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近這一段時間,隨著美國對華為晶片打擊力度的不斷升級,華為也將面臨晶片斷供的危機,而且餘承東也已經承認,由於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所以到了9月15號以後,臺積電就將無法再繼續給華為代工海思麒麟晶片了,到時候華為麒麟晶片將因為無法生產而成為絕唱,這對於華為公司的發展來說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要知道,華為在任正非的帶領下,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早在10年前,華為就已經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晶片部門,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華為也終於研發出了高端的海思麒麟晶片,而且還追趕上了美國高通的驍龍晶片,就在大家都為華為晶片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時候,美國的一紙禁令,直接將華為麒麟晶片的前路給封死了,這也無疑讓人覺得十分的可惜!
在今年的5月份,美國直接升級了針對華為公司的禁令,將使用美國技術的比例降到了0%,也就是說只要使用了美國技術的科技企業都無法給華為代加工晶片,這也就直接導致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將面臨絕版的危機;除了臺積電以外,甚至就連我國的國產科技企業中芯國際也無法給華為生產晶片,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很意外,但仔細分析以後,我們對此也感到十分的正常,因為美國幾乎壟斷了全球50%左右的半導體設備和技術,所以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都使用了來自美國的技術,因此它們也就無法給華為生產晶片了!
雖然說現在華為已經具備了晶片研發的能力,但是沒有代工廠來生產晶片的話,一切也都只是紙上談兵,難道國產晶片企業的發展之路真的就被封死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院士倪光南最近道出了中國晶片發展的現狀;倪光南院士表示:我國的國產晶片,作業系統等軟體或是硬體,都已經從不可用到可用並且向好用的方向在發展。這也說明國產晶片的發展現狀整體表現還是非常好的!
此前,國產科技企業生產所需的晶片幾乎都是依賴於進口,而現在我們也已經擁有了一些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晶片了,只是在高端晶片領域,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一些差距而已,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還是非常不錯的,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以前我們在晶片領域是「一窮二白」,而現在已經有了自研晶片的實力;而且在國內還有華為、阿里半導體、紫光展銳以及中芯國際等企業都已經在布局晶片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了,而我們生產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晶片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次美國打壓華為公司的發展,也給眾多的國產科技企業都敲響了警鐘,想要在國際市場上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掌握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才行,而研發和生產出國產晶片也是國內科技企業必走之路,只有這樣我們的發展才不會受制於人,而現在華為沒有了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代工,而華為也正在積極的謀划走IDM模式,將在晶片的研發和生產、測試等領域全面布局,相信隨著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們也一定能研發出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