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過去的2年時間裡,華為遇到了很多挫折,從一開始的不允許使用對方的零部件,到現在的不允許採購晶片等等,基本上都把矛頭指向了華為。被限制的業務中,晶片應該算是最嚴厲的。
有可能獲得晶片的渠道也被切斷了,原本之前是不能使用到他們技術的企業,不能向華為提供代工。比如臺積電,所以從5月份中旬,臺積電就停止了接收華為訂單。現在臺積電幫助華為生產的晶片都是5月中旬以前的。
面對他們無理的限制措施,臺積電想要幫助華為,但是也沒有效果,畢竟臺積電的技術有很多都要從對方手中獲取。一旦停止技術供應,失去華為的同時,自己也會深陷泥潭。
不過也是有不少來自對方的企業提出申請和華為合作,比如高通。高通因為不希望失去華為這一大客戶,所以提出申請想要繼續供貨。一旦失去華為,這80億美元的市場就沒了。
之前高通和華為籤訂了專利協議,價值18億美元,這筆專利收入可以保證高通第四季度的營收不會大幅度下跌。可是一旦失去更大的晶片供應市場,遠遠不是18億專利費可以比擬的。
原本華為晶片不能代工,只有購買,要想購買高端晶片很大可能會向高通採購。這樣一來,高通會很順利打入國內高端品牌市場。可是上面的規則讓高通不得不服從,其實不只是高通,繼高通之後,另一美晶片巨頭或將損失140億。
了解的人都知道,華為採購的晶片中除了晶片處理器以外,還有存儲晶片。存儲晶片包括了內存和快閃記憶體,而國際上有能力提供存儲晶片的有很多,但是要保證產品質量,性能穩定的就只有那麼幾家,其中就包括了美光。
美光也是這次斷供華為晶片的供應商,前段時間美光高管才正式宣布,到了9月15日以後就不能給華為供貨了。
和很多供應商一樣,美光能夠供貨的時間就是在9月15日之前。失去華為,美光或將損失140億人民幣。原因是華為佔據美光總營收的10%,也就是20億美元,相當於140億人民幣。
百億的損失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這還僅僅是華為供應商當中的一家,如果把所有供應商的損失加起來,又何止百億。
可能華為將來的手機出貨量會下降,營收下跌。但華為真正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賺錢,而是用賺錢的方式投入科技研發,提升國產科技的實力。
這次斷供華為,美光的損失遠不只是眼前的數字,華為佔美光一年營收的10%,那麼如果是兩年,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無法給華為供貨,同時又找不到替代者,填補失去華為的空缺,相信這樣的損失還會更大。
為了保證在規定時間內供貨,華為同意供應商交付半成品,哪怕是未經過測試的晶圓,不完整的晶片。同意交付半成品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晶片存儲不足和供應商時間緊迫的壓力。
華為,華為公司,華為手機,huawei
上半年華為的營收達到了4540億人民幣,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還能保持較高的營收增長,足以證明華為營收體系的龐大。同時在這四千多億收入的背後,是眾多供應商提供的支持。
華為營收增長了,手機出貨量的提高也會帶動產業鏈的整體提升。包括聯發科、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等企業都能從中受益。
華為石頭
從這次美光或將損失140億美元來看,影響並不小,這就是斷供的後果。
斷供的後果就是供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無法獲得最大利益,只有損失,沒有獲益。斷供的後果會造成全球經濟化的動蕩,某些人洋洋得意,不管不顧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有些人拼盡全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計算機主板在 2014 年 11 月 23 日的私人收藏
華為作為一家國際性的公司,給全球170多個國家提供通信服務,造福數十億人口。擁有最可靠的通信解決方案,還有領先市場的晶片技術。一旦缺少了華為供應鏈環節,坐視不管的人終究無法倖免。
實施者在笑,旁觀者在看,參與者在努力,只有真正置身處地才知道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只希望這樣的後果永遠也不要發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