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你對他人重拳出擊時,自己也沒有好果子吃。
自9月15日華為晶片正式斷供,兩個截然不同的局面浮現出來,一邊是包括臺積電、索尼等數量超過10家的全球大型晶片廠商,向美提交申請,希望可以繼續為華為提供供貨。
一邊是華為,鴻蒙2.0順利發布,自研編譯器正式上架,並且旗下多元化市場布局風生水起的開展。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這10多家向美提交申請的晶片巨頭中,只有兩家通過,拿到了向華為繼續供貨的許可證。
而這兩家,分別是AMD和英特爾,對於這一情況各路觀點都有,有的認為華為筆電業務造成不了威脅,所以供貨沒問題,有的認為英特爾、AMD不能失去華為筆電的市場份額。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它們都是來自美國的企業,這次的供貨許可,可以讓英特爾、AMD獨享華為的市場,而那些競爭對手一個都搶不了。
而且華為現在最大的困擾,其實就是手機業務。造不出晶片,買不到晶片,這樣的局勢下,如果晶片庫存耗盡,華為退出手機市場也真不是危言聳聽了。
但顯然高通、臺積電、索尼等企業都不想讓華為就此退出,不是出於什麼情分,就是為了兩字利益。
作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廠商,華為在全球各地都採購了大量的零部件。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手機供應鏈環節不能沒有華為,這也是這些企業想繼續供貨華為的原因。因為如果沒了華為,下一個和華為同等體量的公司不知何時才會出現。
對於華為來說,華為海思晶片不能生產以後,高通驍龍晶片似乎成為了華為手機的救命稻草。
華為前段時間也公開表示,如果高通通過許可,華為手機很願意搭載高通驍龍晶片,
聽上去很心酸,面對禁令華為只能委曲求全。華為甘心嗎?當然不,但目前華為無力抗爭。高通晶片不便宜,但華為也很無奈,華為願意買高通晶片,表明華為願意用市場換晶片。
再說國內晶片製造,雖然國內中芯國際的8nm工藝最快年底,投入小批量量產。但這跟華為麒麟9000的5nm還差著一大截。
同時,前幾天中科院也已經成立了光刻機研究中心,但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就是說短時間內,華為麒麟無法歸來。
高通這邊當然也很樂意給華為供貨,畢竟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出貨量,沒有一個供貨商會不動心。
而且,高通申請的話,大機率會像AMD一樣通過許可。至於原因,和AMD、英特爾一樣。同時華為手機採用高通晶片,也從某方面講限制住了華為的自研道路。
儘管知道選擇高通會有很多問題,華為還是只能這樣做,就像華為曾表態的一樣,生存下來,華為就贏了。
現在無論是華為麒麟晶片,還是小米澎湃晶片、OPPO等都沒有放棄的希望,就像任正非說的,極端困難的外部環境,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