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琳報導
從滴滴到共享單車,再到共享汽車,藉助共享經濟的浪潮,出行領域不斷出現新玩家和新形式。
回顧共享單車的初衷,主要還是「解決人們最後一公裡的短途出行需求」。但如果出行距離太長就會感到疲憊,騎車會覺得太累,這是用戶的一個痛點,因此共享電單車的出現就把用戶的使用場景定位於3-10公裡的中短途出行。這樣既可以有電動車般的速度,又有自行車的便捷,是共享單車市場的補充。
共享電單車發展受限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多地陸續禁止共享電單車的投放。
2017年,交通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因為當前市場上投放的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超標、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火災隱患突出、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高、電池汙染問題嚴重,因此各地審慎對待,從嚴掌握。
今年6月,廣東省佛山市交通運輸局更是組織各區約談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法人,強調佛山「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並督促企業限期清理已投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近日,江門市交通運輸局也發布《關於限期回收存量共享電動自行車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包括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街兔,青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美團)等相關企業,需於9月2日前主動回收江門市目前已投放的全部共享電動自行車,並不再繼續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對回收較慢或逾期未回收的共享電動車,江門市相關職能部門將開展行動,清理存量共享電動自行車。
從社會問題出發,中研普華研究員袁靜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共享電單車存在亂停亂放和安全問題,亂停亂放給交通製造一些障礙,並且也影響市容市貌。安全上來講如今很多城市已經全面倡導「一盔一帶」,共享電動車的出現卻為相關政策的實施增加了難度,很多騎乘共享電動車的用戶為了方便根本沒帶頭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一些用戶將共享電動車停在盲道、樓梯口、消防通道等地方,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行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5G新產業》作者盤和林教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共享電單車具有綠色環保、快捷便利、緩解擁堵、適合人群多元等優勢,相對於其他出行方式有著較強的正面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電單車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擾亂城市秩序、車輛丟失、車輛堆積成災、安全隱患大、運營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
盤和林指出,目前,共享電單車行業仍然面臨著政策收緊和資本下場的困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共享電單車越來越普及的背後,是市場的真實需求。
盤和林認為,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促進共享電單車開放市場的形成,轉變「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同時,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市場的作用,履行好監督管理者的角色,並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在行業標準、服務標準等方面適時推出管理標準,促進良好的市場生態的形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共享電單車,大眾需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共享電單車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以及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絕對不是一味追求企業單方責任就能夠定性的。作為當下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一部分,應當由企業、政府、用戶三方共同來探討。因為作為「共享經濟」一部分,人人受益,那就人人有責。
袁靜美認為,當下,應該支持共享電單車發展,但與此同時要加以引導和有效的管理,因為共享電單車不僅方便了下公交地鐵後有短途需求的上班族,對於有短途出行、體力有限的老年人也是一項福利。而且只要規範化管理和運營,就會減少不良問題的發生。
突圍成企業關注焦點
2019年3月6日,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編入發展綠色產業目錄,明確鼓勵發展共享交通設施建設和運營、發展共享交通業務。被認為是「共享電單車重新迎來市場機遇」。
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今年發布的《全國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超過200家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已投放共享電單車總量近500萬輛。其中,全國縣級以上區域已投放共享電單車佔比超過50%,服務了近5億城鎮人口。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受政策、環境等多維度影響,不同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態度不一。
對此,袁靜美表示,在不受限的城市加快發展,有助於共享電單車企業實現發展上的突圍。
至於如何實現發展突圍,她表示,共享電單車用戶安全是第一位的。電單車企業應當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改進使電單車符合國家標準。
其次,因為共享電單車的特殊性,需要不定時充電,所以在設計之初,共享電單車的發起者們就應該在每個區設計好指定的歸還點,方便其所屬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維護和充電。如果用戶沒有歸還到指定地點,系統會繼續扣費,一直到用戶將車還到指定地點為止。在歸還到指定地點的同時,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會檢測電量確保下一批用戶的使用保障。同時,工作人員還應對剎車、座椅、輪胎等基礎設備進行檢驗,確保用戶的人生安全。
另外,企業的信譽也應該是第一位,收取用戶押金與預存資金的企業,須在本市開設資金專用帳戶,公示押金與預存資金退還時限,及時退還用戶資金;定期公開用戶押金使用信息,主動接受社會公益監督。
再從外部因素看,袁靜美認為,目前部分地區市民安全騎行環境還未跟上,政府也未及時出具專項規劃,沒有新建城市道路主幹道、次幹道,設置非機動車道,並設置與規範相符的機非隔離設施。即使沒有共享電單車的崛起,拓寬城市道路和設立非機動車專用道與隔離欄也勢在必行。
另外,她表明,就當前,政府還需要繼續花人力、物力去引導道德規範和規範交通安全法規,相信企業也很樂意參與到這項工程中,良好的文明城市環境需要政府、企業和用戶共同維護,更需要政府好的政策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