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0年 | 三生萬物,深圳智慧城市背後是一個生態圈

2020-08-29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讀特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巧合的是,智能社會以三個萬物為特徵: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

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走在了世界前列。植根深圳的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牽引和助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人講究三人為眾,眾志成城。「獨行快,眾行遠」,深圳的智慧城市背後更是一個「眾志成城」的智慧生態圈,華為與眾多合作夥伴、市場玩家,做強產業,共生在蓬勃發展的深圳數字經濟領域。

深智城的生態使命:亦甲方亦夥伴

深圳的未來是政府、企業、個人各方力量共創的智慧深圳。發展智慧產業,推動政企的智能升級,繁榮智慧生態將是全場景智慧深圳建設的關鍵舉措。

2019年8月8日,是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時刻。在深圳全面推動以5G為代表的ICT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標杆市的大背景下,在這一天,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智城」)正式揭牌。深圳市國資委整合市屬國企資源,全資設立智慧城市集團,統籌指導推進市屬國企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助推區域性(深圳)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作為市屬國資智慧城市科技發展平臺和綜合運營服務平臺,為智慧城市而生的深智城,與生俱來的一個使命就是構建智慧城市合作夥伴生態圈。

成立不久,深智城就與深圳廣電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整合各自在智慧城市大平臺、大數據、物聯網及雲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5G試點牌照、有線電視技術、網絡傳輸的優勢,以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合作方向,開展國資國企數位化改革、智慧城市建設。

過去幾年,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為與深圳各級政府在鯤鵬、昇騰、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諸多基礎產業領域開展了全面的合作,共建創新中心,共同打造智慧產業的生態,從而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五大未來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與加速度。

今年4月8日,深智城在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舉行了國資國企雲、鯤鵬生態及數據中心項目的集中簽約,深智城全資企業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深智城大數據公司」)同日揭牌。當日籤約的項目總投資共計31.5億元,首期投資共計3.5億元。

在國資國企雲項目,由聯通攜手華為、騰訊中標承建,目前已基本完成前期建設;二期擬建設基於ARM、X86架構的多個資源池,以滿足國資國企對國產自主、安全、可靠的專有雲資源的需求,計劃於2020年完成相關建設工作。

據悉,通過深智城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建設和管理,將推動承擔全市70%以上城市公共服務的各市屬國企的數位化轉型,讓整個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近一年來,深圳智慧國資國企建設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在「網、雲、腦、數」全面鋪開,從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層層推進。作為「城市運營商」,華為是深智城的供應商。而當深智城與華為共同為市屬國資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和服務時,深智城對於華為,亦甲方亦夥伴。

智慧城市生態華為不做孤膽英雄

深圳智慧城市的大生態建設,一方面是政府搭臺,而企業唱戲不能唱獨角戲,企業的生態圈同樣重要。正如華為所判斷的一樣,「過去是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出來的都是孤膽英雄。今天,在開放、多樣、共贏的雲時代,將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大聯盟時代。」

華為在去年推出了沃土計劃2.0,未來5年將投入15億美元發展產業生態,其中智慧城市的生態建設是重中之重。

早在2016年9月,華為輪值CEO郭平在全聯接大會上闡述了華為的生態戰略。他說:在雲時代,做大蛋糕、做大產業、做大市場比做大自己的份額更重要;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面對未來的智能社會,要靠利益分享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而在深圳智慧城市生態中,華為的朋友圈裡有眾多的小夥伴。他們與華為一起做大蛋糕,有的成功轉型,有的從小公司成長為大企業。

短短幾年時間,北京睿呈時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呈時代」)就從能源領域全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為智慧城市領域的黑馬,逐漸實現從項目型銷售到平臺產品化銷售的戰略突破。

睿呈時代總經理王建康表示,「睿呈時代的轉型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是抓住了全球數位化轉型的大趨勢,將公司戰略聚焦於智慧城市等優勢行業;另一方面則借勢ICT行業巨頭,搭上了華為構建數字平臺、聚合生態夥伴帶來的風口效應。」

成立於2008年的睿呈時代,研發並推出了三維GIS大數據全息管理平臺,經過幾年努力,睿呈時代雖然在石化等多個傳統行業已小有名氣,但也一直只是個小而美的企業——由於沒有掌握主流行業的「殺手級」應用,公司的營業額一直沒有破億元,很難再實現爆發式的成長。如何才能突破企業發展面臨的這一層無形「頂板」?

與華為這樣的數字領軍者合作無疑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捷徑。對於睿呈時代而言,與華為在智慧城市生態中的合作使其受益匪淺。睿呈時代與華為合作開發的一個重點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大腦,即智慧城市運營中心(IOC)。

2017年,雙方在深圳龍崗智慧城市項目中首次合作,這之後的幾年裡,雙方陸續在30多個項目中展開合作,其中進入交付階段的就有10多個項目。王建康說:「華為擁有強大的新ICT能力和全面的底層數字平臺產品,雙方可以很好地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華為多年來一直深入參與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實踐,擁有豐富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建設經驗以及雄厚的客戶基礎,可以很好地彌補我們的短板。」

未來,睿呈時代還將以智慧城市項目為起點,藉助華為完整的平臺能力和生態影響力,將雙方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到智慧園區和智慧交通等領域,圍繞各行各業的智慧化升級與華為展開全面的合作。

而深瞐科技與華為的合作自2016年開始。深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軍表示,此前,在安防行業或人工智慧領域並沒有所謂「平臺」和「生態」的概念,而華為進入智能安防市場,打破了產業封閉、壟斷的格局。

深瞐科技是全國最早研究和使用深度學習算法技術的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早提出「車輛特徵識別」概念、並完成產品開發的企業。基於華為海思的晶片,深瞐科技開發了嵌入式視頻結構化分析器、電子警察攝像機以及智能NVR(網絡硬碟錄像機)等一系列硬體設備;基於華為昇騰310人工智慧晶片,深瞐科技開發了用於邊緣計算場景的「智能小站」。除了行業定製解決方案,深瞐科技也在開發和提供一些標準化的產品,適用於通用的服務模式和通用平臺。

目前,深瞐科技已經形成集平臺軟體、智能硬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服務。其車輛識別核心算法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60%。中國交通法規中共界定了500餘種違章行為,適合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已超過180種,深瞐科技攜手華為已研發該應用場景推出20餘種解決方案。「華為從晶片到平臺的開放技術架構,以及開放多元的生態合作模式,有利於人工智慧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和普及。」陳瑞軍說。

2010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剛剛在深交所的中小板IPO上市,技術加資本雙輪驅動將助力太極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同年,華為也在為正式進入企業業務市場做著準備,隨後,雙方從多產品一線代理合作模式起步,隨著時間推移,雙方逐漸在政務雲、行業雲,包括基於IaaS、PaaS各個層級的業務線上實現了緊密合作。

在此後多年的合作裡,太極與華為從原來的單一區域市場合作發展到如今的全國市場合作,從原來少數行業的合作到覆蓋太極所有的重點。

在深圳,華為與朋友圈中的小夥伴共同成長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華為聯合中海物業集團旗下科創公司興海物聯,打造業界領先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並率先在深圳中海華庭落地建設。2018年3月,高新興科技集團加入華為警務雲大數據合作聯盟,通過視頻雲聯合方案,為廣東智慧新警務建設助一臂之力。

共建生態共享生態才能乘風破浪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加快構建自己的生態「朋友圈」。一方面,華為在各類產業組織中積極貢獻,加速產業發展,做大產業空間;另一方面,華為圍繞客戶商業場景,開放使能平臺,構建商業聯盟,聯合生態夥伴開放式創新,快速提供適配需求的客戶化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的生態「朋友圈」隊伍越來越大,截至2019年底,華為合作夥伴數量已超過28000家,其中不乏眾多業界領先企業。2019年,華為企業業務合作夥伴銷售貢獻佔比達到86%。

如今,數位化、智能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世界經濟論壇數年前就預測,創新驅動下的行業數位化轉型市場10年的機會就高達100萬億美金。

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如何「乘風破浪」?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獨善其身、單打獨鬥已經成為「過去式」,緊密地依託生態,合作夥伴彼此提供互補能力,打造滿足行業客戶實際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服務,共同成就客戶,共建生態、共享生態成為產業共識。

編輯 張克

(作者:讀特記者 周雨萌)

相關焦點

  • 特區40年 | 華體科技:智慧路燈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設
    在這裡,創客們可以放飛想像力,潛心鑽研,用自己的巧思和智慧,為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40歲生日。進入「不惑之年」的深圳,正煥發出獨特的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時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5G浪潮來勢洶洶,而在5G建設上,深圳也再次走在了全國的先列。8月17日,在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深圳市5G產業協會承辦的「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宣布:深圳市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率先進入5G時代。
  • 致敬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
    過去40年裡,深圳一路乘風破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傲人的成績· 由貧窮落後的小漁村成為年均GDP增長最快一線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第一;·  曾經人煙稀少,現在成為年均新增人口全國第一,年輕人比例全國居首;· 從科技荒漠變成一個孕育出了華為、騰訊、大疆等高新技術企業的綠洲;· 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國際花園城市」,
  • 智慧生態圈:平安智慧城市的下半場故事
    上帝造原野,人類造城市。英國詩人庫伯的沉吟,可以說是深圳過去40年的寫照。從偏居一隅的小漁村到千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被證實是一座創造奇蹟的城市。同時作為現代化城市的後起之秀,深圳的成長和進化少了些歷史的羈絆,最終在智慧城市的徵程上一躍成為其中的優等生。比如諮詢機構德勤在2020年發布的《超級智能城市報告》中,將深圳列在了第一梯隊首位。
  • 平安、深圳,企業與城市親密間相互成就的40年
    這些城市都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少則百年,多則超過兩個世紀;而深圳,嚴格來說,當年才不過38歲。僅僅四十年,深圳就由一個邊陲小鎮突變為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深圳特區四十年的發展,也是一座城市以規劃、建設為基礎的城市空間演化「激蕩的四十年史」。小漁村到新特區深圳的前身是寶安縣。
  • 特區40年·奮鬥在深圳 | 那年40歲,我到深圳從0開始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40年城市不斷生長時代不斷刷新想像深圳人奮鬥的點滴以不同的方式隱藏在深圳的角角落落從第一次來特區到現在已有35年,在人生仕途上雖然沒有多少轟轟烈烈的動人建樹。但在深圳特區從0開始到現在,我覺得來深圳是我不惑之年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有幸我和深圳共成長。
  • 探秘遍布深圳街頭的特區40周年標識背後的故事
    探秘遍布深圳街頭的特區40周年標識背後的故事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今年以來,隨著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氛圍越來越熱烈,在慶祝大會會場、在鵬城街頭、在各種宣傳品中,由「40」構成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標識給市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特區40年|大膽試驗!深圳四區成智慧城市建設先行者
    這塊LED大屏正在全方位展示龍崗城區中的多維宏觀態勢,並且大屏正在根據感知的數據對各領域現狀進行「層層下鑽、抽絲剝繭」分析、生成問題、提出建議並自動形成書面報告……智慧龍崗管理中心正向外界傳遞深圳的智慧之音,而它只是深圳這座智慧之城的其中一個縮影。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世界一流新型智慧標杆城市重要的一年。
  • 深圳特區40周年,華為助力數字之城騰飛,數字底座如何築成?
    一:深圳「數字底座」是怎麼樣築成的?「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始終是她所締造的城市。城市代表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具有想像力的恢弘巨作。」這是喬爾·科特金在《全球城市發展史》裡的名言。進化了40年的深圳,可以作為這個「城市觀」的生動註解。
  • 特區40年!這座深圳地標和5G同框了
    在全世界每個角落,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屬於普通民眾心目中的「中心地帶」,深圳自然也不例外;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迅猛的榮耀之城,深圳的心臟地標——市民中心一路見證了無數拔地而起的奇蹟。憑藉充滿辨識度的「大鵬展翅門」形象,一躍成為全城的不二標誌,這裡的大屋蓋面積6.3萬平方米,總重量約9000噸,屋蓋長486米,是全國最大的異形曲面鋼結構大屋蓋,堪稱深圳的「第一屋頂」!市民中心區域內聚集了深圳市政府主要辦公機構,同時也集合了深圳當代藝術館和城市規劃中心、深圳博物館、深圳圖書館、深圳中心書城、深圳音樂廳等建築群,成為市民們休閒娛樂、逛展的中心地帶。
  • 特區40年 | 能「思考」能「秒批」智慧城市水平深圳拔得頭籌
    深圳從數字城市到智能城市,再到如今的智慧城市,這得益於良好的政策支持和雄厚的產業基礎。目前,深圳已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之一,在網際網路普及、數字經濟等領域處於領跑位置,連續多年被評為最網際網路、最數字、最智慧的城市。根據德勤的最新《超級智慧城市報告》,深圳位居中國超級智能城市第一梯隊首位。
  • 深圳特區40周年 華為助力數字之城騰飛
    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南海邊,珠江東,歷史性的變革即將展開畫卷,今後不斷被複述著的深圳的故事,也由此啟航。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設立,四十年的江河激蕩,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身國際都市,深圳全市總產值從不到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69萬億元,「深圳速度」名副其實。
  • 「不惑」深圳遇上智慧城市:科技「讓城市更聰明一些」
    從缺少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的邊陲小鎮,到名企雲集、全球矚目的科技之城,這是深圳在過去40年裡完成的華麗轉身。1980年,深圳GDP僅為2.7億元,人均GDP835元;到了2019年,深圳GDP已高達26927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短短40年間,深圳特區GDP增長近10000倍,人均GDP升至全國城市之首。
  • 研祥智能科技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佳」榮耀榜
    深圳,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在40周年之際,為表彰優秀企業對城市建設的貢獻,特別策劃「特區40年40佳榮耀榜」,其中研祥智能榮耀登榜! 作為一家和深圳特區同成長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祥智能成立於1993,一直以來立足特區、紮根特區、服務特區,至今已經27個年頭,依託自身實力業務遍及全球!
  • 智慧城市巨頭的「代表作」:平安綜合解決方案「點亮」智慧的深圳
    身兼作家與攝影記者的約翰·裡德在《城市》一書中說過,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它展現了人類所有的成就和失敗,我們塑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我們。今年是深圳特區建設40周年,40年前,這裡還是偏居華南一隅的小漁村,如今,已蝶變成為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展現人類成就,創造了中國奇蹟,而更多的奇蹟正在醞釀之中。
  • 科技+藝術+體育獻禮深圳特區40周年
    40年彈指一揮間,從1980年到2020年,千萬萬萬的深圳人帶著熱忱,一步一個腳印譜寫著深圳的傳奇,見證著特區的崛起。40年來,風華正茂的深圳肩負歷史使命,譜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篇章。這個8月在深圳成立4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各界紛紛以自己的方式獻禮深圳特區建立40周記錄著深圳40年的滄桑巨變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10月13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等40名優秀代表入選。
  • 深圳特區40周年:房價不再是你努力的理由
    本文為專欄的第180篇文章,今天這篇算是紀念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一晃40年了,與深圳一道設立特區的汕頭、珠海也在今年迎來特區40周年生日,而我們為什麼要單獨說深圳呢?沒辦法,作為中國最耀眼的新興城市,代表了我們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沿和嘗試。
  • 【特區40年】深圳改革開放探索的足跡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40年來,深圳迅速從一個邊陲農業縣建設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 深圳,她的成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典範。
  • 根植深圳到走向全球,綠廠進化的背後,是深圳的產業升級
    對於深圳來說,2020 年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從 1980 年建立特區,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已經走過了 40 個年頭。在這 40 年間,深圳從一開始的小漁村成為如今龐大的「超一線」城市,經濟繁榮的背後,也帶動了無數企業在深圳的騰飛。
  • 深圳特區40年:不惑鵬城,華麗轉身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今年,深圳迎來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從小漁村成長為我國最具市場活力的城市之一,依靠金融體系走上世界舞臺,並擔負起展現改革現行示範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