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型資管理財產品應兼具固收+和權益並重

2020-12-21 啟金財智

近期又一銀行攬儲利器——「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型理財產品」被叫停!並且資管新規執行倒計時、非標及通道業務遭遇嚴控、融資類信託業務受限,淨值化產品創新和滿足客戶理財需求成為懸在金融機構頭上的兩把利劍,資管機構的產品轉型壓力陡然加速。如何在全面熟悉當前各資管機構產品和客戶理財需求基礎上打造和銷售符合自己機構特性的產品體系和「網紅」型產品?

一方面,『固收+』當立、XX銀行定製的『固收+』產品發行規模破百億……,市場上關於「固收+」的聲音越來越多, 「固收+」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

另一方面,發力權益類產品,構建多樣化產品體系,進而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機構資金活水,助力資本市場高效有序發展;並且確能充分展示資產管理機構的投研實力。

在此背景下,啟金智庫將於2020年12月26日(周六)北京《「網紅」型資管理財產品打造與銷售非標轉標背景下信託等資管產品體系搭建、產品創新及銷售策略、客戶資產配置實務和閉門交流會》,分享交流以下內容:

一、資管新規下的資管產品(一)當前工作環境的新舊對比(二)後資管新規時代資管機構的產品體系(三)現階段各類資管機構淨值型產品的側重點1.理財子資產配置優缺點2.信託資產配置優缺點3.基金公司資產配置優缺點4.證券資產配置優缺點5.保險資產配置優缺點6.其他資產配置優缺點(四)淨值型產品的銷售邏輯二、資管機構如何打造自己的產品體系(一)四大類產品體系(二)現金管理類產品及末來產品創新點(三)固定收益類產品及末來產品創新點(四)非標類產品及末來產品創新點(五)權益類產品體系及不同權益類產品(六)末來應如何發展自己的產品體系三、淨值型產品的分類與特點解析(一)全譜系淨值型產品的分類及特點解析(二)固收類淨值型產品的分類及特點解析1.傳統理財的絕佳替代品「固收+」2.存款客戶初嘗風險的體驗產品「純債」3.流動性危機對固收產品的價格衝擊4.基於銷售和客戶資產配置的固收類淨值型產品甄選原則(三)權益類淨值型產品的分類及特點解析1.權益類產品之被動投資產品2.常見寬基指數及其產品應用3.普通指數產品與指數增強產品4.基於銷售和客戶資產配置的主動權益產品甄選原則(四)特殊策略產品1.養老目標基金2.絕對收益基金3.smart Beta基金4.基於銷售和客戶資產配置的特殊策略產品甄選原則(五)私募策略類產品1.八大策略:股票策略、債券策略、市場中性、事件驅動、宏觀期貨、量化套利、組合基金以及複合策略2.基於銷售和客戶資產配置的私募策略類產品甄選原則四、淨值型產品的場景化銷售策略(一)淨值型產品場景化銷售策略(二)資產配置型銷售(三)簡化版的「資產配置」——產品組合銷售(四)實踐工作中的場景化銷售1.定投營銷 2.健診服務式營銷 3.事件驅動式營銷(五)淨值型產品合規銷售注意事項五、答疑交流

相關焦點

  • 避險工具「固收+」產品走紅!基金、券商、銀行三大陣營PK誰勝出?丨...
    同時,最近幾個月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大量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迫使投資者開始尋找合適的替代品。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對於收益高於銀行理財,同時波動性又小於股票的產品需求愈發強烈。於是,應運而生的「固收+」產品,一躍成為「網紅」。
  • 資管新時代的明星產品什麼樣?揭秘天弘基金「固收+」鍊金術丨玩轉...
    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過去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難覓,而且收益率也在逐步下行。那麼,還有什麼產品可以作為替代?此時,基金公司推出的固收+產品為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帶來新的選擇,而天弘基金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一直在固收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和良好口碑,其固收+產品的收益和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 上海銀行吳菊:低利率、淨值化促成「固收+」產品供需兩旺
    來源:中國經營報本報記者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導近年來在「資管新規」落地的背景下,以固收打底、權益添彩的「固收+」產品備受追捧,包括銀行、公募基金在內的金融機構加大「固收+」產品的發行力度。「概括來講,低利率、淨值化是『固收+』產品供需兩旺的主要原因。」
  • 銀行資管盈利模式重塑 淨值型產品費率趨降
    據了解,在管理費模式下,銀行向客戶開展淨值理財的營銷,獲取的資金依照產品設計的投資範圍和投資原則投向固收、權益、混合等多樣化資產,銀行對創設的產品實施單獨管理、單獨建設、單獨核算,對產品底層資產實施風險控制,並每日進行估值核算,再將產品運作結果向投資者披露。
  • 「固收+」基金火力全開 今年規模已翻倍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固收+」基金每季新增規模為1591.03億元、635.16億元和1820.45億元,可以看出,二季度股市漲勢較猛,固收+策略產品規模增量偏少。「從投資體驗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更願意在震蕩市投資『固收+』產品。」
  • 萬聯證券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而在發展資管業務時,又會選擇發展「固收+」的產品,在整個大資管環境下做出特色。 萬聯證券這幾年大投入發展的資管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19年行業排名第38位,資管業務的發展卓有成效。 崔秀紅稱,公司選擇以資管為發展方向,與時代背景和居民需求的變化緊密相關。「我國改革開放40餘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 「固收+」產品成為低風險投資的首選!以保障投資人收益為主!
    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規模被壓縮,加上市場震蕩和黑天鵝事件的層出不窮,靠譜的固收產品難以找到,現下居民的理財選擇都是穩健型的,在現在利率走低和資管新規的背景下,銀行原有的理財方式正在變化。"固收+"產品走紅投資理財都是本著有盈利的目的去投資的,所以固收的理財格外的受歡迎,結合了固收底倉的低波動與"+"策略的較高的回報,填補了傳統銀行理財淨值化後留出的市場空白區。在資管新規的啟動後,銀行理財打破了原有的模式,不再只有保本收益,「固收+」類基金就成為了現在人的首選,相對的安全又增加了收益的保障。
  • 八類理財產品明年末打破剛兌 資管新規延期1年保本型產品獲喘息
    「雖然銀行理財投資中權益類資產,尤其是直接的股票投資規模並不大,而表態讓機構不要單純賣出完成整改,應該意在避免機構為達標集中處理資產,從而對市場造成衝擊。」張杰明稱。產品從保本型向淨值型轉變按照既定規則,今年本應是銀行發售保本理財產品最後一年,今後將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
  •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崔秀紅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國內資管行業大發展且競爭愈發激烈,萬聯證券將會抓住資管行業的發展機遇,以資管作為突破口在券業中突圍。而在發展資管業務時,又會選擇發展「固收+」的產品,在整個大資管環境下做出特色。萬聯證券這幾年大投入發展的資管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19年行業排名第38位,資管業務的發展卓有成效。
  • 電鰻快報|基金界的「丁真」出爐:光大保德信「固收+」再出新品躍升...
    「固收+」到底多紅隨著近年來市場利率環境的相對寬鬆,尤其在資管新規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趨勢下,大眾風險收益偏好走高,以安全資產為底倉,兼顧部分高彈性資產的「固收+」產品逐漸成為A股市場的新晉「網紅」。相對傳統固收類產品更多隻要求基礎收益,「固收+」產品力圖在嚴控回撤的前提下,尋求增強收益機會而備受青睞。
  • 2021固收展望:攻守兼備,資產配置底倉工具
    2020年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轉型的一年,對「固收+」而言是發展之年。據Wind統計,全市場存量的封閉型「固收+」產品(定開或持有期產品)餘額為712億元,但在2020年這一年,新發行的封閉型「固收+」產品就超過了2700億元。
  • 銀行理財業務迎來新機遇 淨值化轉型加速 「固收+」產品奔向C位
    對投資者而言,2021年將有種類更豐富的理財產品可供選擇,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固收+」、養老保障類和跨境理財通等產品值得期待。淨值化大發展 攻堅「硬骨頭」淨值化轉型是銀行理財業務規範發展的核心內容。2020年以來,淨值型理財產品已成為新發行產品的主流,保本型產品加速退出,歷史遺留問題正有序穩妥化解。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佔比不斷提升。
  • 「固收+」正興起,未來或替代理財產品
    「理財已死,『固收+』當立」、「XX銀行定製的『固收+』產品發行規模破百億」……,市場上關於「固收+」的聲音越來越多, 「固收+」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截至12月8日,主打股債策略的「固收+」基金(以偏債混合基金、二級債基為統計口徑)顯示出強大的「吸金」能力,整體發行量已達3340億元。過去的2019年,「固收+」產品全年發行數量為70隻,募集總規模690億元。2020年存量「固收+」產品也獲得較多淨申購,同比來看平均份額增長28%,規模增長30%。
  • 資管新規過渡期2021年底結束 銀行理財產品何去何從?
    2021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是否能順利完成淨值化轉型呢?同時,展望明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呈現怎樣的趨勢?投資人應如何選擇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破局之路 「固收+」成主推產品今年以來,受基本面、政策面和資金面的影響,利率中樞水平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國內資金面逐步寬鬆,市場上資金相對充裕,固收類資產的收益率持續走低。與此同時,銀行客戶大部分是對於風險較厭惡,一直以為銀行固收產品更受客戶歡迎,然而今年固收投資因為債市出現大幅回調直接導致許多銀行固收類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淨值跌破1。
  • 「固收+」新品鵬華安享暖心發行中
    2020年無疑是「固收+」產品的高光之年,行業一些品牌號召力強大的頭部基金公司更是大放異彩。2021新年伊始,基金公司紛紛趁熱打鐵,積極推出「固收+」新品助力「開門紅」。作為業內老牌頭部公司,鵬華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近三年來在公司主管固收副總裁韓亞慶的帶領下,著力打造「固收+」產品,在各細分領域不乏優秀代表,久經市場考驗。
  • 權益基金和固收+兩手抓 三大渠道全面推進
    產品創新上,科創50ETF等創新產品也不斷湧現。在為來年做規劃時,不少基金公司更偏於均衡態度,既不放鬆對權益基金的布局,主動權益和ETF兩手抓,同時重視「固收+」等產品,在銷售上銀行、券商、網際網路渠道全面發力,加大在直播領域的投入。
  • 「固收+」到底加什麼?
    來源:投資奇葩說近一年來,「固收+」一躍成為理財圈的熱詞。「固收+」大約出現在2016年,在資管新規逐步實施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理財需求亟需新型的投資工具來對接——既是淨值型產品,又能較大可能的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
  • 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爆發在即?
    那麼,面對權益類理財產品可能迎來的變化,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認識?在挑選產品時,又該如何做決策?發行數量或增加當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發行權益類產品的佔比依舊較少。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權益類淨值型產品佔淨值型產品發行總量的比例僅為0.72%,低於混合類淨值型產品8.41%的佔比。
  • 銀行理財子公司「周歲考」:1142隻理財子公司產品得以登記 固收類...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向權益型投資的轉型剛剛起步,在助力資本市場壯大機構投資力量方面還任重道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以來,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後開業,對資管行業的發展和深化起到推動作用。
  • 固收+銀行理財表現如何?
    可以看到,銀行理財的固收+產品中,七成以上的固收+產品為+多種資產的類型,其次為+權益類資產,佔比超兩成。 圖表2:2019年各固收類產品細分類別數量及佔比 從不同期限類型觀察,1年以下的固收+產品中,+多種資產類型的產品收益率總體表現優於其他類型產品;1年以上期限中,+基金類和+權益類資產收益率表現較好,+多種資產的產品收益處於中遊水平。同時,對於固收+基金類和+衍生金融工具類型的理財產品,產品期限長短對收益率的影響較大,而+多種資產的產品不同期限類型的收益差距較小,收益率的均值和穩定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