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直擊 興業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的小聰明與大危機

2020-12-15 騰訊網

深度 獨立 穿透

作者:司廷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年年3.15,主角各不同。

聚焦新興金融,一波波用戶的吐槽秀,正在讓粗放經營、野蠻生長的從業者,迎來算帳時刻。

比如興業消費金融。

公開信息顯示,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消費金融」),成立於2014年12月,控股股東興業銀行持股66%。依託平臺優勢,已設立30家一級事業部,覆蓋50多個城市。截至2019年11月底,興業消費金融累計發放消費貸款超900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880萬戶。

不難發現,作為第二批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興業消費金融近年的發展勢頭迅猛。

遺憾的是,這位業界黑馬,快速奔跑中,關鍵的產品力口碑沒有形成正匹配。

高利貸投訴 整改不到位?

這從其用戶投訴中,可見端倪。

截至3月11日18時,聚投訴上相關興業消費金融的投訴帖達到432個。問題也多種多樣,包括暴力催收、陰陽合同、砍頭息等,其中最招眼的還是高利貸問題。

2020年3月9日,王先生在聚投訴稱,興業消費金融旗下產品小鯊易貸利息28.8%,高於銀保監會規定的24%利率,並且天天換不同電話騷擾本人及朋友家人。

3月7日,賀女士在聚投訴稱,2018年12月份在京東金融平臺上借了興業消費金融小鯊易貸,借款17800,前11個月每月還款1782.89元,最後一個月12月2日提前13天要還款2127.55元,其他月均是當月15日還款日。最後兩月因資金緊張導致逾期,已通過對公結清逾期的第一個月,又因興業消費金融銷帳延後,不以對公支付日期為準,多收逾期利息。最後一期在京東金融APP內結清小鯊易貸。因相信京東金融和興業銀行,未仔細核算本金和利息。現在因了解了算法,竟然綜合年利息遠超過國家規定的24%,還超過36%.就是高利貸!還上徵信!

2020年3月4日,胡女士在聚投訴平臺表示,興業消費金融年息高達31%以上,且還暴利催收,嚴重影響生活,堅決要求作廢合同,減掉已還款金額將餘額結清。

2020年2月21日,王先生在聚投訴平臺表示,從興業消費金融借款17800元,每期還款1787.71元,年化利率35.94%,高出國家規定的24%,已經歸還十期,要求按年化利率24的合法利息計算。

上述投訴均已通過平臺審核。

值得強調的是,瀏覽投訴平臺可知,這不是一個新問題。

實際上,福建銀保監局窗口曾要求興業消費金融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將貸款產品利率調整至24%以下,未來也只能做年化24%以內的產品。

那麼,興業消費金融是否在知錯犯錯、沒有整改到位呢?

201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多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通知正式施行。套路貸、高利貸、暴力催收是嚴打重點。

令人玩味的是,上述意見規定,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利率加上罰息、滯納金等一併不能超36%,而興業消費金融的利息雖高,卻多數在此之下。

換言之,這種粗放打法違規卻並不違法。看來,外表粗放的興業消費金融,也是下了一番心思。

不過,這種擦邊球打法,還是嚴重摩擦了消費者的利益線,更與其真誠服務,相伴成長的理念人設不甚相符。

企業官網顯示,真誠服務,相伴成長為其經營理念,資產規模及風控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整體品牌與服務能力進入行業前列。

疫情下的催收

這種不相符,在疫情之下,還有更生動體現。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24家持牌營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有17家響應銀保監會配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推出延遲還款政策。興業消費金融位列其中。

2020年2月13日,興業消費金融公告表示,公司針對「參加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感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其他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客戶」,給予合理延後還款時間、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相關調整期間對無法按原計劃還款的客戶不計入違約記錄等幫扶措施。

如此表態,可謂正能滿滿。想來,遭遇收入困境的用戶可緩口氣了。

然實際情況,似乎與之不同。

查詢聚投訴、黑貓投訴等平臺顯示,不少受疫情影響沒有收入來源的用戶,仍被密集催收。

2020年3月11日,投訴人王女士在聚投訴稱,因疫情原因,最近兩個月一直沒有上班,工資也不能正常發放,導致逾期。興業消費金融小鯊易貸的催收人員威脅上門,恐嚇,態度惡劣,暴力催收,騷擾無關人員。只是說現在沒有發放工資,要求延期,催收人員不聽人解釋,態度極差。

2020年3月2日,投訴人左旭左在聚投訴平臺表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欠你們錢我會還完,但一天幾十個電話,嚴重影響了我生活和工作,現在疫情還沒結束,呆了三個月才上班,身上真的沒錢,希望再給一些時間,所有的罰息利息會一分不少還上。

2020年2月28日,投訴人王女士在聚投訴平臺表示,由於疫情原因店鋪無法開門營業,導致資金鍊斷流無法還款,出現短期逾期。曾與公司客服協商晚一點還款,當時告知還款時間可由自己定。但後又收到電話被告知快速處理,否則就要爆通訊錄。

同樣,黑貓投訴平臺也有相似投訴,2020年2月27日,一匿名消費在黑貓投訴平臺稱,在興業消費金融-小鯊易貸申請了4000元借款。現因疫情影響,資金緊張,延遲還款。可到第二天催收員依舊電話騷擾,威脅上門催收,不給延遲還款。

聲聲投訴中,摩擦著興業消費金融的幫扶表態,也摩擦著其信用立身、以誠相貸的品牌人設。

疫情之下,顯露真情與責任。如何知行合一,把好事做好,興業消費金融的執行力仍有待提升。

難處也不少

一定意義上說,興業消費金融也有自己的難處。

實際上,疫情對其衝擊影響也不小。

先來看其業務情況。

產品方面,目前興業消費金融主要有 「小額閃電貸款」「家庭消費貸」及「名企白領貸」。

然其產品面向用戶有限,「名企白領貸」僅向興業銀行集團員工及配偶開放;「小額閃電貸款」僅限老用戶專享;「家庭消費貸」又是線下信貸產品,主要用於支付個人及家庭旅遊、教育、婚慶、裝修等。

實際上,背靠興業銀行這座大山,在業務方面,興業消費金融嚴重依賴母行的線下渠道資源。截至2018年末,線下業務貸款餘額176.78億元,佔總貸款餘額比例高達85.43%。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相較於線上展業的企業,線下業務為主的消費金融公司受到的衝擊肯定更明顯,像旅遊、教育、婚慶、裝修這些線下場景在疫情期間基本都停滯了。」

也基於此,受疫情影響,興業消費金融線下業務受到重創,經營承壓明顯,上述催貸問題也就在情理之中。

數據顯示,興業消費金融的逾期貸款正在走高。從逾期天數分布看,2020年1月份,逾期1-30天的筆數為152筆,逾期金額為0.16億元,到2020年2月份,逾期1-30天的筆數暴漲至1160筆,逾期金額大幅攀升至1.26億元,兩項指標漲幅均接近10倍。

2020年1月份,逾期90天以上的筆數為0筆,到2020年2月份,增加至51筆,逾期金額574萬元。

一系列利空數據,拷問著興業消費金融的風控力、抗風險能力。

專家表示,一場大疫,也是一顆試金石,可以凸顯價值企業的實力底色,也會加速暴露問題者的裸泳底褲。

顯然,興業消費金融的實力成色並不光鮮。

實際上,一直快速發展示人的興業消費金融,財務數據並不盡人意。

例如,興業消費金融營業支出大幅增加,2016年至2018年,其營業支出分別為4.73億元、7.76億元和17.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6.75%、63.99%、131.70%。其中,業務及管理費佔營業支出的比均到60%。

這無形中會加重其業績負擔。

拷問不止於此,短期逾期率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2018年年末,興業消費金融的逾期貸款餘額同比上升3.45億元至7.5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也從2017年年末的1.93億元大幅提升至2018年年末的6.42 億元。

對此,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曾表示:「由於逾期貸款在經濟走弱時較易轉化為不良資產,可能對資產質量產生影響,未來仍需保持關注。」

現在看來,上述觀點可謂一語中的。

簡單梳理,可以看出,興業消費金融的粗放發展,除了敬畏心缺失,更與其自身風控力、品控力薄弱,核心競爭力待提升有關。

三次被執行

陷入相似困境的,還有網貸巨頭捷信消費金融。

天眼查顯示,2020年2月26日、1月14日及1月13日,捷信消費金融分別被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萊州市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三次執行標的金額為20600元、115342元、24217元,最高執行標的超10萬元。

作為我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不足兩月時間,三次列為被執行人,如此成色表現令人唏噓。

公開資料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費金融」)2010年底成立。主營個人消費貸款等業務,其股東為知名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捷信集團。

截止2019年3月30日,捷信集團在中國服務5000萬名客戶,其客戶貸款總額209.05億歐元(合計1616.54億元),中國佔比超60%。

2016年,捷信集團在中國市場營收為10億歐元(77.36億元),2018年增長到25億歐元(193.40億元),同時,捷信消費金融的業績也在穩步上升。

2016年到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分別實現營收19.78億歐元、31.09億歐元、39.52億歐元,淨利潤分別為2.27億歐元、2.75億歐元和4.98億歐元。

2019年上半年,其營收為21.01億歐元,同比增長8.86%;淨利潤為3.17億歐元。

不良率攀升

不過,營利雙增的高光下,問題隱憂也不少。

首先是不良率的逐年攀升。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6.1%、6.9%、8.4%、8.2%。其中,現金貸不良貸款率分別為5.9%、6.7%、8.6%、8.7%。

以2017年年末數據為例,捷信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為3.83%。馬上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與興業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18%、2.72%、2.97%、2.11%,明顯高於行業可比公司。

與興業消費金融類似,受疫情影響,捷信的不良貸款率或再次承壓。

據悉,疫情導致醫美整形線下機構全部關停,而作為醫美分期最大玩家之一的捷信消費金融也暫停了包括醫美、生美(生活美容)、家裝分期在內的放款。

不過,捷信集團招股書顯示,公司擁有一支多達22101人的催收團隊,「94%至96%至少逾期一天的銷售點貸款以及93%至96%至少逾期一天的現金貸款均於逾期90天前收回」。

並且,根據近期捷信消費金融發布的一份「2020-2023戰略」計劃顯示,公司語音機器人現可日均處理公司超過40%的外呼任務。

同時,2020年1月7日,捷信2020年首期個人消費貸款ABS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達25億元。

這些動作及配套,顯然有助緩解其現金流壓力。

被訴大戶 迷失的捷信

然也衍生了亂象問題。

與興業消費金融類似,高營收、高利潤的捷信消費金融也是被訴大戶。

相關資料顯示,捷信消費金融通過收取利息、手續費、佣金等,其貸款利率一度超過36%。

招股書也顯示,2016年至2018年,捷信集團現金貸平均實際年利率分別為42%、37%和31%。

如上文所言,2019年10月,多部委曾聯合印發《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在定罪量刑時,以單次實際年利率超過36%的非法放貸為基準。

那麼,現在捷信的表現又如何呢?

截止2020年3月11日18時,捷信消費金融在聚投訴平臺的投訴量累計高達296825條,而黑貓投訴上的投訴量為5716條。主要投訴內容涉及高利貸、套路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問題。

3月10日,用戶「我叫陳思涵」在黑貓投訴稱,本人於2017年10月2號,接到捷信公司客服電話,說本人有筆31000的貸款可支用,由於當時家裡正急需用錢,所以我接受了這筆貸款,電話裡僅告知了分33期還,月還款金額,並未說清楚利息是多少,包含哪些費用。今天我翻看手機才發現貸款31000,總共本金加利息要還58000多。我現在每月還款1773.84,還了27期,已還金額47893元,剩餘未還金額10643元。經我計算貸款年化利息高達51%,除去貸款利息外的服務費、保險費之類雜費有6項並未告知本人,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正常利息範圍,屬於高利貸。

3月11日,韓女士在聚投訴稱,本人2017年8月6號經捷信業務員介紹,辦理了貸款2.3萬,如全部還完居然要4.4597萬!我就找原來那個業務員,他說他沒在那邊上班了,雖然寫的利息不高,但是加上管理費、服務費等等都超過了年利率24%了。然後我給捷信公司打電話要求減免提前結清未果,所以我就放棄還款了,沒想到他們竟然還對我的家人朋友進行電話騷擾。現在我要買房,發現竟然上徵信了。

面對頻頻投訴,問題纏身的捷信似乎已迷失航道。

此外,其還存在大量貸款爭議官司。

截止2020年3月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與捷信金融消費公司有關的訴訟糾紛達4408條。其中,2017年616件,2018年1522件,2019年則上升到2135件,處於逐年上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捷信集團向港交所申請IPO上市,但2019年11月21日,卻取消了上市進程。

有業內人士認為,取消IPO很大程度上或與公司飽受「高利貸」質疑有關。

終結與新生 小聰明與大危機

簡單梳理,無論捷信還是興業,都是消金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龐大用戶和品牌基礎,為何會陷入屢屢投訴的尷尬境地中?

2019年上半年,興業消費金融營收20.88億元,同比增長140.28%;淨利潤4.42億元,同比增長120.67%。

2019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營收21.01億歐元,同比增長8.86%;淨利潤為3.17億歐元。

不難發現,消金業仍是一個高利行業。只不過,這些真金白銀裡面,有多少是黑來的錢呢?

從上述投訴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者或有意或無意為消費者挖下了一個個深坑,佔著平臺與用戶信息不對稱、用戶粗心大意、甚至行業空子的便宜,賺得不少昧心錢。

問題在於,這樣的小聰明能得逞多久呢?

業內人士表示,強監管仍是金融業的關鍵詞。未來網貸市場出清、監管促退還將持續。監管再加碼,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已讓行業進入良幣驅逐劣幣的時代。

在此背景下,當前從業者的粗放打法、各種昏招,或很快暴露在日光之下。這和你的品牌、實力無關,只和你的行為合規性有關。

這也預示著,未來的每一天都可能是3.15,每一刻都是監管時。無論捷信還是興業,粗放收割的日子已在終結路上。如不迷途知返,大危機、大苦果就在眼前。

在首條財經看來,與中國許多產業類似,拋棄粗放式的野蠻發展,追求精耕細作的高質量發展,已成消費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關鍵詞。只有拋掉快掙錢、掙快錢的冒進心理,利用創新、精進給用戶提供多元化、接地氣的產品,才能上得了臺面,並為行業贏得好名聲。

這是從業者的基本生存邏輯,也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

繼續下墜,還是向陽而生,考驗著興業消費金融及鄭海清、捷信消費金融及翁德雷·弗裡德裡奇的經管智慧,首條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本帳號系新浪財經/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網易財經/搜狐財經/騰訊財經/今日頭條/藍鯨財經/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報/中金在線/東方財富/雪球

等18家媒體入駐帳號

相關焦點

  • 3.15直擊,興業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的小聰明與大危機
    一系列利空數據,拷問著興業消費金融的風控力、抗風險能力。專家表示,一場大疫,也是一顆試金石,可以凸顯價值企業的實力底色,也會加速暴露問題者的裸泳底褲。顯然,興業消費金融的實力成色並不光鮮。馬上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與興業消費金融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18%、2.72%、2.97%、2.11%,明顯高於行業可比公司。與興業消費金融類似,受疫情影響,捷信的不良貸款率或再次承壓。
  • 持牌消費金融三年增資百億,捷信、馬上、興業遙遙領先
    2018年至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規模增資擴股,以適應監管要求和市場競爭。近日,北京銀行近期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議案》,擬出資7500萬元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擴股。
  • 捷信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帶來便利的消費金融服務
    眾所周知消費金融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通過線上網際網路渠道、線下渠道、消費場景等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捷信」)通過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渠道、一體化的消費金融服務。
  • 重磅:馬上消費金融衝刺A股上市!|馬上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股份...
    此復2020年9月7日或成為中國首家上市消費金融公司按照目前的情形,馬上金融很可能會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消費金融公司。在今年堪稱寒冬的市場氛圍中,馬上金融的IPO衝刺,無疑給消費金融市場提振了巨大的士氣。
  • 消費金融進軍農村,捷信、馬上、網商帶頭
    目前,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銀行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展業能力,加速開荒農村市場,並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其中,捷信自提出「2020-2023戰略「以來,加大科技與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的融合應用,戰略不斷下沉,觸達農村市場。從捷信的策略上看,主要通過線上的方式服務農村市場。
  • 捷信深挖消費市場 推動普惠金融「廣覆蓋」
    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帶動了鄉鎮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消費金融在這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作為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捷信」)自2010年開業,將消費金融服務帶給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人群,尤其是廣大農村市場,為他們帶來便利的消費金融服務。
  • 馬上消費金融收穫銀保監「通行證」 衝刺消費金融第一股
    據記者了解,這並不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第一次實行上市計劃,早在2019年7月捷信消費金融母公司捷信集團就已經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遺憾的是,在經過推遲後,11月捷信集團在通過港交所聆訊後最終取消在港上市計劃。雖然從IPO流程來看,馬上消費金融還有好多步要走,但如若馬上消費金融成功上市,也將成為首家上市消費金融公司。
  • 捷信通過線上金融 全力構建消費金融新生態
    捷信金融在線上金融方面的大力投入研究,為加強科技自主研發能力,賦能消費金融風控與資產管理水平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捷信金融在疫情特殊時期時仍然保持業務的高質量發展,也與其線上金融能力分不開。通過無接觸「線上金融」服務,捷信金融有效保證了疫情期間業務和服務的高效正常運行。
  • 消費金融:請回答2020!|中郵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
    捷信消費金融:面對消費信貸用途從家電、家裝延伸至教育培訓、旅遊等越來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務性消費領域的趨勢,捷信消費金融根據消費者購物方式和平臺使用習慣的變化,將消費金融業務更貼近用戶日常衣食住行各個消費環節,解鎖便於消費者隨心使用的多元化購物細分新場景,推出更多可供消費者隨心使用的消費信貸產品。
  • 捷信攜手新浪愛問普惠 合力打造消費金融科技創新
    科技已經成為金融企業打造競爭壁壘的核心因素,技術和金融之間新的分工和合作也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新方向。3月21日,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和海南新浪愛問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問普惠」)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發力網際網路線上業務及大數據精準營銷,尋找更多合作契機共同發展。
  • 捷信消費金融積極普及金融知識 幫助消費者看緊「錢袋子」
    網絡時代信息紛雜,各類騙局層出不窮,尤其自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金融詐騙案件頻發。不少消費者因欠缺基本的金融素養,無法做到認真評估和理性選擇,最終落入騙子的「圈套」。為提升消費者金融風險意識,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攜手河南廣播電臺民生頻道「歡樂社區行」來到了鄭州市中原區五棉社區,為那裡的居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 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排行榜(第二期):捷信、中原、海爾等上榜
    一、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排名:捷信、中原穩居前兩名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已開業27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上線了34款APP,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擁有不止一個APP,其中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APP數量最多,分別有3個;海爾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5家消費金融公司擁有2個APP。
  • 消費金融行業迎新機遇 興業消費金融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近期,興業消費金融獲批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元的金融債,首期20億元規模已正式發行。搶抓新興消費發展機遇,記者注意到,不少持牌消金機構通過增資、發行金融債、ABS產品等為後續發展儲備「彈藥」,同時今年已有三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新政策、新玩家、新資金的不斷加入讓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將讓市場煥發新的活力。
  • 捷信王濤:「創新、風控、融資」三大利器 逐鹿消費金融「下半場」
    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與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行。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財務長王濤先生受邀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消費金融下半場》的主題演講。
  • 不良率抬頭,2019年大賺10億元的興業消費金融暗藏隱憂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50.35億元,營業利潤12.96億元,淨利潤10.31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1.37%。興業消費金融資產總額373.5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2.60 億元,同比增長65.55%。過去四年,興業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 籤消費貸合同領蘋果手機?捷信等多家消費金融躺槍
    捷信、馬上等多家消費金融「躺槍」) 只需籤一份手機消費分期貸款合同,就能免費領取一部蘋果手機?
  • 捷信嚴守合規底線 打造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新範式
    2020年對消費金融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一些政策加大了對消費金融行業的支持。捷信消費金融作為持牌金融公司的優秀代表,始終嚴守合規底線,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更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切實行動推動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打造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新範式。
  • 民間借貸利率重劃「紅線」 消費金融面臨行業危機
    上述報告指出,銀行間同業拆借在準入方面需消費金融公司連續盈利兩年,目前符合該資格的消費金融公司僅13家。並且,融資金額方面受到《消費金融試點管理辦法》同業拆入資金比例不高於資本總額100%的限制。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也在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發行ABS成為一些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首選。  去年以來,馬上消金、興業消金、捷信消金都相繼發行了ABS產品。
  • 平安逐鹿消費金融
    伴隨著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消費金融行業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商業銀行不斷下沉服務重心,大力發展消費貸款業務,相關經營主體亦以多樣化的形式參與到消費金融行業中,擴大其所從事的業務範圍。此前,招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然而平安系卻直到2019年11月下旬才獲得銀保監會籌建消費金融公司。
  • 捷信、中銀、中郵消費金融高管發聲,破解利率、獲客、風控難題
    捷信消費金融財務長王濤認為,消費金融行業格局正在變化和重塑,捷信將不忘「普惠」初心,助力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他表示,消費金融的主要業務特點在於,消費金融的初心是為資質較弱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滿足他們在真實場景下的消費需求,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消費金融未來的發展也面臨很大挑戰,該行業屬於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