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峰科技李屹:積極擁抱監管 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2020-12-15 中國證券網

光峰科技李屹:積極擁抱監管 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2020-11-24 07:59:45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張問之

  「作為註冊制下的科創公司,光峰科技也在學習和實踐著註冊制:積極擁抱監管,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深耕主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談及高質量發展,深圳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光峰科技的董事長李屹如是說。

  創立於2006年的光峰科技,致力於利用成熟的產業鏈,創建新的雷射顯示技術架構,率先攻克傳統雷射顯示高成本、低可靠性、低效率的技術難點,發明了ALPD雷射顯示技術,並率先實現技術產業化。該技術被國際同業視為下一代雷射顯示的發展方向。

  在資本市場上,光峰科技頗有「吃螃蟹者」的風範,擁有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科創板廣東第一股、雷射顯示行業第一股等「第一」頭銜。在李屹看來,科創板的設立,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突破口和發力點。

  資本市場是信息市場,信息披露是監管重中之重。註冊制下,信息披露完成了從監管導向到投資者導向的邏輯轉變,充分考慮信息使用者需求。在此背景下,光峰科技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學習信息披露,積極擁抱監管,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信息披露不能流於形式和表面,不是越多越好。要著力信息披露質量,簡明化、有效化,關鍵突出、重點闡述,充分揭示風險,呈現客觀事實,實話實說。」李屹解釋稱。

  以專利訴訟為例,作為一家擁有原創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發製造能力的雷射顯示企業,光峰在原創專利技術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競爭對手為打破核心專利技術壁壘而多次提起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對此,光峰科技及時準確地予以披露。據公司統計,公司專利維權公告佔公告總數的20%,其中專利無效公告在專利維權公告中的比例超50%。

  「訴訟過程中我們與交易所、證監局多次進行專項溝通,並書面報告公司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情況。科創板及相關政策對科創企業的專利維權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對光峰這樣的科創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維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李屹說。

  憑任職矽谷上市公司的經歷,李屹在創辦光峰科技之初,便按照監管要求,建立了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光峰科技也在探尋從提高公司治理和堅持科創屬性角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技術創新驅動的企業能通過科技與資本的優勢結合,獲得更廣闊、更高質量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李屹直言,光峰科技將深耕主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致力於做一家用創新技術改善人類生活的「硬科技」企業。

相關焦點

  • 光峰科技李屹:突破想像去創新
    原標題:【視頻】光峰科技李屹:突破想像去創新   以雷射顯示核心器件及
  • 光峰科技李屹:用一束光展示「中國亮度」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文/圖一個在南海之濱湧動的高新技術「後浪」,竟然把中國雷射顯示技術推到了國際潮頭上,激起這股巨浪的弄潮兒就是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李屹。李屹認為,作為一種高亮度光源,雷射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2006年底,李屹從海外回國創業,在深圳成立了光峰科技的前身——光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決定讓埋藏在心底的這束光在深圳這片創新沃土上照亮現實。
  • 光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屹:30年追「光」尋夢 顛覆生活立潮頭
    李屹認為,在實驗室裡「造太陽」,是敢於挑戰自然、顛覆生活的行為。「這段經歷成為後來創辦光峰科技的重要啟發。科技創新的本質,是要給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活,要顛覆前人鋪好的路。和人造太陽一樣,光峰科技就是想探索新高度,想嘗試能突破想像的事,用科技改變生活。」2006年,36歲的李屹帶領團隊離開矽谷,在深圳創立了光峰科技。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丨光峰科技李屹:公司將繼續為深圳在全球...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丨光峰科技李屹:公司將繼續為深圳在全球創新體系中地位提升貢獻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 2020
  • 光峰科技李屹:為深圳在全球創新中貢獻力量|40年40人
    來源標題:光峰科技李屹:為深圳在全球創新中貢獻力量|40年40人 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盛大舉行。光峰科技董事長李屹受邀出席。
  • 光峰科技:不做跟隨者 勇闖技術「無人區」
    在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周年之際,光峰科技這樣的「後浪」代表正在用硬核的技術創新為這座科創之都創造新的可能。「我們從深圳出發,在雷射顯示領域創新技術路線,不做跟隨者。希望用技術去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的生活。」光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屹表示。
  • 光峰科技李屹入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
    10月2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評選結果公示,其中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07.SH,以下簡稱:光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屹博士榮獲表彰。本次評選活動系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做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經過層層推薦,徵求意見,綜合評審,統籌考慮,確定了李屹等40人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 光峰科技榮獲2020年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專利獎
    近日,從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公告獲悉,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出爐,包括「專利獎」在內的8大獎項獲獎名單公布,其中光峰科技(688007.SH)的發明專利榮獲「專利獎」。這也是光峰科技連續三年獲得該項榮譽。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
    光峰科技也是全球第五家可以生產符合DCI認證標準的電影放映機的公司。  光峰2006年成立,到今年近十四年的過程是不斷創新、不斷顛覆業界技術的過程。  光峰科技的主要競爭優勢有這麼幾條:第一條就是ALPD ®技術為雷射顯示主流技術路線。目前該技術路線佔據雷射顯示市場份額的98.6%。該技術克服了原來氙燈光源壽命短、能耗高、開關慢等弱點,也克服了原來RGB傳統光源有散斑、成本高、低效率的一些弱點。第二個優勢就是我們領先的智慧財產權體系為原創技術保駕護航。
  • 光峰科技(688007)融資融券信息(12-01)
    光峰科技(688007)2020-12-01融資融券信息顯示,光峰科技光峰科技融資融券詳細信息如下表:交易日期
  • 光峰科技:對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明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光峰科技:對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明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7月21日,資本邦獲悉,光峰科技
  •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行動」均勝電子:財務合規信息披露 提升上市...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為了闡述好《意見》的內涵,新華網聯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推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行動」,邀請市場各方參與者共話市場發展,以饗讀者。本期推出第十九期《均勝電子:財務合規信息披露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 上交所就發布信息披露分類監管指引答記者問
    2020年11月24日,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信息披露分類監管》(以下簡稱《指引》)。這是上交所繼信息披露直通車、分行業信息披露監管、「刨根問底」式監管之後,總結監管實踐經驗,主動適應市場需要,在監管方式上作出的又一次提升優化。
  • 連獲廣東專利金獎,光峰科技探索專利運營「新生態」
    完善專利保護體系,探索專利運營戰略光峰科技自成立以來積極建立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據半年報披露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光峰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授權專利996項,其中,境內授權專利747項、境外授權專利249項;境內外專利申請824項,《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259項。
  • 14年深耕雷射顯示核心技術 光峰科技「從0到1」再造新藍海
    作為一手主持研發的科學家,光峰科技董事長李屹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對公司的科創歷程如數家珍,表情難掩自豪。正逢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作為中國深圳本土孵化的科創企業,李屹回望過往經歷感慨頗多:「深圳是一個很適合搞科研和創業的城市。氛圍開放包容,環境也是鳥語花香、陽光明媚。光峰科技從深圳出發,希望也能從這裡走向國際,向全世界傳播中國企業的科創精神。」
  • 光峰科技再收臺達電子「戰書」,一年不到專利大戰已交鋒三輪
    經梳理發現,光峰科技與臺達電子此前針對發明專利已經大戰三個回合,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光峰科技再收臺達電子「戰書」,相關專利影響銷售收入98%  資料顯示,光峰科技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擁有原創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造能力的全球領先雷射顯示科技企業,主要從事雷射顯示核心期間與整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租賃。
  • 光峰科技為啥害怕後起之秀極米科技?
    主營業務觸頂,新業務掉隊,剛剛上市的科創板企業光峰科技在增長乏力的桎梏下劍走偏鋒,開始以專利戰打壓對手博取聲量。這一次,光峰科技的專利狙擊瞄準了正在衝刺科創板的「投影一哥」極米科技。
  • 好戰的光峰科技和巧合的專利訴訟賠償額
    科創板老將光峰科技又開始了新的專利訴訟了!在光峰科技已發布的公告中,有一半是與專利訴訟有關的聲明。同時據極米5月8日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智能LED投影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88%。,包括Z6和Z6X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直接落入光峰科技的專利保護範圍內,炮口直接瞄準極米的「主力軍」。
  • 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 會計監管報告發布 信息披露規則執行質量較好
    其中117家公司已披露年報,*ST凱迪向交易所申請延期至2020年9月30日前披露年報。   據悉,證監會組織專門力量共抽樣審閱了924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