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路在何方》為何讓蔣大為唱?劉歡、崔健、李雙江均錯過

2021-01-06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六小齡童和馬德華主演的電影《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預計在2021年上映,這部電影在之前還曾有個名字,《敢問路在何方》。

之所以改名,估計一方面考慮和《西遊記之降魔篇》等一堆同類型電影湊熱鬧,另一方面《敢問路在何方》也和楊潔導演的書名撞車了。

現在一說起《西遊記》,大家最熟悉的一段音樂就是開頭的《雲宮迅音》,「丟丟丟丟,猴上去了」。那最熟悉的歌曲則無疑是《敢問路在何方》了。

現在我們聽到的都是蔣大為唱的《敢問路在何方》,雖然蔣大為成名是依靠《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但真正讓蔣大為幾十年來熱度不減甚至收入大漲的無疑是《敢問路在何方》。

其實,這首歌最終花落蔣大為之前,還是經歷過很多波折的。

一、序言

當年《西遊記》劇組一開始找了六七個知名作曲家為電視劇創作音樂,大部分人並不是水平不夠,而是作曲風格難以達到楊潔導演的要求,比如有人拉二胡,還有人用交響樂來演繹《西遊記》,楊潔導演當即就否定了,總之就是不滿意。

最後在《西遊記》的試集和前幾集中,定下來的主題曲有兩首,一首是《雲蕩蕩海茫茫》,實事求是講,這首歌還是挺好聽的:

雲蕩蕩 海茫茫裂石金瞳美猴王識真偽 除魔障七十二變本領強本領強保唐僧 瀝風霜神奇故事遠傳揚

但是,這首歌有個問題,明顯這是歌頌孫悟空個猴的,並不符合楊潔導演對電視劇《西遊記》的定位,雖然劇中最閃亮的明星是猴子,但無疑整部劇的核心是師徒四人。因此,這首歌的境界就顯得小了。

後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寫了一首《百曲千折顯真誠》,此時的他也正在為《紅樓夢》作曲,因此精力有限,但這首歌的境界還是相當好的:

可嘆世上多危難,百曲千折顯精誠無奈人間有不平。指天為誓,普度眾生,遠道西天取真經。忍千辛,歷萬苦,自有忠心耿耿;除鬼魅,鬥妖魔,但見鐵骨錚錚。得失勝敗尋常事,百曲千折顯精誠。萬代傳美名,傳美名

著名歌唱家吳雁澤的演唱也是無懈可擊,但是這首歌的風格也有問題,楊潔導演認為有點兒太歌劇化了,氣場顯得太大,不活潑,也不符合《西遊記》的定位。

筆者個人的感覺,這首歌乍一聽有點兒像電影《少林寺》,聽起來有點兒串。沒錯,王立平就是電影《少林寺》的作詞和作曲。

不過,王立平的這首歌是《西遊記》的片頭曲,而同時由許鏡清作曲的《敢問路在何方》則是片尾曲,那時候通常都是把片頭曲當成主題曲的。

雖然最終《百曲千折顯真誠》被純音樂的《雲宮迅音》取代,但這首歌還是對《敢問路在何方》造成了一定影響。

二、路在腳下

《敢問路在何方》的作詞是閻肅,他在接到任務時開頭寫的很快,「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平鋪直敘即可,但在後面升華主題的段落卡殼了。

閻肅就在屋裡面來回溜達著想詞,他兒子說道:「你再走下去,這屋裡就踩出路了。」

這一句話提醒了閻肅,他想起魯迅的名言,然後又結合《西遊記》取經之路的艱辛,最後一氣呵成整首歌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許鏡清拿到歌詞後的作曲也是經歷了一番冥思苦想。他並沒有從頭去譜曲,而是首先去抓住整首歌詞的魂兒。他印象最深刻的詞並不是最後一句,而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他說,他看到這句話時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想到了媽媽,想到了人生經歷過的那些苦難……

當許鏡清有一天在西直門坐332路公交車出行時,他看到窗外很多人群熙熙攘攘,有趕路的,有賣東西的,每個人都在追求著什麼,同時也在經歷著各自的辛勞和苦難,這都是為了什麼呢?

那一刻,許鏡清感慨萬千,他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一段旋律,「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靈感來了!

許鏡清立刻下車,想趕緊記下來這段旋律,但是只從身上摸出一個煙盒來,他只能從路過的小學生那裡借來一支鉛筆,趴在電線桿上寫下來這段來之不易的旋律。

有了這個魂兒,《敢問路在何方》的作曲也是一馬平川。

三、升格主題曲

《西遊記》一開始的主題曲是上文提到的《百曲千折顯真誠》,因為它是片頭曲。而《敢問路在何方》是片尾曲,因此許鏡清就想當然要和片頭曲配合著來。

片頭曲的歌手是男高音歌唱家吳雁澤,許鏡清雖然是按照男聲寫的《敢問路在何方》,但是考慮到男女搭配問題,他還是想找一位女歌手來唱。

一開始許鏡清在電影樂團找了一個會唱通俗的女孩子來唱,當時通俗歌手是很少的。但是楊潔導演不滿意,她希望由美聲或者民族唱法的歌手來唱。

最後,許鏡清找到了張暴默,她的聲音可以介於傳統和通俗之間,歌唱水平更是沒得說。於是第一版正式播出使用的《西遊記》片尾曲演唱者就是張暴默。

在1986年前11集《西遊記》播出前,楊潔導演用許鏡清創作的《雲宮迅音》(那時候還是叫《西遊記序曲》)取代了《百曲千折顯真誠》當作片頭,那片尾的《敢問路在何方》就成了主題曲。

在前11集播出之後,雖然《西遊記》的劇情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稱讚,《敢問路在何方》在全國也傳唱開來,連很多小朋友都會唱「你挑著擔,我牽著馬」。但是《雲宮迅音》和《敢問路在何方》卻都遭到了一些批評。

《雲宮迅音》的爭議在於使用了電聲,而《敢問路在何方》的爭議是張暴默的聲音太柔,不適合《西遊記》這種充滿了鬥爭的「和尚戲」。

其實,早在前11集播出前半年,楊潔導演就已經想換人了,既然原來男聲演唱的片頭曲取消了,那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就可以換男聲唱了,不過一定要選一位合適的歌手。

四、誰是歌手

許鏡清一開始的想法是,找一位觀眾沒有聽過的歌手,讓一個陌生的聲音去唱《敢問路在何方》。

1985年夏天,有人向許鏡清推薦了剛從國際關係學院法國文學專業畢業的劉歡,時年22歲的劉歡在大學校園裡已經很有名氣,但還沒有代表作。他在許鏡清的工作室裡彈著鋼琴唱了一首自己改編的歌曲。許鏡清聽後大為震驚,他認為劉歡將來必定能成為中國音樂界的大明星。

於是許鏡清向楊潔導演推薦了劉歡,可惜楊潔導演還是不願意讓通俗歌手來唱主題曲,此事只能作罷。

兩年後劉歡通過《雪城》主題曲《心中的太陽》完成影視劇歌曲首唱,之後他又在另一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主題曲歌手遴選中惜敗給楊洪基,直到《水滸傳》才終於等來了《好漢歌》。

除了劉歡之外,許鏡清還找過正在玩兒爵士樂的崔健來試音,但是崔健沒理解透《敢問路在何方》的主題,他用一種很抒情的方式唱了出來,結果他連許鏡清這一關都沒過。

之後一年,崔健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搖滾歌曲《不是我不明白》。

此外,許鏡清和《西遊記》音樂編輯王文華還去找了當時的大腕,歌唱家李雙江。不巧,李雙江的嗓子當時有些發炎,但是他嘗試唱了一下《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非常滿意,希望能馬上錄歌。但李雙江推託,他希望等嗓子全好了再錄。結果許鏡清一等半年多卻沒了下文。

根據《西遊記》劇組錄音師馮景山的回憶,當年音樂編輯王文華曾找過一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這位歌唱家一開始談得挺好,後來在王文華臨走前交代了一句:「你給我聽的卡帶一定要用好的,別弄壞了我家的機器,我家機器可都是好機器。」

王文華回到劇組向楊潔導演轉述了這句話,性情中人楊潔導演來了脾氣:「那就換人吧,這樣的人有名氣咱們也不用。」

轉眼到了1986年,有一次許鏡清和楊潔導演去一個錄音棚錄音,正巧當時錄音棚需要排隊,他們在門外看到棚裡正錄歌的是蔣大為。此時蔣大為已經成名,而且挺紅。

許鏡清立刻向楊潔導演提議:「不如把這歌給他唱吧。」楊潔導演也非常喜歡蔣大為的歌聲,當即同意。

許鏡清在錄音棚裡將《敢問路在何方》的歌詞交給了蔣大為,蔣大為拿過來一看:「這首歌啊,我家閨女都會唱了,可我還不會。」

許鏡清給他開玩笑:「那你回家跟你閨女好好學學吧。」

於是,蔣大為經過兩次錄音,完美詮釋了《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的主題,尤其是他在唱許鏡清最看重的那句「一番番春秋冬夏,你嘗嘗酸甜苦辣」時使用了下滑音,讓那種酸甜苦辣的滋味瞬間湧上心頭。

1987年的《齊天樂晚會》上,蔣大為第一次正式亮相唱了《敢問路在何方》,過了一天,張暴默打電話給許鏡清表達了強烈不滿,許鏡清表示理解她的心情。

不過,在1990年春晚上,張暴默還是唱了《敢問路在何方》的片段。

其實,張暴默唱的版本比較抒情和柔美,蔣大為的歌聲更加嘹亮富有激情,應該說是各有千秋。

《敢問路在何方》從此成為《西遊記》的代表,很多國人即使不會唱整首歌,多少也會哼兩句。

同時,不論是楊潔導演還是六小齡童,他們在之後的歲月裡都無數次提到這首歌,六小齡童要拍同名電影,楊潔導演更是將這首歌當作自傳的書名,因為這首歌也代表了《西遊記》劇組追求藝術的精神。

相關焦點

  • 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正因為這些歌唱家都錯過了,才成就蔣大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正因為這些歌唱家都錯過了,才成就蔣大為】。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非常有氣勢,唱出了西遊精神,所以得以流傳。但是這首歌的原唱並不是他,如果看過最先播出的版本,會發現前十一集的演唱是女聲。這首歌演唱者是張暴默,張暴默的演唱委婉輕柔,也把師徒四人取經的不易娓娓道來,可以說和蔣大為的演唱感覺非常不一樣。
  • 韓寒女兒情,打臉敢問路在何方蔣大為
    許鏡清,1986年版《西遊記》總作曲人,片頭曲《雲宮迅音》、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插曲《女兒情》、《撞天婚》等皆出其妙手,每一曲都令人高山仰止,聽之聲震林木,迄今為止無可匹敵。蔣大為,代表作正是《敢問路在何方》,唱了30年,每一場出場費動輒幾十萬,早已過上了光彩榮耀的生活。
  • 蔣大為揭秘西遊故事:《敢問路在何方》初版竟是女聲唱?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這句讀著讀著就能讓人唱起來的歌詞,出自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西遊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是否也曾讓童年的你牽腸掛肚?
  • 李雙江、蔣大為、楊洪基,3位一級演員,三位「參差不齊」的家
    李雙江、蔣大為、楊洪基這三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三位歌唱家。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熱度已經不能與現在的小鮮肉們相比,然而在專業方面,他們則是行業的標杆,讓人望塵莫及。只是就是這三位老藝術家,也難免被人拿來比較。
  • 《敢問路在何方》詞作者閆肅,演唱者蔣大為,你可知曲作者是誰?
    30多年了,人們還是那麼喜歡楊潔導演的《西遊記》,伴隨著這部電視劇火起來的還有那首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當時大街小巷、k廳唱吧隨處可以聽到它的旋律,到如今還有人愛唱這首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翻山涉水兩肩霜花。
  • 李雙江與蔣大為,長期是男高音歌唱偶像,值得我們欣賞和讚美
    李雙江和蔣大為兩位國內知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各有所長,同時也是各有所愛。李雙江是抒情男高音,蔣大為是帶有民族唱法的男高音。長期以來他們兩人霸佔了歌迷們心目中的男高音歌唱偶像地位,其實他們倆在歌迷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不分上下。各自擁有大批粉絲。
  • 3位國家一級演員,「參差不齊」的3個家:李雙江、蔣大為、楊洪基
    近期,看到網友編的一個段子挺有意思,叫「唱歌很難蔣大為、稍微唱下楊洪基、隨便唱唱李雙江」。說起來,這三位可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在事業成就上幾乎不相上下。後來,李雙江成了音樂 學院的老師,更是教出了不少弟子,比如夢鴿、譚晶、韓紅等人。可是在私生活上,李雙江卻是坎坷的。李雙江結過兩次婚,原配是在當年下鄉時結合的,兩人有一個兒子,成名後,李雙江忙於工作,聚少離多的情況下,最後以離婚收場,兒子歸原配妻子。
  • 《西遊記》音樂那些事兒,多次換人又換歌,最大贏家蔣大為
    在這方面,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堪稱典範,每一部都貢獻了傳唱度極高的主題曲,比如《枉凝眉》、《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和《敢問路在何方》等。其中,《西遊記》可能是插曲最多同時也是插曲傳唱度最高的四大名著電視劇了吧, 本文就盤點一下央視《西遊記》音樂那些事兒。
  • 蔣大為成就了許鏡清?原來是因為蔣大為才保住了西遊記的全部音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蔣大為成就了許鏡清?原來是因為蔣大為才保住了西遊記的全部音樂】。相信2016年各位觀眾都應該很熟悉86版西遊記的一位老師,因為這位老師通過眾籌的方式實現了幾十年的願望。可以說86版西遊記的功臣中,這位老師功不可沒,這部劇所有的音樂都是他創作的,他的音樂都被評為是「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 79歲李雙江和71歲蔣大為,同樣攜老婆出行,可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說起老一輩的歌唱家,大家肯定會想到2個人,那就是李雙江和蔣大為了。李雙江,中國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著名曲目有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插曲《紅星照我去戰鬥》,還有《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再見吧,媽媽》。
  • 80年代四大男高音,蔣大為72歲,李雙江80歲,而他已經91歲
    是有著華美聲線的蔣大為?還是演唱飽含深情的李雙江?還是以一曲《祝酒歌》唱紅大江南北的李光羲呢?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當流行歌曲的通俗唱法還並不十分普及的時候,有四位有著漂亮聲線的男高音歌唱家,用他們動情的演唱,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記憶。如今,時光過去三十多年,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他們呢?今天,我們再一同來回顧一下吧。
  • 《敢問路在何方》曲作者求助 盼開個人作品音樂會
    《敢問路在何方》和《西遊記》的其他音樂是許鏡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  「我想開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不知怎麼辦?我一生低調,不登大雅,不善交際,無人問津。百餘部影視音樂,樂隊作品,新老版《西遊記》作曲。常暗自悲嘆不知天下誰肯助我,何日能了此心願。望有誠意的、善意的、願意的朋友及公司聯繫我。」
  • ...然後這位朋友說,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啊,牡丹,還有敢問路在何方...
    主持人:我們從現場大家掌聲的裡面,就能感覺到蔣大為老師唱這首歌大家是什麼心情,分享一下我們微博平臺上大家的留言,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叫"志偉"他說喜歡老歌曲,給人積極的心態,超讚,然後這位朋友說,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啊,牡丹,還有敢問路在何方,這一提到蔣大為老師的名字,真的是一串的曲子大家的歌名都能夠背下來,還有人說蔣老師唱功高深,如今已經年近七十,可謂桃李滿天下
  • 刀郎和譚維維都改編了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2019央視中秋晚會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估計很多人秀沒有想到,著名歌手譚維維演唱了一首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會引發這麼大的熱議。《敢問路在何方》是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片尾曲,也是著名音樂人許鏡清先生的代表作,在譚維維演唱了之後,許鏡清先生也是氣得夜不能寐。
  • 譚維維演唱改編版《敢問路在何方》,原作曲許鏡清被氣到夜不能寐
    前幾天的中秋之夜,央視舉辦了一臺大型晚會,有老藝術家的參與,也有流量明星的參與,整臺晚會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晚會進行過半的時候,看見字幕打出一首熟悉的歌曲名稱,《敢問路在何方》演唱者:譚維維,然而音樂響起,歌聲傳入耳中,卻發現,這跟我記憶中的那首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曲完全不一樣,正在差異之中
  • 「國寶」歌手蔣大為-百家號 - 百度百科
    「國寶」歌手蔣大為蔣大為是中國男高音歌唱家,也是一位具有實力的歌唱家。渾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形成了他特有的演唱風格。他的歌你都聽過哪些?《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是蔣大為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一人一首成名曲(原人原唱系列1)》中,2002年1月發行。《敢問路在何方》列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藝宣傳材料《敢問路在何方》是許鏡清譜曲,閻肅作詞的一首歌曲,由張暴默首唱,是1986年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插曲和主題歌,在第11集後由蔣大為演唱。
  • 86版《西遊記》音樂集錦,《敢問路在何方》換人惹張暴默大罵
    網絡上有權威統計,不計算最早被放棄的片頭曲,不計算那些伴奏音樂,僅僅是《西遊記》片頭片尾和插曲就有十六首之多,這其中傳唱度較高的有《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何必西天萬裡遙》和《女兒情》,而在這些歌曲之外,那個經典的片頭曲則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現在大家一般都將《西遊記》片頭曲命名為《雲宮迅音》,筆者查了很多資料找不到權威出處,權威媒體採用的都是《西遊記序曲》。
  • 蔣大為演出至少25萬,壓軸唱他寫的歌,如今他狀告《女兒國》侵權
    知名歌唱家蔣大為一首《敢問路在何方》唱了三十年,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元,而背後的功臣、創作者許鏡清的境遇卻讓人唏噓萬分。相比於蔣大為的「體面」生活,許鏡清老先生卻連一場西遊記音樂會都開不起。幾十年的心願,數年的奔走,看著西遊記的配樂被四處使用,自己卻得不到一點正當利益,許老先生的心中何其酸楚!
  • 閻維文、蔣大為和李雙江、關牧村都來到了西柏坡
    這是一年中我第二次見到閻維文和蔣大為老師。第一次是在邢臺的旅發大會,在抗大舊址唱紅歌。這一次是在平山,西柏坡舊址上再唱紅歌。相對於小鮮肉歌星、明星,我更願意接受如閻維文等這些老藝術家。不僅僅蔣大為、閻維文來了,關牧村、李雙江、祖海、鄧玉華等全國知名歌唱家也來了,每位藝術家都奉獻了兩首歌。李雙江的《草原之夜》、《紅星照我去戰鬥》開場,蔣大為的《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壓軸,為老區人奉獻了一場淚水奔流的晚會。這是一場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文化盛宴。
  • 李雙江、蔣大為、楊洪基,3位國家一級演員,3個「參差不齊」的家
    在演藝圈當中我們有很多實力派的老戲骨,當然在樂壇當中也有很多實力派唱將,比如蔣大為、李雙江和楊洪基這第三位歌唱家,他們也都是我們國家的一級演員。雖然他們這三位之間年齡差異很多,他們的事業也不相上下,但是在家庭上他們可是有很大的差異。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