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預計,美國企業將優先獲批為華為供貨,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已申請向華為供貨的10幾家晶片廠商只有兩家獲批,全球晶片市場明年料將大受影響。
作者:陳婧
超過10家全球大型晶片廠商已申請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供貨,但目前只有兩家獲批。多家晶片供應商預計營收將因華為供貨禁令而遭受衝擊,並估計全球晶片市場明年將供過於求。
受訪學者預計,美國企業將優先獲批為華為供貨,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下個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則是華為短期內的最大轉機。
學者預計,下個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是華為短期內的最大轉機。(法新社)
日經新聞昨天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日本科技巨頭索尼和內存晶片製造商鎧俠(Kioxia)已向美國政府申請為華為供貨。如果美國商務部不批准,這兩家公司都將面對盈利壓力。
索尼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圖像傳感器供應商,而華為佔該產品銷售額約五分之一,是僅次於蘋果公司的第二大買家。從東芝集團拆分出來的鎧俠,銷售額中有四成來自智慧型手機內存晶片,華為是公司主要客戶之一。鎧俠剛剛推遲了原定於明天的上市計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華為供貨禁令影響公司業務前景有關。
美國商務部自去年5月以來三度收緊對華為的限制,今年8月宣布將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內外的公司,只要採用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晶片,向華為供貨前都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至今申請為華為供貨的全球晶片廠商數量已突破10家,包括臺積電、高通、聯發科、美光(Micron)和三星等,但目前只有AMD和英特爾兩家美國公司證實申請獲批。
至今申請為華為供貨的晶片廠商數量已突破10家,但只有AMD和英特爾(圖)兩家美國公司獲批。(路透社)
存儲晶片龍頭企業美光上周警告,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制裁將對集團未來兩個季度營收產生負面影響,公司不知何時能獲得供貨許可,需要時間彌補損失的訂單。華為是美光最大客戶,佔公司2020財年第四季銷售額近10%。
由於對華為產品的供貨申請涉及美國商務部、國防部等多個部門,審批程序較一般產品複雜許多,業內人士預計可能要八個月甚至超過一年才會獲批,這將對全球智慧型手機和晶片市場造成巨大影響。美國半導體協會和國際半導體協會為此接連發聲,對華為禁令為行業帶來的損害表示擔憂。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兩周前在華為全聯接大會的記者會上就此評論,美國供貨禁令不僅是限制美國之外的半導體企業,也對美國企業晶片銷售構成極大限制。他期待美國政府重新考慮相關政策,並指華為樂意幫助供應商提升晶片製造、裝備和材料等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也是幫助我們自己」。
華為中秋國慶海報暗示,集團即將推出最新款高端晶片「麒麟9000」。(網際網路)
另一方面,華為本周公布的中秋國慶海報暗示,集團即將推出最新款高端晶片「麒麟9000」。搭載這款晶片的華為Mate 40手機預計在本月中旬推出,受晶片斷供影響,這可能是最後一代搭載麒麟高端晶片的華為旗艦手機。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目前供貨申請獲批的都是美國公司,說明美國政府做了相當精確的利己化考量。「既能達到打壓華為的戰略目的,同時又維護了美國公司利益,讓它們在與外國供應商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可以說是『精緻的利己主義』。」
陳波認為,華為短期內的最大轉機就是美國總統易主。如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最早明年初上任時就會放寬現有政策,解除華為手機業務的限制,「考慮到華為在歐美國家的手機市場很小,這項業務對美國企業利益和國家安全並不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