿里影業股票仍然低迷,截至目前僅1.02港元,在「仙股」的邊緣徘徊,市值約274億港元。阿里影業繼續虧損,員工開支月均5萬據阿里影業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阿里影業中期營收為9.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01億元大幅下降約
  • 文娛行業V型反彈 阿里影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內容+科技」 阿里影業推動數位化轉型2020年11月19日,阿里影業(01060)發布2020/21半年報顯示,在疫情對影視行業的持續影響下,阿里影業自身也成功實現從網際網路平臺升級到「內容+科技」的雙重屬性運營,成功實現業務的多元發展,最終實現營收9.27億元,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實現扭虧為盈;公司經營虧損、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
  • 《1917》斬奧斯卡三項大獎,能助漲阿里影業幾分?
    阿里影業(01060-HK)早盤低開,後因聯合出品的影片《1917》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佳音傳來,阿里影業股價快速上揚,截止收盤報漲4.35%,在當前弱勢市場中備受矚目。阿里影業的官方微博隨後趁熱打鐵「一鏡到底,直面殘酷戰爭!兩名平凡士兵,8小時捨身拯救1600人,勇敢堅持才有希望,期待不用太久,我們影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