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2020-12-25 半島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首發當天,馬未都在線上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您是在什麼機緣之下,決定要出《國寶100》這套書的?

馬未都:《觀復嘟嘟》做了四年,240期,做得有點兒累,等於停下來休息一年。休息的時候又有點兒不太甘心,想一想正好兒現在國寶熱嘛,大家都想了解背後的故事,就做了100集《國寶故事》,起名兒就是《國寶100》,本來還想再做100個,但實在是精力有限。

記者: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

馬未都: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牙角器等都有所選擇,標準就是要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作品,都是博物館館藏文物,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記者:您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什麼不同?

回答:我講的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團隊一起努力重新整理的。我也聽到了很多國寶故事,從書本上看來的,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我們是從書本到個人的表達。我在文物領域待了一輩子,表達相對來說更加個性化。

記者:您認為,普通讀者為什麼要了解國寶的故事?

馬未都:了解國寶故事受限要知道國寶生存的一個道理,其次要知道國寶生存那個時代的藝術成就,再有就是如果把100件國寶的故事都聽完,會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一個大致了解,這個了解對於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修養。

記者:國寶有知識有歷史好理解,但情義怎麼說?

馬未都:情商高的人都能理解情義在哪兒,情商低的人就不太容易理解,情義實際上是文化跟個人之間溝通的媒介,或者說橋梁,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問題,它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也有。比如說很多人使用了一輩子的器物,扔掉的時候會感覺特別可惜,這就是情感問題,那國寶承載的文化內容,遠大於個人的想像,有情感問題十分真實。

記者:《國寶100》的創作是個很大的工程吧?遇到過哪些困難?

馬未都:《國寶100》選題到推出共做了兩年時間,整個博物館的團隊都在努力。原來我是參照大英博物館來做的,大英博物館有一個代表人類文明進程的100件文物,他們是400名專家用了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個工程。顯然跟他們比起來,我們人力、物力都要弱很多,所以搞得非常辛苦。再辛苦也完了,節目錄了100集,既有音頻又有視頻,現在書也推出了。

記者:這100件國寶中哪件文物讓您印象深刻?

馬未都:基本上件件文物給我印象都深刻,不深刻就不會選在這裡,咬哪個手指頭疼,這個意思都是一樣,每個文物儘管千差萬別,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一樣的。

記者:在這100件寶貝中,您覺得經歷最傳奇的是哪件寶貝?

馬未都:每件文物都很傳奇,比如呂后印那章,放牛娃就一腳就踢出來了,你想傳奇不傳奇?中國漢代最重要的玉印,就現在迄今為止發現的等級最高的一個白玉印,那麼漂亮東西小孩兒一腳就給踢出來。像第一件的瓷母瓶,原來我在《百家講壇》講的就一件,還有一件去找吧,結果那一件就出來了,你說傳奇不傳奇?每件東西都有它的傳奇,傳奇色彩不一樣,一見鍾情是傳奇,一輩子相識到最後相愛也是傳奇。

記者:《國寶100》出版後有沒有後續的出版計劃?

馬未都:在疫情期間關注我微博的都知道,我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應該能推出,計劃推出五本,唐代三本,宋代兩本。那是我們的另一份國寶,是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唐詩宋詞。

記者:有沒有很遺憾沒有收錄其中的文物國寶?

馬未都:沒有收錄其中的國寶有的是,永遠會有遺憾,沒有收入其中的,有的是不具備故事性,我講的是國寶故事,如果沒有故事,就沒法兒去講,不是講國寶知識,如果將來做國寶知識100講的話,那再專門講知識,而忽略故事。

記者: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和上海都有館址。2018年,開了13年的廈門觀復博物館關了,您會考慮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家觀復博物館嗎?

記者:我原來有計劃要開十座博物館,在全國各地,實際上實施前後有七座,有些都已經準備好了想開放,最後沒有開放。我們是讓博物館自我運營良性生存,而不是靠財政撥款,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首先考慮生存問題。

記者:疫情對博物館影響很大,觀復博物館這次遭受了怎樣的衝擊?

馬未都:這次疫情對博物館衝擊顯然是很大,尤其對民辦博物館,不是客流萎縮,而是迅速就斷流了,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這次疫情使我們關門長達150天。給我們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一個信號,對於這種災難性的衝擊,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僅僅是對博物館,對其他很多行業都是嚴峻的考驗。

記者:您覺得在文化的傳播上,個人這些年經歷了幾種不一樣的傳播方式?

馬未都:我覺得抖音直播就比較親切,而且及時,現在這種帶有自媒體特色的宣傳方式,適應科技的發展,我們實際上處在智能信息革命的一個時代,抖音一定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其實它就是個工具,用什麼方式來傳播你的文化,每個時代都不同,相同的是文化。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日前,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首發。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2020-09-0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以銅為鏡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以銅為鏡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大成之作彩繪陶缸
    馬未都每天講一個國寶故事——大成之作彩繪陶缸 每天一個國寶故事
  • 《國寶奇旅》將真實事件搬上螢屏 劉燁袁姍姍護送國寶南遷
    其中,《承載》重點關注的就是國寶南遷的顛沛歷程,以「北平、旅途、南京」三個地域段落完成敘事。 B 故事 亂世愛情,跌宕起伏 依託真實的歷史背景,《國寶奇旅》呈現了一段動蕩時局下、權力交鋒中的愛情故事。 劉燁曾在採訪中透露,整部劇最過癮的戲份是發生在火車密閉空間裡的諜戰:「這一路上,有故宮的文物保護者、中共地下黨、明面上來搶文物的日本便衣大隊、暗地裡臥底內部的日本特工、民間幫派,即使是國民黨一方內部也有不同勢力派別……多方鬥智鬥勇,大家看劇時,相信能感受到那種緊張。」
  • 三星堆三件國寶閃耀入選
    《國家寶藏》第三季今晚首播,首發陣容上熱搜 三星堆三件國寶閃耀入選 隨後,#央視國家寶藏首發陣容#登上熱搜,閱讀量超過400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支先導片中,靳東飾演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講述故宮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的前世傳奇;楊紫首次以唐裝扮相出演文成公主,講述布達拉宮法王洞欣賞文成公主像的前世今生;沈騰出演的是大秦武將,身後是一個兵馬俑造型,歪著的髮髻透著一點點詼諧,令人十分期待。
  • 騰訊QQ瀏覽器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啟動 首批25件海外國寶參與
    籤約儀式當天,雙方宣布啟動「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計劃、「中國新文創」主題展等項目,流落海外的25件國寶在QQ瀏覽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上與觀眾見面。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左二)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主席Chris Dercon(右二)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表示:「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騰訊很高興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達成戰略合作。
  •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馬未都粉絲花100多萬買的古董,被馬未都一句話鑑定差點氣暈!
    花100多萬買進古董的是一位退休工程師,找馬未都的朋友打電話請馬未都幫忙鑑定一下,因為是熟人介紹不好推辭,馬未都就去了。一見面,從著裝舉止看老頭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退休以後喜歡上收藏,看了很多馬未都寫的書,算得是馬未都的老粉絲了,後來老馬還總結說這書有時候還害人啊。
  • 《國家寶藏》多形式講述國寶故事黃渤王嘉演繹皿方罍
    作為湖湘文明的基因寶庫,湖南省博物館歷經五年閉關陳修後,涅槃歸來,攜辛追墓T形帛畫、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及皿方罍三件國之珍寶現身《國家寶藏》舞臺,並邀雷佳、何炅、黃渤、王嘉以及湘博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館長李建毛、湘博明星「教育員」黃婷婷、長沙窯收藏研究學者林安、湘博文物保管部主任廖丹,及長沙美術館館長譚國斌幾位「國寶守護人」一同演繹了三件國寶的傳奇前世,見證其赤誠動人的今生故事。
  • 關於開展「國寶講述人——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的通知
    各有關文博單位: 「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 是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以「闡發文物魅力,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以可移動文物(展覽、展品)或不可移動文物(世界遺產地、文物保護單位)為主要講解對象,以網絡微視頻和網絡直播為主要傳播形式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獲得五雙白手套
    一個大陶缸,不裝水也不裝糧,普通人嫌晦氣,文物部門懶得要,最終卻成為國寶中的國寶,這件寶物到底是什麼?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也。一般甕棺葬的葬具都是不具有花紋的,但第12件大缸上偏偏刻有鸛魚石斧的花紋式樣,還上了色,這證明下葬的主人很可能是氏族首領,而白鶴跟魚都應該是部落圖騰。
  • 新書|了不起的中國文化:給孩子的「紙上博物館」
    「讓國寶活起來!」《國家寶藏》通過有震撼力的舞臺表演,以古人與今人對話的形式,講述了每個國寶的  相信不少人和小編一樣,每期節目看完,心情都激動萬分,久久不能平靜。    歷史學家宋歌執筆撰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國寶故事,條分縷析國寶的結構與特點。  東王公和西王母是中國神話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一個掌管男子成仙,一個掌管女子成仙。古人想像出他們的形象,製作出了精緻的鏤雕東王公西王母紋玉座屏,寄託了他們修道成仙的美好願望。
  • 馬未都:丟盡了中國人的臉,他還以為自己是國民英雄
    最後,蔡銘超決定為佛像建個廟宇,將佛像放進寺廟裡面供奉,絕不拿去再轉手拍賣。 圓明園12獸首的流失在外,一直是中國人難以忘記的一段恥辱回憶,也是心靈上的瘡疤。在我們貧弱的時候,我們面對國寶流失在外,只能束手無策,強忍著淚水。可是,我們現在富強了,我們有能力將國寶重新收回來,我們就絕不會輕易放棄。
  • 熊貓劉中繪百米長卷贊北京冬奧——講述劉中創作《冰雪國寶萬裡圖...
    《冰雪國寶萬裡圖》局部 7-15-100 冬季兩項女子7.5公裡短距離國寶熊貓獨往來  冰雪九盡桃花開熊貓劉中的《冰雪國寶萬裡圖》帶著它獨特的風格呈現給觀眾,從整體上突破和超越了傳統繪畫模式與此同時,劉中堅持用水墨技術與西洋繪畫造型相結合的方法創作他的墨彩動物畫,國寶大熊貓在劉中筆下能夠令觀者心生愛憐乃至讚嘆。熊貓劉中雖採用中國彩墨的形式,但造型厚重,表現出他獨有的視角,令人難忘。  劉中的畫明顯地顯現出西方現當代繪畫對他畫風的影響,並通過動物的特徵,逐漸提煉出一種與傳統模式不同並有其個性特點的繪畫方式。
  • 【雲講國寶】國寶講述人——「穿越時空的思念:五邑銀信」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發起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正式啟動。
  • 《國寶奇旅》將播 劉燁袁姍姍攜手護國寶
    原標題:《國寶奇旅》將播 劉燁袁姍姍攜手護國寶 抗戰懸疑劇《國寶奇旅》近期即將於江蘇衛視開播,該劇是袁姍姍與劉燁的首次合作,兩人將攜手護寶,再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文物遷徙之謎。
  • 《如果國寶會說話》為青少年送上六一特別節目
    《如果國寶會說話》為青少年送上六一特別節目 發布時間:2020-06-01 15:23:52      來源:國際在線   「人頭壺為什麼哭了
  • 國寶大熊貓,會不會因為遷徙跑到鄰國,變成其他國家的國寶?
    國寶大熊貓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基本都是人見人愛,和另一種國寶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沒有生存種群不一樣,大熊貓還有野生種群!並且大熊貓也在進行野化訓練並放歸野外,這讓很多朋友都很揪心,這國寶級別的大熊貓可是活物,要是跑到國外去了被人家逮住,到底算誰的?大熊貓到底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要討論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跑到國外,必須先就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做個簡單的了解。
  • 「雲上國寶音樂會」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聆聽交響樂
    「雲上國寶音樂會」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聆聽交響樂 2020-04-23 15:09: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