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始的車險改革,我們能得到什麼?

2020-12-20 騰訊網

前兩天的一條新聞,也許有些朋友已經注意到了,那就是銀監會公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

簡單的講, 就是今後咱們的車險條款和費用都要變了。

大家最關心的肯定就是改完之後,同樣的賠付額度,費用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呢?同樣保費、保險的範圍是變多還是變少了呢?

今天咱們就聊聊,以後咱們買的車險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目前,中國私家車保有量在2億多臺,與此同時,在這兩年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每年還是有2000多萬輛新車的銷售數字,所以車險是名副其實的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大市場。

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購買車險的時候,能叫得出名字的保險公司也就是那麼幾家,像是人保,平安和太平洋。也有的消費者也知道一些小保險公司的存在,但是如果保費相差無幾,誰又願意去買小保險公司呢?反過來說,保險這個行業玩的就是概率,投保的基數越大,保險公司的風險就越低,利潤就越高。那些基盤客戶非常小的不知名保險公司,再用價格跟大保險公司去競爭,風險大,利潤少,所以被淘汰是早晚的事兒。

因為車險這個行業漸漸地成了寡頭壟斷的環境,這也算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另外,中國老百姓接觸私家車的時間並不久,車險行業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才開始跟國際接軌。

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才1600多萬輛,私家車才300多萬輛,大多數老百姓對汽車理解,都是企業和政府用車,直到2003年非典之後,中國的私家車市場才開始爆發式增長。

我自己的第一臺車,就是2006年大學畢業的時候買的,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買二手奧拓時候的心情,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車買得起用不起,一是怕維修費用太高,二是怕每年的保費太高。

我曾經想過只買交強險,但是老爸堅決不同意,因為他開了幾十年摩託車,知道參與交通的風險性有多大,更何況那時候的我還是個新手。

大家都清楚,一臺車買回來,每年三大費用是逃不掉的——保養保險加油

我去年買了臺電動車,大幅降低了保養和加油兩項費用,每個月充電就幾十塊錢,1萬公裡一次保養,一次就2、3百元,保養和加油的費用一降低,我忽然就感覺到這保險費用就太貴了。

今年續保,我的威馬EX5保費是4111元,而家裡另一輛奔馳C的保費是3975元,兩臺車的保險內容完全一致,都是車損,三責150萬和不計免賠。

也許有人會說,你奔馳都已經5年車齡了,威馬才1年。

的確,5年的奔馳折舊後的價格,保單上顯示是178942元,其實跟威馬EX5的新車價差不多。那麼,大家猜猜我威馬EX5這款車,1年後保單上折舊價格會是多少,這臺車我當年落地花了將近20萬,現在二手車市場估計9萬都沒人收。

但是,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我的威馬EX5續保費用中,車損險的保額是206294元

是不是有人不理解,這臺威馬EX5二手車連9萬塊都不一定有人要,為什麼保費這麼高,而且你說新車價也就才17萬多啊,怎麼保額是20多萬呢?

這裡解釋一下。

首先,新車價17萬多是補貼後的價格,但是保險公司是按補貼前來定價,所以我這臺威馬EX5新車第一年車損險保額是222300元。也就是說,按照保險公司的邏輯,我這車一年也就貶值了2萬不到。

大家覺得這合理嗎?

當然,如果這臺車要是全損的話,保險公司理應也得賠我這麼多錢,這並沒有啥毛病,如果保險公司真用9萬的估值來給我承保的話,可能車輛全損之後,這點兒錢換塊電池都不夠。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現如今,車輛的主被動安全越來越先進,就拿我這兩臺車舉例,車上的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盲區檢測等等這些個功能,已經數不清幫我避免了多少次碰擦和事故。

而且,隨著私家車的普及,新手司機的增速也在放緩,事故率也在大幅下降,再加上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度發達,老百姓通過國內外的視頻和圖文內容,了解到自己與文明駕駛的差距有多大,任何文明都是在富足之後產生的。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迫切需要修改目前的車險相關內容,緊跟時事變化。

大家都知道,新車上路交強險是必須要買的,但是交強險的賠付額度相當有限。

有限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是交強險的總責任限額非常低,總共是12.2萬,分別是: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萬,醫療費用賠付限額1萬,財產損失賠付限額2000元,這次改革意見給出的方案是提高了責任總額20萬,死亡傷殘從11萬提高到18萬,醫療費用從1萬提高到1.8萬,但是財產損失沒有變,還是2000元。

這三個保險項目分別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呢?

簡單的講,如果一輛車只有交強險的話,撞死了人保險公司只承擔賠付11萬的上限,現在可以提高到18萬。如果撞傷了人,原來可以報銷看病的費用1萬元,現在是1.8萬。如果沒有只是賠付修車費用,原來對方修車費用中的2000元,交強險可以賠給對方,現在沒有變化還是2000元。

除此之外,交強險對於無責方也有一定的賠償,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因為這個賠償額度非常低。

我曾經的奧拓有一年只買了交強險,在路上蹭到別人的車,賠付對方的修車費用上限是2000元,但是對我自己的修車賠償只有100元,交強險無責賠償限額之前是12100元,現在改革意見是調整為19900元,傷亡賠償從11000元上調到18000元,醫療費用從1100元上調到1800元,財產損失100元沒有調整。

理論上講,如果交強險真的這樣提高責任限額,那肯定是對車主有利的。

但是,這次改革沒有說明價格是否會調整,如果價格不變的前提下,那絕對是良心定價了,但如果價格也隨之上漲,我估計大家就要怨聲載道了。

因為交強險是必買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其次,就是大家最關心的三責險。

大家都知道生命無價,但是真的遇到傷亡事故,賠償過程中肯定要對死亡的人員定一個賠償標準,到今天為止基本規則還是沒變。

每一年,工資和社保標準都在提高,而且生活質量也在提高,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生命越來越重要,因此,當發生事故的時候,往往雙方對於傷亡賠償的心理預期都不一樣。

不知道大家目前車輛的三責險買了多少萬,從我銷售新車這麼10幾年來看,以前最常見的是購買30萬的三責,之後逐年提高,現在購買100萬三責的人都擔心不夠用,購買150萬甚至200萬、300萬三責險的都大有人在。

因此,這次改革意見從之前的5-500萬,提高到了10-1000萬元

大家也知道,三責險不僅是賠付人傷,包括在路面上不小心撞到了豪車,如果沒有三責險保駕護航,很可能有讓有責方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僅如此,這次改革意見還主張把商業險主險保障責任擴大,特別是「車損險」。

改革意見要求在現有保險責任基礎上,再增加7個方面的保險責任,包括:機動車全車盜搶、玻璃單獨破損、自然、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指定修理廠、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

我相信老司機應該對這些保險內容都不陌生,以前就有,為什麼現在叫新增呢?

這裡要再強調一下,改革意見是把這些內容放在「車損險」裡,也就是說,你只要買了車損險,以上7項保險內容就不需要再額外購買了

大家也別急著拍手叫好,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還是那句話,目前沒有對定價有指導意見,所以我覺得羊毛出在羊身上,今後車損險的費用應該會有上調。

我們再看這七個險種。

首先是盜搶,全國各地的治安情況有所差別,發生盜搶的概率大不一樣,並且每個人的用車情況不同,有的上下班代步,都是固定的收費停車場,有的是跑公務,經常變化停車位置。而且不同車型被盜的難度,以及盜竊之後的轉手率不同,風險也不一樣。

但是,盜搶險目前都是一刀切,基本就是按車輛價值來統一計算,費用很高。

對於保險公司來講,一旦出現盜搶,車主就是全額損失,要按全損來賠付,不僅如此,有些客戶盜搶險是必買的,比如部分貸款購車的合同裡會強制要求購買盜搶險,且受益人是銀行。

玻璃單獨破損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玻璃險。

這個不用解釋大家也知道,玻璃是特殊零件,受到外力撞擊破損的概率極高,所以保險公司一般都是單獨拎出來,有需要你就額外投保。

我自己的車剛買回來不到一個月,就被小石子擊碎了前擋風玻璃,還好只是一個小坑窪,沒有太大的裂痕,所以我選擇花幾百塊錢做了玻璃修補,至今用的還挺好。

當年如果我有玻璃險,肯定毫不猶豫就更換玻璃了。

自燃險,也是遇到基本就全損了。

很多人買新車的時候基本不會考慮購買這個保險,但是遇到的時候非常扯皮,4s店說可能是車主私自改裝,或者保養使用不當,車主說是產品有問題,目前第三方鑑定機構也不完善,打官司都難。

最後,大多是主機廠和店裡象徵性賠償一點,雙方和解了事。

如果自燃險能夠涵蓋在車損裡,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涵蓋這個保險,車損險不漲價估計難,除非保險公司賠償之後,再去舉證找主機廠追償,這樣就是他們公對公的事兒了,咱們老百姓拿到錢去買新車就可以了。

再一個就是發動機涉水。

我自己的車就涉水過,但是比較幸運的是,只淹了地板,發動機沒有進水。

曾經我在奧迪的時候,一個大哥買了臺Q7,出去玩的時候,他朋友不承認Q7是越野車,這位大哥跟他爭執,朋友說你要是越野車,就從這個河裡衝過去,結果大哥一腳油門就往河裡衝,導致發動機進水,最後自費修了40多萬,修好之後,又虧了幾十萬給賣了。

這裡大家要注意,這個險種只是涉水之後的賠償,發動機涉水並不代表車輛進水之後二次點火等人為造成的損失

還有不計免賠險。

簡單來講,就是不管這起事故你和對方的責任是幾比幾,反正只要發生事故了,就按損失的多少來全額賠償。

這個是必買的項目,所以這次改革主張直接列入「車損險」裡,其實三責險也應該直接加入不計免賠,大家看看保單就知道了,只要有商業險的人肯定都買了這個項目。

然後就是指定修理廠。

大家知道,車輛維修是在4s店還是在外面修理廠,價格差別是比較大的。

這主要是兩塊費用,一是原廠還是副廠配件,二是工時費用。

關鍵問題是,4s店就一定全用原廠件了嗎?修理廠就一定用副廠件嗎?

時代在變,外面的修理廠有的反而非常正規,4s店由於經營壓力,反而暗箱操作的事屢見不鮮,所以指定修理廠加入在「車損險」裡,不出意外,後期保險公司會利用這個條款指定專修,然後控制配件渠道和調控維修價格。

最後就是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

這也是今年我遇到過的一個情況,我續保的時候,朋友跟我說人保最近搞活動,買150萬的三責,如果再加個座位險,公司就送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

這個保險其實也就40多塊錢,主要是用在停車的時候被人撞了,無法找到第三方的前提下,保險公司直接全額賠付,如果沒有這個保險,保險公司免責30%,這40塊錢看起來性價比挺高,但是基本上不會有人想到買。

這次改革,還提及了主張保險公司開發一些新的附加險。

比如「車輪單獨損失險」,大家知道輪轂、輪胎單獨受損,保險公司都不賠,除非發大面積生車輛損失的時候,包含了輪轂輪胎,才會相應的做一些賠償。

類似這樣的還有後視鏡,保險公司一般也不賠,其實也可以單獨投保。

還有就是一些改裝件,之前有「新增設備險」,可以用改裝發票來投保,但是後來很多保險公司都不願意承保這個項目,因為價格太混亂,不好統一定價。

還有醫保外用藥責任險,這個想法挺好,我相信只要出了這個保險,投保的概率應該會非常高,這樣人傷住院就不用管用什麼藥了,反正都報銷。

這次改革意見,還要求無賠款優待係數要調整,賠付記錄從1年調整到3年,如果這個要是實行起來,那肯定是利好消息,因為對於一直不出險的消費者,保費會降低非常多。而且,偶然出一次險,第二年保費上調幅度下降,也可以讓大家不用糾結出一次事故,到底要不要去走保險的問題了。

還有一些這次改革的意見,其實針對行業內的相關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比較難理解,我儘量簡單的解釋一下。

比如,完善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建立每2~3年調整一次的商業險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的常態化機制,說人話就是車子越來越安全,駕駛員越來越老練,交通環境也在變,所以2~3年必須要調整一次保費,就跟油價聯動機制一樣。

還有,改革意見要求合理下調附加費用率。

大家其實都知道保險是有返點的,現如今續保的客戶,有幾個沒拿過返點的?小的保險公司返利能達到40%多,甚至50%多,非常的誇張。而大保險公司的返利會少一些,20%~30%是常態。

曾經保險公司直營的電話車險,最後不了了之,為什麼呢?

因為中間的代理利益關係複雜,電話車險一做大,代理就全歇菜,但是沒有代理也不行。

所以,今後保險返利的費用應該會越來越少,反過來說,車險系統裡的報價應該就會降低很多。

還有一個改革意見是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

至今為止,保險公司對於每個項目的定價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所以無論你是在人保、平安還是太平洋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你只要投保相同的險種,比如車損、三責100萬和不計免賠,系統裡報出來的價格幾乎都一樣。

現在指導意見是可以自主定價,係數範圍在0.6~1.35,第二階段就是完全放開,那就是完全自由競爭了。

總結來講,我對於這次車險改革意見的理解就是四個字「三敢兩新」——敢賠,敢降,敢給,新產品,新渠道。

從交強險和商業險的賠付額度提升、賠付內容增加,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改革意見的根本宗旨,是讓路上跑的每臺車都儘可能的保險完善一些,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又要做到讓消費者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所以就要讓保費下調。

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中介費用的擠壓,還有同業之間的自由競爭,以及無賠款優待係數,然後就是保險公司給出的各類附加服務。

現如今,保險公司的存在感比較低,不到賠錢的時候沒人想到它,但是今後到了白熱化競爭的程度,什麼免費代檢、代價、救援、洗車、上門檢測等等增值服務,肯定都會到來。

正是因為沒有太大的競爭,才導致車險公司沒有興趣開發更多的新產品來刺激消費,今後競爭加劇,各類車險新產品也會層出不窮,大家也可以按需投保。

而現在移動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背景之下,身邊還是有很多人想要續保不知道找誰合適,一會兒4s店打來電話詢問是否要續保,一會兒陌生的代理公司也打來電話,車主都不放心。

今後,如果利用線上多元化的渠道,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價格透明化,那肯定也是件大好事,而且,這個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BAT哪家公司不是垂涎欲滴啊。

這次銀監會公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只是車險改革的序幕而已。

總體來講,這次的意見就相當於高考前老師劃了一下考試範圍,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超綱,沒什麼能力的同學就在這個範圍內調整即可。

所以,今後保費如何變化,保險內容如何調整還是有待觀察的,但無論怎樣,我覺得一句話送給大家肯定是有用的,那就是開開心心出門,安安全全開車比什麼都重要。

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聊聊自己買新車保險,或者續保時候遇到的趣事兒,還有保險理賠的過程中,有哪些吐槽或者值得分享的故事。

*圖片源自網絡

買車賣車,有問題加微信聊

相關焦點

  • 車險綜合改革 對開貨車的我們影響多大?
    升級,自動升級保障▎商業險篇降價、增保、提質是此次改革重要口號,到底哪些改變能夠讓我們廣大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得到實惠呢合法改裝買新增,事故來襲我不愁8、買了車上貨物險,是不是出什麼事故都能賠償?其實這個醫保與非醫保用藥不是我們普通百姓能決定醫院用與不用,所以在保險公司加扣少則5%多則20%甚至更多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無奈。新條款下的附加醫保外醫療費用責任險,也算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矛盾,正常情況下,購買此險種後,再也不用擔心非醫保扣款了。
  • 中華車險怎麼樣解讀車險改革
    中華車險怎麼樣解讀車險改革帶來的好處?車險綜合改革滿月後,監管部門展示的一組監測數據顯示,消費者的車險保費支出明顯下降,車均保費由3700元下降至2700元,平均降幅為27%。90%的消費者車險保費下降,其中保費下降幅度超過30%的消費者比例達到近70%。
  • 車險改革,交強險有哪些發生新變化
    車險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保險之一,也是有車一族必須要買的產品。經過之前的車險改革,現行車險為統一的綜合商業險,所有保險公司使用統一的保險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
  • 車險改革,別只看保費,注意這點更實惠!
    前不久,有個同事讓朋友介紹了個熟人買車險。車損險、100萬三者險、不計免賠、無法找到第三方、強險,報價4056元。這個價格讓他有點猶豫,轉而聽了我們的建議,在平安好車主諮詢,得到的報價,足足了少400多元。朋友不禁感嘆:「同樣的保障,為啥相差如此之大?」「這些年,我們到底交了多少『熟人稅』?」
  • 中華車險重新解讀車險改革的益處
    中華車險重新解讀車險改革的益處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23 11:04:36 中華車險重新解讀車險改革的益處,改革後,第三者責任險賠償計算方式有哪些變化?
  • 車險改革9月19日正式實施,你將得到哪些福利
    我國車險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19年,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的63%。但同時,車險領域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百姓日益增長的車險保障需要與車險供給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 改革施行兩月 車險平均降費25%
    」局面車險綜合改革自9月19日施行已經兩月餘,銀保監會近日表示,改革實施以來,指向的「降價、增保」目標效果顯著,出現保費價格下降、手續費率下降「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上升、商車險投保率上升「雙升」的新局面,市場亂象得到明顯治理。
  • 車險綜合改革,對開貨車的我們影響有多大?
    前言 最近九月最火熱的一個話題恐怕就是車險綜合改革了,面對網上紛繁複雜的信息,魚龍混雜,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哪些改變與我們貨車司機息息相關,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
  • 車險綜合改革落地 眾安以科技賦能網際網路車險
    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已滿一月,險企紛紛根據新規要求提升完善自身的保險服務,讓許多消費者都明顯感受到:車險保障更加完善、價格也更加合理。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在新規啟動的第一時間上線眾安新車險,以科技賦能網際網路車險提供貫穿用戶整個用車生命周期的保險解決方案。
  • 中華車險怎麼樣解讀車險改革的要點
    中華車險怎麼樣解讀車險改革的要點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1 15:44:37 車險改革是保險行業的一件大事
  • 新車險改革,車險險種怎麼選?
    保障更全面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適合什麼車險險種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車險組合套餐對號入座哦!勉強湊合型:純粹交強險配置交強險作為賠償第三方的強制險種,相比改革前,賠償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責狀態下,交強險最高賠付高達20萬。對於不常開車,或者車技嫻熟的司機,可以選擇購買交強險。
  • 車險新規2020年車險改革倒計時 對2.6億車主有何影響?
    車險新規2020年車險改革倒計時,對2.6億車主有何影響?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意見》要點如下:
  • 關注車險改革
    (以下文章來源於人民日報)       近日,北京、河北、大連、寧波等18個保監局所轄地區作為第三批試點地區,也陸續開啟新舊車險條款費率「切換」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試點後,我國商業車險改革試點正式推向全國。
  • 中華車險車險改革要點整理
    中華車險:保險期間內,累計賠款金額達到車輪單獨損失險保險金額,保險責任終止。它的保額不是自動恢復的哦!車輪單獨被盜保險公司是否賠付?中華車險:未發生全車盜搶,僅車輪單獨被盜不能賠付。投保了絕對免賠率特約險,如何進行賠償計算?
  • 中華車險為客戶解讀車險改革
    中華車險為客戶解讀車險改革,讓用戶省時、省心、省力又省錢的體驗到車險改革的變化帶來的好處。
  • 車險改革到來,寧鄉車主的保費到底降了還是漲了?
    「19日之後買車險,真的便宜了嗎」……9月19日,歷時數年之久的車險改革終於正式落地了,大變局之下,保險公司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忙系統切換、推出新車險的同時,車險消費者的疑慮也多了起來,真的是更便宜了嗎?社交軟體上,記者看到不少類似上述疑問。
  • 車險綜合改革後 保費真的降了嗎
    今年9月19日,以「降價、增保、提質」為目標的車險綜合改革在省會正式實施。這一政策實施即將「百天」,市場反應如何?眼下,又到了續保高峰期,車險綜合改革後是否真的實現了保費、手續費率「雙降」?,最先得到實惠的群體是需要進入續保程序的車主,絕大多數人的感受是,車險保費便宜了。
  • 車險綜合改革倒計時!一次徹底的「撥亂反正」
    銀保監會下發《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宣布將於9月19日正式啟動車險綜合改革——這意味著距離改革啟動僅僅只剩15天時間。商業車險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新一輪商車費改,最終又演變成了商業車險、交強險一起改的、全面徹底的「車險綜合改革」。銀保監會此次推動車險綜合改革的意志是非常清晰且堅定的,堅決摒棄了以往改革中,既想最大程度維護消費者利益,又想維持行業保費收入穩步增長的「多元目標」,明確將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標,為此,甚至不惜犧牲車險市場規模。
  • 車險改革 你的保費降還是升?
    車險綜合改革已運行了近兩個月,依照國家銀保監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此次車險改革可以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作為車主的你,是否感受到車險市場的變化,你的保費是降還是升?
  • 險企車險保費收入下滑 車險綜合改革帶來實惠也帶來陣痛
    約90%客戶年繳保費下降,險企車險保費收入下滑——車險綜合改革帶來實惠也帶來陣痛本報記者 江 帆新車險綜合改革從9月份實施至今不到三個月,但成效已經開始顯現。公開數據顯示,約90%的客戶年繳保費下降,車均保費由3700元/輛下降至2700元/輛,其中保費下降幅度超過30%的客戶達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