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不斷推進,全國已經有333個地級行政單位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推行垃圾分類。在整個過程中,廚餘垃圾(溼垃圾)的產量超過預期,廚餘垃圾怎樣妥善地處理,已經成為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
8月10日,上海市
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餘毅在2020(第八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以「垃圾分類新國策下的廚餘
垃圾處理實踐及思考」為題做了主題分享。
餘毅表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國333個地級行政單位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政策規範性文件佔了絕大部分,達到75.9%,政府規章佔了14.5%,地方性法規佔了9.5%。所有這些政策中,有超過一半都是在2019年出臺的。
2019年7月,上海溼垃圾(廚餘垃圾)分出量達到8200噸/天,較2018年年底增長了110%。2020年6月,上海溼垃圾(廚餘垃圾)分出量達到9632.1噸/天,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40%。根據垃圾分類的推進情況,餘毅預計上海溼垃圾(廚餘)總量峰值可以達到11300噸/天,其中家庭廚餘佔6800噸/天,餐廚垃圾3000噸/天,其他垃圾1500噸/天。
上海垃圾分類前後乾濕垃圾變化情況
組分變化
餘毅表示,在實施乾濕分類以後,組分變化比較大。根據上海一年的垃圾分類情況顯示,溼垃圾裡面的雜質含量大致可以控制在1%以內,純淨度可以達到99%,幹垃圾中溼垃圾含量也呈下降趨勢。
2012-2019年,幹垃圾容重呈逐年下降趨勢,2019年平均94Kg/m³,比2018年降低27%;溼垃圾波動比較大,均值在350Kg/m³,是2018年的1.5倍。2019年7月,幹垃圾減少至分類前五分之三的水平,相對降低約37%;溼垃圾增量明顯,是分類前的3倍多。
2012年—2019年,幹垃圾含水率降幅比較明顯,2019年平均38.25%,比2018年降低18%;溼垃圾呈緩慢上升趨勢。2019年7月,垃圾分類以後,幹垃圾含水率減少至分類前五分之三水平,相對降低約36%;溼垃圾含水率增加明顯,是分類前的1.5倍。
2012年—2019年,幹垃圾低位熱值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平均12425kj/kg,是2018年的1.3倍;2019年7月,幹垃圾低位熱值是分類前的2倍,上升約104%。
餘毅表示,上海廚餘垃圾主要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總能力達到11630噸/天,末端集中處理達到8030噸/天,目前上海已經投運的有7座溼垃圾設施,在建和擴建的有6座。
廚餘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
餘毅首先介紹了美日歐等國外溼垃圾集中處理技術及應用情況。美國,廚餘垃圾粉碎器已列入國家綠色建築標準,廚餘垃圾粉碎後直接進入下水道;歐盟,從1999年就禁止直接填埋可生物降解型垃圾;日本,2000年頒布了廚餘廢物再生法,鼓勵堆肥處理。餘毅表示,國外廚餘垃圾處理工藝超過9成都採用了厭氧消化的工藝路線。
截止2019年底,國內已建成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216座,處理能力3.9萬噸/天;在建197座,處理能力2.4萬噸/天,共計6.3萬噸/天。其中厭氧工藝約佔87.5%,其餘為脫水、協同焚燒、堆肥和飼養昆蟲等,約佔12.5%。
機械壓榨脫水+溼式/半乾式厭氧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厭氧反應器含固率溼法在10%以下,半乾法在10—20%;厭氧反應器的形式是立式;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3—4KgMLVSS;有機質降解率達到80%以上。
國內廚餘垃圾處理典型工藝路線,主要有以下幾種:
機械破碎分選+乾式厭氧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厭氧反應器含固率在20-30%;乾式厭氧反應器形式:臥式、立式;設計沼氣產生量較溼式高;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8kgMLVSS/m-d;有機質降解率:65%。
機械分選+生物水解+溼式厭氧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水解2天左右,使固相中的長纖維有機物更多進入液相;>生物水解後固相含固率在60%以上;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3~4kgMLVSS/m*d;有機質降解率:80%以上。
熱水解+溼式厭氧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150~170℃,0.4~0.8MPa下對物料進行高壓蒸煮,使長鏈有機物更多進入液相;漿液含固率在10~15%左右;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3~4kgMLVSS/m*d;有機質降解率:80%以上。
水力碎解+溼式厭氧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利用水力作用對廚餘垃圾進行破碎製漿,利用離心作用將重渣、輕渣分離;分離後物料純度較高,雜質中有機質不超過6%,有機質保留率在90%以上;厭氧反應器有機負荷:3~4kgMLVSS/m*d;有機質降解率:80%以上。
機械預處理+液相溼式厭氧+固相好氧制肥工藝。它的工藝特點是:生化機封閉倉體內好氧發酵,24h; >好氧發酵產肥率:30%;能耗消耗較大,運行成本較高。
最後,餘毅通過實際運營案例對廚餘垃圾處理以及建設運行提出幾點意見和思考:1、其他垃圾(幹垃圾)焚燒處理設施,隨著低位熱值和含水率變化,需要考慮
焚燒爐排熱及餘熱利用系統、滲瀝液處理設施改造等;2、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家庭廚餘垃圾處理工藝需結合組分情況進一步優化論證、重點研究有機固渣和沼渣出路問題、加大臭氣控制措施;3、協調處理優先,實現資源共享,便於二次汙染控制,節省成本。
原標題:餘毅:垃圾分類新國策下的廚餘垃圾處理實踐及思考