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2020-12-21 騰訊網

往影視作品中刻意加入人文主義關懷或承載社會責任,常常導致失敗,人們可能帶著滿意的笑睡去,面對現實不復思考也無力反抗。但近日熱映的《棒!少年》帶來的是持久的驚喜,影片將鏡頭對準一系列社會現象,切中兩種最普世的情感,一是成長的無助感,一是人們對於教育的普遍關切。兩種情感形成合力,催淚效果極佳,不僅有關於體育電影蓬勃未來的期許念想,也存在思辨的空間。

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聚在北京市郊愛心棒球基地,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環境,相似的顛沛流離和破碎童年,置於同一訓練環境成長,帶著孤勇跟銳氣,逆風揮棒、叫板命運。球場上的孩子來自同一個深淵,然而都在曙光中奔往目的地,試圖躍出深淵。他們背負沉重包袱,被選進特殊愛心棒球基地,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

觀影之初,觀眾對影片的想法更多的是「燃」,或是同於《奪冠》的震撼、或近似經典教育電影, 但這部影片除了「燃」的成長感,也質樸地貢獻發現能力,留下回味。

好的影視作品往往能從人物出發,不煽情不賣慘,不堆砌鏡頭畫面,真實地將多元複雜的少年生活呈現出來。隨著影片推進,觀眾能漸漸感知立體形象,進而與之共情。

作為棒球隊主將的小雙,他過早扛起責任,懂事安靜、敏感細膩;來自寧夏的「刺頭少年」馬虎,愛幹架,扯著嗓子高歌、表演「摩託搖」。觀眾在這些少年身上窺見人最本質的態度,關於掙扎,關於汗水和淚水。

「如果沒有棒球,我就是一流氓。」愛心棒球基地的創辦者——前奧運國手孫嶺峰,感慨體育對他的人生意義。根深蒂固的留守兒童問題和貧困問題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誕下的怪胎,孫嶺峰希望用體育改變這些草根少年的命運,提供更多機會選擇、命運出路,給予安全感和誠摯關切,完成自我和解與治癒的徵程。

影片有層次感地建構真實生態寫照,遊刃有餘地用豐富的細節提出原生家庭、大興大火、郊區拆遷等現實問題。馬虎說:「我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 確實,愛心基地是馬虎的家,從被教練修整的刺頭少年到飛往美國頂級賽場,如果沒有被棒球基地「撿到」,他的命運又會如何?是融不進常態教育、是不被關注的,更遑論叫板命運、攪動風雲。

導演許慧晶在近期採訪裡說,他希望少年們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回想起這部紀錄成長的影片,提醒他們年少的自己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是多麼的勇猛、堅定和無畏,記得接納自己過得自然舒坦一些。懷疑自己和懷念過去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少年的衝動、焦慮、迷茫、幼稚、堅定等各種複雜的情感抽絲剝繭般地一一展現在這部紀錄片中。值得慶幸的是這部像故事一樣經常的紀錄片並沒有消弭真實的力量,追隨完兩個小時,留下了「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的反抗印記,也是反思的開始,帶來的思考隱晦但足夠且沒有多餘。

微弱的陽光照進棒球場,我們分明窺見遠遠燃著的火炬,願少年們追隨反抗救贖之路,走出柏拉圖的洞穴,尋找陽光。

圖源網絡

文案:黃一丹

編輯:吳琪

相關焦點

  • 《棒!少年》:看一批棒球少年逆天改命
    少年》。 《棒!少年》講兩個命題:一,貧困孤兒;二,改變命運。 巴菲特有一個「卵巢理論」: 我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生命將完全不同! 一個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提前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 探訪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熊孩子」如何成為「棒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熱血體育題材電影,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不只是運動。 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它叫《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說道:「這些孩子們成年後或許會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一名大學生或教練,每當有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可以回想起這部紀錄他們成長的影片,提醒他們記得年少的自己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自己是多麼的勇猛、堅定和無畏,記得接納自己過得自然舒坦一些。」
  • 觀影攻略|《棒!少年》那些你不知道的棒球彩蛋
    當然除了棒球禮儀之外,棒球中最有儀式感的莫過於開球了,很多比賽會在比賽開始前邀請嘉賓進行開球,來表示比賽即將開始。 在學習了棒球規則之後,就能完全看懂《棒!少年》了嗎?影片中的這些彩蛋細節你也一定需要知道,小編這就為你講述影片中那些與棒球有關的彩蛋細節。
  • MLB內容生態效應顯現,《棒!少年》點亮棒球運動高光時刻
    如果盤點今年的體育大事件,《棒!少年》這部體育電影絕對佔有重要一席。當自媒體和主流媒體,還有朋友圈裡集體熱議《棒!少年》的時候,「棒球」無疑已經成為一個熱門關鍵詞。
  • 直播錄像 | 棒球少年的跑壘之路:與《棒!少年》主創面對面
    不是他們選擇了棒球
  • 《棒!少年》:如果沒有棒球,我可能就是一流氓
    少年》這部紀錄片刷屏了,有人說,看完這部片子,你能深刻感受到底層少年是如何叫板命運的;有人說,真沒想到,棒球居然是這麼有魅力的一項運動;有人說,要想鍛鍊孩子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還是得讓他們多參加體育運動;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可以發光的金子……小編閨蜜甚至隔空給我喊話:你!必須!帶兒子去看這個紀錄片!那麼,《棒!少年》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紀錄片?
  • 棒!少年
    棒!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關於開展自願核酸檢測和新增核酸採樣點的公告揮棒,擊球,衝刺,傳球……天府新區邁奪公園化作棒球海洋棒球小子們以棒球為基,以賽事為媒
  • 《棒!少年》掀起棒球熱浪 能為中國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少年》總製片人齊康,CNEX聯合創始人及執行長陳玲珍,中國首個冬奧會冠軍、北京2022年冬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冠軍基金髮起人楊揚,強棒愛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等現場觀影,與眾多體育屆、影視界人士一起欣賞了這部2020年度口碑佳作。此外,現場還有諸多體育冠軍和運動員代表發來助力視頻,支持《棒!少年》全國上映。影片結束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上個月末的點映開始,《棒!
  • 【棒球人生】不甘平凡的少年們逆風揮棒 與命運叫板
    樂於與孩子們相處的他在2015年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在這之後,他開始接收全國各地符合條件的困境少年,小雙、馬虎就是其中的兩位,也是《棒!就這樣來到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後,面對著即將告別的二大爺,小雙說:「二大爺!您雖然老揍我,但現在您一個人回家了,吃東西一定要吃暖和的,您胃不好,一定要注意,不然又得不舒服了。」心思敏感、細膩的小雙就這樣告別了二大爺進入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
  • 《棒!少年》製片人: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專訪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也把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棒!少年》項目是我們在2018年第九屆CCDF提案會上發現的,當時聽完導演許慧晶的提案,就覺得這個項目在選題上很獨特,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體育和勵志元素。
  • 《棒!少年》: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棒!少年》真實真誠真摯,有紀錄片直擊人心的感染力,也有故事片的動人敘事。它值得更多的排片、更高的上座率,以及更大更響亮的掌聲!這部紀錄片我看了2遍。驚嘆號的上半部分是棒球棍,下半部分是圓圓的棒球。這部紀錄片電影的海報上,驚嘆號的上半部分是棒球少年,下半部分是一個家的形狀的壘包。棒球也是一項回家的運動。擊球手從本壘跑出,途徑一壘、二壘、三壘,最終回到本壘,才能得分。
  • 《棒!少年》:不回頭,走下去!|棒球|小雙|漫畫|點到為止_網易訂閱
    文:霄霄  編:發亂  《棒!少年》的正式海報上,一名身穿棒球服的少年正傾力滑壘,遠看恰似棒球場上的一個碩大感嘆號。這讓小編隱約覺得:這是一群棒球少年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  如此悲傷的成長經歷,在強棒愛心棒球基地裡,卻不是個例。  隊裡的擊球手馬虎,出現在片子裡人見人煩,打架、鬧事、擅長將一切問題轉化為暴力問題。
  • 棒球題材電影《棒!少年》點映專場激燃上海
    11月29日,愛奇藝出品的電影《棒!少年》MLB點映專場活動在上海UME國際影城新天地店舉辦,《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棒!少年》聯合出品方、發行方代表大象點映創始人CEO 吳飛躍,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等出席點映活動,並在觀影后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和交流。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就坐落在這裡。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
  • 《棒!少年》等影視內容,能為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
  • 對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用棒球「叫板命運」,需要給困境兒童一...
    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今年是愛心基地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男子棒球隊,到如今新增的女子棒球隊,基地已經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其中,有68個孩子在基地接受著系統而艱苦的棒球訓練和文化教育。
  • 《棒!少年》:年度最佳紀錄片!燃與苦的交織,棒球與人生之味
    第一次看到紀錄片《棒!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它還關乎於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棒!
  • 來自殘缺家庭,用棒球改變命運: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
    這是一群父母或早逝、離異,或無人照顧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棒球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被這部名叫《棒!少年》的紀錄電影講給了大家。11月19日,愛奇藝和大象點映在北京宣布: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的《棒!少年》將於12月1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