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論文喊話「注重監控信託等非銀機構風險」 其實2019年起行業已...

2020-12-28 金融界

來源:信託百佬匯

4月17日,央行17日發布了2020年第2號工作論文《系統性金融風險溢出效應研究》,其中提到,非銀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較弱,應注重對信託、金控等非銀金融機構風險監控。

實際上,自2019年開始,信託行業強監管一直勁風不停。監管部門頻頻發布政策規定與監管指導,力求從各方面整治亂象、完善監管。

以4月14日為例,銀保監會就《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旨在進一步規範明確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強化與其他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等有效銜接,同事強化監管導向,匹配行業發展實際,鼓勵信託公司開展本源業務,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託業轉型發展。

注重防控信託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溢出效應研究》指出,金融系統的網絡結構會隨著風險發展而變化。對比金融系統網絡的初始狀態、信用風險衝擊下和流動性風險衝擊下的結構可以發現,金融系統的網絡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信用風險衝擊下其聚類係數大幅攀升、平均路徑長度縮小,金融系統網絡的小世界特徵凸顯,但在流動性風險衝擊下系統網絡特徵呈現出不同於信用風險的變化,金融系統的結構隨著風險的加深處於不斷變化中。這個重要結論即可有效解釋系統性風險的非線性變化和系統性風險傳染關係的動態變化特徵。因此,針對不同階段的金融系統風險要採取不同類型的風險防控措施。

在系統性風險爆發時,銀證之間是主要的風險傳染渠道。在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衝擊下,銀行業與證券業之間的風險聯動特徵均較為明顯。近幾年,隨著資管、債券發行承銷和同業等多種業務使銀行業與證券業之間聯繫越發緊密,宏觀審慎監管應儘快覆蓋到此類機構,建立日常監管協調和協作機制。

「非銀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較弱。信託業作為資金供需方的中轉樞紐,在剛兌尚未完全打破的情況下,極易受到資金供需雙方的風險傳導影響;金控集團由於機構之間的關聯交易頻繁,股權結構複雜和風險隔離措施匱乏等多種因素,導致其風險抵禦能力較低。因此,應注重對信託、金控等非銀金融機構風險監控。」央行2號論文表示。

行業深刻貫徹強監管

自2019年開始,信託行業強監管勁風不停。

2019年年初召開信託監管工作會議。會議提出,2019年信託監管核心內容是「三管一提高一加強」,即管戰略、管風險、管股東,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強黨建。堅決遏制信託規模無序擴張、嚴厲打擊信託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及有力有效處置信託機構風險等等則是2019年下半年的監管重點。

為積極貫徹監管「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打好攻堅戰」的總要求,2019年4月份、8月份及12月份,信託行業累計啟動了三次全面的風險排查。而年底拉開序幕的第三次風險排查要求高於前兩次,力度空前。

近年來,信託通道業務亂象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通道業務規模壓降明顯。但同時,融資類信託業務又「按下葫蘆浮起瓢」,出現快速增長,個別信託公司甚至逆經濟周期激進猛烈擴張。

對此,在「去通道、控地產」以外,監管部門為信託業圈定「逐步壓降融資類信託」的新目標。據悉,監管部門已對今年的壓降規模有初步計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2020年3月1日,《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該法規借鑑並沿用了《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股東穿透監管、股東分類管理等良好制度實踐,明確信託公司股東、信託公司、監管部門三方主體從股權進入到退出各階段的股權管理職責,對於促進信託業股權管理亂象治理,加強信託公司股權監管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4月14日,監管就《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公開徵求意見。信託百佬匯記者注意到,《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較上一版本的主要變化包括:

  其一,擬取消外資入股信託公司10 億美元資產要求;  其二,調整信託公司業務許可範圍,剔除金融債券及次級債券許可,增加固有資產股權投資許可;  其三,對出資人掌握信託公司控股權要求更加嚴格,從最近2年連續盈利提升至3年盈利要求;  其四,對信託公司權益投資做出上限要求,權益性投資不得超過淨資產50%。  業內人士認為,《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是繼2015年監管部門針對信託公司進行「放管服」改革後的強化措施,上一次主要是將很多監管審批權限下放到地方監管局,這一次按照新的監管形式,優化了監管內容。《徵求意見稿》明確,強化監管導向,匹配行業發展實際,鼓勵信託公司開展本源業務,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託業轉型發展。

相關焦點

  • 轉型中的信託如何監管與處置並舉 央行首開「信託專題」分析風險與...
    「我們對信託產品風險把握很嚴格」,一位銀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我們現今只有一款為期4個月,收益率5點多,四級風險,300萬起買的信託產品。」信託自20世紀初在國內落地後,經過整改、轉型與調整,逐漸形成規範化與監管化。但隨著業務廣泛開展,其風險近段時間以來有所浮現,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的資產風險率已達3.02%。央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下稱報告)也表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託業風險加速暴露,少數信託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多措並舉防範化解相關風險。
  • 央行年度重磅報告!少數信託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這類風險被重點提及
    作為央行年度重量級報告之一,《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6日出爐。11月6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對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認為,2019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更加複雜嚴峻,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有所加大。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風險分析 信託風險項目規模超6000億
    原標題: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風險分析 信託風險項目規模超6000億【組圖】   在經濟下行壓力、疫情蔓延衝擊和堅定推動轉型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個別信託公司前期積累的風險爆發
  • 疫情期間,360金融、趣店等非銀機構的資產質量什麼樣?
    我們以360金融、樂信、趣店、信也科技、宜人金科這5家非銀機構為例,從即期逾期率和Vintage逾期率角度,來觀察非銀機構逾期率變化的情況。首先解釋下何為即期逾期率和Vintage逾期率。一季度新增資產FPD7逾期率(首期逾期率,在某一個還款日,僅第一期到期的客戶中有多少沒有按時還款)為3.7%,截至目前,FPD7逾期率已降至2.77%,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2、安信信託(600816,股吧):因大股東問題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2020年1月23日,安信信託發布「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事實上安信信託已連續兩年虧損(2018年與2019年分別虧損18.33億元和39.93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28.57億元),且目前已被ST。
  • 印度央行再遭高官抨擊
    距離印度央行新晉行長Shaktikanta Das上任後的首次董事會會議僅有不到幾個小時,印度政府高官卻再次「出手」對央行進行指責。彭博社分析指出,在周一央行前行長突然辭職後,這些推文可能會加深市場對印度央行自主權的懷疑。長久以來,莫迪政府不斷施壓央行放寬貸款限制,央行前行長Urjit Patel也一度因政府干預而威脅要辭職。周一,這位行長終於以「個人原因」為由,在其3年任期並未屆滿時宣布辭職。
  • 一文讀懂68家信託公司與信託行業
    ,同時信託業也是我國最具創新能力與訴求、歷經整頓最為頻繁的一類金融行業,在防範金融風險、回歸金融業務本源的政策導向下,信託行業同樣處於轉型的通道中,信託公司之間的分化也更為明顯,而目前信託行業也正處於第七次整頓大潮中(已有3家信託公司2019年出現虧損的情況)。
  • 信託貸款信息納入央行監管資料庫
    針對近年來信託貸款業務在發展中出現的貸款風險偏高、部分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央行昨天表示,決定將信託公司貸款信息全面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並對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央行表示,對於已接入資料庫的信託公司,人民銀行將要求其報送全部貸款信息,確保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完整,並取得信息主體的授權等。
  • 央行針對信託風險處置問題研究處置方案
    7月10日,在央行舉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就資產管理新規延期、理財產品浮虧、信託風險處置等問題給出了最新表態。新資產管理條例的過渡期有望延長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指出,受今年疫情影響,應推遲。但也有機構和學者建議,不應延長太久。
  • 2019年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19年,信託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集合資金信託佔比進一步提升,新增信託資產來源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發展質量提升;財產權信託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等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較快發展,融資類信託佔比顯著下降,行業轉型初見成效。
  • 中信信託2019年營收超70億 資管新規致行業承壓明顯 2020年疫情...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在2019年整個信託行業資產管理持續下滑、強監管的大環境下,業績能夠穩定並小幅增長實屬不易。報告期內,金融行業雖然整體運行平穩,但風險暴露顯著增多;信用違約、債務兌付危機高發,且向高資質主體蔓延。   持續穩定發展   過去的2019年,是挑戰嚴峻的一年。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國內GDP增速6.1%,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各個領域都有顯現。
  • 中信信託2019年淨利潤35.93億 主動管理佔46% 以防風險為主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4月27日,信託業「老大哥」中信信託披露了2019年全年的年報全文。2019年,信託業渡過了艱難的一年,全行業資產管理規模持續下滑。中信信託仍然以35.93億元的淨利潤坐穩全行業淨利潤榜單頭把交椅,同比增長7%。
  • 2020年信託行業十大關鍵詞
    2018年,《資金信託新規》給資金信託、服務信託的定義,並且明確服務信託不屬於資金信託範疇。服務信託為信託專屬業務領域,主要包括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企業年金信託、慈善信託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5日,我國已設立慈善信託共465單,總規模32.42億元。
  • 杭州工商信託2019年穩健增長 主動管理信託佔比92.36%
    2019年集合類資金信託項目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為8.93%,單一類資金信託項目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為11.77%;累計為客戶分配收益39.77億元;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新增投向民營企業信託資金佔比約90%。
  • 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三大行業新媒體...
    12月30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今年10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後首次評選銀行、保險和信託三大行業年度十大新聞。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新媒體影響力榜單(TOP10)同時發布。
  • 中信信託:2019年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同比增長近90%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吳林璞4月27日,中信信託披露了2019年年報。在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看來,中信信託強大的股東背景和資本實力使其具有較強的風險防禦能力,無論是註冊資本、淨資產、總資產還是淨資本等指標均居行業前列。「進行多元化業務布局、依託不斷增強的知識集成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動資產管理能力以及審慎穩健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始終是其佔據行業龍頭的重要原因」。
  • 監管層融資端堵漏 信託納入金融信用信息資料庫
    央行此舉,被認為是對日益膨脹的信託資產風險的防控,此次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央行指出,將有利於信託公司加強自身風險管理,也有利於各類金融機構防範金融風險。  普益財富分析師範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納入資料庫其實主要是對融資方進行約束。
  • 答卷2020|信託業:在爆雷和轉型中跳舞,行業「回歸本源」
    風險頻發,七輪整頓早在2019年年底召開的中國信託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態,「目前是信託第七次行業整頓。」2020年,安信信託、四川信託、華信信託、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等多家公司接連被採取重大監管措施。在監管從嚴、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疫情影響之下,信託行業的風險加速暴露。
  • 連續虧損:2019年預虧30億 安信信託或被實施退市風險
    原標題:連續虧損:2019年預虧30億 安信信託或被實施退市風險   1月22日,安信
  • 央行將信託貸款信息全面納入監管資料庫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1日訊 針對近年來信託貸款業務在發展中出現的貸款風險偏高、部分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問題,央行今日表示,決定將信託公司貸款信息全面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並對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近年來,信託貸款業務呈快速增長趨勢。信託貸款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貸款風險偏高、部分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問題。按照《徵信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央行決定將信託公司貸款信息全面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並對其提供信用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