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業V型反彈 阿里影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2020-12-15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GPLP(ID:gplpcn)作者: 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近日,普華永道發布《2020至2024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顯示,2020年成為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的分水嶺,預計2020年的行業總收入約為3310億美元,同比下滑2.8%。預計2020年後,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將出現V型反彈,2020-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2%,高於全球的5.1%。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娛樂及媒體行業合伙人莫斌表示:「疫情對消費者的生活產生了各種影響,加速了消費者行為從傳統模式向數字模式轉變,也促使娛樂及媒體企業開闢新的商業模式以迎合消費者行為的轉變,開拓收入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的文娛行業自從2015年以來,二次元、直播、短視頻剛開始顯露生命力,整個文娛行業十分繁榮、遊戲、影視、音樂、動漫以及衍生品等領域均開始全面發力,與此同時,在文娛內容更加多樣化的同時,伴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費更替、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和產業政策的大力度扶持,四大利好因素成為支撐中國文娛產業迅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中國的文娛及傳媒行業也開始突破萬億規模,如果沒有疫情這個突然事件,預計到2021年中國文娛及媒體產業規模將突破2萬億。

在這個背景下,作為中國文娛行業的代表企業,阿里影業在順應中國文娛行業發展的同時還推動了整個行業向數位化轉型,成為中國數字文娛的典型代表。

「內容+科技」 阿里影業推動數位化轉型

2020年11月19日,阿里影業(01060)發布2020/21半年報顯示,在疫情對影視行業的持續影響下,阿里影業自身也成功實現從網際網路平臺升級到「內容+科技」的雙重屬性運營,成功實現業務的多元發展,最終實現營收9.27億元,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實現扭虧為盈;公司經營虧損、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EBITA)分別同比收窄42%、53%。

可以說,阿里影業不斷在疫情當中開展創新模式,這為其帶來了新的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在疫情當中,阿里影業不斷發揮科技優勢,通過對平臺和產品的布局來對抗環境風險。比如,淘票票推出了「快看」短視頻功能,這使其內容滲透率、購票轉化率都得到提升;

此外,燈塔還上線了「數位化宣發工作檯」,將「衝擊播」業務建成了後疫情時期成為了電影宣發的標配——數據顯示,在數字宣發的背景下,燈塔自成立以來,已經累計服務了國內88%的院線電影、合作影片票房達到600億+;在網際網路宣發板塊,阿里影業除了參與《1917》、《八佰》、《奪冠》等頭部作品之外,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作品《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也取得超5億票房收入,並以2.8億元的單日票房成績創下七夕檔紀錄,在文娛行業引發了轟動。

與此同時,阿里影業能夠在內容領域實現扭虧為盈,這是因為阿里影業在劇集製作業務上的布局,開始進入集中產出階段,比如,阿里影業出品的《我憑本事單身》開播後連續3天拿下網劇熱度榜冠軍,日均話題播放量超1億條。

在阿里影業的創新業務當中,以阿里魚為典型案例的綜合開發業務也為阿里影業貢獻了上億營收——資料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阿里魚聯動超過200個IP,為近2000個商家、2200萬消費者提供授權與電商服務,產生或關聯GMV超44億元。

在此背景下,阿里影業表示,還將加大對阿里魚與創新業務的投入,通過建立為內容宣發服務的新媒體矩陣進而提升產業數位化能力,未來,阿里影業將加強與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其他產品矩陣之間的連接。

可以說,阿里影業真實演繹了數字文娛的探索及發展。

文娛行業反彈 阿里影業未來可期

據普華永道發布的《 2020至2024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國摘要(簡稱「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電影收入同比大幅下跌78.1%至約22.6億美元,觀影人次也將從2019年的18億驟減至4億。預計2020年至2024年,中國電影收入將以37.8%的複合年增長率快速反彈,不過要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仍然需要較長時間。

2020年10月15日,中國內地市場就以累計129.5億元的票房成績超越北美市場,成為今年全球累計票房最高的單一市場。國內電影行業的復甦,剛剛開始。

今年以來,阿里影業「錦橙合制計劃」新作《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第一時間宣布定檔七夕,成為七夕檔影史票房冠軍;與華誼兄弟聯合出品的《八佰》票房已超31億,位列年度上映新片票房第一、中國電影歷史總票房第九。這些成績,釋放了諸多積極訊號,成為了復工後行業的強心劑。

另外,復工以來,阿里影業從技術、產品、宣發等多方面投入,全力支持行業復甦,力圖用科技手段消除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鳳凰雲智開發的一鍵設置隔離售票的功能,在復工後第一時間即投入使用;燈塔「衝擊播」不僅以售票形式實現用戶轉化,也為電影帶來了超出以往的營銷價值。

阿里影業以出品方身份推出的由劉德華監製的《拆彈專家2》、由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說家》以及與追光動畫打造的《哪吒重生》等影片接下來將陸續和觀眾見面。

伴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在2020年下半年趨於穩定,這讓文娛產業在強勢復甦的基礎之上呈現新的風向,整個行業隨著大眾心理與輿論的改變,開始了對好內容、新內容的持續追求, 種種跡象表明,在文娛行業逐步恢復到正常軌跡的過程當中,阿里影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戰略定力下的阿里影業(01060),或引領行業復工的「紅利釋放期」
    業務比例的變化,意味著阿里影業對產業鏈中部分環節的依賴降低,全產業鏈的布局有望分散經營風險,且能從產業鏈中創造新的業績增量。從分部業績(各分部業務經分配若干銷售及市場費用後產生的毛利潤)來看,阿里影業在2020財年的盈利能力明顯增強,三大業務的總分部業績約為5.85億元,同比增長150%。
  • 阿里影業,時勢造英雄
    現在是中國影視行業最壞的時代沒錯,但機遇也往往藏在調整期,行業終有一天會迎來觸底反彈。對於企業而言,在這樣的特殊時候找準切入口,一劑猛藥灌下,或許會迎來屬於個體的黃金時代。此時此刻,打法顯得尤為重要。這個時候,阿里影業選擇注入資本,加強「連結」,是提振行業士氣的一劑強心針。而這樣的決策,除了出於帶動行業發展的責任心,更在於阿里影業對優質內容的渴望與堅持。相較於張強注重產業鏈貫通,俞永福側重「水電煤」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掌舵人樊路遠,更加明白優質內容之於平臺的重要性。作為影視網際網路公司,只有對內容的掌控能力爐火純青,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穩。
  • 揮之不去的虧損,阿里影業再出發
    龐大的用戶群體為影片宣發、內容合作等方面提供了用戶數據作策略參考,不僅讓淘票票成為了各大國內外電影片方宣發合作的優選,同時也使得淘票票完成從工具型到決策型平臺的轉變。淘票票逐步上位後,作為網際網路影視新勢力的阿里影業也從中窺見:通過進行大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優質內容的影響力。
  • 五年三步走,阿里影業後疫情時代將布局何方?
    作為今年開幕式論壇上唯二的兩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會後接受了數娛夢工廠記者的專訪,從行業和自身發展的視角對疫情下的中國電影公司、電影宣發、和電影產業生態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 阿里持續投入文娛,「細火慢燉」的卡位戰
    但阿里文娛真的沒有做對什麼嗎?其實,阿里在文娛投入非常巨大,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多,2016年剛成立的大文娛,涵蓋了視頻、電影、音樂、演出、遊戲、體育、文學等多個領域。後來一些業務順勢調整、各自成長,目前主要業務是視頻和電影演出業務,主要擁有優酷、阿里影業和大麥等。
  • 阿里文娛「大」錯了?
    俞永福時代的阿里大文娛旗下業務一度包括合一集團(優酷土豆)、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等,陣容龐大。,事實上,阿里文娛的核心業務——長視頻行業——整體陷入了看不到希望的泥沼之中,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行業前二謀求合併就是證明。
  • 阿里影業的新「雙線邏輯」:科技鋪軌,「內容」賽道提速
    復盤阿里影業的發展來看,在2018年提出「優質內容+新基礎設施」雙輪驅動戰略以來,阿里影業內部事實上已明確了「內容為王」的地位。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極大,阿里影業的電影投資策略此時得到更多驗證,在行業資源進一步向頭部公司集中化的趨勢下,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間窗口的到來。
  • 阿里影業的新「雙線邏輯」:科技鋪軌,「內容」賽道提速
    復盤阿里影業的發展來看,在2018年提出「優質內容+新基礎設施」雙輪驅動戰略以來,阿里影業內部事實上已明確了「內容為王」的地位。 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市場不確定性風險極大,阿里影業的電影投資策略此時得到更多驗證,在行業資源進一步向頭部公司集中化的趨勢下,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間窗口的到來。
  • 阿里文學CEO宇乾:作者籤約阿里文學其實是籤約大文娛生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9日訊 1月18日下午,在首屆阿里文學行業生態峰會上,阿里文學宣布籤下酒徒、何常在、墨熊、風行烈、安思源等知名作家。會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FO、阿里文學CEO宇乾表示:阿里文學的作者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籤約阿里文學,其實是籤約阿里巴巴大文娛,籤約整個阿里巴巴的文化娛樂產業生態。  阿里文學大神籤約儀式經過20年的發展,網絡文學進入了以IP為核心的聯動時代,閱讀成為多觸點的IP消費。
  • 阿里放棄大文娛開始倒計時,happiness不再?
    從2014年,阿里陸續在文學、音樂、遊戲、影業、視頻和體育業務上重金收購、布局。阿里巴巴集團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直接管理8個具體業務部門: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
  • 阿里文娛聯手北京文投,開啟5年全面合作
    8月26日,阿里文娛與北京文投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在電影演出領域的投資、宣發、影院和票務等層面展開全面合作,將雙方在內容、平臺方面的優勢資源充分結合,共同面向市場推出更多優質文娛作品。
  • 基礎設施之上,阿里文娛開始構築電影內容的上層建築
    對電影行業來說,這樣的反差也像是這一年間的歷程——從疫情帶來的至暗和寒冷到復工後《八佰》一炮而響、國產大片接力爆發,內地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還即將迎來史上最強的一屆春節檔,寒冬將過,曙光已現。11月26日,阿里文娛電影在廈門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有點意思」的內容戰略發布會。
  • 阿里文娛聯手北京文投打造電影演出業務陣線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8月26日,阿里文娛與北京文投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在電影演出領域的投資、宣發、影院和票務等層面展開全面合作,將雙方在內容、平臺方面的優勢資源充分結合,共同面向市場推出更多優質文娛作品。
  • 阿里文娛傾力打造「蔥圈兒「文娛年輕人養成公益平臺
    2020年9月,阿里文娛傾力打造的文娛年輕人養成公益平臺「蔥圈兒「正式上線微信小程序,作為聯合內容行業專家共同打造的年輕內容創作者養成平臺,蔥圈兒希望能夠為文娛行業年輕從業者提供更多成長和發展機會,通過實踐與專業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學生在校期間提前了解行業,洞察行業,接觸真實的業務場景,通過實踐演練幫助同學成為更符合市場要求的創作者。
  • 背靠阿里大樹的阿里影業為何久久不能盈利
    於是,2016年12月阿里影業開始了第一次換帥,張強轉任聯席總裁,由阿里影業董事長俞永福兼任CEO。兼任CEO後,俞永福立刻開始了對阿里影業的調整,在他不到一年的任期內,曾多次對外表示,阿里影業不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公司,而是要將阿里影業打造為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的服務平臺。但就在俞永福為阿里影業制定的發展路徑還未步入正軌時,阿里影業的第二次換帥已經來臨。
  • 接替邵曉鋒: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服務於阿里影業兩年多來,憑藉其令人信服的領導力以及對網際網路的深度理解,邵曉鋒幫助阿里影業實現了從傳統的影視製作公司,到基於網際網路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的飛躍式轉型。在此期間,邵曉鋒主導了阿里影業對粵科軟體、博納影業、大地院線以及史匹柏旗下的Amblin Partners等產業鏈公司的併購或戰略入股。這也是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業務板塊整合持續深入的最新舉措。
  • 阿里文娛提質增投 科技釋放全鏈路 創造多元商業機會
    文/李傑 後疫情時代的阿里文娛,再度藉助資源優勢和資本優勢全面發力,在影視作品領域全面落地內容+科技釋放影視IP價值的同時,還縱橫拓展,全面展開投資、製作、宣發等領域的戰略升級,同打造&34;。發力內容和強強聯合製作戰隊的同時,阿里文娛還同時在投資、宣發、影院和票務等層面持續的縱橫擴容,繼與亭東影業、華誼兄弟、博納影業等影視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之後,阿里文娛又聯手北京文投。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在2016年時,他們曾嘗試用大IP和流量明星吸引年輕消費者,現在阿里影業的計劃則是為年輕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內容消費。在網際網路入局數年後,電影的生產邏輯一直沒有被顛覆。將概念落實為產業細節,並突破電影行業的慣性,是橫亙在阿里影業面前的問題。但改變是行業需要的,即使沒有經歷線下停擺,增長放緩的電影業也需要思考吸引新增用戶、處理院網關係和對抗不確定性。
  • 樂視影業確認改名"新樂視文娛" 未來主打影視劇IP
    11月19日晚間,樂視影業CEO張昭向包括網易財經在內的媒體確認,樂視影業擬將改名「新樂視文娛」,目前正在辦理工商登記手續。「也是不得已為之,總要有個選擇,一個強調新,一個強調文娛,希望是浴火重生,所以保留了樂視兩個字」,張昭對更名作出如上解釋。從「影視公司」改名為「娛樂公司」,張昭直言與戰略投資者融創強調大文娛的場景有關,並就此與孫宏斌達成了共識。
  • 騰訊影業與阿里影業大規模主控電影項目時機已到?
    無論是當年的索尼,還是近年奈飛、亞馬遜,在文娛行業布局到一定階段後,都走向了大規模主控影視項目之路。對阿里影業而言,在構建了影視產業的「新基建」體系之後,只有主控優質內容,才能真正掌控文娛產業「新動能」,實現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