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費金融三年增資百億,捷信、馬上、興業遙遙領先

2020-12-18 支付百科

持牌消金角逐進入下半場,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甩下車,消費金融公司急需擴充註冊資本,以支撐規模擴張。

撰文 | 木音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監管趨嚴、巨頭玩家湧入,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擴張速度相較前幾年明顯下降。進入下半場後,持牌消金公司的競爭核心在於場景、風控和融資渠道。

2018年至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規模增資擴股,以適應監管要求和市場競爭。近日,北京銀行近期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議案》,擬出資7500萬元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擴股。

據不完全統計,在已開業的2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21家公司均有過至少一次的增資行為,增資比例從31%到2233%不等。其中,捷信、馬上、興業消費金融的增資幅度位居行業前三。

捷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先後經過四輪增資,從3億至70億,增資比例2233%;馬上消金註冊資本由3億增加至40億,增資比例1233%;興業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從3億增至19億,增資比例533%。

今年以來,除了北銀消費金融透露增資外,還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晉商消費金融對外發布增資公告,提出擬以1.48元/股的資產評估價格為基準,以市場成交價為定價依據(不低於資產評估價格)募集普通股不超過5億股,所募資金將用於補充資本,以支撐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並滿足監管關於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增資公告顯示,晉商消費金融當前註冊資本為5億元,此次增資股份數合計不超過5億股,增資完成後,融資方股份數合計不超過10億股。按照最高5億股計算,晉商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可能增至10億元以上。

四月份,華融消費金融完成了一輪增資,增資後其註冊資本由6億元增加至9億元。華融消費金融這輪融資歷時2年多,大股東華融仍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其他股東似乎並未表現出較高的興趣。

早在2017年12月,華融消費金融就宣布啟動增資,擬將註冊資本將由6億元增至16億元。二股東合肥百貨當時稱擬出資2.3億元參與對華融消費金融的增資,然而在去年底,合肥百貨宣布放棄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優先認購權。

五月份,湖北銀保監局發布批覆,同意湖北消費金融增資擴股,變更後其註冊資本由5億變更為9.4億元,其中玖富子公司特易數科持股24.47%,成為湖北消費金融的二股東。

從往年增資情況來看,消費金融公司在2018年迎來了增資高潮,招聯、中郵、中原等8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行業共計增資共增資67.99億元。其中,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直接從10億元增至30億元。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增資達到高峰,共有10家機構完成增資變更,行業共計增資65.72億元。相較2018年,2019年增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度小滿、新浪等網際網路公司通過增資布局持牌消費金融業務。

截至目前,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註冊資本最高的為70億元,最低為3億元。若以10億為統計口徑,註冊資本超過10億元的有15家,成為持牌消費金融的中堅力量。

未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螞蟻消費金融初始註冊資本就高達80億元。消費金融行業分化正在加劇,今後,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潮很可能仍將持續,行業集中度也會有所上升。

實際上,目前消費金融公司一超多強的兩極分化局面已經比較明顯。以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為代表的頭部機構,具有豐富的場景、技術、流量和資金支持,形成強者恆強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因為槓桿限制和資金匱乏體量維持在百億左右。然而,消費金融公司想要大規模發展就面臨註冊資本金的限制,消費金融公司增加資本金渠道有限,目前主要靠股東增資,但是股東資金也有限。

已獲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銀行係為主導,當前漸漸向網際網路系靠攏。螞蟻、陸金所、度小滿、攜程、新浪、唯品會等融入持牌消費金融業務中,金融科技成為持牌消金的競爭核心。

隨著更多有流量、有技術優勢的機構入場,讓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一場劇烈震蕩洗牌。今年以來,平安、小米、光大消費金融已經開業,註冊資本都在10億以上,並且均是以存量身份進場。

競爭越激烈,行業趨勢越明顯。眼下,消費金融市場從網際網路過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為驅動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要素,無論是線上獲客、場景搭建,還是智能風控、智能貸後管理,科技之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成為標配。

相關焦點

  •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度報告:捷信、招聯、馬上居於第一梯隊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仍有37.48%的成年人沒有獲得過消費金融,非銀行機構提供的消費貸款僅佔消費金融總規模的7%。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表內消費金融佔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 2018年以來 ,隨著監管收緊、基數變化等因素對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形成制約,在經歷了「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後,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增速整體放緩。
  • 網貸天眼2019年持牌消費金融年度報告
    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表內消費金融佔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2018年以來 ,隨著監管收緊、基數變化等因素對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形成制約,在經歷了「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後,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增速整體放緩。未來,消費金融紅利期仍在,業績增長可期。本報告將淺析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變化情況,並加以探討。
  • 持牌消金公司的2019:捷信丟失「皇冠」、華融消金「掉隊」
    來源:新浪財經文/宗禾2019年報披露漸次收官,持牌消金公司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新浪金融研究院梳理發現,2019年,各家持牌消金公司的業績進一步分化。持牌消金公司2019年淨利潤、營業收入情況梳理分化加劇的背後,也暴露出行業競爭中前所未有的壓力。資本博弈之下,持牌消金公司未來路在何方?頭部公司重新洗牌捷信消金丟失「皇冠」從盈利情況來看,頭部公司的「座次」重新調整,捷信消金的冠軍寶座被招聯消金搶奪。
  • 快訊|第5家持牌消金 馬上消費金融獲批發行不超過20億元金融債
    許楠楠/文財經網金融訊 近兩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在通過增資、發行金融債、ABS等方式進行「補血」。據財經網金融統計,馬上消費金融成為第5家獲批發行金融債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此前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已經獲批發行金融債券。
  • 馬上消費金融衝刺A股IPO,或為持牌消金直接上市帶來標杆意義
    記者| 苗藝偉馬上消費金融或將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9月11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公布消息稱,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申請A股上市獲得重慶銀保監局批覆,發行規模不超過13.33億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應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 馬上消費金融收穫銀保監「通行證」 衝刺消費金融第一股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實習記者 馬雪飛 北京報導9月11日,重慶銀保監局官網披露消息,原則上同意馬上消費金融A股上市發行股票,A股有望迎來第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道,這可能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近十年的第一家上市企業,一旦成功利好整個消費金融行業,作為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其合規性、發展性也將受到資本市場認可。
  • 3.15直擊,興業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的小聰明與大危機
    聚焦新興金融,一波波用戶的吐槽秀,正在讓粗放經營、野蠻生長的從業者,迎來算帳時刻。比如興業消費金融。公開信息顯示,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消費金融」),成立於2014年12月,控股股東興業銀行持股66%。依託平臺優勢,已設立30家一級事業部,覆蓋50多個城市。
  • 馬上消費金融衝刺上市 物美張文中加速資本布局
    截至2019年末,馬上消費金融的總資產548.15億元,當年淨利8.53億元。以資產規模計,馬上消費金融排在捷信消金和招聯消金之後;以淨利計,馬上消費金融排在招聯消金、捷信消金和興業消金之後。馬上消費金融並不是第一個謀劃上市的消金公司。
  • 3.15直擊 興業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的小聰明與大危機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24家持牌營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有17家響應銀保監會配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推出延遲還款政策。興業消費金融位列其中。 公開資料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費金融」)2010年底成立。主營個人消費貸款等業務,其股東為知名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捷信集團。 截止2019年3月30日,捷信集團在中國服務5000萬名客戶,其客戶貸款總額209.05億歐元(合計1616.54億元),中國佔比超60%。
  • 持牌消金公司ABS融資持續增長 同業拆借和借款仍是主力
    《投資時報》記者對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招聯消金)、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下稱興業消金)、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金)等四家披露完整年報公司進行統計發現,2017年至2019年,其同業借款(拆入資金)餘額總計5140.27億元(不含中銀消金2019年拆入資金),在這四家公司負債總額中佔絕大部分比重,且大幅超越全部
  • 捷信、中銀、中郵消費金融高管發聲,破解利率、獲客、風控難題
    持牌消金行業經過10年發展,已逐漸進入成熟期,在戰場切換的關鍵節點,消費金融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撰文 | 木音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接近年關,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對2020年進行復盤,近期頭部持牌消金的高管頻頻對外發聲,表達在展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消費金融未來在場景、獲客、融資、風控、利率等方面的趨勢。
  • 消費金融線上化格局面臨重塑 興業、馬上、中郵累計放款超8000億
    在持牌消費金融領域,捷信、招聯憑藉股東、資金和合作場景優勢,多年來一直居於行業前兩名的位置。馬上、興業、中銀、中郵雖同屬持牌消金第一梯隊,但資產規模與捷信、招聯相比仍差距巨大。 隨著消費金融市場風格切換,業務線上化、運營數位化趨勢到來,持牌消金的格局也面臨重塑。持牌消費金融第一梯隊中的馬上、興業、中郵近年來展業能力逐漸增強,資產規模增加,向捷信、招聯發起衝擊。
  • CFO升任總經理後 馬上消費金融擬在A股上市
    國內首家衝刺A股上市的持牌消費金融來了!9月11日,重慶銀保監局官網發布《關於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的批覆》稱,原則上同意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13.33億股。
  • 重磅:馬上消費金融衝刺A股上市!|馬上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股份...
    此復2020年9月7日或成為中國首家上市消費金融公司按照目前的情形,馬上金融很可能會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消費金融公司。在今年堪稱寒冬的市場氛圍中,馬上金融的IPO衝刺,無疑給消費金融市場提振了巨大的士氣。
  • 消費金融進軍農村,捷信、馬上、網商帶頭
    一方面,捷信利用捷信金融APP,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連接生產商與零售商,為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匹配產品。這看上去更像電商路徑,農村用戶使用捷信金融APP購物並使用分期服務。另一方面,捷信建立消費金融全渠道服務,推出多場景使用的循環額度貸款產品「捷信惠購」、消費者自助辦單ALDI2.0等服務,彌補農村居民消費金融服務可得性。
  • 不良率抬頭,2019年大賺10億元的興業消費金融暗藏隱憂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50.35億元,營業利潤12.96億元,淨利潤10.31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1.37%。興業消費金融資產總額373.5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2.60 億元,同比增長65.55%。過去四年,興業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 消費金融增資潮 北銀消金擬通過股東增資7500萬元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徐曉梅 冉學東 北京報導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持續輸血中。12月14日,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出資7500萬元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北銀消金」)增資擴股。
  • 晉商消費金融啟動增資擴股 場景風控仍待解決
    雖然近期一些法院判例表明,這一規定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但不少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自新規頒布以來,他們主動對產品利率進行了下調。對於借蛙的利率,晉商消費金融稱利率調整主要是根據監管要求把高利率部分全部停掉了,根據風險評價,低利率相應上調,整體的平均定價是下降的。
  • 捷信嚴守合規底線 打造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新範式
    2020年對消費金融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一些政策加大了對消費金融行業的支持。  強化市場準入機制 保障持牌機構合規經營  為保障業內持牌機構實現合規經營,銀保監會在《中國銀保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強化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市場準入機制,確保「普」、「惠」並行,向更多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消費金融服務。
  • 持牌消金公司「硝煙四起」牌照競爭激烈、花式補血、會員制存爭議
    當時,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消費金融牌照批籌有望提速,與此同時,也將吸引更多巨頭入局。但目前的情況是,仍有眾多機構久久未能獲取消金牌照。而且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迎來新的實力對手之前,多家持牌機構通過增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擴大規模,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