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的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將在靖江市沿江公路南側建設靖江側風塔。風塔是一種為城市地下空間提供新鮮空氣的設施。日前,設計單位設計了五種方案。
靖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誠邀廣大市民投票推薦喜歡的方案,共同參與設計彰顯靖江特色的風塔。
方案一:友誼之塔,奮發進取
下大上小,旋轉上升,輕盈動感挺拔。形態似擁抱,代表靖江好客之道、禮儀之邦,歡迎大江南北來客。又似握手較勁,意指靖江人民力爭上遊,勇攀高峰的幹勁。
融入高科技元素,點綴自發電儲電發光玻璃,夜間矗立江邊,又似燈塔,照亮大江,指引來往船隻前行。
方案二:信念火炬,蒸蒸日上
靖江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地區並加入蘇南火炬帶,成為上海浦東開發區和蘇南火炬帶向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
流線型的抽象火炬造型,舒展柔美,動感流暢,凹槽旋轉上升,有強烈的升騰之勢,契合靖江定位。凹槽內點綴發光玻璃,夜景斑斕。
方案三:生態森林,孤山不孤
以孤山為構思靈感,以極其簡潔的枝狀線條搭建出一個森林之塔,契合周邊規劃綠地的生態環境,輔以常綠藤蔓植物攀附其上,隨時間推移,綠色慢慢生長。時時有變,年年不同,代表靖江的不斷進步和成長。
塔高40米,呼應孤山,兩者連線貫穿靖江市,遠古與現代交相輝映,可謂是「孤山不孤,後繼有峰」。
方案四:現代之帆,勇立潮頭
本風塔方案設計靈感來源於隧道跨越的滔滔江水。靖江市瀕臨長江,江面清風徐來,呈現粼粼水波。風塔的立面採用金屬幕牆形成的菱形元素由低到高漸變,在太陽光照射下,呈現光影變化豐富的立面,宛如江面上的粼粼波光。塔高38米。
方案五:文化傳承,繼往開來
風塔方案口部採用古典坡屋頂小房子的形態,塔身上部採用中國古代門罩的圖案浮雕,下部採用仿古青磚貼面。整體造型古樸雅致,結合綠化環境,綠意環繞,顯得清朗秀麗。風塔高度38米。
五種方案各具特色,您喜歡哪一個呢?
(投票截止時間:2020年06月21日 09:00)
第二過江通道北起靖江市城西大道與公新公路交叉處,在沿江公路以北設置隧道,從七圩港處穿越長江,在江陰市通富路以南出隧道,止於芙蓉大道,全長約11.825千米,其中過江隧道長64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