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即將「平民化」?廣譜抗癌、一藥多用?癌症都能用?

2020-12-19 騰訊網

國家醫保最後一輪談判結束,結果還未公布,但已有消息稱一款國產PD-1每支可能降至3000元左右,降幅達80%!若加上慈善用藥,年花費大概5萬元,再加上醫保報銷,自付費用1萬多,相對於前兩年的幾十萬,真的有些「平民化」!

剛剛開始,或許如某些靶向藥物一樣,降至幾百塊錢也說不定。

腫瘤免疫治療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但是,目前最火的方法當屬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

人體免疫系統精密而複雜,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大概只是「冰山一角」,知之甚少!但是,免疫治療為人們戰勝癌症帶來了一線曙光!

T細胞是免疫系統重要的一員,猶如對癌細胞作戰的特種兵種!T細胞攜帶一種蛋白—PD-1在體內四處巡查,若其它細胞有免死金牌—PD-L1的話,則T細胞不再盤查、剿滅。

嚴峻情況之下,癌細胞想出了辦法,仿造免死金牌—PD-L1,使其與T細胞的PD-1相結合,T細胞也就認為癌細胞是自己人,一律放行!癌細胞躲過了免疫細胞的剿殺,腫瘤也就增大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阻止T細胞上的PD-1與腫瘤細胞上的PD-L1相結合的藥物!有針對T細胞的PD-1抑制劑,也有針對腫瘤細胞的PD-L1抑制劑。

目前,進口藥物有兩種是PD-1抑制劑,有兩種是PD-L1抑制劑,國產四種藥物全是PD-1抑制劑,其中就有本次降價幅度最大的藥物。

雖然各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用機制理論上大致一樣,但不完全清楚,它們存在相似之處,又不完全一樣,各有各的適應症、毒副反應,還不能隨意互換。

腫瘤具有某些免疫特性時就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實現廣譜抗癌、一藥多用,許多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我們目前還是應該參照已有的結論使用。超範圍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有,但多在一些腫瘤中心進行。

比如,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錯配修復基因缺陷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適應症之一,食管癌、宮頸癌、結直腸癌等腫瘤都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目前臨床研究數據不夠多,一般是二線、三線推薦。

目前,PD-1/PD-L1抑制劑多用於晚期腫瘤,也有人用於術前新輔助治療。

本次降價國產PD-1抑制劑,其適應症有食管鱗癌、肝癌,為二線治療選擇,對於非小細胞非鱗肺癌可一線選擇,推薦與化療聯合使用。若是驅動基因陽性肺癌首先考慮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為驅動基因陰性,或靶向治療耐藥後選擇免疫治療。

腫瘤治療若考慮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越早越好,一般與化療聯合效果好一些,也可以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放療等,需要有適應症。

若是年老體弱,免疫系統的能力有限,即就是讓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效果也不一定好。還有病人患有免疫性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炎等時,需要權衡利弊,小心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應該清楚腫瘤的免疫特性,比如PD-L1百分比、腫瘤負荷等。比如,若不區分,大約只有20%的肺癌病人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有效。

並不是所有都腫瘤都可以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也不是所有的病人使用後都有效!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癌症並不可怕|癌細胞|癌症|日本|藥物|療法|抗癌|免疫|-健康界
    從 "保住患者的生命 "這一癌症治療的目標之一來看,抗癌藥物治療有望有效延緩癌症的發展,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服用抗癌藥物後,它們在血液中循環到全身。因此,對於手術或放療難以治療、擴散到遠處或已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抗癌藥物治療的另一個優點是,與其他療法如放療以及手術聯合使用,可望產生協同效應。另一方面,抗癌藥物治療的缺點之一是藥物不良反應比其他藥物嚴重得多。
  • 探討中國腫瘤免疫治療新方向 河北抗癌協會腫瘤生物專委會召開
    9月15日,河北省抗癌協會腫瘤生物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暨新型腫瘤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專家研討會召開,針對當前河北省腫瘤生物免疫治療臨床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與會專家進行深入探討,並引入新型腫瘤免疫生物療法,以進一步豐富河北省醫療機構的腫瘤治療方案,提升醫院服務水平,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實施
  • 《Nature Cancer》破解腫瘤免疫耐藥元兇!提升抗癌
    PAK4抑制劑與抗PD-1藥物聯用,可顯著提升抗癌療效。PAK4抑制劑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即將出爐。檢查點抑制劑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和抗PD-L1的藥物)可誘導機體獲得持久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已獲批用於多種癌症,大大改善了晚期癌症患者的預後。
  • 2020癌症治療十大突破性進展,照亮未來生命之光|癌症|治療|療法|...
    然而,無論什麼洪水猛獸也沒能阻止我們國家加快抗癌藥審批上市的步伐!國內外都在堅定不移地致力於癌症患者,並盡一切努力加快腫瘤學產品的開發,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癌症治療在新機制,新藥物,新技術方面的突破,給臨床醫生和病友們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整理了過去一年中,國內外癌症治療取得的十項重大突破進展,為大家照亮2021年的抗癌之路!
  • 均有「廣譜抗癌」潛力!羅氏3款新藥在中國獲批臨床
    值得一提的是,這3款新藥均具有「廣譜抗癌」的潛力,即靶向驅動癌症的特定基因特徵,而不是腫瘤起源的組織類型。目前,中國尚未有「不限癌種」療法獲批。但越來越多的不限癌種療法已經邁入或正在邁入臨床階段。這也意味著,中國患者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來「廣譜抗癌」療法,進入廣譜抗癌時代。
  • 肺癌的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免疫系統|溶瘤病毒|抑制劑|癌細胞|-健康界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一免疫治療分類
  • 2021抗癌新勢力!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近年來,靶向和免疫藥物勢如破竹的研發和上市,讓肺癌的治療步入了黃金時代。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私人定製」的抗癌疫苗數據公布,大幅提升患者免疫治療...
    最近半個月來,全球多家醫藥巨頭接連宣布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大獲成功:有效率高達95%、不良反應輕微,多國政府考慮緊急批准上市並且免費給予國民接種,以此來抵禦愈演愈烈的新冠疫情——這當然是好事,各國股市應聲上漲,就是明證。新冠疫苗,在不到1年時間裡,就研發成功了,那麼針對癌症病友的治療性疫苗,何時能獲得成功呢?
  • 路楊:「C藥」戰略——後PD-1時代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出口
    腫瘤免疫治療的雞尾酒療法(Cocktail Therapy) 阿諾醫藥「C藥」戰略:後PD-1時代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出口 除了與速度相關聯的「全球新」,阿諾醫藥創立之初便定位通過腫瘤免疫治療,把癌症作為一種非致命乃至可治癒的疾病進行攻克
  • 「抗癌神藥」PD-1 衝擊醫保:只要能進,我肯定給婆婆用上
    隨後,卡特接受了包括靶向放療和免疫抗癌新藥 Keytruda 的治療方案。 其中,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中文名「可瑞達」,簡稱「 K 藥」,下同)由美國默沙東( Merck & Co )公司研製。
  • 科學抗癌第一步,手把手教你看懂肺癌免疫組化—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提示: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肺癌的免疫組化檢查是已經成為每位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但很多人對於檢查結果上的專業名詞一頭霧水,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免疫組化指標,讓大家知彼知己,方能戰勝肺癌。 免疫組化在肺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中國領跑,大廠布局,一文揭開腫瘤免疫新靶點SHP2的「廬山真面目」
    繼 TIGIT 之後,癌症免疫檢查點小分子抑制劑研發熱門靶點家族又添新成員——SHP2。  在癌症治療中,對免疫檢查點的阻斷是解除 T 細胞激活抑制的有效策略,其中靶向 CTLA-4 和 PD-1/PD-L1 的單克隆抗體已取得確切療效,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時代。
  • 腫瘤患者難以忍受的癌痛,中醫都用什麼中藥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癌性疼痛的發生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腫瘤引起的癌痛:癌症腫瘤病灶不斷增大,會侵犯周圍器官組織,過度牽拉、壓迫局部就會引發癌痛,另外腫瘤組織潰爛也會引發劇烈癌痛問題。第三個是腫瘤間接引起的癌痛:癌症患者的體力會逐漸下降,此時一旦感染就會導致局部有癌痛的不適,特別是癌細胞的骨轉移更是會讓人痛不欲生,也是非常痛苦的通常在西醫的治療上,通常的治療方法有放化療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注射治療。但是因為副作用和患者身體狀況的原因,有些患者並不適用。中醫也可以緩解癌痛。
  • 上海探索「免疫治療+」殺滅腫瘤 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
    上海孟超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陳靜 肖鑫)上海孟超腫瘤醫院6日在位於上海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試運行,將探索開展「免疫治療+」,致力實現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據了解,所謂免疫治療,是指恢復人體對抗和殺死腫瘤的免疫能力,而不直接作用腫瘤細胞。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癌症|...
    自2011年批准抗CTLA-4抗體(ipilimumab)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以來,針對免疫檢查點的個性化治療推動了許多癌症治療模式的轉變,僅抗PD-1抗體就在2018年獲得了9項FDA新的批准。對癌症基因組進行測序是精準醫學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多平臺技術的使用可以識別更多潛在靶點,從而提高匹配有效藥物的概率。
  • Cancer Cell背靠背 | 揭示dMMR腫瘤免疫治療新機制
    責編 | 兮  腫瘤是身體組織不正常增殖的表現形式,除了指甲和頭髮,它可以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發生。每一種在研的抗腫瘤藥物都有明確的細分市場,尤其是進入靶向治療時代,絕大多藥物都要根據腫瘤的分子分型,如EGFR突變型、KRAS突變型和TP53失活型等,來分別開展臨床試驗。
  • O藥獲批胃癌+O藥援助計劃,「胃」來免疫治療觸手可及
    眾所周知,新藥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再最終獲批上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近些年熱門的癌症免疫治療藥物也不例外。2018年之前,中國大陸還沒有正式獲批上市的免疫治療藥物,國內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望眼欲穿,期待這類抗癌「明星藥」能夠儘早進入中國,惠及國人。
  • 「MSI-H/dMMR亞型」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
    2017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兒:FDA第一次不按照腫瘤來源,而是按照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腫瘤類型,批准了PD1抑制劑K藥(Keytruda)用於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亞型」的實體瘤患者。 詳情閱讀:菠蘿|全球首個「廣譜抗癌藥」獲批!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腫瘤突變負荷|TMB|...
    影響TMB作為抗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記物的環境和宿主因素幾種不同的因素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基因組的改變,其數量可以通過TMB進行量化。環境因素(例如,紫外線)和DNA編輯錯誤(MSI)導致不同特徵下的突變模式。每一個特徵不僅可能影響突變的數量,還可能影響作為突變體負載的新抗原的質量和免疫原性。
  • 腫瘤新生抗原:從發現到腫瘤免疫治療
    原創 水母 佰傲谷+ 隨著基因組測序的廣泛應用和新生抗原預測技術的發展,基於新生抗原的免疫治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過去五年的研究表明新生抗原在腫瘤免疫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新生抗原的識別篩選和鑑定加速了腫瘤患者個性化免疫治療的發展,終將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