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2020-12-21 解忠祥說娛樂

《棒!少年》真實真誠真摯,有紀錄片直擊人心的感染力,也有故事片的動人敘事。

它值得更多的排片、更高的上座率,以及更大更響亮的掌聲!

這部紀錄片我看了2遍。

第一遍的時候,我對棒球了解僅限於:棒球的英文單詞是baseball。

第二遍的時候,我已經惡補過棒球術語與規則,能看懂棒球比賽了。

當然,實踐證明,不了解棒球運動,也完全能夠看懂這部電影。

也因為這部電影,我對棒球產生了狂熱的興趣,甚至希望未來能有機會真正到現場去看棒球比賽,去現場為馬虎和小雙加油。

1

「棒球給了他們一個家。」

棒球是一項自帶驚嘆號的運動。

驚嘆號的上半部分是棒球棍,下半部分是圓圓的棒球。

這部紀錄片電影的海報上,驚嘆號的上半部分是棒球少年,下半部分是一個家的形狀的壘包。

棒球也是一項回家的運動。

擊球手從本壘跑出,途徑一壘、二壘、三壘,最終回到本壘,才能得分。

影片中的孩子們幾乎都是沒有家的,他們要麼是孤兒,要麼是留守兒童。

愛心棒球基地為他們建造了一個新家,讓他們得以吃飽穿暖,風雨無虞。

這群孩子們通過向命運揮棒,抵達了一個新家。

馬虎跟他爸視頻,特別興奮地說:「這裡每一頓都有肉」。

導演許慧晶在《一席》的演講中是這樣形容馬虎的:

「飢餓的記憶已經刻在馬虎的骨子裡了,他小時候有過3天沒吃飯的經歷,到基地的前三天,馬虎每天都把自己吃到吐。」

▲小雙

小雙離開棒球基地回到二伯家裡,是要自己做飯吃的。

沒有燃氣、沒有火爐,那麼小的孩子,得自己在灶臺裡生火做飯,灶臺裡的煙比火還大,燻得人睜不開眼,但小雙顯然已經習以為常了。

孫嶺峰教練是愛心棒球基地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棒球一哥,曾擔任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15年。

他去接小雙的時候,說了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

他叮囑小雙:「壞了、餿了、長毛了的,別吃。」

這句話突然讓我對小雙家的貧困程度有了一個具象的認知。

小雙穿的衣服都是棒球基地發的制服。

他家的被子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特別破舊的髒髒的,第二次是簇新簇新的,看圖案可能是去美國比賽那次發的紀念品。

▲小雙

小雙是棒球基地的ACE王牌選手,身兼投手、接手數職。

小雙很懂事,很令人心疼,他面帶微笑地說起自己的身世:還沒出生,爸爸就死了;媽媽把他生下就走了,杳無音訊;有個雙胞胎哥哥一出生被賣掉了,本來要被賣掉的是小雙,是買家嫌棄小雙太弱小才抱走的哥哥;差點養不活,差點直接被埋了;先是大伯撫養,後來大伯死了,姑姑接著撫養,後來姑姑也死了,最後二伯撫養,二伯又得了癌症。

生離死別在小雙的人生裡一遍一遍地上演,太苦了!

然而,這樣的苦在棒球基地並不少見,這裡的每個孩子似乎都是苦水裡泡大的,他們的身世都是令人心疼的苦澀。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可是這樣沉痛的「苦」對一群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重了。

不是他們選擇了棒球,而是棒球選擇了他們,他們投出的球、揮出的棒,都是在叫板命運,是在嘗試用自己的雙手逆天改命。

2

「如果不打棒球,我就是一個流氓。」

馬虎這個超級無敵熊孩子,人如其名,虎得一筆,到處幹仗,惹是生非大魔王。

但是第一遍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他一開口唱歌,我的眼淚就停不下來。

直到現在,我只要一想起夜幕下那個小小身影邊走邊唱「媽媽呀媽媽呀我想你,你走後的天空一直下著雨」,就忍不住鼻酸想哭。

馬虎三個月的時候,媽媽被爸爸打跑了,他爸爸抽菸喝酒愛打架,很快就找了後媽,是那種會把馬虎獨自扔在家裡,自己載著新老婆和新老婆生的孩子出去玩一整天的爹。

馬虎太像他爸爸了,愛唱歌、愛打架,一股匪氣。

如果沒有棒球,馬虎可能會長成他爸爸那樣吧?

▲馬虎

孫嶺峰教練也是棒球運動的受益人,他說:「如果不打棒球,我就是一個流氓。」

他的團隊裡,有人也是這樣的棒球受益人,而馬虎顯然是最新一代的。

馬虎是個走街串巷的「遊俠」,匪氣十足,有個「當老大」的夢想。

在家鄉寧夏,馬虎憑著兩把牛刀當上了「老大」。

在棒球基地,馬虎還想靠鬥狠打架當上老大,處處挑釁小隊員,打完大寶打小雙。

最後誰都不理他,他又慌了,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委屈唧唧地去找教練:「那麼黑,我一個人哪敢睡啊。」

可能是有過摔下床的記憶,他每天都用安全帶把自己綁在床上,抱著一隻大白睡覺。

▲馬虎

大概每一個被教練「扔」在場邊練基本功的隊員都是不容小覷的。

《奪冠》裡的郎平,《灌籃高手》裡的櫻木花道,《棒!少年》裡的馬虎。

師爺張錦新是孫嶺峰的棒球啟蒙教練,中國至少一半的的棒球運動員是他教出來的。

他告訴馬虎:只要你好好練,加上你的力量,你牛大了!

馬虎是郭教練接回來的,就是那個總是揚言要揍他、要送他回家的郭忠健教練。

郭教練是基地的志願者,不拿工資的,完全用愛發電。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曾是清華大學棒壘球協會會長。

棒球基地選小隊員的標準有三:家庭貧困(孤兒/事實孤兒)、身體健康(棒球扔得夠遠)、年齡合適(7-10歲)。

馬虎其實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他12歲,超齡了。

所以馬虎剛被接到基地的時候,孫嶺峰教練是有點生氣的。

可能這也是馬虎的幸運吧,當時郭教練是自己開車十幾個小時去的寧夏接人,本來談好的幾個孩子幾乎都反悔了,只剩下馬虎和另一個有自閉症的孩子。

也就是說,馬虎幾乎就是郭教練此行唯一的選擇、唯一的收穫,是沒辦法的辦法。

紀錄片在FIRST影展放映的時候,馬虎去了現場,看完電影他很緊張地解釋:「我已經變了。」

導演接受採訪的時候,他捧著帽子在一旁站得筆直,他說:「這是棒球隊最起碼的禮貌。」

其實,在電影裡他就已經變了。

小雙受傷不舒服,馬虎主動幫他捏肩膀;在美國輸了比賽,小雙難過地吃不下飯,馬虎端著漢堡在旁邊勸;球隊被淘汰,小雙痛哭不止,馬虎用衣袖幫他擦眼淚,安慰他「我們以後有的是機會」。

他不是那個趁人洗澡關水、處處惹事欺負人的馬虎,他是棒球運動員馬虎,是另一個馬虎。

▲馬虎

影片裡馬虎有兩次抬頭。

第一次抬頭,看見的是一隻白色的塑膠袋,空空蕩蕩無依無靠地飄著,隨著風起起伏伏,沒有人知道它要去哪裡。

第二次抬頭,看見的是一架白色的飛機,直衝雲霄,在藍天白雲間奔赴另一座城市,有著明確的起落地點與時間。

這仿佛也是馬虎的人生寫照,剛來基地的馬虎是一個被意外撿回來的浪蕩兒,現在的馬虎有了棒球,心裡有了寄託,有了目標,他要「打進職業棒球隊,將來給奶奶買樓。」

孫嶺峰教練給棒球基地的孩子們設想了至少三條出路:

一是打進職業棒球隊,二是通過打棒球保送到大學讀書,三是直接留在基地從事棒球教練員等工作。

這是發展棒球運動,也是另一種扶貧。

3

紀錄片讓他們被看見!

上個月小雙回到了棒球基地。

闊別兩年,小雙終於「回家」了!

小雙長高了,人也開朗了一些,他在刻苦訓練,努力追回落下的那兩年。

▲馬虎、小雙、孫嶺峰教練、李海鑫、大寶

愛心棒球基地新的訓練場地也解決了,在北京通州有一處2000多平的宿舍,以及幾十畝訓練場地。

政府也為孩子們解決了學籍問題。

從去年年底開始,棒球基地不僅接收男孩,還接收了女孩,發展了棒球女隊!

孫嶺峰教練給她們定的目標是:我要做一個國際化的頂級隊伍,上世界徵戰去!

生活上,他說:女孩們的床都是帶花邊帶顏色的,公主心要給她們保留住,要讓她們的心更柔軟。

到這裡,我完全被孫教練圈粉了,真的鐵漢柔情!

孫嶺峰教練為這個棒球基地掏空了家底,也透支了身體。

紀錄片的最後,孫教練跟小雙說起過他住院的事,「差點沒活過來」。

現在他的心臟裡裝了4個支架,醫生說再晚一點人就沒了。

真心地祝願孫嶺峰教練身體健康,祝願張錦新教練福壽康寧,祝願強棒天使隊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棒!少年》:看一批棒球少年逆天改命
    少年》。 《棒!少年》講兩個命題:一,貧困孤兒;二,改變命運。 巴菲特有一個「卵巢理論」: 我在母親子宮裡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生命將完全不同! 一個孩子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家庭,提前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熱血體育題材電影,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不只是運動。 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它叫《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說道:「這些孩子們成年後或許會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一名大學生或教練,每當有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可以回想起這部紀錄他們成長的影片,提醒他們記得年少的自己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自己是多麼的勇猛、堅定和無畏,記得接納自己過得自然舒坦一些。」
  • 《棒!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但近日熱映的《棒!少年》帶來的是持久的驚喜,影片將鏡頭對準一系列社會現象,切中兩種最普世的情感,一是成長的無助感,一是人們對於教育的普遍關切。兩種情感形成合力,催淚效果極佳,不僅有關於體育電影蓬勃未來的期許念想,也存在思辨的空間。
  • 直播錄像 | 棒球少年的跑壘之路:與《棒!少年》主創面對面
    不是他們選擇了棒球
  • 《棒!少年》的背後故事:從頑劣小子,到棒球少年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就坐落在這裡。基地的孩子們進行日常訓練。李霈韻 攝在這個基地裡,有68個棒球少年——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幾乎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因為棒球,這些曾經頑劣的少年,有了自己描繪人生軌跡的機會。
  • 《棒!少年》掀起棒球熱浪 能為中國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
  • 《棒!少年》製片人: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專訪  《棒!少年》製片人齊康:棒球給了這些孩子人生的新解法  棒球把他們的技能和才華展現出來,也把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感悟表達出來。  ---------------  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在今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該片斬獲「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棒!少年》項目是我們在2018年第九屆CCDF提案會上發現的,當時聽完導演許慧晶的提案,就覺得這個項目在選題上很獨特,在關照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體育和勵志元素。
  • 棒球題材電影《棒!少年》點映專場激燃上海
    11月29日,愛奇藝出品的電影《棒!少年》MLB點映專場活動在上海UME國際影城新天地店舉辦,《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棒!少年》聯合出品方、發行方代表大象點映創始人CEO 吳飛躍,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等出席點映活動,並在觀影后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和交流。
  • 探訪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熊孩子」如何成為「棒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棒球人生】不甘平凡的少年們逆風揮棒 與命運叫板
    也許正如導演許慧晶所說「如果沒有棒球,沒有外力的介入,這些孩子們的人生或許是可以預見的,很多孩子初中就會輟學,然後駐留原地或進城務工,他們會帶著創傷的心靈在未來的生活中惡性循環」 可有這樣一個地方,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人生。
  • 《棒!少年》:如果沒有棒球,我可能就是一流氓
    少年》這部紀錄片刷屏了,有人說,看完這部片子,你能深刻感受到底層少年是如何叫板命運的;有人說,真沒想到,棒球居然是這麼有魅力的一項運動;有人說,要想鍛鍊孩子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還是得讓他們多參加體育運動;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可以發光的金子……小編閨蜜甚至隔空給我喊話:你!必須!帶兒子去看這個紀錄片!那麼,《棒!少年》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紀錄片?
  • 《棒!少年》等影視內容,能為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日,體育電影《棒!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
  • 來自殘缺家庭,用棒球改變命運: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
    這是一群父母或早逝、離異,或無人照顧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棒球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被這部名叫《棒!少年》的紀錄電影講給了大家。《棒!少年》中,馬虎曾跳著抖音網紅曲《摩託搖》滿大街跑,曾是同學眼中的「老大」,連教練都稱呼他「虎哥」。棒球少年馬虎(據預告片視頻截圖)影片《棒!少年》的背後,蘊藏著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 《棒!少年》:年度最佳紀錄片!燃與苦的交織,棒球與人生之味
    第一次看到紀錄片《棒!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它還關乎於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棒!
  • 輝縣:二中棒壘球協會組織棒球少年觀看,《棒少年》!
    12月18日下午13時,在學校和輝縣市棒壘球協會的組織下,輝縣市二中棒壘球隊全體隊員及體育組教師在華納影院觀看了勵志電影《棒!少年》。《棒!少年》是一部高口碑紀錄影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選進北京市郊一個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隊,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少年馬虎以「刺頭」狀態闖進了基地,天天打架幹仗;而「元老球員」小雙心思細膩敏感,對未來滿是懷疑和不確定。
  • MLB內容生態效應顯現,《棒!少年》點亮棒球運動高光時刻
    如果盤點今年的體育大事件,《棒!少年》這部體育電影絕對佔有重要一席。當自媒體和主流媒體,還有朋友圈裡集體熱議《棒!少年》的時候,「棒球」無疑已經成為一個熱門關鍵詞。
  • 觀影攻略|《棒!少年》那些你不知道的棒球彩蛋
    Q1 不懂棒球規則,美國比賽小雙他們贏了嗎? 當然除了棒球禮儀之外,棒球中最有儀式感的莫過於開球了,很多比賽會在比賽開始前邀請嘉賓進行開球,來表示比賽即將開始。 在學習了棒球規則之後,就能完全看懂《棒!少年》了嗎?影片中的這些彩蛋細節你也一定需要知道,小編這就為你講述影片中那些與棒球有關的彩蛋細節。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他們突破困境、叫板命運,勵志、熱血,搞笑且催淚。電影《棒!
  • 強棒聯合——強棒天使棒球隊
    強棒聯合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為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強棒聯合以弘揚棒球文化,推廣棒球運動,培養頂尖棒球人才,促進中國棒球產業發展為宗旨,在渠道、教練、賽事、培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國內核心棒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